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識」可以打造出仿生人的十大技術

2021-01-08 衡水統戰

人造器官或是肢體,聽上去似乎像是科幻電影裡的事情,但顯然對於身體有殘疾或是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來說,是具有積極意義的。隨著技術的進步,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已經取得了極大突破,瑞士心理學家Bertolt Meyer與機器人技術工程師合作,創建了一個以自身為藍本的「仿生人」,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BBC的紀錄片《如何打造一個仿生人》(How to Build a Bionic Man)。下面,就跟隨十大排行網(Top10.ph)來看看可以打造出仿生人的十大新技術

10、3D列印腎臟

最後是來自我國研發人員的3D列印腎臟項目。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3D列印技術,成功創造了具有90%活體細胞的人造腎臟,隨著更進一步的優化,終有一天可以實現人體移植。

9、機械腿

人類在機械腿領域的發展要比其他仿生肢體更快,包括美國、日本都已經研發出能夠幫助普通人負重的工具類機械腿;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發人員也在致力於更先進的機械生物仿生腿研發,能夠幫助殘障患者獲得更接近普通人的義肢體驗。

8、Segway機械手臂

Segway平衡車的發明者Dean Kamen將目光放在了仿生手臂領域,成功發明了可以使用大腦控制動作的機械手臂,並成功進行了移植。這款機械手臂的性能強大到可以讓移植者捏起一粒葡萄,而葡萄完全不會破碎。目前,該機械手臂已經獲得了美國藥監局的批准,有望正式上市。

7、人工心臟

人工心臟在醫學領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一是能夠有效解決心臟捐贈者不足的狀況,二是成本更低。

6、3D列印下顎

一名美國女性患者因為骨骼感染失去了她的下巴,而亞特蘭大大學的醫生通過3D列印為她設計了一個人造下顎,下顎的結構十分複雜,並採用了生物陶瓷材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骨骼生長、停止感染。

5、植入性耳機

記得聽力超群的「夜魔俠」嗎?他其實已經存在於現實中。實名患者Rich Lee接受了植入性耳機移植手術,耳機使用了磁力原理設計,能夠將Rich Lee的聽覺放大,這樣他就可以通過聲波傳導技術來「看」清這個世界。

4、人造眼球

顯然,對於一些視力障礙患者來說,一生可能都無法等到視網膜捐贈者,仿生技術可能更有希望讓他們重見光明。德國的研究人員通過在眼球內植入光電二極體及微型線纜,並將接收到的光線發送到眼眶內,對視力障礙者的治療具有積極的推動意義。

3、大腦晶片

完整的大腦替換在目前來說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科學家已經研發出修復大腦的技術。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在小白鼠的大腦上植入晶片,成功修復了小白鼠大腦的部分功能,對於治療人類的腦科疾病、提升記憶力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2、3D列印頭骨

2014年初,荷蘭一名患有罕見骨科疾病的女性患者,成功接受了3D列印頭骨移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具有人造頭骨的人類。這名女性患者患有極為罕見的「頭骨增厚症」,不停生長的頭骨嚴重影響了它的生活,但使用其他人類的頭骨進行移植又不現實。於是,一家澳大利亞的製造公司提供了新型塑料材質的3D列印頭骨,看上去完全透明,同時擁有極高的強度和耐熱性,拯救了這名女性的生命。

1、電子皮膚

短時間內,人造皮膚移植可能還不太現實,但以此為方向的研究並沒有停止。以色列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了比人類皮膚敏感10倍的電子皮膚,來實現接觸性應用而非替代品,將其貼在皮膚表面並不會感到不舒適,同時還能實現壓力、溫度和溼度檢測,可以說是可穿戴設備的終極形式。

