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珠海市鬥門區鬥門鎮竹仔嶺建築用花崗巖礦正式成交,由珠海國企——珠海市沙石土公司以28.6億元競得,創該省砂石礦出讓最高價記錄。
據了解,竹仔嶺建築用花崗巖開採儲量5567.54萬方,其中建築用花崗巖儲量3520.01萬方,風化土儲量703.03萬方,風化巖儲量1344.5萬方,出讓年限20年,年生產規模314萬方/年。
以可採儲量計算,該礦山的資源成本已超50元/方;而除去風化巖土後,以可開採的花崗巖儲量計算,該礦山資源成本則高達81.25元/方,以花崗巖原礦密度2.6計算,噸成本已超30元。
圖文無關
值得注意的是,該礦山競得人還需負責礦區範圍內10kv、220kv等電力線路遷移費用,以及礦區涉及的三處古墓(均為區級文物點)的考古、發掘經費,自行解決礦區開採涉及的道路交通等問題,自行妥善解決礦山可能出現的各種矛盾,總體成本或進一步上升。
對此,廣東省砂石協會發文表示,高昂的礦權價格或將削弱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對行業健康發展以及重點工程砂石供應造成影響,呼籲合理配置資源價款,充分調動社會資源進行砂石生產,保障市場供應。
據砂石骨料網了解,隨著砂石產業的關注度提升,高昂的礦權價款逐漸成為業內話題。2018-2019年,浙江省就有數個砂石礦權資源噸成本超過40元,最高的甚至近60元,引起行業同仁熱議。
隨著時間推移,部分砂石投資者在也逐步更加理性。在江西省,從2019年至2020年,有部分大型砂石礦權競價已經出現流拍的情況,該省在最新出讓文件中則設置了專門條款以限制惡意競拍。
近期廣東省砂石礦山出讓較為頻繁,竹仔嶺花崗巖礦出讓刷新了該省相關礦種出讓價格,是否意味著廣東砂石礦山資源成本進入上行通道?歡迎留言發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