提起南京市高淳區,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大概就是固城湖螃蟹,湖塘密布給高淳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天時地利」,但一度的水患也給高淳帶來了不少麻煩。
今天,南京市第十四屆、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孔德華,就要講講高淳人大與「水」之間的故事。 通訊員 黃方旻 張鵬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薛玲
孔德華
南京防汛抗洪高危區域
湖塘密布的高淳,水域面積235平方公裡,約佔區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蟹中之冠」固城湖螃蟹便盛產於此。水既是福,但也會帶來災。高淳有水陽江、石臼湖、固城湖三大水域,既是皖南地區客水的「行洪走廊」,又是下遊太湖地區的「防洪屏障」,每年都是南京防汛抗洪的高危區域。
孔德華曾專門查過高淳縣誌:高淳置縣後近500年間遭遇大小水災140次。解放後,固城湖水位超過10米的年份45次。1954年的那場大水,讓高淳的老人們至今想起來都心有餘悸,固城湖水位高達12.45米,全縣圩堤除相國圩外全部潰決,受淹農田18.87萬畝,毀壞房屋多達51279間。
治水利民成「重頭戲」
降服水魔、造福人民,成了數十年來高淳各級人大代表的強烈願望。在擔任縣、鎮人大代表時,孔德華每年冬春時節都會帶領社員挑土築圩、築牢堤壩、圍湖造田。1995年,孔德華到縣裡分管農田水利工作,為遏制「水患」,大力推動一線圩堤達標工程,跑遍河湖水庫沿線。
再後來,高淳撤縣設區,孔德華到區人大工作。治水利民,更成了區人大常委會每年的「重頭戲」:聽取和審議固城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情況匯報,全力保護高淳人的母親湖「固城湖」;奔走呼籲,推動實施「高淳溧水引江供水工程」,工程全線長103.5公裡,讓兩區近百萬居民終於喝上乾淨清爽的長江水。
河湖安瀾百姓安寧
從人大退休後,孔德華依然關注高淳治水,並積極建言獻策,支持市、區人大代表在人代會上提出「加快補齊高淳水利設施短板」等意見建議。隨後,在市、區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高淳全區實施了總投資近40個億的188個水利項目,對一線圩堤全面加固。
市、區黨委政府持續治理「水患」,終於讓高淳經受住考驗。今年6月10日至7月31日,高淳降水量869.0毫米,是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歷史第一」。在這樣嚴峻的汛情面前,全區僅發生險情46處,群眾零傷亡,實現「河湖安瀾,百姓安寧」。
代表感言》》》
全國人大代表、高淳區磚牆鎮永成村黨總支書記 邢青松: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高淳人,我對孔德華老代表所說的高淳「水故事」是有親身體驗的。河湖肆虐,談何小康?一屆一屆人大代表持續推動,一代一代高淳人接續努力,水魔漸漸被降服。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人大代表,就是要發揚這種艱苦奮鬥好傳統,始終不忘「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初心使命,帶領鄉親們走好小康路,安享幸福生活。
校對 蘇雲
來源:揚子揚眼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