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好大學公共英語的「通用病」

2021-01-09 求是網

  對所有中國學生而言,英語是求學過程中學習時間最久、花費精力最多的一門課,也是我國所有課程中教學資源投入最多的一門課,但如今,大學英語教學卻面臨尷尬境地,用復旦大學教授、上海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蔡基剛的話說,就是「我國本土培養的科技人才既不能熟練地用英語閱讀各自的專業文獻,也不能用英語有效地參與國際交流,如論文發表、國際合作」,而原因則在於大學公共英語之「病」久矣。

  ■本報記者 王之康

  前些天,某高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大三學生肖鴻洋心裡有點焦慮,因為去年12月參加的英語六級考試馬上就要公布成績了。去年6月,他就以527分的成績通過了該考試,但這次參加考試並不只是為了刷分,更重要的是想通過準備考試,提高專業方面的英語能力,因為「將來打算繼續從事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可通過兩年的公共英語學習發現,應對日常生活交流還算得心應手,閱讀專業英語文獻卻非常吃力」。

  對此,復旦大學教授、上海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蔡基剛認為並非個例。用他的話說,就是「我國本土培養的科技人才既不能熟練地用英語閱讀各自的專業文獻,也不能用英語有效地參與國際交流,如論文發表、國際合作」。原因則在於大學公共英語之「病」久矣。

  無法勝任的現實

  說到大學英語教育,就不得不回溯我國的外語教育史。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先後有兩次國家外語戰略規劃。第一次是1964年頒布《外語教育七年規劃綱要》,後來因「文革」而中斷;第二次是1978年全國外語教育座談會的召開,明確外語教學的方針就是「學好外語以汲取外國科學文化知識」,為國家對外開放、學習先進發達國家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術服務。

  此後,我國為發展外語教育投入了巨大力量。正如長期從事外語教育規劃研究的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沈騎所言,「改革開放以來,大學外語教學是中國高校語言教育規劃最有特色的一個領域,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國家會在高等教育階段如此重視並普遍地開展大學外語教學。中國大學外語教學的投入與受眾之多,都堪稱世界外語教育史之最,這是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與國際化建設的重要保障。」

  可以說,我國40多年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長足進步,與外語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不無關係——為對外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懂外語的科學技術人才,國家掌握的外語資源有了一定數量和質量上的積累。

  但另一方面,的確如蔡基剛所言,很多大學生無法熟練地用英語閱讀各自的專業文獻,無法有效地用英語參與國際交流,甚至畢業後也無法直接用英語在工程、海事、法律等各自領域開展工作。

  就此,他給出了一組數據——

  1978年以來,我國累計已有3700多萬名大學生達到英語四級教學要求。其中,1600多萬名學生達到英語六級教學要求。依據《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大綱(2016年修訂版)》的規定,英語四級需要的詞彙量約為6300個,英語六級需要的詞彙量約為7900個;而依據此前的2006年版四、六級考試大綱,兩者所需的詞彙量大約分別為4700個和6400個。

  在我國的絕大部分高校,學生只需通過英語四級考試,就能達到畢業要求,而這對於至少需要10000個詞彙量的專業研究、工作而言,還有較大的差距。可以說,只是通過英語四級考試的大學生根本無法勝任,即使通過英語六級考試也仍然存在一定困難。

  英語定位的偏差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差距?在蔡基剛看來,問題在於大學公共英語的定位出現了偏差:定位為通用英語,與中小學的基礎英語教學存在同質化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低水平重複。

  就此,他給出了另外一組數據:

  1986年,我國開始實施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當時,大學新生的詞彙量大約為1600個,要求他們完成大學英語學習後達到的四級詞彙量為4000個;如今,大學新生的詞彙量已經達到了大約3500個,比之前翻了一倍多,但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大綱(2016年修訂版)》出臺之前,所要求的四級詞彙量卻只增加了不到1000個。

