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臺各鄉鎮田間地頭,到處都是金燦燦,沉甸甸、長勢喜人的稻穗,穗頭低垂,秋風吹過,整齊的稻田泛起層層稻浪。誰能相信,這些長勢喜人的稻穀在不久前剛剛經歷過百年一遇的洪水災害。
「這次發大水期間,我們種糧合作社利用村級泵站的完善優勢,在及時排除自身流轉的1000多畝稻田內澇的同時,還幫助周邊農田及時排除內澇,排澇後我們又適時進行了科學田管,因此今年洪水對地裡的莊稼影響不大。看,我們這裡稻穀長得多好,初步測算與去年相比,畝產大概增收約200斤,我們1400畝稻田至少增加20萬斤稻穀產量,這要是在十幾年前,想都不敢想!」10月10日,正在田裡利用收割機收割水稻的嶽張集鎮種糧大戶徐懷彪這樣說。
徐懷彪說得沒錯,據了解,今年鳳臺縣種植了約69萬畝水稻,比上年增加4.3%,全部採用優良品種,其中有10萬畝採用了綠色防控種植。今年大水過後,各級農業部門及時指導,第一時間採取農技幹部分片包幹,實行面對面、點對點菜單式服務。據初步統計,今年鳳臺縣秋糧預計總產37.6萬噸,比上年增加1.1%。秋糧種植面積和總產量雙雙創下新高。這與徐懷彪口中的「十幾年前」有著鮮明的對比。
徐懷彪所說的「十幾年前」,指的是2005年和2007年夏季淮河兩次漲水,汛情都沒有今年嚴重,但在當時給鳳臺縣特別是鳳臺縣沿淮、沿淝各鄉鎮群眾造成了巨大損失。據2007年不完全統計,當年洪水造成全縣農作物受災面積15388.1公頃,受災人口191033人,直接經濟損失14392.61萬元。這意味著當年全縣近一半的農作物因受洪災顆粒無收。
為什麼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在同樣的洪災面前,鳳臺縣竟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十幾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關鍵詞:【鳳臺縣素有「淮上明珠」之美譽,淮河兩岸是有名的「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魚米之鄉」】
淮河穿境而過之際,可能是因「貪戀」鳳臺美景而流連忘返,在這裡轉了幾個彎,形成「淮水三灣」。千裡長淮第一峽、千裡長淮唯一一段由東向西逆流的奇觀都坐落在這裡,境內溝壑縱橫,河湖交織。
翻開塵封的歷史,由於近代黃河改道的侵擾和淮河沿岸人口過於密集,過度圍湖造田,人與水爭地,溼地減少,蓄洪、滯洩洪能力削減,加之下遊排洪不暢,上遊落差大,汛期洪水來勢迅猛,洪水聚滯在中遊不退。
鳳臺正好地處淮河中遊,海拔最低十幾米,是著名的「水口袋、鍋底子」,最易造成「關門淹」。新中國成立以來,儘管這裡年年興修水利,儘管城鄉水系四通八達,但這種「關門淹」的特殊地理位置,讓全縣排澇能力在每次洪澇到來之時都顯得杯水車薪。因此,70年來鳳臺遭受過大大小小數十次洪澇災害的侵襲,幾乎是三年一小澇,五年一大澇。所以,這裡因水而發,因水而興,也因水而禍。
水患,民生之大事。確保河湖安瀾,變「水患」為「水利」,是自古以來鳳臺千千萬萬民眾不變的心願。2007年,淮河漲水造成鳳臺「關門淹」帶來的巨大災害,再次提醒鳳臺人民,農業生產靠天收,已不適應群眾對富裕生活的追求,全縣各有關部門和組織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推出一系列境內河湖系統治理的發展戰略,誓將「水患」變「水利」,為人民治水興水管水,補齊水利基礎設施短板。
關鍵詞:【治理淮河「元兇」需要舉國家之力,沿淮多省聯合行動才行】
因此,治理淮河流域的「幫兇」和「兇幫」就成為地方各級黨政和人民責無旁貸的頭等大事。西淝河是淮河的一條重要支流,流域面積1610平方公裡,人口125.7萬,耕地171.4萬畝。涉及阜陽、亳州和淮南三個市的潁東區、潁上縣、利辛縣、鳳臺縣(含毛集實驗區)等縣區。涉及鳳臺縣的流域面積佔到全縣國土面積的一半多,是每次洪災的最大「幫兇」,如果能降服這個最大「幫兇」,就能解決鳳臺大半水患問題。
