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甲骨文字「屮」,生僻的文字,但是在甲骨文中卻很有意味!

2020-12-07 水生
甲骨示例

說起漢字中的生僻字,肯定都是讓大家很頭疼的文字。有的生僻字的筆畫數多達三十幾畫,但是也有的生僻字,只有寥寥幾筆,卻沒有多少人認識。當然,生僻字的存在,肯定是因為使用頻率的過低,而成為了生僻字!但是上溯到這個生僻字剛剛出現的時代,這個生僻字的意思往往都非常地有趣味!比如今天要討論地這個生僻字「屮」。

很簡單地一個漢字「屮」,只要看一眼,就會記住她的寫法。而不像其它的生僻字,筆畫繁複的讓人難以記住!「屮」在現在漢語中,發音che(音同徹),當然漢語字典還有兩外一個讀音cao(音同草)。作為一個現在漢語中的生僻字,去追尋一下她的原初本字,比如在甲骨文中的寫法,還是非常有趣的!

先看看甲骨文中「屮」字的寫法,嗯,就如同這個漢字的字形一樣,實際上,從甲骨文開始,歷經金文、大篆、小篆、隸書到草書、楷書,這個文字的字形幾乎沒有任何的變化。這種字形的脈絡也讓我們非常明確的直到:甲骨文中的「屮」字就是對應後世文字中的「屮」字。

甲骨文中屮字的寫法

簡簡單單的寥寥兩筆,什麼都不用多說,走在春天的田野裡,剛剛發芽的小草,舒展開兩片柔弱的淺黃色的嫩芽,可不就是這樣嘛!所以甲骨文字「屮」的意思:小草發芽的樣子。形象生動,有趣天真的一個甲骨文字。當然到了甲骨文字的後期,還有一個文字和甲骨文字的「屮」很象,是兩個甲骨文字「屮」並在一起,表示很多小草發芽,於是就指代了草地的意思。

現在,再看看現在漢語字典中給出的解釋:小草剛剛生長出來的樣子。嗯,從甲骨文開始,歷經幾千年的傳承風雨,文化變遷,這個文字「屮」的意思竟然沒有絲毫的變遷,也沒有絲毫的額外延伸!在一些古文中,「屮」字出現的頻率還算可以,比如《漢書·晁錯傳》中就有:屮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只是有些難以理解,為什麼簡簡單單、天真有趣的文字「屮」在現在漢語中竟然變成了一個生僻字呢!

有趣的甲骨文字「屮」,小草兒擦了擦自己朦朧的眼睛,伸了伸懶腰,探出腦袋,小草發芽了!

