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沒落前的佳作,日劇複合手法,講述獨一無二的殭屍片

2020-12-04 前爸戲扒趣事

港片沒落前的佳作,日劇複合手法,講述獨一無二的殭屍片

一次偶然我在一個網站上看到這部劇,其實第一眼看到《殭屍》的預告片便很喜歡。小時侯最害怕殭屍,電視每次播放那些殭屍電影,不論中西,我都嚇得魂飛魄散,惟恐閉目不及而晚上做噩夢。故此片男主角小豪出場時我卻有一點不認識,事後方知這個人原來是八十年代殭屍片紅星啊。

女友不看鬼片,適逢周一收工後沒什麼事做,我便孤身進場一探也;結果不但沒有失望而回,觀影后更心有戚戚然,久久不能平復。入場前瞄了幾眼為數不多的影評,知道影片以黑暗為主題,影像上亦呈以一片灰白黑;果然開頭便以最蒼白的顏色來說話:灰暗的屋邨,蒼白的屍體,紅得發黑的血,一片荒涼破敗景色,彷佛置身鬼域。好久沒看過以顏色作文章的電影了(顯然我看過的電影太少),腦中仍有印象的只有華倫天奴的標殺;只此首幕已吸引我聚精會神看下去。

一個被時代遺忘的昔日殭屍電影明星,他演這個不過不失,滄桑而帶點神經質。 然而此君出場,除交代劇情外,他搬入屋邨空置兇宅,竟即上吊自縊,結果惹來潛伏兇宅內之厲鬼意欲借屍還魂,幸得隱世道士阿友及時驅鬼救命,驅鬼過程方是重頭戲也:只見這身穿「街坊裝」白色背心配「孖煙通」的末代道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破門、入屋、割繩、驅鬼,動作兔起鶻落,乾淨利落;直到錢小豪撞牆倒地,觀眾才從壓迫感十足的動作場面回過神來。而整個「鬼上身」過程也不馬虎;從陰風颳起,吹滅燈光,厲鬼現身,陰魂入體,都氣勢十足。這連續幾幕具現代電影特有的凌厲感之餘,仍帶有舊時港式殭屍片的色彩,拍得毫不失禮,亦足見導演本人對舊時殭屍片之情意結,欲以本片向前人致敬。我不偏好驚悚片,但也不特別討厭。只要電影能引起我好奇心,題材不拘,我都感興趣。看完短短的預告片,風格特異之餘題材帶有濃烈香港情懷,而導演竟是久未所聞的前歌手麥浚龍,我不禁起意入場。

以為是死人借屍還魂,再有道士作法起壇,甚或是女鬼發狂,屍鬼成精,正邪大戰,當然還有忍氣與畫符的人為作對港式胡鬧……可原來全都欠奉,僅餘三個家庭,於《殭屍》裡,除去向八十年代港產殭屍鬼片類型及相關人馬致敬之外,更重要的,是為近一、兩年冒現的香港主體性討論,提供進一步詮釋。說的就是那三個戲內的家庭:惠英紅所飾的寡婦帶著兒子,其丈夫因為侵犯孖女而被殺,受害孖女亦當場喪命;吳耀漢與鮑起靜飾演的夫婦,因為前者於樓梯猝死,讓妻子未能忘懷,而向鍾發所飾的道士九叔求助,欲借屍還魂。最重要的,是錢小豪飾演的小豪,滿有自傳色彩地說自己半百歲卻要返回原來起點,求的就是一死,以謝失落的演藝事業與家庭生活。

兩個個半小時的情節,彷佛要說錢小豪被陳友所飾的道門後人救了,接連而來的就是殭屍翻生並與女鬼魂魄合一,豈料錢小豪與陳友為了對抗,由結界打至人間,再由高處墮到地面,看在錢小豪眼裡的閃回光影,才知那或許只是他的一場想像──尾聲的十分鐘,是錢小豪剛搬到屋邨大廈,看到惠英紅買菜回來,為好好家庭下廚;吳耀漢僅留在神臺的遺照裡,而飾演其妻的鮑起靜卻釋然懷念……還有陳友與樓南光,倒是食檔夥計與老闆,都是普通人,沒有隱世道術。小豪繼而自殺死了,兒子前來認屍,才見屍影現身。