  「上世紀,公共英語定位為通用英語只是權宜之計,是考慮到當時大學新生的英語基礎較薄弱,無法順利開展專業的英語教學。」蔡基剛說,正如當時公共英語界的領軍人物李蔭華解釋的:總體而言,大學新生的英語水平並不高,並未「過關」,加固乃至修補基礎十分必要。

  但如今,中小學英語教學突飛猛進,不少地區學習英語的起始年齡甚至提前到了學齡前,大學新生的英語水平與當年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所掌握詞彙量的翻倍就是很好的例證。

  「然而直到今天,補基礎的通用英語不僅沒有任何退出公共英語的跡象,甚至還在不斷地通過制定《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等方式加強和固化。」蔡基剛指出,「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應以通用英語和通識英語教學為主」依然是英語界的主流聲音。

  不過,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閻國棟卻並不這樣認為。

  「儘管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水平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但由於中國基礎教育地域之間的不平衡導致的英語能力的差異依然存在。」他說,大學公共英語首先還是要考慮繼續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並持續不斷地幫助學生擴大詞彙量和提高實踐能力。「避免『同質化』或『低水平重複』的根本出路在於提高大學生的英語能力標準。」

  沈騎則表示,隨著基礎外語教育的普及與提高,以及我國整體向國際化的轉型,在2018年9月教育部高教司召開的公共外語教學改革會議上,大學公共外語教學已經被明確納入國家戰略。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共英語的改革必然成為大勢所趨。

  「如果公共英語不改革單一的通用英語教學定位,就無法培養出既懂外語又通專業的人才,在國際化過程中就無法處於爭奪國際學術話語權的有利地位。」沈騎說,這就像4G轉5G一樣,大學外語教學到了需要提檔升級的時候。

  專用英語的方向

  如何進行大學公共英語改革?對於這一問題,蔡基剛和沈騎都將目光放在了專門用途英語上。

  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是二戰結束後,隨著國際科技與經濟交流日益頻繁,從傳統的語法翻譯和文學閱讀中發展而來的一門獨立學科。自產生後,它便在全球尤其是在以英語為外語的國家蓬勃發展。比如,日本從1994年開始引入ESP教學,為在專業學科培養具備較強英語讀寫能力的科學家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也曾明確提出,高校要致力培養能「用外語作為工具學習世界先進知識」的「既懂專業又掌握外語的科技人才」,並引入了ESP。1982年,教育部根據五屆人大五次會議精神,就著手修訂外語專業目錄,將外語學科分為外國語言、外國語言文學、語言學和專門用途外語四大類。在專門用途外語下面,列出了科技、旅遊、外貿和外事管理四個方向。

  「以最典型的科技英語來說,據我所知,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理工大學、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前身)等理工科高校都曾在上世紀80年代嘗試設置這一專業,學生既要學英語,又要學科技領域的相關知識。」沈騎介紹道。不過大概到上世紀90年代,隨著外語專業「複合型人才」這一口號的提出,這一類專業竟然全都沒有了。

  他分析,這主要是受宏觀環境的影響。改革開放初期,外語學習主要是西方的科技文化知識,這是出於典型的語言工具性目的。但是隨著上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對外語的要求不再僅限於專業領域,而是滲透到方方面面。此時,外語類院校就開始帶頭轉型,將外語和新聞、管理、會計等專業結合起來,形成一大批偏重於外向型經濟社會發展的複合型專業。久而久之,專門用途外語專業便消失殆盡。

  而改革大學公共英語,開展ESP教學,沈騎認為,目前有兩個比較大的障礙,一個是高校外語師資缺乏,另一個是目前的外語教師所受的專業與學術訓練還無法達到ESP教學的要求,公外教師專業發展指導和相關培訓嚴重缺乏。

