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識藥(第一百零一期):獐耳細辛

2021-02-12 藥學史本草學術研討

獐耳細辛Hepatica nobilis var. asiatica (Nakai) Hara(毛茛科)

細雨過後的黃山薄霧繚繞,山中叢林裡,可愛的花朵點綴著幽暗寂靜的森林,白白的一叢像是深林裡的精靈,在山坡上,在石逢間,在枯木下,都會發現它們的身影,這就是今天要認識的植物—獐耳細辛。

拍攝時間:2017年3月18號

拍攝地點:安徽黃山市浮溪

識別特徵:

      (1)多年生、矮小草本。

      (2) 根狀莖短,密生鬚根,幼時被毛,後脫落變無毛。

      (3)葉片正三角狀寬卵,基部深心形,被疏柔毛。

      (4)花兩性,白色,單生花葶頂端。

      (5)花期4-5月,果期5-7月。

地理分布:

        分布於我國遼寧、安徽、浙江、河南。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1000米以上林蔭下溪旁、林下或草坡石下陰溼處。

藥用價值:

        具有活血祛風,殺蟲止癢之功效,主筋骨酸痛;癬瘡。

用法用量:

        內服:隔水蒸,3-4.5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爛絞汁塗。

知識連結:

        獐耳細辛是毛莨目(Ranunculales)、毛茛科(Ranunculaceae)、毛茛亞科(Ranunculoideae Hutch)、銀蓮花族(Anemoneae DC.)、銀蓮花亞族獐耳細辛屬(Hepatica Mill.) 植物。獐耳細辛屬(Hepatica Mill)毛茛科下的一個屬,該屬約7種,分布於北溫帶,我國有獐耳細辛H. asiatica Nakai 和H. henryi(Oliv. )Steward 2種,1種分布於四川、湖北,1種分布於華東和遼寧。

感悟:

        獐耳細辛葉片與鹿科動物獐的耳朵形狀相類似,故得名獐耳細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色最初只有白色,經過品種改良,現已經出現紅、藍、黃、淡紫品種。花形亦多姿。爬到高山上第一眼見到的開花植物就是獐耳細辛,小小的一叢在山坡上生長,尤為驚喜,得知其名為獐耳細辛,頓時明悟,不得不感慨大自然造物之神奇,有幸見到這些不常見到的植物,倍感珍惜,與君共享。

