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茴香,我相信大部分的朋友腦海中浮現的便是八角,也就是常說的大茴香,其實相對於八角而言,小茴香才是在我國歷史最為悠久的茴香,早在南北朝時期,便有了小茴香的相關的記載,而現在大名頂頂的大茴香,也就是八角,它是大約宋朝時期才來的,八角以其濃鬱的香味,很快的便在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迅速的落地生根,很快的便佔據了主導的地位,以至於現在說起茴香,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八角,而非小茴香。
小茴香時常與孜然和蒔蘿混淆,而且這種混淆並非民間使用所特有,就連《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蒔蘿別名小茴香」的字句,可見這種混淆是十分常見的。其實蒔蘿和小茴香還是比較容易從氣味上區分的,小茴香的味道偏向於八角,卻比八角清新,而蒔蘿的味道雖然也同樣清新,但是它的味道偏向於和葛縷子相似。兩者的出香速度都不算快,但是蒔蘿的後勁上明顯要弱於小茴香。至於孜然,其實是最好分別的,孜然雖然被冠以『洋茴香』之名,但是它和我們常用的茴香出現的香氣還是有明顯差別的。
小茴香因為後勁十足,所以在作為香料使用的它在很多時候並不作為主角,甚至是單獨使用的情況都比較少見,一般來說都是搭配其他香料,或為臣料,或為佐料使用。小茴香可以作為一種調節,用於提高整體香氣的清新和通透感,這種用法在我們這裡的滷水、五香粉是常有體現,就算是在濃鬱的咖喱之中,小茴香也可以賦予它多出一股清新的味道。以我們常用的香料配伍來說,小茴香用法也是十分豐富的,具有許多八角所不具備的優勢。
像是小茴香搭配肉桂為臣料,搭配八角為君料,可以構築出經典的濃香;小茴香搭配草果、草蔻用於佐料,可以讓燉煮豬肘肥而不膩:小茴香搭配上相對清新的香料可以然後後香更為的通透,就算是霸道如丁香、砂仁、蓽菝、辛夷這類的香料,小茴香也可以起到平衡調節的作用:小茴香搭配上香葉、胡椒、蓽菝可以讓煎烤的牛肉香氣多層次:小茴香搭配孜然、南姜、良姜、千裡香、百裡香這類的香料可以讓烤羊肉香氣更為綿長。不僅如此,小茴香雖然本身是屬於甜香,但是本身帶有細微的麻舌感,所以對於一些需要少量麻香感的烹飪,小茴香便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像是蘭州拉麵的湯底,很多時候便使用了小茴香。小茴香雖然不合適擔當主角,但是它無疑是香料團隊中的重要輔助能手,更多的了解它,讓這種我們最古老的茴香更好的展現出它的風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