  對此,閻國棟進一步解釋道,南開大學目前有86個本科專業,公共外語教師儘管可以開設數理化類、光電計算機類、文史哲類、經濟管理類專業英語課程,但受制於教育背景和知識結構,即使付出很大努力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幾乎等同於掃盲),最多也只能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一些自然科學科普文章和人文社科內容的文章,而這樣的課文在過去編寫的理工類或其他類型的英語泛讀教材裡早已存在。

  諸多問題的應對

  對於公共外語教師達不到ESP教學要求的看法,蔡基剛認為是一種誤解:ESP不是專業英語,不教專業內容甚至不教術語,只是把專業內容作為語言分析的媒介,教學生如何汲取和交流專業信息。

  雖然意見相左,但他也認為,為了ESP教學的順利開展,英語教師應該升級知識結構,學習所教學生的專業理論是如何用英語建構和傳播的。

  同時,高校要拋棄以英語能力等級達標為導向的通用英語教學,開展以滿足學生專業學習需求為驅動的語言教學;改革目前的評估體系,如停止大學英語四、六級統考,代之以開發醫學英語考試、工程英語考試和航空英語考試等;停止各教育段都適用的大學英語統編教材,開發與學生專業學習相關的科普性教材和專業教材。

  對於教材建設,沈騎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我們需要編寫能夠與理工科學生專業相銜接的英語教材,而且是類似於科普性的文章教材,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培養他們在科學文化知識方面的語言能力,然後慢慢地導入ESP教學。」他指出,「ESP教學改革無法一步到位,必須讓學生願意學,教師能夠教,學校願意支持,社會也願意接受。」

  不過,對於蔡基剛所說的「我國本土培養的科技人才既不能熟練地用英語閱讀各自的專業文獻,也不能用英語有效地參與國際交流」的問題,閻國棟認為,根源是我國大學教育的國際化程度較低,歸咎於大學公共英語教育缺乏足夠的依據。「專業外語的水平取決於學生所在專業人才培養的國際化水平,包括學生構成、教師構成、培養方案等許多方面。專業外語只有在國際化的專業學習和國際化的專業實踐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因此,對於如何提高大學非外語類專業學生專業外語水平,他提供了另外幾種途徑:一是專業教師講授專業外語課程,這些教師應具有海外教育背景或專業英語水平優秀,且語言實踐能力較強;二是開展本專業的全英文專業課程,開設課程的教師可以是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中國教師,也可以是外國專家,還可以利用國外一流大學的專業視頻公開課;三是中外聯合培養,派遣學生到國外大學相關專業學習,一學期或一學年均可,或者參加國外大學的暑期班;四是開展與外語專業複合的雙專業教育,比如南開大學雙學位複合型國際化人才培養項目。

  「總而言之,大學人才培養的國際化,是解決專業外語教育問題的根本途徑,符合我國『雙一流』建設的需要。」閻國棟說,這也是《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加大應用型、複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這一戰略任務的內在要求。

