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覺得甲骨文字在很多方面都比我們現在使用地文字有趣地多,很多甲骨文字,不需要認識她,只需要通過文字線條刻畫出的簡潔畫面就能猜出這個甲骨文字的意思,比如這篇小短文要討論的甲骨文字「沓」。
在現在漢語文字中,「沓」(音ta,音同踏)是一個較為常見的漢字,因為在很多書籍中都會出現成語「紛至沓來」,當然,在我們現在的語言環境下,「沓」的意思主要就是「多而重複」。但是,如果上溯到甲骨文時期,這個「沓」字可比現在我們漢字中的「沓」有意思的多了。
先看看甲骨文中「沓」字的寫法,非常的有趣,有兩部分特徵組成,上面是甲骨文的「水」字,下面是甲骨文的「口」字




從甲骨文字「沓」的符號特徵來說,最最直接純粹的意思應該是由水和嘴巴組合而成的意思,那麼就是飲水了,但是甲骨文字中存在著「飲」這個文字(如下圖,很像一個捧著器皿喝水的形象,改天我們單獨討論以下甲骨文中的「飲」字),因此,這個最直接的飲水的意思應該是不合適的。那麼只能稍微的延伸一下:口中的話語滔滔不絕、就像不會中斷的水流!嗯,這個意思就非常的完美了,這簡直就是「口若懸河」的最淳樸的畫面啊!

文字的傳承實在是難以尋找規律,從甲骨文到篆書,「沓」字上面的「水」的符號特徵幾乎沒變,但是下面原本是甲骨文的「口」字,可是到了篆書、隸書中已經扭曲成為了「日」字,甲骨文中的「口上有水」代表了「口若懸河」,可是篆書、隸書中的「日上有水」代表了什麼意思?很難想像後世的「沓」字是怎麼演化出「多而重複」這個意思的?
有趣的甲骨文字「沓」,有趣至極,這就是口若懸河地最淳樸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