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體問題究竟是否可解?
今天我想從科學的角度講一下三體以及相關的一些很有趣的問題。三體問題的由來近代科學是從牛頓開始的。牛頓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科學家,也許是人類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發現了牛頓力學,發現了微積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
目前世界上有哪些無法用科學解釋的現象?|三體問題|萊布尼茲|牛頓...
很早很早以前,人們認為說這一切宇宙當中所發生的事情,哪怕有一些意外都是上帝的安排,包括牛頓遇到自己沒法解釋的問題,他也會推給上帝。牛頓有一個重大的問題沒法解決,就是直到今天這個問題都沒法通過數學來解決,叫三體問題,就是兩個球碰撞的時候,我們是可以通過這個牛頓的力學來計算。
-
三體問題究竟是否可解?-虎嗅網
大家可能都知道一本名為《三體》的小說,小說中的很多內容都涉及到了三體運動的一些性質。今天我想從科學的角度講一下三體以及相關的一些很有趣的問題。三體問題的由來近代科學是從牛頓開始的。牛頓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科學家,也許是人類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發現了牛頓力學,發現了微積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
劉慈欣小說《三體》中的三體問題原來就是一個科學難題
三體問題是天體力學中的基本模型,即探究三個質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為任意的可視為質點的天體,在相互之間萬有引力的作用下的運動規律。 如下圖所示,它們有無數種可能的運動軌跡。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太陽系中太陽,地球和月球的運動。
-
龐加萊差點就解出了三體問題,然而論文獲獎後他撤稿了
你也許已經聽說過著名的「三體問題」:三個質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為任意值的可視為質點的天體,在萬有引力作用下會出現怎樣的運動規律。 三體問題其實是多體問題最簡單的形式,可以追溯到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年代。
-
300多年前難倒牛頓的「三體問題」或有解了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劉霞)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讓許多人知道了「三體運動」這個世紀難題。300多年前,艾薩克·牛頓爵士提出了著名的「三體問題」,迄今,這一直是科學界懸而未決的難題之一。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稱,他們朝解決這一難題邁出了關鍵一步:不穩定的三體系統最終會踢出一個,剩下兩個會形成穩定二元關係,可利用傳統方法預測其運動。 300多年前,牛頓提出了著名的運動定律,為我們理解太陽系,乃至一切物體質量與施加於其上的力之間的關係奠定了基礎。
-
引無數科學家競折腰的「三體問題」到底有多難?
題目一共有四道,第一道便是太陽系的穩定性問題,也就是著名的「N體問題」。我們都知道,太陽每天「東升西落」,太陽系中的各種天體都穩定地在各自的軌道運行著。那麼,在未來的某一天太陽系會「亂掉」嗎,這些天體會不會離開自己的軌道,毫無規律地四處亂跑呢?
-
引無數科學家競折腰的「三體問題」到底有多難?
2015年,劉慈欣所著的長篇小說《三體》獲得了科幻文學大獎——雨果獎。小說中三體人生活的行星圍繞著三顆恆星組成的三體系統運行。三體人演化出了極為先進的科技,卻始終無法解決世世代代困擾著他們的「三體問題」。正因如此,他們的文明無數次重建後又被摧毀。
-
比人類高級很多的三體文明,為何也不能預測三體運動?
三體問題是物理學和數學中的難題,現在我們知道三體問題是無法求精確解的,三體人所在的三體星系有三顆恆星,這三顆恆星相互繞行,他們無法預測三顆恆星的未來。在大劉的《三體》當中,描述了三體人經歷100多次的文明毀滅後侵略地球,原因是三體人所在的三體星系環境非常惡劣,每過一段時間星球上要麼出現極寒,要麼出現極熱,然後使得整個文明毀滅。三體人的最後一次文明,終於可以實現星際航行,但是他們也無法解決三體問題;三體問題指的是三個質量、初始位置和速度任意的質點天體,在萬有引力作用下的運動規律。
-
從牛頓、三體到混沌:科學認知如何從簡單到複雜
如果當初沒有觀測火星的話,大家會認為行星的軌道是圓形的,所以牛頓才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而並不僅僅是因為一個蘋果掉在他的頭上。用經典方法無法解決三體問題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後,第一個問題是想解決多體問題,既有萬有引力,又有牛頓力學,再加上微積分,這樣的天文學問題變成了數學問題。
-
解決牛頓 350 年前留下的三體難題,科學家取得重要進展
北京時間12月19日消息,近350年前,牛頓發現了描述物體運動的三大定律,其中第三定律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牛頓運動定律為我們理解太陽系的運行,以及物體與作用於物體的力之間的關係奠定了基礎。
-
科學家公布關於三體問題的新發現!三體人有救了?
