鴯鶓:娶媳婦、做爸爸真的太難了......丨動物蝌學

2021-01-15 蝌蚪五線譜

它是鳥卻不會飛,憑著粗壯而長的腳,成了高速長跑運動員!它就是——鴯鶓。

在北京動物園東區北側,也就是豳風堂北面的澳洲動物展區,我們可以看到一種與非洲鴕鳥十分相似的大型鳥類,它就是鴯鶓[ér miáo]。


鴯鶓與袋鼠一樣,也是澳大利亞的著名特產動物,在澳大利亞的國徽上,左邊是一隻直立的袋鼠,右邊是一隻伸著長脖子的鴯鶓。由此可見鴯鶓在當地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鴯鶓因叫聲似「而苗、而苗……」而得名。它同非洲鴕鳥一樣,都是雙翅退化。沒有明顯的尾羽,不會飛翔的大型走禽.



而當我們走近鴯鶓,對它的形態做一番仔細的觀察,就會發現它與非洲鴕鳥還是有很多的不同之處。



鴯鶓雖然體形很大,體長為140-170釐米,身高為180釐米,體重為50-60千克,但與非洲鴕鳥180-300釐米的體長,240-280釐米的身高,以及130-150千克的體重相比,還是小得多,即使與同樣分布於澳洲的同類——鶴鴕相比也略遜一籌,因此只能屈居世界上現生的第三大鳥。


與龐大的身體相比,鴯鶓有一個和身體很不相稱的較小的頭部,遠遠望去,可以說是由一個黑色的短喙和兩隻黑色明亮的大眼睛組成的。



鴯鶓長長的頸部羽毛密布,非常豐滿,而非洲鴕鳥的頸部羽毛非常稀少,幾乎是裸露的;鴯鶓的體羽因缺乏羽鉤呈蓬鬆狀,羽毛比非洲鴕鳥更顯粗糙而鬆散,軀幹、翼被覆纖細的粗髮狀羽毛,其羽毛的色彩比非洲鴕鳥要淺一些,由灰色與褐色的羽毛相間構成。鴯鶓的腳粗壯而長,但比非洲鴕鳥短得多,而且,鴯鶓具三個腳趾,非洲鴕鳥僅具二個腳趾。


在野外,鴯鶓常4-6隻結群生活,在開闊草原、疏散叢林和半沙漠地區悠閒地走動著,主要吃野果、樹葉、雜草等植物,也啄食昆蟲。


在動物園,它的飼料也是以植物性飼料為主,動物性飼料為輔,也可以隨意採食園內的雜草和樹葉,冬季則補充足夠的青飼料,如蔬菜等。此外,還要給它備足清潔的飲用水。



鴯鶓雖然不會飛翔,但是兩腳強壯,極善於奔跑,而且耐力很好。有人做過測定,鴯鶓的跑速比非洲鴕鳥還要快,時速可達48-60千米,最快每小時能跑80-100千米,因而被人們稱讚為「高速長跑運動員」。如果遇到緊急情況,鴯鶓還能劈波斬浪,遊泳自如,迅速逃之夭夭。



鴯鶓與眾不同的冬季繁殖期和顛倒了的性別角色,與其棲息地的惡劣環境和氣候密切相關。雌鳥通常是兩性中身體較重的一個。


從外表看,鴯鶓的雌雄難以分辨,隨著繁殖期的臨近,雌鳥身上逐漸顯示出顏色較深的婚羽的顏色,黑色的頸部羽毛襯託出頭部和頸部的一小塊深藍色的裸露皮膚,而雄鳥身體羽毛的顏色不變深,其頸部的羽毛下面的淡藍色皮膚則始終保持顯露狀態。