2007年大水過後,由淮南、阜陽、亳州三個市近百名省人大代表聯名提出多年的關於西淝河流域綜合治理的議案,引起國家和省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時任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先後率團赴西淝河流域考察綜合治理事宜。淮河流域最大泵站樞紐西淝河泵站工程項目規劃建設,正式提上日程。
2015年10月,西淝河泵站工程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泵站設計總排澇流量為180 m3/s,引水流量85 m3/s,屬大II型工程,等級為大II級別,採用站與閘一體化布置,具備雙向流道、排灌兩用的功能。總裝機14400kw堤身式設置,利用站體防洪。該工程在鳳臺縣境內總投資3.6億元。這個工程徹底解決了「汛來關門淹,乾旱無水灌」的問題,對西淝河流域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的生產生活,具有重大的意義。
2007年大水後,鳳臺境內先後開工建設的大型水利項目還有永幸河排澇站項目、城北湖排澇站項目等治水骨幹工程。隨著這些水利骨幹工程相繼建成啟用,鳳臺防洪排澇抗災能力實現質的飛躍。
排灌泵站是農田水利的骨幹工程,尤其是末級渠系灌溉泵站在農田水利工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保障農業穩產、糧食安全至關重要。鳳臺縣1110座村級泵站大部分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且設備老化、年久失修、效率低下。近幾年,鳳臺縣以提高農村抗旱排澇能力,提升農業生產條件為出發點,致力解決農田灌排最後一公裡問題,徹底剷除滋生「幫兇」、「兇幫」的土壤。
據悉,自2011年開始,鳳臺縣就將村級泵站改造更新列入縣級民生工程之一,制定了更新改造方案,斥資1.08億元,通過幾年的努力,從根本上解決了村級泵站普遍老化、機房安全隱患、建管落後及水利死角等問題,全面提升了防洪、抗旱能力和重點低洼地排澇標準,基本達到10年一遇,實現設備完好率98%,灌溉保證率98%,保障了全縣的糧食生產安全。
關鍵詞:【水利工程和小水利工程的相繼完工並投入使用】
隨著一批骨幹水利工程和小水利工程的相繼完工並投入使用,基本建成了較為完整的防洪除澇減災體系,鳳臺縣的減災興利能力得到顯著提高,改變了鳳臺人民一直以預防和搶險為主要任務的流域水旱災害防禦理念,轉變到主動控制和利用水資源,並贏得2020年淮河鳳臺段流域「大水小災」的喜人局面。
今年5月初開始,鳳臺縣就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汛期再檢查,重點檢查沉陷區圩堤、涵閘、泵站等重要防洪工程。強化內澇及時外排,對堤防圩堤、涵閘泵站、河道溝渠、在建水利工程、水文測報設施運行情況、防汛責任制落實情況、物資保障、採煤沉陷區人員遷移及各煤礦物料儲備情況八個方面開展全面檢查,同時對城區低洼地、負層建築防汛應急措施進行了重點檢查。強化內河圩堤及塌陷區巡查防守,重點加強險工險段和重點部位的值班值守和巡查搶護,確保險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今年7月中旬,受連續強降雨影響,淮河幹流水位快速上漲,導致鳳臺縣境內多條圩堤不同程度出現險情。這也是自淮河結束無入海通道十幾年來最大的一次汛情。
