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枚甲骨,刻上了一場穿越3000年的月食

2020-11-22 騰訊網

甲骨

月有食卜骨

天津博物館藏

經過多年發展,甲骨學逐漸成為一門成熟的國際性顯學。天津博物館也藏有兩件重要的甲骨文,文字背後銘記著殷商王朝的諸多歷史信息,也見證著守護者,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甲骨文一般是指商王朝所使用的,刻(或寫)在龜甲獸骨上的佔卜記事文字。商朝滅亡之後,甲骨文漸漸不為人知。1899 年,王襄、王懿榮等學者先後在天津和北京見到了古董商從河南帶來的甲骨片,認識到其上所刻為古代文字,並有意識地加以購藏。其後,又有劉鶚、羅振玉等人大力搜購、著錄,甲骨文遂漸為學界所知。經過大批優秀學者的艱辛探索、潛心研究,甲骨學逐漸發展成一門成熟的、國際性的顯學。

月有食卜骨 拓片

甲骨文見證殷商佔卜文化

天津博物館珍藏了兩件極其有代表性的甲骨。其中,月有食卜骨是一件非常珍貴的文物。通過現有釋文解析發現,這件甲骨正反兩面都刻有卜辭。正面共進行了六次佔卜,卜辭內容分別為 :

這裡的「亡」是今日的「無」字含義。正面所刻卜辭釋義為六十天內並無災禍,屬於甲骨文中卜辭的敘辭內容。反面的內容更為重要,刻有「旬壬申夕,月食。」釋為「旬壬申夕月有食」,它記錄了壬申日傍晚發生的一次月食。在殷墟古遺址中有大量的關於天文現象的記載。但根據天文曆法推算,這次月食發生的時間為公元前 1189 年 10 月 25 日,這是世界上關於月食的最早的完整記錄之一,存世只有兩件,這是國內僅有的一件。這件甲骨的卜辭是研究商代天文、曆法的珍貴資料。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將其列為重要標本,是據以天文定年最確鑿的材料,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婦好娩卜骨則為我們記錄了中國商代歷史中最重要的一位女性——婦好的生育之事。這件甲骨中刻錄的是商代武丁時期的刻辭,當時一片甲骨有可能會被反覆利用,在不同的日子去佔卜或刻錄記事。這件甲骨釋文內容為 :

此卜骨所刻卜辭記錄了己丑日貞人問婦好在第二天庚寅日是否分娩,以及辛卯日貞人問命令多羌追逐野兔能否有收穫等事。

關於婦好這個名字,在目前出土的武丁時期甲骨卜辭中有許多關於婦好事跡的記載,包括卜問婦好參與戰爭、徵集兵員以及婦好主持祭祀。另有殷王武丁卜問婦好生育、疾病等內容,充分反映了武丁對婦好的重用和關懷。我們從卜辭中也可以看出她不僅是是商王武丁的王后,更是一位驍勇善戰的女將軍。

婦好娩卜骨

天津博物館藏

根據資料來看,武丁常會就婦好的身體狀況進行卜問。武丁憂心忡忡,為婦好祈福,祭祀先祖以求婦好康復。儘管如此,婦好的身體還是因為久病纏身而日漸虛弱,甚至遭遇一場大病面臨死亡的威脅。從武丁時期甲卜辭中分析,婦好當死於武丁在世之時。

甲骨卜辭中有大量對於婦好的記載,清晰地反映了她的生活軌跡,讓這位商王后深埋地下 3000 多年後仍然鮮活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墓葬發掘與歷史記載的完美結合,不僅為研究商代墓葬制度,社會生活和經濟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對殷墟文化和卜辭斷代也具有重要意義。

商代是神權時代,由於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較為低下,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有限,因此他們將萬物運行的規律和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都歸為鬼神的操控和支配。

婦好娩卜骨 拓片

《禮記 · 表記》中曾說到「殷人尊神,先鬼而後禮,率民而事神」。在商人的眼中,鬼神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影響人間的吉兇禍福,與商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祈福於神靈,趨吉避兇,商人幾乎達到了每事必佔的程度,即使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商人也會定時程序性地卜佔未來十日的吉兇,稱為「貞旬」。久而久之,就積累下大量卜辭,也直接導致了商代甲骨佔卜的繁興。