雌鳥


雄鳥


平時雄鳥能發出很響亮的叫聲,也可以表明自己的「身份」。每隻雄鳥之間總是保持一定距離,彼此敬而遠之。


如果有一隻雄鳥走到過於接近對手的「勢力範圍」,另一隻雄鳥馬上就會迎上前去,跑到「越境者」面前,用自己的短爪子竭盡全力地去抓對手的胸部,這樣的突然一擊是很有力氣的,對手常被擊得前仰後合,趕快逃走了事。


勝利者則擺出一副雄赳赳氣昂昂的樣子,張開長脖子上的羽毛,發出「而苗」的歡叫聲。


不過,鴯鶓雄鳥能否得到雌鳥的青睞,還是首先要接受一番考驗。


在繁殖期雌鳥會選好一處離它築巢點比較近的地方,使自己身體內部的氣囊充足氣體,這樣就使得頸部膨脹、頸部的羽毛豎起來,頸部向前彎下去,發出一系列低沉、共鳴的「隆隆」聲,有點兒像澳大利亞土著人的樂器——迪吉裡杜管發出的聲音。


它的歌聲傳出去以後,很快在聽力所及範圍內的每一隻雄鳥都受到歌聲的吸引,而向它跑來。


對於雌鳥來說,這並不意味著交配活動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則。它將雄鳥吸引過來的目的是為了讓它們彼此之間為了得到它的寵愛進行競爭,然後選出一個最好最具優勢的作為考慮的對象。


最後,它仍然要對「勝利者」進行進一步考驗,看看它是否真正合格。


它會「害羞地」蹲坐在那裡,讓雄鳥騎在它的身上,但並不是與這隻雄鳥交配。


這一系列動作僅僅是雌鳥在對雄鳥的體重進行估算。如果雄鳥的身體大小合乎要求,雌鳥就會跟這隻雄鳥一起跳起特殊的舞蹈,然後與它進行交配,使卵受精。


雄鳥的體重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將獨自照顧巢中的卵。雌鳥由於產卵而精疲力竭,因此它需要補充消耗掉的能量儲備。通過讓雄鳥獨自孵卵,它才能有自己的時間專心於恢復體力。


相反,雄鳥必須堅持臥巢長達兩個月之久,進行孵化工作,保護它們的愛情結晶,保證卵孵化所需要的溫度,直到雛鳥破殼而出。這可不是簡單的工作,在有些地方夜間溫度很低,早上太陽升起時會發現雄鳥的背上都會結霜。


為了完成它的工作,雄鳥必須具有足夠的脂肪儲備,因為它在這段時間裡幾乎很少進食,而當雛鳥孵化出來時,它的體重通常會下降10千克。這就是為什麼雌鳥要選擇豐滿肥胖的雄鳥作配偶的原因。瘦弱的雄鳥可能不能持續到底,並且也許會為了不使自己餓死而拋棄雌鳥產下的卵。


雌鳥產下卵後就撒腳離開,什麼都不管了,孵卵的任務全部由雄鳥單獨擔當。它在這個期間不吃不喝,並且很少站起來。


雌鳥通常在12月至翌年4月間產卵,卵很大,呈墨綠色,表面具有顆粒狀斑點,長徑超過10釐米,表面有很多小孔,重量為600-680克,相當於12-13枚雞蛋的重量。



每窩產卵8-10枚,最多的可達16枚。鴯鶓的卵和雛鳥都具有很好的保護色,在樹葉堆裡是不易被發現的。孵出的雛鳥,渾身披著淺灰色羽毛,並有黑色斑紋,與沙漠環境的色調十分相似,因而不易被發現。


在孵化過程中,卵的表面越來越光滑,變得細膩膩的,顏色也越來越深。經過58-61天的孵化,雛鳥在雄鳥的幫助下破殼而出,剛出殼的雛鳥重400-500克。此時,雄鳥仍十分忙碌,要哺育它們,直到雛鳥長大。



真是「父代母職」,難怪人們叫鴯鶓雄鳥為「媽媽鳥」。


(本文所有鴯鶓圖片,均為作者拍攝)


