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佐使」是什麼?我們應該怎麼應用?
我們學美食做產品,配方是核心,而配方裡的香料配比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很多流傳百年的名吃等,其獨特誘人的口味,都來自於這個香料配比。
所以這部分也是我們學習美食的朋友們,最為關心也最希望弄明白的,當然,也是最不容易理出脈絡的一部分。
因為那麼多的食材,那麼多的香料在一起,如何使用?怎樣組合?用量多少?可能一個環節的失誤就能讓這個配方變得一文不值。
即使我們勇於實踐,但一個十幾味香料的配方,就可能有千百種的組合方式,如何入手?
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從本源規律上去找方法,得到了「君臣佐使」的觀念。
君臣佐使是什麼呢?就是香料組合的主次框架結構,這種框架結構加上合適的品種和用量,就會成為一個有序而平衡的香料配方。
其基礎來自於我們的本草配伍理論,在我國古代的本草學經典《神農本草經》裡,就記載著兩種最經典的配伍模式。
1,一君二臣三佐五使,總共11種;
2,一君三臣九佐使,總共13種。
這是我們的前輩祖先們,總結出的兩種最經典的配伍方式,當然,並不是說只有這兩種,我們的古代智慧倡導的從來不是死板,而是變化。
我們只需從中體會出這些配伍的思想就可以了,例如裡面的數字,不是單純的數量,而是一個能量場的模式,比如:1為太極,2為陰陽,3為三才,5為五行等,這些配伍模式裡所包含的是相生相剋,協調統一的關係。
但這個問題要說清楚不是很容易,只能先點到為止,因為涉及的知識面很多,就算是先給大家提供一個學習的方向吧!
今天我們只舉一個現實的例子,大家體會一下它的框架結構。
在此我們以豬肉來舉例:
假設採用第一種配伍方式,選用與豬肉匹配,並且我們喜歡的口味八角為君料,後面的各個層次,都要以八角為核心,並和上一個層次在屬性上協調,組成一個11種香料的配方。
八角20克/桂皮13克,砂仁11克/肉蔻5克,良姜6克,山奈5克/甘草3.5克,陳皮3克,畢撥3克,香葉2.5克,丁香0.6克;
如果採用第二種配伍方式,以另一種常用風味桂皮為君料,可以是:
桂皮21克/八角12克,砂仁11克,小茴香11克/良姜6克,山奈5克,香菜籽4.5克,多香果4克,山楂5克,甘草3.5克,陳皮3克,桂枝3克,丁香0.6克。
這是兩種風格的配方舉例,如果我們想創新,可運用的香辛料品種還有很多,用一些別的組合,可能就能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別人不好模仿,就是俗稱的「秘方」。
但無論如何組合變化,系列內在結構的協調統一都是必須的!這就是「君臣佐使」等配伍規律的核心價值,個人觀點,供朋友們參考!
自然門美食e道哥 一個致力於為大家找方法,尋門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