這個屍影很不簡單,因為它才是現實;而錢小豪臨死閃回的人屍鬼惡鬥,就是他回望一生的永恆光輝,僅屬他引以為傲的我十六歲就做男主角的演藝記憶,而那要暗示的,就是香港電影的輝煌!是關於香港的故事──香港這地方的精神壽終正寢,卻亦以任何方式迴光返照,甚至回憶前塵,在思念裡拼湊想像,以求尋回光彩,才告離世。

是故電影以小豪自殺,藉詞如同他的個人外傳,要切入的關鍵,其實就在尾聲的十分鐘,說他的想像與真相;就正如他所言,半百歲人返回從前,看到風光,承認遺憾,然後一走極樂。香港喻意於此昭然若揭,就是陳友所說的:今日不但少見道士,更少見米鋪,雖然後話是,道士總會隨身帶點糯米,不作闢邪,卻可炒飯,如同曲線顯露隱世奇招──而那就是香港鬼片,香港電影,香港社會!

當香港似乎要依靠臘鴨與狂舞,由街舞青年,透過武/舞動身體替自己的邊緣身份,過氣師傅與弱勢團隊充權,以見尾聲總是大快人心的設計,相對《殭屍》這部劇的反高潮,盡見小豪的世界,原來沒有電影鬼界的奇門遁甲,卻反而是一場虛空的哀號。他所言的現實比電影更難過,就是因為現實根本沒有如同《打擂臺》的「唔打就唔會輸,要打就一定要贏」,以至另一部電影為了跳舞可以去到幾盡的廉價修辭;相反《殭屍》揭露了置之死地那些道理只不過是電影戲碼,現實是「一去冇回」的失落,僅靠片段回憶,尤其配以靈幻想像,才能稍稍見到真我,肯定昔日的一鱗半爪。

如果那真如香港今日的邊緣性,那《殭屍》這個電影就是以小豪臨死的邊緣回望與想像,透過香港電影的殭屍鬼怪電影,象徵一瞬重溯,就是自我安慰的結局。這個結局不由前行,因為已在終極邊緣,卻又因此而更可肯定前塵,可又無需如《打擂臺》與《狂舞派》的一路打下去跳下去。由此去看,《殭屍》起而為《殭屍先生》插曲,但是終而為哀悼小豪的餘音,可似乎暗示了,要完結的,就讓它完全毀掉,就如主角殆盡,死如燈滅,更不由象徵後代的兒子承傳,故事要走下去,會是另一場不一樣的書寫。這或就是香港電影與社會的僅餘宿命。