相關焦點

  • 共治圖景下的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研究
    〔關鍵詞〕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主體;共治;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D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8048-(2018)02-0098-07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協同治理視域下的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創新研究」(16BZZ056)  〔作者簡介〕聶繼凱,揚州大學商學院講師,揚州大學政府治理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 鄭州中科崔東旭:大脖子病能不能治好
    大脖子病很多患者都認為大脖子病就是因為缺碘而引起的。專家表示缺碘或高碘都會造成大脖子病,甲狀腺腫塊、甲狀腺功能亢進同樣也是造成大脖子病的原因。那麼大脖子能不能治好呢?這是很多患者都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下面就讓鄭州中科甲狀腺醫院崔東旭主任來為我們解答一下問題。
  • 帕金森病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帕金森病能治好嗎?
    因此,對於帕金森病,人們要注意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了解誘因對症治療。帕金森病是怎樣導致的?帕金森病主要是在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導致的神經退行性病變的疾病。其主要的病理是出現多巴胺神經元變性的壞死,出現神經退行性病變,典型的表現是運動功能受阻,運動的遲緩、肌強直、震顫、姿勢步態異常等。帕金森病能不能治好?
  • 大學英語 探索個性化教學之路(1)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但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的多次調查顯示,大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滿意度較低,不少學生認為大學英語課程並沒有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與此同時,學界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定位以及四六級考試也存在一定的爭議和探索。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大學英語該何去何從,成為人們深思的話題。
  • 帕金森病的中醫辨證治
    根據帕金森病嚴重程度不同應分期治療。初期當從脾腎入手,以健脾化痰為首,以平肝息風治標,以健脾益氣治本;中期以內風之善動、頑痰之善變為特點,治療當豁痰化瘀以治標,滋補肝腎以治本,並依病情配伍平肝息風、育陰潛陽、養血柔肝之品;若中期風證較輕,則注意理氣活血;後期則肝、脾、腎三髒並治,尤重視腎精的虧虛。
  • 告別暴雨「看海」 解碼江西萍鄉治好「城市病」的「海綿良方」
    李韻涵 攝中新網江西萍鄉1月10日電 題:告別「暴雨看海」解碼江西萍鄉治好「城市病」的「海綿良方」記者 李韻涵暴雨「看海」、水體黑臭、水質惡化……一系列「城市病」在中國部分城市頻發。江西萍鄉作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城市,為治好「城市病」,構建人水和諧的環境,獻上了一份「海綿良方」。
  • 「公共場合照顧看管好自己的東西小孩」用英語怎麼說?
    「公共場合照顧看管好自己的東西小孩」用英語怎麼說?Take good care of your baby是什麼意思?如果我說一句英語Please take good care of your child/lugguage in the public place時,你一定會「用」中文「在公共場合照顧/看管好自己的孩子/行李」。可是,如果我問你:「不用」中文,「用」英語時,你能把英語「用起來」嗎?
  • 記憶力越好學歷越高,越容易得阿爾茨海默病嗎?既然無法治好,還要不...
    「截至目前,阿爾茨海默病還不能實現病因學治療,只能症狀學治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羅本燕坦言,正因為發病機制複雜且目前尚不明確,給阿爾茨海默病的疾病修飾治療帶來了巨大困難。羅本燕主任介紹,目前國際上批准的臨床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有兩大類藥物,一類是膽鹼酯酶抑制劑,在國內的上市時間為1999年。
  • 18種病,大多不用治、都是瞎花錢
    但在醫生看來,有些病聽著挺嚇人,其實大多不用治,都是瞎花錢。 「子宮肌瘤」這個詞實在太容易讓人聯想到癌症了!其實,此「瘤」非彼「瘤」,子宮肌瘤的瘤多數是良性的。子宮肌瘤也是婦科體檢的「常客」,幾乎三分之一的媽媽級人物都會遇到。有些小肌瘤不但沒有任何症狀,甚至連婦科檢查也難以覺察,偶爾做B超才發現。
  • IBM 的病,印度人能治?
