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寫500封信表白獄中犯人,重獲自由後,他們的現狀如何?

2020-12-01 素心文苑

1、臺灣30所監獄他呆過14所,從18歲坐牢到26歲。

他出生在臺灣,父親是一名軍人,他從出生長到6歲都沒見過父親一面。母親是幫派的洪門四大姐之一,在家開賭場,對他也是極度放任。父親的缺席,加上母親的教育和別人不同,別的母親生怕孩子打架惹事,而他的母親卻教育他打架。

有一次,他被別人打了,哭著回家找母親尋求安慰,正在打麻將的母親極度愛面子,看到哭泣的兒子覺得非常丟人,不僅沒有安慰他,還衝他吼道:「男孩子打輸了還有臉哭,去,打贏了再回來。」

許多年後,母親望著坐牢的他哭成了淚人,他卻反問母親:「你不是從小教我,打輸了要再打回來嘛。」

他母親恐怕也沒想到,正是她的一句話改變了兒子的人生軌跡。這也反映了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不可缺席,孩子的教育要從小抓起,積極正面的去教導。

母親忙於打麻將,沒有得到母親安慰的他,越想越氣,想了想母親對他說的話,他隨手拿了一塊磚頭砸向打他的那個人,看到對方血流下來,他沒有感到害怕,而是痛快。

還在上小學的他一點兒也不喜歡讀書,打架惹事更是家常便飯。上初中時,他又和一個會功夫的小孩學少林拳,每次上課,他眼睛盯著前方,心裡想的卻是一拳上去,血會從別人的鼻子流出來,還是從嘴巴流出來。

整天腦子裡想的都是打架,他內心的暴力也在悄悄滋長,書又怎麼會讀的好。

初中畢業時,父親送他去了一所軍校,希望軍營可以好好管教他。然而他的兇狠讓學人人人懼怕他。在一次鬥毆中,他因為致人重傷被學校開除。

母親這才發現兒子的暴力傾向很嚴重,但為時已晚,父親的規勸和阻撓使得原本就不親密的父子關係破裂。

之後他開始混社會,打群架,討賭債,偷盜勒索。他越來越膽大,也越來越喪失人性,無聊睡不著的時候,就約幾個小弟出去打架,看誰不順眼二話不說就打人家。

打人打到手癢,每次打架後他都睡得無比安穩,他的壞也出了名。當時,臺灣30所監獄他呆過14所,從18歲坐牢到26歲,他就是——呂代豪。

2、女大學生用500封信表白,愛的救贖使他涅槃重生。

即使在獄中他也從未有過懺悔之心,他每天想的都是出獄後如何繼續過他的黑幫江湖,父母對他失望至極,恨不得和他斷絕關係。

直到1976年初,一位叫陳筱玲的大一女生,也是他高中同學的妹妹給他寄來一封信,女孩是個基督教,試圖通過寫信感化他。

而他在獄中許久不曾感受過關心,女大學生的信讓他冷漠的心升起一絲暖意。從此,兩個人經常以書信的方式聯繫著,女孩起初也只是想感化他,而他起初也只是為了滿足自己被人關心的虛榮心。

但漸漸地,他開始期待女孩的來信,好像有什麼東西在悄悄發生變化。

距離他出獄還有三年,可他太焦急,開始計劃越獄,最後居然躲過探照燈和機槍,逃離了監獄。

越獄成功後他去見了女孩。見第一面時,女孩就被嚇到了,因為從他的穿著到談吐,完全就是一個不良青年,沒有任何優點。兩人去看電影時,他把腳搭在了前面人的椅背上,一點禮貌都沒有,女孩回家後,決心不再見他。

他並不放棄,為了跟女孩見面,找了借錢的理由,女孩因為憐憫之心,又怕他因為錢再犯事,就將自己所有的積蓄給了他。而他帶著她去了書店,買了一本英文字典送給了她。這個小小的舉動讓女孩對他另眼相看。

每見他一次,她對他的印象就改變一次,從害怕接納。而他在不知不覺中也愛上了她。

之後他又被抓回了監獄,他以為女孩再也不會理他了,直到女孩來探監,他又燃起了希望。

他回復給女孩的信多是作詩作詞,女孩也逐漸被他的才華吸引,但她也從來沒想過要嫁給他。

女孩一直想用信仰感化他,她在一封信中寫道:「衣服髒了,用肥皂來洗,人的靈魂汙穢了,需要用什麼來潔淨呢?」

那一刻,女孩信中的話一字一句打在他心上,他仿佛看到了心靈裡的陽光,又美好又溫暖。

此後,他向監獄長要了《聖經》,牢房裡也沒有了吵架聲和打架鬥毆的發生。

3、重獲自由後,他們現狀如何?