相關焦點

  • 近20年評分最高的鬼片,香港殭屍片最後的輝煌
    殭屍片絕對是在香港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傳統的殭屍片風格大多都是詼諧幽默,劇情輕鬆搞笑,以林正英系列為代表尤是如此。13年上映的《殭屍》,一反傳統殭屍片的風格,基調哀傷壓抑,憑藉導演麥浚龍的個人風格和原創性,使它成為了香港殭屍片最後的輝煌,豆瓣7.8分,在所有恐怖片中排第13。
  • 「頂梁柱」傾巢而出,5大待播電影欲復甦港片,《拆彈2》未入圍
    雖然很多人都說港片沒落了,但是不難看出來,很多人還是很喜歡港片的。雖然《拆彈專家》第一部,在豆瓣上的評分不高,只是一個及格分而已。但是很多觀眾對於優秀港片的期待,真的太大了,都想第二部口碑好一點,都想香港電影能像以前那樣好看。港片不是沒落了,港片只是處於一個「冷淡期」,他們只是在蓄勢待發而已。不信?
  • 大俠別這樣:中國殭屍VS歐美喪屍 死活都要害人
    上期說了由日劇引起的一場江湖亂倫大揭秘,今天的主題則是要從一部最近大熱的韓國電影說起!(怎麼感覺大俠最近片看太多了),想必聰明的讀者已經猜到了,最近的韓國電影,無非就是那部大熱的《釜山行》。縱觀近年來的影視市場,殭屍喪屍題材可謂風頭正盛,那究竟中國殭屍、老毛子喪屍都有什麼區別?兩者究竟又孰強孰弱呢?且聽本大俠為你一一道來。
  • 10部經典香港殭屍片盤點,再難延續的時代烙印
    提起香港電影,很多都是想到警匪片、喜劇片、武俠片,然而有一個獨特的類型片卻在香港80、90年代突然興起,那就是殭屍片。提起殭屍片,則不得不提起殭屍片的代表人物,林正英。那個手持桃木劍、身穿道袍,一身正氣的茅山道士形象。自英叔走後,殭屍片也逐漸沒落,至今已鮮有佳作問世。
  • 美女打殭屍沒看夠?這10部重口味cult片拿走不謝
    新片《傲慢與偏見與殭屍》聽名字就隨便又古怪得可愛,讓人想起早年碟攤上數不清的恐怖港片。這部影片除了一切都比此類港片精緻很多之外,惡搞的路數也非常相似。導演兼編劇布爾·斯蒂爾斯給了影片一個全新的設定:殭屍病毒隨海外財富一起流入英倫,閨中小姐們不再整日繡花,而以習武殺殭屍為榮。
  • 香港殭屍片巔峰,林正英嘔心瀝血的《一眉道人》
    自從1985年的《殭屍先生》開始,香港殭屍片便迅速邁入「大躍進」時代,在短短5時間內,這個獨特的片種因為跟風之作泛濫,迅速走向沒落,直到1997年林正英的去世後,殭屍片徹底謝幕,再也沒有翻身。《殭屍先生》劇照而在近17年的時間裡,不下百部的殭屍片跟風之作,除了胡編亂造外毫無進步,只有林正英一個人,盡辦法在殭屍片內容上做突破和拓展,可見林正英至今仍讓很多影迷懷念和遺憾,不是沒有理由的。
  • 殭屍片中的茅山道長今何在?
    三、香港殭屍片的興盛與沒落香港的殭屍片是中國文化的特定產物,其形象大致參考以上所言,而電影歸根結底是借鑑了西方吸血鬼電影,而不是喪屍電影,就像《殭屍先生》的英文名是Mr Vampire而不是Mr Zombie。
  • 八大「靈幻」系列港片,有一部翻版《倩女幽魂》,「尺度」有點大
    殭屍片其實也可以稱為靈幻動作片,這一類型影片以九叔林正英為頭牌,他主演的殭屍片最為大家熟知,同時也是最經典的。只要九叔一出場,沒有他解決不了的殭屍,給人足夠的安全感。今天為大家介紹八部「靈幻」系列的港片,九叔林正英佔一半,馮寶寶也有一部,還有一部翻版《倩女幽魂》,「尺度」有點大。
  • 《殭屍先生》35周年:6人離世,被歲月偷走的港片黃金年代
    1985年誕生的《殭屍先生》是無數人的經典童年回憶,本片推動了殭屍片的盛行,並使得該題材成為香港影壇的重要類型。之後又因出演《殭屍先生》被片商譽為「鬼後」,1986年憑藉文藝片《錯點鴛鴦》摘得金像獎影后,演完《殭屍先生》後的她,真正算得上是大紅大紫。
  • 《殭屍先生》被歲月偷走的港片黃金年代,上映至今已35周年!
    1985年初,正在籌拍《殭屍先生》的洪金寶找到元華,「師弟,我覺得任家老太爺任威勇這個角色很適合你,而且戲份很足。」元華吃了口菜答道:「劇本我看了,你不就是想讓我演殭屍嗎?」就這樣,元華在《殭屍先生》裡出演了這個連臉都看不見的大反派——任家老爺子。