    關於阿爾溫德·克裡希納 克裡希納有著「模板式」的印度精英履歷,印度出生、印度畢業、美國攻讀研究生、博士……1962 年,克裡希納出生於印度安得拉邦,大學就讀於坎普爾印度理工學院(印度理工學院由若干分校組成),這座學校想必無須贅述,印度最頂尖的工科院校,Google CEO 皮查伊等人也是畢業於這座學校
  • 英語是怎樣成為世界通用語言的?(資料)
    每年有大批來自英語國家的人士到非英語的發展中國家去孜孜不倦地教授英語。由於大量的科學文獻和人文著作是用英文寫成的,甚至非英語的發達國家在大學裡也用英語進行教學。例如,1960年以後,荷蘭開始在大學裡用英語進行教學。理由是,既然大學畢業生將來從事研究工作須接觸英語,不如在大學學習階段就開始使用英語。歐洲非英語國家每年接受許多外國留學留學生,它們發現用英語授課似乎更加方便。
  • 英語二、學位英語、公共英語三級哪個比較難?有什麼區別?
    英語二、學位英語和公共英語三級是自考生必須了解的知識,因為它們關係到你是否可以拿到自考本科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在分析中這三個考試哪個比較難之前,小編先給大家普及一下這三者的區別。學位英語:學士學位英語水平考試是由各省級高等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統一考試,其目的是為了客觀地測試非英語專業成人本科畢業生申請學士學位者的英語語言知識和運用能力,考查其是否達到普通本科教育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學的一般要求,是各省市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畢業生獲得成人學士學位的必備條件之一。也就是說如果想要拿到自考的學位證,必須要考學校或者社會統一組織的學位英語考試。
  • 宿舍床上不許放布娃娃是病,得治
    近日,內蒙古大學一則「博士研究生宿舍床上有布娃娃,逾期不整改取消獎學金資格」消息熱傳。據了解,宿舍不達標被通報3次,獎學金資格會受影響。(10月27日《大連晚報》)學生宿舍是學生住宿、生活場所,具有很強的私密性,不容外人打擾。但學生宿舍又不同於我們的私人臥室,學生公寓具有公共場所性質。
  • 咳咳咳……一樣的咳嗽,不一樣的病!冬季治咳大全,快收藏!
    你把樓上的鼻炎、鼻竇炎、咽炎等都治好了,不刺激嗓子了也就不咳嗽了。」蘇楠說。   此類疾病在臨床中統稱為鼻後滴流症候群,現稱「上氣道咳嗽症候群」。張鴻介紹,這種咳嗽以白天咳嗽為主,入睡後較少咳嗽。另外,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也可能是鼻後滴流刺激所致。近年來隨著氣候變遷,大氣汙染加重使本病發病日趨增多。
  • 公共英語(PETS)1-5級詳盡介紹
    PETS-1該級是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PETS)五個級別中的初始級,其標準略高於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小學畢業的英語水平。準備參加該級考試的考生。在普通小學學習了3年的英語課程,並為準備就業參加了有關的英語培訓或自學了相同的內容。
  • 家有長壽花,謝花後防四病治四蟲,效果好、效率高、長得旺
    所以說對於長壽花病蟲害,要結合養護措施,在治療上一定要抓早抓好對症下藥,治的早才能治的好,才能讓長壽花有健康生長的好環境,秋冬才能帶給我們繁花似錦的花朵。防治長壽花的病蟲害,要結合養護,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不能僅靠發病後使用藥物控制,更不要使用一些治標不治本的法子。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如何用養、防、治三位一體辦法,給病蟲們來個組合拳立體打擊。
  • 大學英語四六級今開考 英語能力等級考試如何改革?
    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的消息,2019年下半年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將於今日開考,考生可於明年2月查詢成績。近年來,輿論中有關「四六級考試」改革甚至存廢之爭的議論不斷,未來,究竟該如何進行英語能力等級評價,值得關注。
  • 2022武漢大學211翻譯碩士英語考研真題講解
    當下,全球範圍內最大限度通用的語言是英語,那麼在全球各國大力推進英語教育普及,甚至不少國家把英語當作第一官方語言的情況下,英語翻譯專業的研究生是不是相對會低一些?並不是的。通過歷年各高校的英語翻譯專業的報考錄取的數據查看可以看到:外國語翻譯碩士的專業中,哪個語種競爭最激烈?英語!口譯報考人數多,還是筆譯報考人數多?口譯!為什麼呢?
  • 蘭州市啟動揮發性有機物「夏病冬治」專項行動
    我市啟動揮發性有機物「夏病冬治」專項行動  中國甘肅網12月1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 蘭州市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夏病冬治」專項行動
    我市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夏病冬治」專項行動  中國甘肅網12月1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11月30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為持續推進今冬明春揮發性有機物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