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在安徽省懷寧縣茶嶺鎮年豐村樹嶺組,正在修建的一口佔地20餘畝的當家塘裡,挖掘機在緊張作業,施工人員有的鋪設六菱角塊,有的在澆築塘壩水泥路面,機器轟鳴、人聲鼎沸,建設現場熱火朝天。
「我們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40萬元對口當家塘進行清淤、擴建、硬化,能保證100多畝良田灌溉。」在現場查看工程質量的年豐村黨支部書記王小雲介紹說。
年豐村屬圩區,長期以來由於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每到汛期,圩內近4000畝稻田都有受淹的可能。今年汛期就有2000餘畝稻田受淹,群眾受到了損失。為徹底解決水患,保障群眾的利益,今年來,年豐村牢固樹立「農業增效,基礎先行」的理念,有效整合項目和資金,加快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補齊農業「短板」,破除發展「瓶頸」。
該村對天保圩、宋小圩和楊湖圩水毀堤壩、大閘口和抗旱站進行修繕、加固、夯實,對灌溉渠道進行清淤,部分地段還聯繫施工隊進行維修,對機泵設備及管道等設施全面進行檢修,並新建排澇站一座,依託美麗鄉村建設對相關當家塘進行擴建、加固。使其基本實現「旱能灌、澇能排」,達到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抗禦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的效果。
「過去的農業排澇能力差,農民收成很難保證,現在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完善使得這種問題得到了解決,極大地方便了農民同時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提到水利設施建設帶來的好處,王小雲說。
「以前就怕下大雨,一下雨稻田就經常被淹,辛苦種的莊稼也會受到損害,現在好了,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能保障農田的灌溉、排澇,多虧了村裡為大夥著想。」種糧大戶陳苗榮高興地說。(檀志揚 曹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