小草發芽

相關焦點

  • 有趣的甲骨文字「沓」,簡潔的線條形象地展示了什麼是口若懸河!
    先看看甲骨文中「沓」字的寫法,非常的有趣,有兩部分特徵組成,上面是甲骨文的「水」字,下面是甲骨文的「口」字甲骨文中沓字的寫法及演化從甲骨文字「沓」的符號特徵來說,最最直接純粹的意思應該是由水和嘴巴組合而成的意思,那麼就是飲水了,但是甲骨文字中存在著「飲」這個文字(如下圖,很像一個捧著器皿喝水的形象,改天我們單獨討論以下甲骨文中的「飲」字),因此,這個最直接的飲水的意思應該是不合適的。
  • 有趣的甲骨文字「麋」,是後世認定的四不像,還是對鹿的誤讀?
    好像在一個狹小的生活空間內,先祖們幾乎見識到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所有的動物,從形體龐大的大象,到渺小的家鼠,在先祖們創造的甲骨文字中都有明確的標識。當然,現在很多動物,我們在中國的土地上要想看到的話,只能是去動物園了!有時候,很難想像,先祖們的生活時代,怎麼會在先祖們生活的區域內出現如此密集的動物種類呢?
  • 有趣的甲骨文字「色」,食色性也,還真是描繪的最原始的意思!
    甲骨示例每當開始寫有關甲骨文字的小短文的時候,都在猶豫要不要按照慣例協商一段介紹甲骨文的文字!由於歷史久遠,對甲骨文的研讀仍然在進行中,即使到了現代,經過很多甲骨文大家的解讀,比如距離我們稍微久遠一些的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再比如生活在新中國的國寶級的甲骨文大師劉興隆先生,大家能夠確切解讀的甲骨文也不過只有1500字左右,還有大量的甲骨文字不能從大家熟識的漢語文字中找到對應體。
  • 為甲骨文字創造新活法
    為甲骨文字創造新活法  ——甲骨文活化利用的故事  在聚焦甲骨文發現研究120年所取得的豐碩學術研究成果的同時,如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的要求,更好地做好甲骨文的傳承弘揚和科普工作,推動甲骨文走出實驗室、走出書齋,走向千家萬戶,走近廣大青少年?
  • 「復原」甲骨「綴多多」快又多
    本報訊(記者 史曉琪)利用人工智慧綴合甲骨,一直是甲骨學界的夢想。12月8日,記者從河南大學獲悉,由河南大學和首都師範大學聯合研發的全國首款AI甲骨綴合產品「綴多多」投入使用,首次將人工智慧引入古文字學研究領域。
  • 中國文字載體的發展|從甲骨到「蝴蝶裝」,再到偉大的印刷術
    >早在商代就有了文字的雛形,商人在佔卜時,用燒紅的木棍灼燒獸骨和甲殼,依照開裂的紋路卜筮吉兇,將這些佔卜的結果就刻在這些骨殼上。考古學家發現的甲骨片上已經有了大約3500個不同的漢字,甲骨的放置方式各有不同,有的是單個放在一起,有的則是幾個捆在要一起擺放的。
  • 這兩枚甲骨,刻上了一場穿越3000年的月食
    1899 年,王襄、王懿榮等學者先後在天津和北京見到了古董商從河南帶來的甲骨片,認識到其上所刻為古代文字,並有意識地加以購藏。其後,又有劉鶚、羅振玉等人大力搜購、著錄,甲骨文遂漸為學界所知。經過大批優秀學者的艱辛探索、潛心研究,甲骨學逐漸發展成一門成熟的、國際性的顯學。
  • 人工智慧綴合千年甲骨 首款AI甲骨綴合產品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潘志賢 實習生 姬嫻禕)「冷門」不冷、「絕學」不絕,用人工智慧實現甲骨批量綴合,新科技與傳統文化跨越千年實現完美結合。在10月31日舉行的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二十三屆學術年會上,由河南大學主研的首款AI甲骨綴合產品——綴多多現場發布,首次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人工智慧批量綴合甲骨。
  • 甲乙丙丁,被隱藏了5000年的文字密碼(下)
    己字,現在用作自己的己,但是甲骨文中的己字,乃是記字和紀字的初文。金文中的紀字,是直接用己字代替的,可見己就是紀,紀字有個紐絲旁,這表示己字的發明,原本與紡織和編織活動有關。己字表達了事物演進的一個輪迴,周而復始,循序漸進,類似於梭子的運動軌跡。古人所用的簡冊,就是用繩索橫向的,來回的穿系起來的,故而己字,又有約束和綱紀的意思。然而己字最常見的含義,乃是指對曆法和歷史的有規律的記憶。
  • 山東博物館甲骨收藏達10588片 卜骨記錄三百頭牛祭祖場面超越...
    工作人員製作甲骨拓片  魯網5月15日訊(記者 劉梅婷)作為我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既是文明的標誌,也是文化的符號,書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史記者今日從山東博物館召開的「山東博物館藏甲骨保護整理與研究座談會」上獲悉,山東博物館是中國大陸收藏大宗殷墟甲骨文的單位之一,收藏數量10588片,僅次於國家圖書館(34512件)和故宮(22463件)。在此次研究項目中,發現約有10例新見字形以及一批非常珍貴的新材料。