1979年,他帶著女孩寫給他的500封信和日記走出了監獄的大門。這一次,他重獲了自由,女孩用愛和信仰也成功感化了他,讓他走出心靈的牢籠,一心向善。

可能是日久生情吧,女孩也逐漸愛上了有才華又浪子回頭的他。

出獄後他向女孩求婚,卻遭到女孩父親的拒絕,「他能改好,狗都要穿衣服。」

父親的反對沒能阻止兩顆相愛的心。

幾經波折,1982年,兩人如願舉行了婚禮。婚後,他一心向善,想為曾經做過的錯事做些彌補。

他被派去被他禍害過的家庭服務,但沒人相信一個浪子會真的悔改,被人譏笑、吐口水、辱罵、被人扔石頭,用掃把驅趕,他全然接受,並向那些人真誠道歉。

妻子用愛和信仰感化了他,他也想用慈善去感化其他人。他也回去他熟悉的監獄,用自己的經歷去改變那些犯人,許多聽過他經歷的在押犯,積極改造,獲得減刑。

1990年,他去美國求學,取得教育學和神學博士學位。

妻子為他生育了兩個寶貝女兒,女兒的到來為他增添了許多色彩。夫妻二人獨特的教育把兩個女兒送入世界名校,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

如今,大女兒也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兩個女兒對於爸爸的故事從小聽到大,她們也為爸爸的浪子回頭而高興,為媽媽愛的救贖感到自豪,一家人過著幸福平靜的生活。

從囚徒到博士,從無惡不作到一心向善,舉辦過無數次演講,足跡遍布九十多個國家,他以自己的經歷影響改變了一些人。

涅槃重生的他做的這一切,不圖名利,不圖回報,只為救贖自己。

4、愛情的力量真的可以救贖一個人。

我佩服陳筱玲的勇氣,他當初可以說壞的很徹底,父母都對他不抱希望,而她居然想用信仰去感化他,最後還把自己的一生交給他。

我總覺得她的做法有點像是下賭注,她賭他浪子回頭,會改變,幸運的是她賭贏了。

他從小和人溝通的方式是用拳頭來解決的,是妻子教會了他溝通之道。兩個人在生活中也會有起衝突的時候,但兩個人都願意為彼此去改變,正是妻子的愛,讓他越來越溫柔,越來越包容,越來越柔軟。

婚姻與愛情最大的不同在於願不願意改變。願意為了對方改變自己,是真愛,從頭到尾都不想改變自己,充其量只是對方愛你勝過你愛對方。

按照他的話說:「他這個人,再關十年、二十年,也是關不好的,可以說是無藥可救。如果不是信仰與愛的改變,我一生的結局,不是死刑,就是終生蹲牢房。」

在他快要沉入深淵時,是她伸出手拉住了他,他們的愛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又一個顧佳?不,顧佳只活在電視劇中,芝芝才是生活中的大多數

明月父母離婚,喪偶式婚姻把女人逼成超人,在男人眼裡卻不如保姆

成都女孩每天狂吃不止,從運動員到貪食症,她到底經歷了什麼?

