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管理學院沈孝強博士在JCR一區雜誌發表兩篇論文

2020-12-06 MBA中國網

MBA中國網訊】今年以來,蘭州大學管理學院沈孝強博士以第一作者分別在JCR一區期刊《Land Use Policy》和《Habitat International》上各發表一篇原創性文章。

題為「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land use plans in containing urban expansion: An integrated view」的學術論文發表於IF為3.573的《Land Use Policy》上。在理論與方法不足和經驗研究缺乏的雙重因素下,我們對空間規劃實際影響與作用的了解仍是不充分的。該論文通過整合和拓展一致性和規劃效能理論,建立了一個綜合性的規劃實施有效性分析框架。在此基礎上,選取了一個中國縣級土地利用規劃作為案例,評價其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管控城鎮擴張的有效性。結果顯示:土地利用規劃自上而下用地配額對城市擴張規模和分區對城鎮擴張空間布局的控制力均顯不足;過大的規劃城鎮用地範圍可能對城市蔓延產生了刺激作用;相反,規劃城鎮用地控制範圍外的新增城鎮用地集約度較高,起到了促進城市緊湊、集聚發展的作用,且較少佔用耕地和生態用地。因此,與規劃一致的決策並不一定促進規劃目標的實現,而不一致的決策仍然有可能受規劃目標的引導並服務於規劃目標的實現。

題為「Interpreting non-conforming urban expa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s』 decision-making behavior」的學術論文發表於IF為3.846的《Habitat International》上。延續前一篇論文,該論文旨在從相關主體土地開發決策行為的視角解釋一個令人困惑的規劃實施現實問題——「在規劃分區被賦予法定效力且城鎮用地布局範圍內仍有可觀未開發土地的情況下,為什麼規劃城鎮用地範圍外會存在顯著和頻繁的土地開發行為」。為此,論文建立了一個結合政府力量和市場力量、區分正規與不正規開發的規劃外城鎮用地開發決策行為解釋框架,並將其用於中國的一個縣級案例研究。結果顯示:地方政府在規劃外城鎮用地開發決策中扮演了多重角色,在追求利益、履行職責和降低違反規劃分區政治風險之間尋求平衡;開發商在項目選址時僅關注土地開發條件,較少關心選址是否符合規劃,但其對地方政府土地供給決策的影響力與其投資類型和規模相關;區位條件較好的集體土地存在非正規開發現象。

《Land Use Policy》和《Habitat International》均為Elsevier出版集團出版的SSCI檢索期刊,在城市、規劃和土地政策等研究領域擁有重要影響力。