  • 漢字是文字發展的主流,拼音文字只是支流
    二、文字的產生與發展1、刻符和圖畫的出現是文字發展的起點,標誌著文字的萌芽。中國人一直有書畫同源的說法,這一說法和現在對古文字的發展研究是高度契合的。文字的產生和發展是和圖畫緊密相連的。4、抽象化、線條化和筆畫化是文字發展的第三次飛躍。抽象化、筆畫化和線條化之後,是一維文字和二維文字的分化。作為成熟的文字,無論甲骨文還是聖書體,圖畫因素的比重還是很大的,當然,聖書體的文字要比甲骨文中的圖畫成分多得多,這對於使用者並不方便。
  • 炮轟「甲骨簡牘」第八彈|鳥鼠同穴慎辨羽 窮獸聚群假古文
    雎鳩,這兩個字是車文,是軒轅黃帝建立車國(或叫車朝)時候使用地文字。秦朝焚書坑儒之後,先秦宗伯古儒學門人隱世,漢朝學者不通上古文字,把「雎鳩「解釋為水鳥王鴡,注意這種解釋並不正確。甲骨文的最大破綻就是不懂古文。正文我先解釋「鳥」的符文、車文和參文字義,然後再講解雎鳩,此為宗伯古儒學內傳雅言詩、書、禮中所記載。
  • 讓孩子們了解中華文字的源頭 「甲骨文學堂」走進小學課堂
    8日,沙坪垻區圖書館、重慶甲骨文字社合作開展的「甲骨文學堂」走進小學校園,來到沙區南開小學,為該校五年級的同學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傳統文化課程《走近甲骨文》,60分鐘的時間裡,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體驗了奇妙的中華文字探索之旅。
  • 甲骨文裡藏著秘密,有關人類起源,古人或知道外星生物造人真相?
    經過中國考古學家的研究,確定甲骨文是中華文明最早的文字。那又是為什麼稱其為「甲骨文」呢?很簡單,因為它最早是在甲骨上被發現的,古時候沒有紙可以用來寫字,因此文字只能記錄在動物的甲骨上,例如龜殼。從這些古老的甲骨上,許多中華兒女都得到了許多珍貴的信息,例如伏羲創造的八卦圖、女媧神話等等。
  • 醜的甲骨文本義與「相貌難看」無關,原本含義像消失了一樣
    如南朝齊有醜千。 5、《說文解字》:「醜,紐也。十二月,萬物動,用事。象手之形。時加醜,亦舉手時也。」 『說文解字注』 (醜)紐也。律曆志曰:紐牙於醜。釋名曰:醜,紐也。寒氣自屈紐也。淮南天文訓、廣雅釋言皆曰:醜,紐也。糹部曰:紐,系也。一曰結而可解。十二月陰氣之固結已漸解,故曰紐也。
  • 甲乙丙丁,被隱藏了5000年的文字密碼(上)
    在甲骨文中,它象個十字架,而且,它本來就是一個十字架。古人造這個字的本義就是,一根豎著的木頭,上面加了一根橫著的木頭,於是就構成了一個架子。所以,甲骨文的甲字,原本就是表示支架的架字,這是它的本義。商代是有牛車、馬車的,駕駛牛車馬車,叫做御,不叫做駕。甲骨文裡面並沒有駕這個字,如果神仙要駕鶴西去,就用甲字來代替駕字,這叫做同聲假借。
  • 問源漢字初心 傳承甲骨文化——福泰小學獲評山東省甲骨文特色學校
    為落實教育部「推動以甲骨文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工作要求,福泰小學於建校之處就確立了「文字意象」辦學特色,引導學生「用文字感知世界」。學校緊緊圍繞課標中所倡導的「興趣、實踐、面向全體」的新理念,開發「字育萬象」系列特色課程,讓學生了解博大精深的甲骨文化,多種形式推動甲骨文化進校園,著力打造甲骨文特色學校。漢字浸潤人生,國學傳承文明。
  • 從文字角度來闡述什麼是十天幹?
    有很多書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來排列章節,前面的幾個,我們生活中用的比較多,也就比較熟悉。後面幾個我們日常生活中用的比較少,就不是那麼熟悉了。那麼「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一串文字究竟是什麼呢?記得高中的時候,有一次化學課上,化學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十個字,讓我們記熟。
  • 中國文化史上的四次大發現,每次發現意義重大,都與文字典籍有關
    ,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目前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佔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