相關焦點

  • 在電影拍攝完成後犯人自殺身亡?
    如果有研究《暗數殺人》的女孩就知道,這部片其實是由「真實故事」改編,並且在電影拍完後...真實的犯人居然在獄中自殺身亡?但更驚人的是,電影裡訴說的是犯人姜泰伍自白:「我殺了7個人。」可是真實的犯人A某是說:「還有11名死者。」
  • 中國第一悍匪張君,死前收到女大學生的求愛信,網友的評論亮了
    後來張君被法律的重拳打碎了鋼牙,他落網了,獄中的他居然收到了一封求愛信。經調查,是當時重慶的一個女大學生寫的。信中的內容流露除了對張君的愛慕之情,女大學生甚至表示,可以等張君出來!幼稚的語言讓警方哭笑不得,傾三江五湖之水也洗刷不了他的罪名,他哪還有什麼將來啊?曾有網友評論:「她到底上的是什麼牌子的大學?」
  • 方志敏在獄中用米湯密寫文稿 胡風用碘酒擦後顯字
    方志敏在獄中用米湯密寫文稿 胡風用碘酒擦後顯字 2015-07-02 15:54:26來源:人民政協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 大學生寫「實驗報告情書」表白同校研究生
    實驗儀器:小餅乾(壞掉了)圍巾(壞掉了)我(腦子壞掉了)……」近日,一條女大學生為追到自己同校研究生,手寫「實驗報告情書」的微博在網絡走紅,網友紛紛留言:「萌妹子,加油!」「點讚,學霸式戀愛!」「厲害了,字真漂亮!」  圖為「實驗報告情書」微博截圖。  記者通過多方聯繫,找到了這位手寫「實驗報告式」情書的女生.原來,她是東部地區某高校醫學專業的學生夏繹如。
  • 每周寫3~150封信給死去的星星,藝術家如何「表白」宇宙?
    兩年後,帕特森又有了新的延續性作品《The Dying Star Letters》——每當她得知一顆星星的去世,她就會寫信宣布它的離世,並敘述她對每顆星星的懷念,這樣的信她每周會寫3~150封。The Dying Star Letters (寫給死去星星的信)
  • 今日話題:獄中獵豔:服刑犯無性權利?
    導語黑龍江訥河「監獄獵豔」事件又有新進展:儘管官方稱證據不足,然而在押犯王東與涉事女子均承認獄中發生過性關係。當然,在高牆內與探監情人發生性關係,這比電影更荒誕的情節只是個案。不過,服刑犯人普遍存在長期的性壓抑是個事實。
  • 警惕邪教對女大學生的傷害
    前不久,據英國「每日郵報」網2016年5月20日報導,目前在獄中服刑的韓國「攝理教」教主鄭明錫,仍不思悔改,在獄中引誘澳大利亞年輕女大學生成為他的「精神新娘」。使得這個韓國邪教 「攝理教」再次引發社會關注。
  • 女研究生11年前殺情敵後用王水毀屍今獲假釋(圖)
    臺灣「清大」前女研究生洪曉慧因三角戀情殺死同班好友許嘉真後毀屍,服刑近十一年後獲假釋。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1月2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清大」前女研究生洪曉慧因殺害情敵並用王水毀屍遭判刑,入獄服刑十一年後,臺當局「法務部」考慮她已執行逾三分之二刑期,且在監表現良好,出獄後已有生涯規劃,再犯機會低,二十七日準許她假釋出獄。
  • 如何成為一個主動的人?——第十七封信
    這是我按照需求寫給小校園的夥伴們的第十七封信封信,主題是:主動。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致夥伴們的第十七封信:剛看到這個主題時,我便開始思考:主動什麼呢?主動表白、主動做事、主動幫忙、主動工作、主動聊天、主動權、主動性、主動思考、積極主動……因垂絲汀。
  • 如何用數學表白
    520表白需要創新,表白?是需要創新的!今天我就教你如何用數學表白。
  • 美監獄重刑犯或死刑犯受女性瘋狂追求
    美國監獄荒唐怪現象:成千上萬封求愛信寄向獄中連環謀殺犯  這些美國女人自願嫁給死囚  近些年來,美國監獄出現了一個荒唐的怪現象:一些無期徒刑犯和死刑犯雖然犯下了彌天大罪,但他們卻像「電影明星」一樣受到了監獄外一些女性的瘋狂追求,他們每天都能收到許多封從獄外寄來的交友信和求愛信
  • 12年前,四川女大學生曹小青4次被拐賣,被人救出來後現狀如何?
    四川有一位叫做曹小青的女大學生,就曾被人先後4次拐賣,回想起來,那已經是12年前的事了——四川女大學生曹小青4次被拐賣20歲左右是花一樣的年紀,這個年紀的姑娘,本該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他們沒有放棄尋找曹小青,在1993年,他們總算得知了女兒的消息。當時有個在內蒙打工的鄰居告訴他們,曹小青被拐賣到了內蒙古的許家窯村,嫁給了一個名為許小三的人,還生了個兒子。