值得注意的是,在卜辭中有相當一部分所問之事,是要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才能得到驗證。此時,還需要把所驗證的結果再補充刻寫於原有的記錄之下,是為驗辭。當驗辭刻寫完畢,佔卜的全過程才能夠宣告完成,卜辭的完整形式也隨之出現。所以一條完整的卜辭主要包括敘辭、命辭、佔辭和驗辭四個部分。

一代甲骨守護者——王襄

作為捐贈者,王襄收藏甲骨數量最多時可能達到了四五千片,且多有早期出土的大片、精品。王襄出生在天津城東的一個文物世家。他自幼喜歡小篆古書,對中國文字產生了非常深厚的興趣。王襄這一生致力於文字的學術研究,博通金石考古,他與甲骨的緣分,還要從一位商人說起。

晚清時期,有一個來往於京津地區的古董販子叫做範壽軒,有一天來王襄家中做客說在河南見到一種「龍骨」。範壽軒說看到這個「龍骨」上面刻有古代的文字,王襄聽後當時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隔一年後也就是 1899 年範壽軒才帶著從河南收購的龍骨回到天津。而這些龍骨之上所刻的文字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國文字最早的雛形,自1899 年發現至今已過百年,在這百餘年間也是中國最為動蕩的時期,王襄在這一時期對中國甲骨的收藏、保護與甲骨學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王襄為天津市藝術博物館題寫楹聯

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範壽軒賤價大量出售一批甲骨。王襄傾其所有,夠得一大批龜骨。1934 年王襄由湖北回天津時,將甲骨和其他什物叫鐵路局裝箱運回天津,但在天津提取託運物品時,發現其他箱物都在,只有裝甲骨文的箱子不見了。這些凝聚了多年心血的「寶貝」不翼而飛,真使他焦急萬分。後來輾轉查找了 50 餘天,終於在張家口站找到了這箱甲骨,原來鐵路上負責託運行李的人以為此箱中裝有無價的珍寶,但打開一看,卻是枯骨斷鬼。幸好他們不知甲骨文的珍貴,故又棄置,甲骨才倖免於劫。

「七七事變」後,天津淪陷,王襄家生計困難。古董商常去他家,遊說他將甲骨以大價錢出售給日本人,以解決生活之需。王襄先生不為所動,一口回絕,他不能容忍這些國寶流散到異邦。為保護辛勤搜集來的甲骨瑰寶,王襄歷經艱難困苦,自始至終將其待在身邊,時時拿出欣賞,研究,沒有出售,沒有失散,最終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2019年天津博物館「殷契重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特展」

甲骨底片、老照片

新中國成立後,王襄出於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人民政府的信賴,決定化私為公,慷慨捐獻,1953 年,王襄將所藏 800 餘片珍貴甲骨出讓給國家,這批甲骨於 1956 年撥交給天津市歷史博物館(天津博物館的前身之一)。1965 年,王襄因肺炎病重逝世,其親屬遵從他的遺願,將其書法、遺稿及收藏的文物 748 件捐給國家,分別入藏天津市歷史博物館、天津市圖書館和天津市文史研究館。

王襄的捐贈不僅讓這些瑰寶成為了天津博物館的重要館藏,更傳承了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讓後世得以看到 3000 年前的盛世景象。