本文來源:國際仿生工程學會

相關焦點

  • 可以打造出仿生人的十大技術
    隨著技術的進步,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已經取得了極大突破,瑞士心理學家Bertolt Meyer與機器人技術工程師合作,創建了一個以自身為藍本的「仿生人」,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BBC的紀錄片《如何打造一個仿生人》(How to Build a Bionic Man)。
  • 健身科普|關於「肌酸」的小知識
    常見的健身補劑有三種:乳清蛋白粉、BCAA(支鏈胺基酸)和肌酸,他們也是屬於最基礎的運動補劑,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是關於「肌酸」的小知識。關於「肌酸」的小知識「肌酸」在健身領域的使用是再普遍不過的了,很多人會用它來提升運動表現、提升爆發力和肌肉耐力。但是,有關於肌酸安不安全的疑問也伴隨著我們,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國外的研究是怎麼說的。
  • 你會用印象筆記,打造「知識管理+行動系統」的第二大腦嗎?
    今天,我們邀請@歡喜老師,來給你分享如何用印象筆記打造「知識管理+行動系統」第二大腦的方法,讓知識原料成為知識資產,讓行動效率快如閃電。    其實,構建知識管理系統的最大難點,從來不是「用什麼工具」,而是做到「知行合一」。
  • ART021 BEYOND-EXTENDS|陳抱陽「VR迷宮—仿生人會夢見電子奶牛嗎」
    BEYOND-EXTENDS公共藝術單元致力於打造多元立體化的公共藝術,將藝術輻射到城市及大眾生活。本屆BEYOND-EXTENDS將擴大展覽範圍,橫跨多個城市商業綜合體,用更加多元的藝術項目滲透城市角落。本期介紹2019 ART021 Beyond Extends單元合作藝術家陳抱陽於BFC上海外灘金融中心落地的展覽《VR迷宮—仿生人會夢見電子奶牛嗎》。
  • Evologie「進化論」打造素顏之美
    因此面部肌膚缺水是一個緊急信號,此時應當給予肌膚最溫和、最精準的護理,給大家推薦Evologie「進化論」的產品,一個精準護膚、打造科技護膚之美的品牌。冬季天氣乾燥,在護膚方面更要盡心盡力,不僅要懂得護膚知識,還要選對適合自己的護膚產品。Evologie「進化論」的核心技術體現在再生法則,通過科技成分的有效配比,進行精準的調配,打造精準、高效且有效的3R護膚配方。
  • 不只是智能投研,「超對稱技術」想成為所有B端用戶的「外腦」
    36氪最近接觸到的「超對稱技術」通過全網挖掘企業經營和傳播數據,構建AI數據量化平臺,賦能金融投資和企業經營決策。 「超對稱技術」成立於2016年,目前業務主要為通過搭建產業知識圖譜,實時監測,捕捉接近4000隻A股,中概股的全市場動態,覆蓋衣食住行用教育醫療生產製造等國民經濟的主要板塊。
  • 催生仿生人的十大科技--中國數字科技館
    科學家距離成功製造仿生人的目標越來越近,從讓盲人恢復視力,到研製比任何人的味蕾都更加敏感的舌頭,都已不在話下。以下是科學家在仿生人科技上所取得的十大進展。但是,一種新型可穿戴的人造腎可以改變病人的這種尷尬局面。這種人造腎非常小,而且很輕,腎病患者可以將它戴在腰帶上。這種自動化的可穿戴的人造腎是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馬丁·羅伯茨和大衛· 李設計的,雖然非常小,但它比傳統透析的效果更好,這是因為它能像一個真正的腎那樣,可以一周7 天,一天24 小時不停地工作。
  • 2020年度「金研獎」中國腫瘤十大原創研究報名正式啟動
    首屆金研獎中國腫瘤十大原創評選等獎項,今天可以開始報名了!自2017年,腫瘤資訊發起了一年一度的「中國腫瘤十大原創研究」評選,推出「年度十大原創研究」、並在2019年增加「腫瘤資訊年度二十大專欄」和「十大熱門話題」等獎項。
  • 技術實力背後,大疆如何打造自己的「工程師文化」?
    於是,大疆創辦了一個非常特別的「機器人大賽」——RoboMasters 大賽,作為 RoboMasters 的發起者和承辦方,大疆為參賽團隊——來自全國高校的學生,提供了機器人的基礎部件,包括動力系統、電池等。但機器人的操控部分,包括機器視覺在內的自動化部分則由學生們自己完成。
  • 科學家開發出「人工舌頭」,可以品出不同年份的威士忌