  • 林正英的《殭屍先生》,國產殭屍片的經典之作
    它屬於身披黃袍、手持木劍的茅山道士,也屬於青面獠牙、蹦蹦跳跳的古怪殭屍。殭屍片作為八十年代香港電影最為火熱的題材,曾有過一段十分輝煌的時代。成為了不少80、90後的童年回憶。《殭屍先生》而提到殭屍片,我們總會不自覺想到一個人。
  • 國產殭屍片,為什麼會衰落?真的怪林正英嗎?
    香港殭屍片,其實也是一樣,它是1980年代那個特定的條件下(產業活躍,以本土功夫喜劇為母,借鑑西洋吸血鬼及殭屍片),在香港興起來的(當然之前也有融合中西的《七金屍》之類,但零星),過了那個時代,也就一去不復返了。今年麥浚龍有一部《殭屍》,但這是人為的復古和懷舊,它不是一個產業現象,也不太可能帶動殭屍片復興。就好比昆汀·塔倫蒂諾拍一部《被解救的姜戈》,也不可能重振通心粉西部片。
  • 香港殭屍片鼻祖《鬼打鬼》你所不知道的幕後冷知識和第二結局
    鬼打鬼修復版海報提到香港殭屍片,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殭屍道長林正英,但是不得不提的是香港殭屍片的興起,一個人功不可沒,那就是洪金寶。殭屍先生林正英,香港殭屍片1980年,洪金寶在嘉禾的支持下,創立「寶禾電影公司」,是往後五、六年間,嘉禾最重要的電影公司,而「寶禾」的第一部作品,就是這部開靈幻功夫喜劇先河的《鬼打鬼》,《鬼打鬼》又啟發了後續如《人嚇人》、《人嚇鬼》和《殭屍先生》等大賣特賣的同類作品,使得靈幻功夫喜劇成為香港電影中頗為人津津樂道的類型。
  • 92年周星馳的輝煌下,林正英一部殭屍片,只賣了106萬港幣
    (下圖為唐偉成)洪金寶的《鬼打鬼》被認為是靈幻動作片開山鼻祖,然後真正引領殭屍片潮流的還是《殭屍先生》,在它的帶動下,《殭屍家族》《殭屍叔叔》《靈幻先生》《一眉道人》等一系列殭屍片紛紛上映,殭屍片達到一個高潮,高潮之後就是低谷,再加上徐克的武俠片、周星馳的喜劇片、吳宇森的槍戰片崛起,殭屍片慢慢陷入頹勢,到了1992年雖然有《新殭屍先生》《金裝鬼打鬼》等影片開拍上映
  • 中國殭屍片近幾年的衰落是什麼原因?真的是因為死了個林正英嗎?
    很多人把中國殭屍片的衰落歸結到林正英的去世,但是其實在林正英在世的時候殭屍片已經是窮途末路,林正英在1992年拍攝的《鬼打鬼之黃金道士》香港票房僅128萬,票房上的慘敗,也預示這香港殭屍電影沒落。當時殭屍電影沒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種類型電影已經玩到頭了,其實香港殭屍電影的劇情大部分都是千篇一律,很難出新意,自然觀眾會厭倦,它的程式和套路是有限的,玩盡了就沒人愛看了。中國殭屍片自林正英以後就沒有出過太好的作品,說衰落也未嘗不可! 但這並不能說是因為英叔的死而造成的,這麼說太片面了!不可否認的說林正英出演的殭屍片確實影響了一代人,現在可以說成是經典了!
  • 劉德華演過所有電影題材 就缺一個殭屍片
    曬角卡門》 《江湖情》 《英雄好漢》 《衝擊天子門生》《廟街十二少》《龍在江湖》 《龍騰四海》 《兄弟 》 《門徒》喜劇電影:《群龍奪寶》《王牌逗王牌》《與龍共舞》《整蠱專家》 《賭神》 《賭俠》《將計就計》警匪片:《傲氣雄鷹》 《五億探長雷洛傳》《暗戰》 《風暴》古裝武俠:《絕代雙驕》 《刀劍笑》 《十面埋伏》 《戰神傳說》破案偵探片:
  • 殭屍嘉年華,48部殭屍片大合集
    《第三波》是戴維·弗雷恩(David Freyne)的長篇電影處女作,講述殭屍病毒爆發之後,劫後餘生的人們恢復正常社會生活的故事。《殭屍胡安》是由亞歷杭德羅·布魯蓋斯執導,安德麗·杜洛、若熱·莫利納、亞歷克西斯·迪亞茲等人主演的古巴首部原創殭屍電影。
  • 港片經典十大恐怖片,每一部都是童年陰影
    第三部主場再次更換,但依舊沿襲了前兩部的驚悚和恐怖。     《陰陽路》系列   陰陽路系列曾是香港鬼片的一個著名「廠牌」,正如古惑仔系列之於香港黑幫片,邱禮濤導演的前面七部堪稱經典,然而後面的跟風之作實在讓人無力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