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日訊(記者 鄭佳穎)61歲孫女士剛退休不久,和小姐妹報了一門老年大學的攝影課程,開課沒多久,視力卻越來越差,以為是眼睛的「鏡頭」老了,沒當回事。來醫院就診時,視力下降已有三個多月,左眼視力0.05,僅能看到視力表最大的字母E;66歲的高度近視李大姐,眼睛不痛不癢,突然視力驟降,一隻眼只能看見自己的手指揮動。「奇怪的失明」令人恐懼,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據悉,這樣的病例不在少數。臨床醫生遇到了應該如何儘快準確診斷?她們的視力還有沒有救了呢?
互動病例連線
大咖與基層醫生線上「實操」
檢查發現孫女士是因為眼底靜脈阻塞引起的視力下降,配合醫生積極治療後,視網膜沒有像之前影像中的隆起了,視力也恢復了,但考慮患者有十多年的糖尿病,她還是不能掉以輕心,需要定期隨訪。
在上周末剛結束的朗沐教育學院學術交流會上,浙二眼科中心方肖雲教授、張麗副主任醫師分享了上面兩個臨床病例,來自全國多家醫院的醫生紛紛舉起手機,掃碼參與病例互動。遇到了這樣的病例如何進行診斷?治療方案應該怎麼定?碰到這種情況你還會考慮什麼問題?
眼底病錯綜複雜,作為醫生要像福爾摩斯一般抽絲剝繭分析病例,患者也要時時有一根弦,及時發現問題,接受醫生系統性的診療方案。
浙二眼科中心每年會接診很多的眼底病人,尤其是疑難複雜眼病。眼底分布著血管、視網膜、黃斑、玻璃體等,一旦發病可能造成嚴重的視力損失甚至致盲。
「高血壓、糖尿病、高度近視等引起的眼底併發症,不止老年人,很多中青年都頻頻中招,」浙江大學眼科醫院、浙二眼科中心副主任,眼底病科主任方肖雲說,「眼底病預防的關口要提前,提高眼科整體診療技術水平,尤其是加強基層醫生的培訓,築好第一道防口,才能讓更多病人獲益」。據悉,以上兩位患者通過藥物注射,視力均恢復到了0.5~0.6的水平。
網際網路在進步
眼睛卻在悄悄「退步」
在浙二眼科中心眼底病門診中,醫生經常會碰到高度近視的患者因為眼前出現黑影、視力下降來就診,有些是緩慢發生的,有些可能上一分鐘還對著電腦工作下一分鐘就一片黑暗。高度近視發生眼底病變的風險比正常人要高,因近視拉長的眼軸會把視網膜像氣球一般「撐」得很薄,容易出現視網膜裂孔、脫落等問題。
午間互動現場,浙二眼科中心眼底組副主任醫師張麗介紹了高度近視帶來的一系列併發症,她呼籲臨床醫生在看眼底影像的時候應多注意周圍潛在的病變可能,及時預判,把握治療黃金期。
醫生提醒糖尿病人、高度近視者定期進行眼底檢查。
會議當天,陳芝清、蘇兆安、宥永勝、馬健、王瑤、張麗、葉盼盼、翁燕、劉野、李謹予、蘇志濤等眾多眼底專家就眼病的全球共識、複雜眼底病診療、眼用基藥等內容進行了思考碰撞 。線上線下同步直播,近3000人收看,參與互動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