-END-

今日編輯 裡木

原文刊載於《收藏/拍賣》雜誌2020年11月刊

相關焦點

  • 「復原」甲骨「綴多多」快又多
    本報訊(記者 史曉琪)利用人工智慧綴合甲骨,一直是甲骨學界的夢想。12月8日,記者從河南大學獲悉,由河南大學和首都師範大學聯合研發的全國首款AI甲骨綴合產品「綴多多」投入使用,首次將人工智慧引入古文字學研究領域。
  • 中國歷史上的大地震,從商周甲骨到《詩經》,記錄最早的日全食
    西周末期,周幽王時,爆發了地震,發生時間在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這是一次大地震,在《詩經》裡描寫了地震的情形。「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簡單說,就是當時電閃雷鳴,引起人的慌恐。百川大河翻騰就好像是水開了在翻滾一樣。
  • 關於日食和月食的天象,夏朝就有文字記載,人們進一步認識了天空
    公元前1211年5月21日,居住在今河南安陽的先民們正在勞作之時,忽然發現明亮的太陽光色黯淡起來,一輪明日像被什麼咬去一個缺口。人們驚恐萬狀,不知所措,好在不大工夫,缺口又自己長好了。當時人們把這一情景刻在一塊甲骨上,為人類歷史留下最早的一次可靠的日食記錄。
  • 歷史上4大珍貴的國寶:最後一件似現代穿越物,被禁止出國展覽!
    歷史上4大珍貴的國寶:最後一件似現代穿越物,被禁止出國展覽! 歷史上4大珍貴的國寶:最後一件似現代穿越物,被禁止出國展覽!1、殷墟嵌綠松石甲骨。
  • 2019年月食!1月的超級血月是2021年之前的最後一次月食嗎?
    一月的血月月食將會給全英國的觀星者帶來一場難忘的光秀——但是超級血月真的是兩年來的最後一次月全食嗎?超級血月月食將在1月21日星期一的清晨達到高峰。在英國,血月峰值將發生在格林尼治標準時間(UTC)早上5點13分左右,那時月亮在地平線上。
  • 有趣的甲骨文字「屮」,生僻的文字,但是在甲骨文中卻很有意味!
    「屮」在現在漢語中,發音che(音同徹),當然漢語字典還有兩外一個讀音cao(音同草)。作為一個現在漢語中的生僻字,去追尋一下她的原初本字,比如在甲骨文中的寫法,還是非常有趣的!先看看甲骨文中「屮」字的寫法,嗯,就如同這個漢字的字形一樣,實際上,從甲骨文開始,歷經金文、大篆、小篆、隸書到草書、楷書,這個文字的字形幾乎沒有任何的變化。
  • 新中國第一枚國徽由誰製作?…這輛列車帶你穿越70年
    作者:李晛  新中國第一枚國徽由誰製作?  新中國第一枚地對空飛彈是什麼樣?  新中國第一架雙倍音速殲擊機有多厲害?  踏上這輛列車,你能了解到多個「新中國第一」,超燃!超給力!置身車中,老照片遍布車廂各處,一步一圖景、一步一印記、一步一篇章,聽著「新中國第一」的有聲故事,恍惚間,恰似從2019年穿越至1949年……  1948年11月2日,瀋陽解放
  • 1月10日,2020年首場月食將照亮夜空,敬請期待
    2020年伊始,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他們最關心的莫過於今年的首場天文盛宴何時到來,現在好消息來了,2020年的首次月食將於本周晚些時候達到頂峰,屆時月球將穿過地球投下的半影。在2019年12月26日太陽短暫地消失在月球後面之後不到一個月,半影月食又將照亮夜空。
  • 半影月食是什麼?紅月亮又是啥?天狗真的吃了月亮嗎?快進來探秘
    2020年6月6日,天宇出現「半影月食」現象,月亮「臉色」會經歷一場從亮到暗,再從暗到亮的過程。中國古代的月食記載亦頗為豐富,最早在河南安陽出土的般墟甲骨上已發現有關於月食的記錄,如「庚申,月有食」、「旬壬申夕,月有食」,等等。
  • 2018年月食圖片!7張不可思議的血月圖片,以防你錯過!
    上個月的月全食照亮了夜空,令人眼花繚亂的星星和世界上最長的血月。以下是7張令人難以置信的月食照片。7月27日星期五的晚上,滿月的月全食在地球的陰暗面達到頂峰。東半球的天文愛好者們敬畏地注視著,明亮的月球表面與地球的陰影相交,呈現出深紅色的色彩。
  • 為甲骨文字創造新活法
