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甲骨文字,很多時候會產生出一種錯覺,好像遠在4000多年前的時代,先祖們的生活狀態遠比現在要豐富多彩!好像在一個狹小的生活空間內,先祖們幾乎見識到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所有的動物,從形體龐大的大象,到渺小的家鼠,在先祖們創造的甲骨文字中都有明確的標識。當然,現在很多動物,我們在中國的土地上要想看到的話,只能是去動物園了!有時候,很難想像,先祖們的生活時代,怎麼會在先祖們生活的區域內出現如此密集的動物種類呢?
比如今天要討論的這個甲骨文字「麋」,大家都熟悉「麋鹿」,也就是傳說中姜太公的坐騎「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動物,屬於鹿科。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遊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性好合群,善遊泳,喜歡以嫩草和水生植物為食。很高興,能夠在甲骨文中找到先祖們創造的這個「麋」字,寫法如下
非常生動形象的一個甲骨文字,有角、有首、有脖頸、有軀體、還有四肢,甚至還能有一種明眸善睞的生動感覺。但是更加有趣的是,在甲骨文中也存在著「鹿」這個字,寫法如下,
抱歉,完全區別不開甲骨文字「麋」和「鹿」的區別,至少在符號特徵方面,我們幾乎不可能把著兩個甲骨文字分開,因為線條中的特徵符號,在這兩個文字中,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到文獻中去查找對這兩個文字解讀的來源,很遺憾沒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說法。或許對先祖們來說,「麋鹿」本就指代了同一類動物,「麋」和「鹿」本就是同一個甲骨文字的兩種寫法。而到了後世,到了金文或者以後的文字時代,出現了截然不同的文字「麋」和「鹿」,才到甲骨文字中卻釐定的「麋」字和「鹿」字?只能當作是一種推測了。
或許有的朋友能給出明確的說法:甲骨文的「麋」字和甲骨文的「鹿」字確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甲骨文字嗎!那樣的話,更加明確的說明,先祖們生活的時代,動物的種類確實極其的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