看完你是不是很欽佩於鴯鶓雄鳥的盡職盡責?給鴯鶓雄鳥點個


下周我們繼續跟隨李湘濤老師雲遊北京動物園吧~

本文作者:李湘濤,北京自然博物館研究員,中國鳥類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動物學會理事。

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轉載註明來源

責編/心與紙


相關焦點

  • 台州本地人不娶外地媳婦?在台州真的這樣嗎
    他說基本上家長都不會讓娶外地人的,台州本地人不娶外地媳婦,要不會被村裡和親戚說的本來我媽說讓我過幾天再去相親的,都安排好了。我今天就說我不去相親了,已經有女朋友了,我媽就問哪裡的,多大了,我說外地人,我媽立即就不同意,說什麼娶不到本地媳婦才會娶外地的媳婦,一直強調台州本地人娶外地媳婦會被親戚和別人笑話的,讓我分手!!!what!!!
  • 動物世界-鴯鶓
  • 表哥剛娶的媳婦是個黑人,第二天,表哥臉色發黑的出來說……
    爸爸夾了一口菜淡淡的說:那隻猴就是十個月時的你,我瞬間石化......買菜時,見一對老夫婦年事已高,就多買了些。老婆婆很開心:菜是我種的,沒打農藥。姑娘,你真大方,人也漂亮……剛離開,就聽老大爺說:老太婆,咱做生意,要講誠信,不能騙人……婆婆:我沒騙人,咱確實沒打農藥啊!大爺:沒騙人?那姑娘那麼醜,哪漂亮?
  • 被救助的長耳鴞動物園裡安新家,娶了媳婦還生了4個娃!
    護士節救助小黑熊,隔天救助受傷灰雁,這個春天哈爾濱北方森林動物園野生動物救護站有點忙。春季以來除了救護了黑熊、灰雁外,動物園救助的還有鵟、鴞、紅隼、雀鷹等受傷的動物。
  • 鴯鶓:徒步鳥王,引發戰爭的動物
    鴯鶓:徒步鳥王,引發戰爭的動物文/張濤拉罕除了鴕鳥之外,世界上還有很多不能飛行的鳥類,鴯鶓(er二聲miao二聲)就是其中之一。它們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鳥類,是鴯鶓屬下的唯一種,僅分布於澳大利亞,且是該國國徽上的「守護神獸」之一,因神似鴕鳥,所以又被稱為「澳洲鴕鳥」。
  • 鴕鳥和鴯鶓,您更喜歡哪個?
    飼養員們卻說,它們是獨產於澳大利亞的鴯鶓(ér miáo)。鴯鶓與鴕鳥有何區別?  日前,《洛陽晚報》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還精心製作了鳥兒表情包。  長得像卻性格不合,鴯鶓和鴕鳥從不住在同一「屋簷下」  同是「高個子」「大長腿」,鴯鶓和鴕鳥站在一起,的確很難讓人分清楚,但若您仔細對比兩個萌物的照片,還是能發現:鴕鳥要比鴯鶓大得多,成年鴕鳥的「身高」為2.5米,而成年鴯鶓的「身高」在1.5米至1.85米;鴕鳥身上深色羽毛的顏色更接近黑色,而鴯鶓則渾身是灰褐色
  • 狗爸爸向人類求助:我媳婦生了,太冷了,能幫忙照顧一下嗎?
    平日裡跟我們低頭不見抬頭見,甚至被很多人視為「螻蟻」隨手可處置的的流浪動物,其實是一種非常聰明且有靈性的動物。就拿流浪狗來說吧,當您不在意或者沒注意到它們時,它們髒,警惕,甚至危險,但當您了解過流浪狗後,您會發現它們真的很有靈性。身為職業寵物博主的我,一直在關注流浪動物,平日裡見過太多關於流浪狗的感人故事,但即使見得多了,可每次看到有新的故事時,依然感到震驚和感動。