汛情就是命令!鳳臺縣啟動抗洪搶險一級響應。按照鳳臺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迅速組織各級各部門進入防汛戰時狀態,向沿淮6個鄉鎮派駐水利專業技術人員參與防汛工作,全力做好防汛搶險技術指導,大家嚴陣以待,24小時待命,哪裡有險情,就奔赴哪裡。
此外,為確保淮北大堤鳳臺縣城段大堤的安全,按照縣防指指令,全縣縣直各單位和城關鎮組織近600名幹部職工24小時堅守淮北大堤鳳臺縣城大堤防汛一線,巡堤查險,共同防大汛、抗大洪。
鳳臺縣融媒體中心的新聞記者日夜堅守抗洪搶險一線,用鏡頭、文字第一時間權威發布全縣抗洪搶險、雨情汛情最新動態,記錄下大量防汛救災的感人事跡,為抗洪救災搶險凝聚強大正能量。
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汛期,儘管內澇這個「幫兇」依然是來勢兇猛,但在這些「幫兇」還沒來得及形成災害之時,就潰不成軍,消滅它已不再是鳳臺人民抗擊汛情的主戰場。
給予「幫兇」滅頂之災的是近十年來相繼建成啟用的永幸河排澇站、城北湖排澇站、西淝河泵站等骨幹水利工程和遍布在全縣城鄉各地成百上千座末級渠系排灌泵站等。特別是剛剛建成啟用的西淝河泵站工程,成為今年汛期排澇的主力軍。
西淝河泵站於2020年5月交付使用,作為一座排灌結合的泵站,不僅可以解決西淝河窪地內澇問題,還肩負引江濟淮北上輸水的重要功能。
7月17日,連日的強降雨,使鳳臺縣境內西淝河流域可能出現內澇,上遊部分圩口已出現即將淹沒的徵兆,根據淮南市水利局「水雨情簡報」顯示,未來一周本市仍有較強降雨,形勢十分嚴峻。西淝河泵站向市排灌總站匯報,申請開機排澇,降低上遊流域防汛壓力,獲得上級批准。
7月17日7時30分,泵站調試機組處於遠程狀態;機組、啟閉機閘門、水泵、風機處於遠方狀態……8時30分,第一臺機組開啟,排澇流量30m3/s,滾滾洪水排向淮河。雨一直下,上遊洪水不斷湧入,水位一直不見下降,為了儘快降低西淝河水位,10時30分,泵站開啟第二臺機組、第三臺機組、第四臺機組。上漲的洪水終於被遏制,肆虐的西淝河漸漸平息,直至夜間24時,西淝河水位一直控制在20米以下。此次機組運行也是西淝河泵站建成以來首次用於開機排澇。
據統計,截至7月21日下午4時,西淝河泵站共開啟5臺機組,開機累計時長達460個小時,總排水量4965萬立方米。
千裡淮河第一泵站——西淝河泵站的順利運行,徹底結束了流域內淮南、亳州、阜陽等三市五縣(區)1621平方公裡、170萬畝耕地、126萬人民遭受「關門淹」的歷史。
像西淝河泵站一樣,在2020年汛期,城北湖排澇站、永幸河排澇站等水利骨幹工程以及全縣千百座末級渠系排灌泵站,同樣承擔了大量排澇任務。正是因為這些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充分發揮作用,及時排除內澇,才確保了全縣69萬畝秋糧作物免受洪澇災害,迎來前所未有的大水之年仍獲大豐收的可喜局面。
淮河,一條讓淮畔兒女愛恨交織的河流。新中國成立以來,鳳臺人民用辛勤的汗水,築起了一座又一座治水豐碑,不僅改變了全縣境內淮河流域「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的歷史局面,也使「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這一夙願,終於變成了現實。我們堅信,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淮河流域的防洪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將會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一個碧波蕩漾、河湖安瀾、人水和諧的淮河流域新願景必將展現在世人面前。(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