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育改革在不斷的深入,現在國內外教育專家們已充分認識到中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應試教育的學習,而是一種提高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學習,是一種培養自我教育能力的學習。如果要想培養好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成為一種自律的學習者,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那就一定要和孩子探討為什麼要學習的話題。
做事總有原因,只有知道為什麼去做,做完這件事會對我產生什麼結果,才會用不同的態度去做,就像孩子們的學習,甚至問問成人為什麼要學習?答案也是五花八門。有的是為了自己有好的生活;有的是為了光宗耀祖;有的是為了能受人尊敬,做人上人;有的是為了自己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有的是為了給祖國獻一份力量……。我們可以從中找出一條規律: 誰的格局大,夢想大,誰的學習動力十足,創新思維越多,競爭意識越強,抗壓能力越大。所以為什麼學習比怎麼學習更重要。「為什麼學習」是人生方向的指引,只有方向對了,才能有正確的結果。怎麼學習是方法,是支撐方向的。
我最近在看《恰同學少年》這部電視劇前八集,有很多感觸,就從為什麼要學習這個角度來講,劇中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思想,所作所為和結果是大相逕庭的。毛澤東和蔡和森家境貧窮,但是都積極求學上進,想辦法省錢掙錢多買書多讀書,不貪慕虛榮,他們的胸懷坦蕩,思維開闊,不拘一格,上下求索,修學儲能,終成一代傑出的代表。蕭子升和蕭子瞕是兄弟兩個,因為考大學的作文試卷在臨提交前被人偷了,兄弟兩個先後出現了不同的態度,弟弟蕭子瞕默認了讓毛澤東代寫兩篇考卷,可哥哥知道後卻非常生氣,甚至被錄取後找到校方說明情況。可見蕭子升是「德」字當先。兄弟也是有大的愛國情懷,憂國憂民,才學出眾。他們讀書的目的是經世致用。何為經世致用?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是為了學知識以求改變我們的國家,改變我們的社會,做於國於民有用之事。他們背誦的一篇文章中,有段詞特別震撼,如果我們每位父母都能從小給孩子扎這樣的根,相信我們國家一定能越來越興旺強盛。
這段詞是: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浮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出胎,矞矞皇皇;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和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有兩個人物,一個是王子鵬,一個是劉俊卿。王子鵬出身名門貴族,事事有人侍奉,事事有父母安排,沒有自己的任何主見。在和自己的表妹陶斯詠一次溝通後,開始改變自己的人生,報考了大學,逐漸擺脫家人的安排,逐漸改變少爺的作風。劉俊卿是家境最貧窮的,老父親起早貪黑的賣臭豆腐攢學費供他上學,妹妹被典當給王子鵬家做傭人,照顧王子鵬,掙錢給劉俊卿。可劉俊卿在父親的嬌慣中變得愛慕虛榮。在同學面前為了不丟「尊嚴」,稱送他上學挑擔的黑瘦的父親是僱來的挑夫,在學校看到妹妹給王子鵬送餐當不認識,而且還和王子鵬一樣倒掉校食堂的飯,吃高級的王家飯。他哪裡會想到自己的父親為了省錢,在寒風中啃著又涼又硬的高粱餅子。為了虛榮,竟用17元大洋買了一雙皮鞋,可他父親一碗臭豆腐才能賣8分錢。他的學習目標就是要成為「人上人」,能到教育局任一官半職,他認為吃粉筆灰的老師是下等人,不知何為人生貴賤,可悲至極!
我們的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首先看看我們家長給孩子播的思想種子是什麼,您真正教育孩子為什麼要學習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