  • 你們知道鴯鶓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它們的人工養殖又是怎樣的呢
    本期主題:你們知道鴯鶓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它們的人工養殖又是怎樣的呢三農導語:說起來鴯鶓,大家可能都會充滿了疑惑,也總是有人把鴯鶓錯當成了鴕鳥,而實際上它們是除了鴕鳥之外陸地上最大型的一類鳥類。成年的鴯鶓們往往體重可以超過45千克之上,它們也是一種非常典型的雜食性動物,最喜歡吃一些青草還有小型的昆蟲,隨遇而安,對於疾病也有著不錯的抵抗能力,是十分適合一些當地的農戶進行養殖的。同時鴯鶓還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肉質細嫩鮮美,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很低,是非常健康態的肉質產品。它們的皮質透氣能力出色,柔韌程度高,質地柔軟,表層觸感也非常的出眾,也因此得到了許多人們的追捧。
  • 洛陽動物園也有澳大利亞國徽上那隻「大長腿」,不是鴕鳥而是鴯鶓
    動物園內圈養、散養野生動物上百種,1300多頭(只),其中有華南虎、東北虎、金錢豹、黑熊、棕熊、丹頂鶴等國家一二類野生動物62種,以及外國的非洲象、白犀牛、河馬、長頸鹿、斑馬、黑猩猩、山魈、非洲獅、鴕鳥等珍稀動物。這裡還有來自遙遠的澳洲大陸上的土特產——鴯鶓(Dromaius novaehollandia)。會念這兩個字的嗎?
  • 雲南小夥娶越南媳婦:隱居山頂過著原始生活,孩子出生沒有國籍
    上夥子和弟弟一直在外地打工,2年前才回到家中,也是被母親給逼回來的,聲稱到了這個年紀也需要娶個老婆了。但當地的人都嫌他們家窮不願意嫁到山頂上過日子,無奈之下小夥共了5萬元錢娶了一個越南姑娘。結婚到現在已經2年多了,孩子也有近2歲的樣子。孩子叫小義,看到了陌生人很是高興,在山上長大的小義很調皮,褲子都沒有穿整天就知道到處亂跑。有意思的是小馬和媳婦並不管他,讓他一個人到處野。
  • 鴯鶓是「母的下蛋,公的抱窩」 鴛鴦是典型的花心大蘿蔔
    快投票選它們當十大動物明星吧。撥打96709350(市話收費)電話投票,按編號選擇,即有機會獲得500元獎金。  今日候選動物    24號:大天鵝    25號:黑天鵝    28號:鴕鳥    29號:鴯鶓    30號:食火雞    31號:藍孔雀  □本報記者 趙國陸  鴯鶓:「母的下蛋,公的抱窩」    濟南動物園負責禽類飼養的周繼生說,從
  • 鴯鶓戰爭:士兵與鴯鶓的戰爭,為何是以鴯鶓的勝利告終
    士兵們來到這裡開始開荒後,發現這裡的氣候非常好,而且這裡的動植物的種類繁盛,性情溫和,因此沒過多久士兵們就和這群動物打成一片。其中就包括鴯鶓,在當時鴯鶓看起來非常的傻,而且因為沒有見過人類,所以有時候也會傻傻地跑過來打招呼。士兵們在這裡的生活一開始還很不錯,因為這裡的食材非常豐富,所以他們也並沒有開荒時那種悽涼的氣憤。
  • 鴯鶓油是什麼?鴯鶓油的功效及作用
    鴯鶓油提取加工過程是:從這種鳥皮膚下方的脂肪中收集提取,然後通過各種過濾器和加工流程,直到產生純油,一種亮黃色的液體,根據不同級別的過濾和加工產出不同類型的鴯鶓油。 鴯鶓油將經過全面處理,以減少細菌和汙染物。 一些鴯鶓油更精煉提純,以產生更高含量脂肪酸的鴯鶓油。美國鴯鶓油協會等組織的品級認證,以確保鴯鶓油用戶購買純淨的鴯鶓油產品以享受最好的生活。