註:部分照片由16研究生儲姍姍提供

相關焦點

  • 看圖識藥:細辛和徐長卿如何鑑別?最簡單的方法在這裡
    沒錯,它們分別就是細辛和徐長卿!藥材對比徐長卿名字的傳說據說宋太祖趙匡胤大權在握,終日飲酒作樂,老胃病復發,太醫們束手無策。徐長卿從小學過醫術,懂得中草藥,於是去野外採了一味草藥熬水給趙匡胤服用,很快頑疾就神曲的解除了,太祖大喜,詢問這是什麼藥物,這麼神奇?
  • 每日識藥(第一百四十二期):木槿
    (錦葵科)鐺鐺鐺,又到了每日識藥。這一次小編要介紹的是木槿,不知道你是否和小編一樣認為這是個很好聽很有詩意的名字呢?她不僅名字好聽,她的相貌更是美麗至極。是不是迫不及待想目睹她的真容了呢?不妨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外用細辛治痛症
    1、治脾寒腹痛 凡見腹痛急暴,或腹痛綿綿,得溫痛減,遇冷更甚者,可取細辛10克,研為細末,以生薑汁或清水調勻外貼臍部,一般5~10分鐘後即能止痛,若加用熱水袋外熨臍部,其止痛效果更佳。 2、治口舌生瘡 細辛15克,研為細末,用蛋清適量調勻外敷雙足心湧泉穴,每日1換,一般貼敷2~3天即可見效。
  • 中藥之細辛
    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溫解表藥。臨床應用用量1~3克,水煎服,外用研末撒、吹鼻或煎水含漱。用治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鼻淵,風溼痺痛,痰飲喘咳。化學成分含揮髮油,主要成分甲基丁香酚、優香芹酮、黃樟醚、β-蒎烯、α-蒎烯、龍腦、異茴香醚、細辛酯素等。此外,尚含一種消旋-去鉀烏藥鹼。微量元素有鉀、鈉、鎂、鈣、鐵、錳、銅、鋅等。另含山柰酚、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γ-松油烯、β-松油烯、α-側柏烯、細辛腦、細辛脂素等成分。
  • 「細辛」的臨床應用與中毒解救
    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溫解表藥。 臨床應用 用量1~3克,水煎服,外用研末撒、吹鼻或煎水含漱。用治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鼻淵,風溼痺痛,痰飲喘咳。(《聖濟總錄》) 治牙痛:細辛、盆硝各3克,雄黃1.5克,牙皂二個。為末。用大蒜一枚,柞和為丸,梧桐子大每用一丸,綿裹之,如左牙疼塞左耳,右牙痛塞右耳。(《外科大成》) 治口舌生瘡:細辛、黃連等分為末。先以布巾揩淨患處,摻藥在上,涎出即愈。
  •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_中藥細辛
    細辛是一種溫性的並伴有辛味的解表藥,主要對肺經和腎經起主要作用,在許多人眼裡,還不是非常清楚細辛的功效與作用,甚至還不知道細辛長啥樣,下面就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細辛的功效和作用,另外也可以給大家看一下細辛的圖片,讓大家知道細辛的性狀和樣子。
  • 一天學一中藥之、細辛
    治療少陰頭痛,足寒氣逆,脈象沉細者,常配伍獨活、川芎等藥,如獨活細辛湯(《證因脈治》);用治外感風邪,偏正頭痛,常與川芎、白芷、羌活同用,如川芎茶調散(《和劑局方》);若治痛則如破,脈微弦而緊的風冷頭痛,又當配伍川芎、麻黃、附子,如細辛散(《普濟方》)。
  • 【中藥介紹】細辛
    細辛中藥故事 「說到細辛,你們一定要細心啊。」 「後來打聽才知道,原來那後生買藥回去之後便叫媳婦兒給他熬藥,拆開一看,見細辛藥量偏少,只有其他藥的三分之一,以為是我開錯了,便把三劑藥的細辛量一次性全熬了,心想著明日再去買些那味藥不就行了嗎。誰知道服藥後不到一個時辰,便口唇發烏,滿臉通紅,呼吸急迫,眼看就要不行了。家人哭的哭,叫的叫,思來想去,也只有這藥有問題。
  • 細辛(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別錄》又謂溫中下氣,破痰開胸中,除喉痺齆鼻,下乳結,汗不出,血不行,益肝膽,通精氣,皆升發辛散,開通諸竅之功也,其曰久服明目,利九竅,必無是理,蓋辛散升發之藥,豈可久服哉。""細辛,共性升燥發散,即入風藥,亦不可過五分,以其氣味俱厚而性過烈耳。"
  • 細辛是有小毒的嗎?
    在教科書上,細辛是第一味有毒的藥,細辛的毒性是比較明顯的,所以它的用量也就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初期,應嚴格掌握細辛的用量,以免發生中毒現象。單用細辛,用散劑,單用為末,不可過半錢匕,半錢匕,我在講中藥用量的時候就說過了,銅錢遮往了兩個字不掉下來,那這就叫半錢匕。那么半錢匕,現在研究,可能就不會超過一克。
  • 花臉細辛
    花臉細辛(《四川中藥志》)【異名】花葉細辛、花臉貓、翻天印(《四川中藥志》),水馬蹄(《中國藥植圖鑑》),土細辛(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馬蹄細辛(《中國高等植物圖鑑》)。【來源】為馬兜鈴種植物大花細辛的帶根全草。【植物形態】大花細辛多年生草本。有淺黃色匍匐的根狀莖,有多數肉質根,頂端通常生二葉。
  • 陸耕宇專輯11-15:尾花細辛,川滇細辛,天目地黃,翹距蝦脊蘭,杜莖山
    咱們繼續第三期,分別是尾花細辛,川滇細辛,天目地黃,翹距蝦脊蘭,杜莖山尾花細辛(Asarum caudigerum)來自於馬兜鈴科,細辛屬,別名白三百棒、順河香。多年生草本,全株被散生柔毛;根狀莖粗壯,節間短或較長,有多條纖維根。葉脈兩旁偶有白色雲斑。
  • 每日識藥(第一百二十六期):鬱李
  • 細辛解表透汗,用好了是藥,用偏了是毒
    感冒是常見病,在中醫上論,則要分寒熱,風寒感冒多發於寒冷的季節,而現在的夏季,則是風熱感冒高發期,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風寒風熱的區別,在此就不多說了,今天我們要了解的是一味擅長透表裡之風寒的中藥——細辛。
  • 中藥古今研究:細辛
    《綱目》:「細辛,辛溫能散,故諸風寒風溼頭痛、痰飲……宜用之。」《本草別說》:細辛若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多即氣悶塞不通者死。《神農本草經百種錄》:以氣為治也。凡藥香者,皆能疏散風邪,細辛氣盛而味烈,其疏散之力更大。且風必挾寒以來,而又本熱而標寒,細辛性溫,又能驅逐寒氣,故其疏散上下之風邪,能無微不入,無處不到也。」
  • 小故事幫您輕鬆學中藥-細辛
    小故事幫您輕鬆學中藥----細辛 「說到細辛,你們一定要細心啊。」老中醫喝了口茶,掃了徒弟們一圈,道:「為師有個教訓要你們牢記。大概20年前,為師那時候還很年輕。」 「師傅都快80歲了,20年前也不年輕啊!」
  • 細辛怎麼吃推薦三種食療方法
    細辛是一種草藥,可以入藥還可以食用,那麼細辛怎麼吃?細辛的食療方法是怎麼樣的?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細辛怎麼吃吧!細辛又名小辛(《本經》),細草(《吳普本草》),少辛(《綱目》),獨葉草、金盆草(《中藥材手冊》),山人參(江蘇)。【藥用部位】為馬兜鈴科植物遼細辛或華細辛的帶根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