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香料,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咖喱,咖喱(也寫作咖哩)是由多種香料調配而成的醬料,常見於印度菜、泰國菜和日本菜等菜系,一般伴隨肉類和飯一起吃。咖哩是一種多樣變作及特殊地調過味的菜餚,最有名的是印度和泰國的咖喱烹飪方法,咖喱已經在亞太地區成為主流的菜餚之一。
那麼,對於咖喱中的香料,是不是比較謀生。今天,就介紹幾種常見的香料。
桂皮,學名:柴桂 ,又稱:香桂,為樟科、樟屬植物天竺桂、陰香、細葉香桂或川桂等樹皮的通稱。本品為食品香料或烹飪調料。商品桂皮的原植物比較複雜,約有十餘種,均為樟科樟屬植物。
各地常用的有8種,其中主要有桂樹、鈍葉桂、陰香及華南桂等其他種類多為地區用藥。各品種在西方古代被用作香料。中餐裡用它給燉肉調味,是五香粉的成份之一。
是最早被人類使用的香料之一。在公元前2800年的史料記載中就曾提到桂皮;在西方的《聖經》和古埃及文獻中也曾提及肉桂的名稱。秦代以前,桂皮在中國就已作為肉類的調味品與生薑齊名。桂皮,廣東民間叫「陰香」屬樟科肉桂之一種。中國廣東、福建、浙江、四川等省均產。用作芳香調味品,此外還可提取桂皮油,為食品工業之重要香料,亦入藥。桂皮,又稱香桂,是最早被人類使用的香料之一。

八角果為著名的調味香料,也供藥用。果皮、種子、葉都含芳香油,是製造化妝品、甜香酒、啤酒和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

蒔蘿為傘形科植物,英文名為Dill,亦稱土茴香,又音譯為刁草。原產於地中海沿海地區,以亞熱帶和溫帶地區種植較多,在我國東北、西北、華南也有分布。蒔蘿籽可作為調味料,還大量用於印度咖喱調料,也是火腿、香腸等肉類食品製作中不可缺少的調味料;還可以萃取芳香精油用於調配食用香精;以及還有溫胃健脾、助消化止腹痛、增加食慾、有助母乳分泌、治療口臭等功效。
可直接用作湯、色拉、肉類等菜餚中的配菜,常在麵包、蔬菜,尤其是黃瓜、馬鈴薯、醃菜及魚類食品中應用,蒔蘿葉作魚類佐料時,可使魚肉滑嫩爽口,有助於消化,蒔蘿又有「魚之香草」之稱。蒔蘿籽乾燥磨粉後用作香辛料,可添加在調味汁、紅腸、麵包、咖喱粉或醃漬品中調香。
為義大利菜餚的主要香料。鮮莖葉切碎,作色拉、海鮮及湯類的增香調料。種子為調味香辛料,亦可加入整粒種子於泡菜中,以增風味。

茴香籽是指茴香的籽,可入藥,溫陽散寒,理氣止痛,主治、胃寒嘔吐、腰痛。整粒者用於烹飪調味、湯類;粉狀者用於肉類製品等。也可以用來對各種利口酒調味用。
小茴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茴香腦、小茴香酮、茴香醛等。其香氣主要來自茴香腦、茴香醛等香味物質。是集醫藥、調味、食用、化妝於一身的多用植物。
可作香料,常用於肉類、海鮮及燒餅等麵食的烹調。中醫學上入藥,性溫,味辛,歸肝、腎、脾、胃經。功能溫肝腎,暖胃氣、散塞結,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用於寒疝腹痛,睪丸偏墜,婦女痛經,少腹冷痛,脘腹脹痛,食少吐瀉等症。

性味:味辛,性溫。有芳香而辛辣的氣味。
主要成分:白豆蔻和爪哇白豆蔻的種子均含有揮髮油、少量皂甙、色素和澱粉等。揮髮油的主要成分為d-龍腦(d-Borneol)、d-樟腦(d-Camphor)及桉油素傘花烴。
烹調用途:作調味料,可去異味,增香辛。用於配製各種滷湯及供制滷豬肉、燒雞之用。亦為「咖喱粉」原料之一。
其他作用:有理氣、消食、止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