  • 被困馬達加斯加的中國船員:自由沒等到 病毒先來了
    6月12日,監獄來了一群穿防護服的醫生,先給監獄消毒,之後給7號牢房中出現症狀的新犯人做檢測,並將其中25人集中隔離到1號牢房——船員們則被換到了有80多人的3號牢房。他們向大使館求助後,監獄方回覆說,7號房出現了登革熱。不過,有獄警私下告訴他們,已有3個犯人3個警察感染新冠。被困住的船員們憂心,自由還沒等到,就被病毒找上。
  • 牟其中獄中16年:與死神擦肩 訂十多份報紙與時俱進
    「出來後,回到駐地,休息了片刻,老牟先洗了個澡,洗掉身上的『晦氣』,又換了身衣服。」夏宗偉告訴封面新聞記者,早上將近8點,牟其中吃了出獄後的第一頓早餐。隨後,他和來接他的朋友一起坐下來聊了些家常。  來接他的人,有當年的老同學,有以前的舊部,還有這些年來社會上一直關注牟其中並不斷幫助他們的陌生人。  中午,牟其中又和朋友一起吃了午飯。
  • 2018年,習近平給這些人寫了8封「特殊」的信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都給哪些人寫了信?背後有哪些故事?梳理公開報導,除了向重要會議、重要事件等致信之外,2018年,習近平還寫了8封「特殊」的信。從青年學生到資深教授,從表演藝術家到民營企業家,習近平悉心關注人民生活和發展,寄語諄諄,期待殷殷。「你們的祝福讓我很感動,謝謝你們」2018年,農曆戊戌狗年。
  • 如何寫一封非正式和正式的英語信
    How to Write a Letter: Informal and Formal English 如何寫一封信:非正式英語和正式英語Writing style is the manner of expressing thought
  • 殘殺華裔死囚刑期將至 獄中曾5獲諾貝爾獎提名
    中新網10月27日電 24日,洛杉磯高等法院宣布在獄中5度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的殺人犯斯丹利·威廉斯(STANLEY 「TOOKIE」WILLIAMS)的上訴已被駁回,其死刑定於12月13日執行。  但威廉斯矢言無辜,聲稱當時洛杉磯檢控官故意撤去可能獲委任的黑人陪審員,令他受到不公平審判。  在最高法院拒絕受理其上訴後,威廉斯免死的唯一希望是獲得加州州長施瓦辛格的特赦。威廉斯的律師阿薩魯認為,以威廉斯在獄中所做的一切,應當獲得州長的特赦。  威廉斯在獄中已度過24年。他被打入死囚大牢後洗心革面,不但寫書,而且從事國際和平活動。
  • 女大學生頻繁懷孕,輔導員心痛不已:完全控制不住
    婚戀觀的變化也成為熱點話題,尤其是近年來頻現於媒體中的女大學生戀愛懷孕現象更是成為高校管理的難點問題。大學生談戀愛已經是目前高校中存在的普遍現象。作為已經成人的男女大學生,他們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期盼愛情的到來。女大學生作為大學生中一個具有特定生理、心理特點的特殊群體,往往也是最容易遭受生理和心理傷害的弱勢群體。
  • 受賄女獄中感悟:金錢不能給人幸福
    黃莉,女,1963年生人,1980年入北京某著名大學讀外貿英語專業。畢業後分配到國家某部工作並掌管一定的權力。據說,黃莉於1992年至1994年兩年間,利用職務之便,共收受賄賂22.7萬元。1994年6月21日被羈押,同年7月1日被逮捕。1996年被判處無期徒刑。現在北京市某監獄服刑。與其他罪犯不同的是,黃莉入獄前所擁有的地位和身份,是許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 伽利略提出反對「地心說」的那封信,找到了—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在英國倫敦填錯日期的圖書館目錄中發現了這封信。它揭示了1633年導致這位天文學家被譴責存在異端邪說的傳奇故事的關鍵細節。 這封長達7頁的信是伽利略在1613年12月21日寫給朋友的,署名為「G.G.」,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表明伽利略在與宗教當局的戰鬥開始時,曾試圖淡化自己的主張。 後來,這封信被複製了很多份,有兩種不同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