    實驗室裡的甲骨文知識共享平臺  120年歲月滄桑,兩甲子櫛風沐雨。  甲骨文自1899年發現以來,學術研究成果斐然,特別是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幾代學人殫精竭慮接續努力,結出累累碩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出土甲骨約16萬片,甲骨文單字4500餘個,出版甲骨著書約280種,發表各類論文30000餘篇,甲骨文以其推動人類文明進程的巨大貢獻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如何匯聚這些研究成果,展示階段性成就,讓更多的研究者、愛好者可以看到,而不是僅僅在研究機構的象牙塔裡沉睡?安陽師範學院在這方面作出了堅苦卓絕的努力,也取得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成績。
  • 今年首場月食,明天凌晨上演。揭秘月食的季節性規律
    這一蝕季的季中點發生在2019年12月30日,另一個將發生在2020年6月20日。圖片來自Go Science Go。 每一個公曆年裡會有4到7場蝕,2次日食季。在某些年份裡,有可能會出現第三個日食季跨騎到上一年或者下一年。
  • 【天象簡報】2020年11月30日半影月食
    按本年度的4次半影月食,終於在本月底迎來最後一次。以下為您奉上此次月食情況簡報。
  • 登月終極攻略丨中糧旗下三大品牌聯合打造,漫月食光空間站限定來襲
    2020年接近尾聲,「嫦娥五號」整裝待發,即將奔赴月球。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長城葡萄酒攜手中糧福臨門、中糧家佳康打造「漫月食光空間站」線下快閃,開啟一段美妙的「漫月食光」,共同為中國航天事業加油助力!
  • 登月終極攻略丨中糧旗下三大品牌聯合打造,漫月食光空間站限定來襲
    2020年接近尾聲,「嫦娥五號」整裝待發,即將奔赴月球。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長城葡萄酒攜手中糧福臨門、中糧家佳康打造「漫月食光空間站」線下快閃,開啟一段美妙的「漫月食光」,共同為中國航天事業加油助力!
  • 美軍艦剛穿越臺灣海峽 解放軍就連射多枚東風飛彈
    據《環球時報》報導稱,2020年12月31日,美國海軍驅逐艦「麥凱恩」號與「柯蒂斯威爾伯」號穿越臺灣海峽進入南海海域。對此,美軍官員聲稱此舉「符合國際法」,展現了美軍致力於維護印太海域「航行自由」的權利和決心。俄衛星通訊社評論稱,美國攪亂了伊拉克、攪亂了阿富汗、攪亂了利比亞、攪亂了敘利亞等等,全球各地戰亂的根子都在美國。如今,華盛頓又想攪亂亞太,試圖維護其霸主之位。
  • 《穿越時空之明月郡主》:一場穿越,一場人間真愛
    無論是一篇文章還是一部電影,它能引起別人的共鳴就是它的最大成功之處,而且我們寫作的或者是他們編劇的從本意上來講,就是希望讀者能在閱讀或者觀看的時候達到心靈上的共鳴。這樣的作品算起來也就是比較成功的了。《穿越時空之明月郡主》是由陳曉雷執導,陳大偉、吳靜一、於清斌、黃千格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0年7月16日上映。
  • 兩兒童垃圾桶旁揀六枚公章玩 相關單位稱假(圖)
    街頭垃圾桶旁驚現六枚「公章」 兩孩童撿到拿來玩  南國早報網-南國早報南寧訊 記者程浩楠 在南寧市北湖南棉路口一垃圾桶附近,兩名孩子揀到6枚「公章」以及一張銀行卡後,將它們送給了市民韋先生。11月10日,韋先生又將這些物品交給記者尋找失主。經過調查,這6枚「公章」全是假的。
  • 穿越真的存在?盤點歷史上真實存在且發生過的穿越事件
    人類發展到現在,經歷了很多難以用科學解釋的事情,比如穿越,作為唯物主義者,穿越這種事情我們是不可能相信,但是卻又確確實實有一些無法用科學解釋的事情,比如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些穿越事件。第一個是埃及古墓刻有的直升機和潛水艇,1848年,一個考古探險家在埃及古城阿比毒死的塞蒂神廟入口發現了一些很奇怪的圖像,當時沒有人知道那些象形圖畫描繪的是什麼東西,直到150多年後,考古學家才發現那些圖像竟然是直升機和潛水艇的模型。這是巧合還是預知呢?
  • 《天象速報》月食 , 2019年最後一次,說什麼都不能錯過
    7.17 月食 - Lunar eclipse - 在剛剛過去的7月3日,一場日全食讓南美洲的天文愛好者們大飽眼福,我國也有許多愛好者花費重金,千裡迢迢飛往智利,和當地人一起欣賞這場難得的天文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