相關焦點

  • 蘭州大學管理學院張國興教授團隊在JCR一區權威雜誌發表兩篇論文
    【MBA中國網訊】近日,蘭州大學管理學院張國興教授研究團隊先後在中科院JCR一區權威雜誌《Energy Policy》和《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發表原創性文章兩篇。
  • 蘭州大學管理學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請考核制實施方案
    3.報考公共管理一級學科博士生的考生需滿足如下條件之一:1)本科或研究生專業為管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數據科學、教育學、法學、心理學類相關專業。2)本科或研究生畢業學校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且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或第二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發表至少1篇CSSCI期刊論文(現刊)。
  • 匪夷所思,兩中國學者抄襲國外博士論文,幾周內連發表9篇SCI
    Bik博士發現,這兩位不僅僅都姓Zhang,還共享了9篇論文。而這9篇論文都包含了抄襲/剽竊的內容。  Bik博士之所以認為這是明顯的抄襲,是因為有足夠的證據。  舉例如下,除了參考文獻插入格式不同,這些論文與別人的論文幾乎都一樣。
  • 厲害:中南大學一本科生在一區SCI發表論文!
    《Nano-Micro Letters》(IF:7.381,中科院JCR一區)上發表。張絲雨在大三時加入中南大學低維量子器件實驗室,在劉豔平教授的指導下,開展文獻調研收集、圖片處理、撰寫等工作,歷時8個月。本論文是目前物理與電子學院本科生發表SCI論文中影響因子最高的一篇。同時本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南大學創新驅動計劃和中南大學青年創新團隊的大力支持。
  • 本科生參與科研能碰撞出什麼「火花」——蘭州大學管理學院「成功...
    本科生參與科研能碰撞出什麼「火花」——蘭州大學管理學院「成功計劃」科研育人探索與實踐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李欣瑤10月29日,一場本科生學術論壇在蘭州大學管理學院舉行。經過前期評審,10篇優秀本科生論文在論壇展示,並接受評委評審。為本科生舉辦學術論壇,在蘭大管理學院是頭一次,但是本科生參與科研的傳統,在這個學院由來已久。據該院統計,截至2019年底,該院本科生累計申請院內科研項目1628項,立項支持972項,參與本科生達8319人次。如此龐大的科研人群,也為該學院成功培育出了很多國家級本科生學術競賽獎項。
  • 1個星期內,南京大學在《自然》雜誌連發表3篇論文,牛!
    不到半月(3月6日-3月13日,可以說一個星期內),南京大學接連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三篇重要成果論文,具體如下:1、《自然》: 自然界中首例催化[6+4]環加成反應的酶 南京大學戈惠明、譚仁祥和梁勇研究團隊首次鑑定出能夠催化[6+4]環加成反應的一類酶家族,相關成果
  • 環境與規劃學院本科生在JCR一區發表科研論文
    》發表了題目為:Human Activities Enhance Radiation Forcing through Surface Albedo Associated with Vegetation in Beijing的研究論文。
  • 河南大學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JCR一區發表科研論文!
    近日,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2016級地理信息科學專業本科生唐希穎同學,在崔耀平教授的指導下,以第一作者在《Remote Sensing》發表了題目為:Human Activities EnhanceRadiation Forcing through Surface Albedo Associated with Vegetation in Beijing的研究論文。
  • 一作發三篇1區SCI的碩士,竟落選一地方高校博士複試
    但近日我的外甥參加2020年江蘇大學流體博士網絡複試的事情讓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所以寫下此文。江蘇大學:位於江蘇鎮江,江蘇省屬大學,非985、211,是一所綜合、研究教學型大學(編者注)先介紹一下我的外甥吧。該如何說起呢?先從他的求學經歷說起吧。
  • 武漢科技大學一科研團隊在Top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近期,我校「超分子材料與分子納米器件團隊」梁峰教授課題組以合成化學作為基礎和核心,積極拓展與相關學科和領域的交叉融合,在新材料精準化製備和應用研究方向取得進展,發表了多篇高水平研究論文。  利用金納米顆粒的可塑性,梁峰教授課題組可控制備了低鈀含量的星狀金鈀雙金屬納米顆粒。
  • 湖南大學在國際頂刊《自然》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
    3月11日,國際著名的頂級學術刊物《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湖南大學研究團隊的研究論文,這也是以湖南大學為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訊作者單位在2020年發表的第一篇《自然》雜誌正文。這篇研究論文名為「General synthesis of two-dimensional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 arrays」,第一作者為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李佳、楊向東博士(Jia Li, Xiangdong Yang)為並列第一作者。
  • 武漢大學跨專業博士蛻變「論文達人」:1篇Nature子刊,5篇SCI論文!
    人物名片:鄧娟,仡佬族,中共黨員,1993年11月生,貴州銅仁人,2011年考入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測繪工程專業;2015年進入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測繪工程專業攻讀專業碩士學位;2017年,考博時她放棄自己學習了六年的測繪專業,轉入電子信息學院物理電子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鄭國興教授
  • 財政金融學院教師論文國際發表新成果 兩篇論文被經濟學頂尖學術...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兩位教師的合作論文被國際經濟學頂尖學術期刊正式錄用。其中,財政金融學院許榮教授合作論文」Social Ties and Favoritism in Chinese Science」被經濟學頂級學術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正式錄用並將發表。
  • 蘭州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蘭州大學考研信息網,蘭州大學研招,蘭州...
    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2020年大學生夏令營第一輪通知 為進一步引導和激發大學生從事科研的興趣和熱情,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將舉辦大學生夏令營活動,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在校大學生報名參加,現將相關事項通知如下:一、大氣科學學院簡介
  • 「送」5篇SCI論文,意味著什麼?
    不過,相比男主的送房、送車,大家更關心的是他「送」了5篇SCI論文給女主。對於頭懸梁錐刺股、只為發表一篇SCI論文的博士們來說,5篇SCI論文真的太有震撼力了,其中還包括一篇發在《自然》子刊的論文。5篇SCI論文對於博士意味著什麼?到底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這引發了人們的熱議。送了哪5篇論文?
  • 應屆碩士3年發表16篇SCI論文,就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因此並不能確定這一建議是十分正式,且已經納入學位申請、授予程序的,還是只是在媒體報導時提及。確定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離開了學術標準與規範的媒體建議,除了博眼球之外,還會誤導學術評價標準。在我國大學辦學實踐中,有碩士生因碩士畢業論文被答辯專家認為達到博士畢業水平,進而建議授予博士學位的美談,但似乎還沒有在碩士求學期間發表論文多,就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的先例。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近日,寶雞文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陝西省植物化學重點實驗室、AIE(聚集誘導發光)研究中心馮海濤博士一個月內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三篇重量級學術論文。)上,論文第一作者為馮海濤博士,寶雞文理學院是第一通訊單位,寶雞文理學院AIE中心名譽主任、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為論文通訊作者,這也是寶雞文理學院第一次以第一單位在高水平Nature子刊上發表學術論文。
  • 1個季度相繼發表6篇SCI高水平論文!陝科大這個學院被國際認可!
    2018年第一季度,陝西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新引進人才馬忠雷、選派訪學學者邵亮等青年教師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外SCI一區期刊相繼發表6篇高水平論文。陝西科技大學趙霞副教授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CI一區)發表論文一篇,期刊影響因子5.715。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成博士?
    這篇報導的導語是:「應屆碩士畢業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近日這樣一則消息將國內學界目光再次投向西部學術重鎮西安交通大學。  然而,除了在導語以及文中有「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之外,整篇報導其他地方都沒提及究竟是誰建議。雖提到電氣學院,但並不明確是其導師,還是論文答辯委員會,或學院學位委員會的建議。也不見該校學位委員會對此建議有何看法。
  • 比克博士再揭121篇涉嫌造假論文,113發表在同一雜誌;還在等之前400餘篇處理結果
    瀏覽這些論文的發表機構,不乏哈醫大、中國醫大、浙大醫學院、吉林大學、首醫大、上交大、上海復旦等知名醫學院校;其中七篇論文提供了國自然基金資助的信息。這121篇論文,有113篇發表在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ERMPS)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