  • 科普:別在指著動物園的「鴯鶓」說是鴕鳥了,因為那真的不是鴕鳥
    但是動物園裡有很多以次充好,偷梁換柱的動物,有沒有把你矇混過關呢。近期有網友反應,自己在動物園看到的動物不是鴕鳥,而是鴯鶓,而旁邊的小孩問大人那時什麼動物?大人也都說是鴕鳥,鬧了很大的尷尬。那麼搞了一次究竟鴕鳥和鴯鶓怎樣辨別呢?
  • 「鴯鶓蛋」是什麼?蓮都這個人竟賣到200元一個!
    十多年前,她在報紙上第一次看見澳洲鴯鶓,心中對這種動物充滿了好奇和好感。三年前,機緣巧合,她再次接觸到這種來自南半球的動物,當即決定在自家地裡嘗試養殖。經過不斷的嘗試,現在她的養殖場裡遍地都是澳洲鴯鶓、孔雀、山雞等珍禽,麗水多處休閒旅遊山莊都向她拿貨。用李蘭枝的話說,現在初步完成了她的「三年計劃」。鴯鶓是什麼動物?
  • 假如這五種動物成精了,你會娶哪個做老婆?一起來說說
    大家好,這裡是秀秀談情感,我是溫柔可人的秀秀姐,今天我們來探討一個有些搞笑的情感話題:假如有動物成精了,你會選擇哪一個做老婆呢?雖然建國以後不許成精,但是想想還是可以的嘛!三、大白鵝精鵝是一種既好看又好吃的動物,能下蛋能看家,對主人忠心耿耿,試想如果它成精了,一定是純潔又忠心的,這樣的媳婦上哪找啊,最重要的事,帶出去倍拉風,能過就過,不能過就吃肉,任你是清蒸、紅燒、還是用火烤,都是極美味的。
  • 鴯鶓鴕鳥傻傻分不清?你可能得了動物臉盲症
    如果要問鴯鶓這種動物除了名字難寫之外還有什麼特點,我會告訴你:它也是一種會給動物臉盲症患者帶來巨大的心靈創傷的動物。原因是什麼?請看下圖: 它們是一種鳥麼?拼圖:翼狼Elang 能夠看出來這是三種不同動物的親,恭喜你,你絕對沒有上述的那種叫做「動物臉盲症」的疾病。
  • 鴯鶓 澳洲特產
    鴯鶓是澳大利亞的國鳥。↘它外表很像非洲沙漠中的鴕鳥,但沒有鴕鳥高大,成年雌性鴯鶓比雄性的大。體重數十公斤不等,從動物分類學來說,它應屬於鴕鳥類中的一種。▲鴯鶓喜愛生活在草原、森林和沙漠地帶,全身披著褐色的羽毛,擅長奔跑,時速可達70公裡,並可連續飛跑上百公裡之遙。鴯鶓雖有雙翅,但同鴕鳥一樣已經完全退化,無法飛翔。
  • 中國男人娶媳婦等於娶了七個葫蘆娃!
    4、發怒時是四娃,口噴烈火 媳婦平時溫柔得很! 5、撒嬌時是五娃,用眼淚淹死你 身為精分始祖,家裡的媳婦簡直可man
  • 澳大利亞一農場遭大火侵襲 國鳥鴯鶓成唯一倖存動物
    來源:海外網圖源:每日郵報海外網1月16日電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6日報導,近日有人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拍下令人心碎的一幕:一隻倖存的澳大利亞國鳥——鴯鶓,孤獨地走在被大火燒焦後的農田上據悉,這隻鴯鶓是附近的農場上唯一倖存的野生動物。錄像顯示,這隻歷經劫難的鴯鶓正行走在澳大利亞大分水嶺邊緣、靠近種植蘋果的小鎮巴特洛旁一處被燒焦的農田上。這片農田的主人稱,這隻鴯鶓是大火席捲後的新南威爾斯州後,農場上少有的倖存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