《三體》是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這部科幻巨著的創作基礎源自一個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問題——三體問題。「物理學中的三體問題看似簡單,實則極其複雜,且至今無解,正是對這樣一個基礎問題的想像,產生了《三體》系列這三部小說。」原著作者劉慈欣曾經如是說。
-
世界級難題「三體」出現曙光!Nature:牛頓350年前遺留之謎迎新解
而牛頓提出的眾多力學理論也統治著我們的宏觀世界,其中,牛頓提出的 「萬有引力定律」 也能解釋一些行星運動的問題。例如,高中課堂經典模型——衛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這是十分簡單的兩個物體之間的問題,我們採用受力分析和運動學分析就能列方程求解。 但是現在如果出現第三個星體,我們也能列方程求解麼?
-
科學家發現了現實中的三體世界,竟和科幻小說描述的一模一樣
一提到科幻小說《三體》,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三體人生存的星球附近有三顆恆星,他們的運行軌道極其不規則無法預測。也因為如此,三體人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在他們的文明遭遇數百次的毀滅與重生之後,他們準備逃離這個鬼地方。正在這個時候,接收到了來自地球的信號,於是三體人侵略地球的故事就此展開。那麼,宇宙中是否存在類似三體的星球呢?
-
三體問題真的無解嗎?也許這就是大自然,對科學家深深的惡意!
在科學上,存在很多"無解"的情況,比如著名的三體問題,五次及五次以上方程求根問題,非線性單擺問題等等。大劉的小說《三體》中,描述了三體人所在恆星系,因無法預言三體問題的精確解,最終三體星球會走向滅亡。那麼三體問題為何無解?就算沒有公式解,三體人擁有強大的量子計算機,難道都計算不出三體系統的數值解嗎?回答是肯定的,三體問題並不是單純的計算力問題!
-
你也許看過小說《三體》,但這裡講述的是天文上的三體問題
三體問題實際上是為了解決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物體在平方反比力(萬有引力與電荷之間的庫侖力)的相互作用下的運動。三體問題是不能精確求解的,除非在一系列非常特殊的情景下。(比如相同的行星運行在同一軌道)無解的三體問題,並不是物理學界令人尷尬的黑洞。實際上那些顯而易見又無法解決的問題,其存在是一種常態。
-
想不到,大科學家牛頓和胡克的「萬有引力」之爭!
他還闡明了動量和角動量守恆原理,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提出了顏色理論,創立了微積分學,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等等。幾乎他的每一項成果都令人驚嘆。但是後來對他的研究發現他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他和德國哲學家、數學家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關於微積分首創權的爭議成為科學史的一段著名公案。
-
天文學的發展簡史是怎樣的?從國內到西方,牛頓力學起到關鍵作用
其實,天文學的發展簡史,早在公元前340年左右,戰國時期,尸佼就給宇宙說下的定義: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意思就是把空間和時間結合在一起就是宇宙在我國古代有三種比較系統的宇宙學說: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蓋天,二曰宣夜,三曰渾天——《淮南子》這三家代表人物依次有張衡,祖衝之,一行,郭守敬西方天文學的發展則是經歷了從地心學說到日心學說,逐漸到宇宙學原理的過程在這些學說的發展過程中牛頓和愛因斯坦對西方天文學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
我們都知道,牛頓是位偉大的科學家。為自然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那麼,他成就主要在哪些方面呢?先看看他在天文學方面的貢獻。在牛頓之前,哥白尼、布魯諾、克卜勒等人曾經取得了很大成就。牛頓繼承並發展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
世界歷史: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科學家——牛頓
兩年後三一學院出現了新氣象,盧卡斯創設了一個獨闢蹊徑的講座,規定講授自然科學知識,如地理、物理、天文和數學課程。講座的第一任教授伊薩克·巴羅是個博學的科學家。除了這兩個定律外,牛頓又提出了著名的「第三運動定律」(這定律可表述為,有作用力即外力就必然有反作用力,且兩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他的科學定律中最著名的定律——「萬有引力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