    這種技術所引導的未來,或許會誕生一種的新生物文明。這一切正在成為現實。科技的快速發展讓人類的五感逐漸可以通過機器模擬出來,截肢者可通過機器手臂重獲觸覺,VR 、AR 技術和「虛擬觸覺」的結合讓《頭號玩家》的未來更進了一步,不久前面世的人眼仿生鏡頭可隨著眼球運動旋轉,眨眨眼就能變焦。
  • 研發空間智能技術,「宸境科技」想要打造城市級別鏡像世界
    隨著5G的全面鋪開和AI技術的日趨成熟,空間智能技術逐漸得到了市場關注。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是指通過空間計算能力和AI技術將空間、場景、數據和用戶連接起來,結合時間維度拓寬用戶的感知邊界。「宸境科技」是國內一家專注於空間智能技術的創業公司。
  • 創投日報|「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歐卡智能」獲...
    「傑毅生物」由「貝瑞基因」創始團隊成員王珺博士和「迪安診斷」原戰略投資板塊負責人、浙江大健康產業基金合伙人鍾傑先生共同發起成立,是一家以高通量測序(NGS)和基因編輯(CRISPR/Cas)為技術平臺,致力於為臨床患者提供感染性疾病分子診斷的整體解決方案的新銳科技公司。
  • 網易新聞攜手歐陽自遠院士等八大知識官,科普火星知識
    網易新聞將聯合科普中國、中國航天科普等推出重磅策劃《一起去火星》。 《一起去火星》大型策劃除了專題、現場直播報導外,還有八大火星知識官現身科普火星知識、七大優質知識短視頻號視頻解說人類火星探索歷史和任務,網易科技將派出小編前往文昌發射現場,第一時間發回「天問一號」的報導。
  • 蔡冠深:打造「世界的中總」
    蔡冠深接受採訪時表示,日前致力打造「世界的中總」。
  • 我們窮盡了想像力,為你建了一座「未來城」
    我們窮盡了我們的想像和創造力,也邀請了眾多有想像力與好奇心的合作夥伴,傾力打造了這所「沒想到未來城」。裡面絕對可以滿足你對未來的一切幻想。 這裡依舊充滿了好奇心與荷爾蒙,探索欲與腦洞大開。   人類改造所 在「人類改造所」中,「人類元素儀」會對你的身體進行掃描,屆時你將獲得一張「基因檢測報告」,報告會檢測出你體內元素的構成、大腦開發程度。
  • 周末劇場 | 我們給四個AI仿生人和賽博女孩做了圖靈測試……
    進行多次測試後,如果測試者不能確定出被測試者是人還是機器,那麼這臺機器就通過了測試,並被認為具有人類智能。圖靈測試又被叫作「模仿遊戲」。「這殘暴的歡愉,終將以殘暴為結局。」這是哪一部劇裡的?抱歉,我不記得了。你是有意識地故意不告訴我嗎?《羅密歐與朱麗葉》,我和你開玩笑呢,我怎麼可能不記得。希帕蒂婭,你有沒有懷疑過你所在現實的本質?是的,就像《黑客帝國》,都是程序。
  • Gartner預測2019年十大「數據和分析技術」趨勢:增強型分析成為...
    增強型數據分析,增強型數據管理,持續型智能,可解釋的 AI,數據結構,NLP/對話式分析,商業 AI 和 ML,區塊鏈和持久性內存伺服器共同構成了 Gartner 2019 年十大「數據和分析技術趨勢」。 最近兩天裡,2 月 18 日-19 日,在雪梨舉行的 Gartner 數據與分析峰會上,增強型數據分析和可解釋的人工智慧成為焦點。
  • 「專題」狂歡的「城市客廳」:紫川河
    隨著傳統工業的衰落和人口的流失,北九州市在1988年提出了以「全球科技城市」為主題的城市更新計劃,開始大力整治河流汙染和開展河流綠化。此後的「我的城市和我的河流」工程,以及後續的商業開發,讓紫川煥然一新,從市民避而不談的汙水溝,一躍成為市民歡聚的「城市會客廳」。
  • 2020「網絡安全創新能力 100 強評選」正式啟動
    創新是技術產業發展的生命力,而在複雜且碎片化的網絡安全產業,創新力不僅是一家安全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立足未來的著力點。11 月 23 日,網絡安全創新能力 100 強(以下簡稱「創新百強」)評選活動全線啟動,以核心創新力為準繩,描繪網絡安全產業創新勢力百強圖譜,洞見產業未來。
  • 機器人也是「相由心生」嗎?
    在大部分故事中,他們也擁有和人一樣的情感和優缺點,更重要的,「覺醒」的他們也對自身存在——「生命」執著。▲ 《銀翼殺手》中的仿生人,圖片來自 Merovee他們的故事,雖憂傷得美麗,卻大多成為了流芳的警世故事,畢竟,他們要消滅的,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