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湘市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專項規劃
(2019—2025年)
臨湘市人民政府
二〇二〇年七月
文本目錄
前 言................................................ 1
一、現狀與形勢........................................ 3
(一)資源分布及開發現狀................................. 3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4
(三)形勢與要求......................................... 5
二、指導思想、原則與目標.............................. 7
(一)指導思想........................................... 7
(二)基本原則........................................... 7
(三)規劃目標........................................... 7
三、總量控制與資源開發布局............................ 9
(一)總量控制........................................... 9
(二)開採分區.......................................... 10
(三)開採準入條件...................................... 12
(四)新設和單獨保留採礦權設置.......................... 14
(五)整合和擴界礦山設置................................ 17
(六)限期退出礦山...................................... 25
(七)關閉退出礦山...................................... 26
四、生態環境(含地質環境)修復治理................... 27
(一)生產礦山生態修復治理.............................. 27
(二)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 28
五、礦業轉型升級與綠色發展........................... 29
(一)產業結構調整...................................... 29
(二)綠色礦山建設...................................... 30
六、重點工程........................................ 31
(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項目.............................. 31
(二)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工程項目.......................... 31
七、規劃管理與實施................................... 33
(一)完善規劃實施管理.................................. 33
(二)健全規劃實施評估機制,............................ 33
(三)強化規劃實施公眾監督.............................. 33
附則................................................ 34
附表目錄
附表1: 臨湘市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開發利用現狀表
附表2: 臨湘市探礦權現狀表(所有礦種)
附表3: 臨湘市採礦權現狀表(所有礦種)
附表4: 臨湘市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產資源開採分區表
附表5: 臨湘市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開採規劃區塊(採礦權設置)表
附表6: 臨湘市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整合規劃表
附表7: 臨湘市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關閉退出規劃表
附圖目錄
附圖1: 臨湘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圖(2018年)
附圖2: 臨湘市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開發利用規劃圖(2019—2025年)
前 言
為進一步規範臨湘市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不含河道採砂,簡稱砂石土礦)資源開發利用,根據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專項整治行動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湘政辦發〔2019〕54號)等文件要求,由臨湘市人民政府主導、市自然資源局組織,編制《臨湘市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專項規劃(2019—2025)》(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編制主要依據為:
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全國人大常委會2009.8.27修訂);
2、《礦產資源法實施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94.3.26發布);
3、《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實施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第55號);
4、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湖南省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專項整治行動方案(2019—2021年)》(湘政辦發〔2019〕54號);
5、《湖南省自然資源廳關於全力推進砂石土礦專項整治有關問題的通知》(湘自然資規〔2019〕6號);
6、《湖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
7、《嶽陽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
8、《臨湘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
9、《臨湘市林地保護利用規劃(2010—2020年)》;
10、《臨湘市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6—2020年)》;
11、《臨湘市國土空間規劃》(基礎成果);
12、相關產業規劃、礦產資源政策以及技術標準;
13、臨湘市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等成果數據。
《規劃》以2018年為基期,2021年為中期目標年,2025年為目標年,展望至2035年。
《規劃》涉及的礦種包括建築用花崗巖、建築用白雲巖、建築用灰巖、建築用砂巖、建築用板巖、水泥配料用粘土等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
《規劃》規劃適用於臨湘市域範圍,是臨湘市落實省人民政府推進砂石土礦專項整治行動的具體安排,是全市進行砂石土礦業權設置的指導性文件。
一、現狀與形勢
臨湘市位於嶽陽市東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13°15′~113°45′,北緯29°10′~29°52′,土地總面積1760平方公裡,轄10個鄉鎮4個辦事處,總人口53萬人。
臨湘市屬低山丘陵區,地勢南高北低,從北往南,依次為平原、丘陵、山地三種地形,整體上東南群峰起伏,中部丘崗連綿,西北平湖廣闊,大體為"五山一水兩分田,二分道路和莊園"。最高海拔藥菇山(湘鄂交界山)標高1261.1米,最低點江南鎮谷花洲海拔標高23米。
境內水系發育,河流湖泊眾多,桃林河、坦渡河、源潭河蜿蜒往北注入長江;湖泊多分布在西北,主要有黃蓋湖(湖南省第二大湖,屬東洞庭湖)和冶湖。
市域長江水道過境,京廣鐵路、武廣高速鐵路、107國道、京港澳高速公路和杭瑞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各級公路幹線溝通城鄉,交通便捷。近年來,臨湘市經濟社會發展迅速,2018年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6.58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9:42:37。
市域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固體礦種有35種,優勢礦產有螢石、鎢礦。全市現有探礦權7個,採礦權59個,礦產資源開發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基礎性作用。
(一)資源分布及開發現狀 1. 資源分布
全市砂石土礦資源分布廣泛,資源豐富。據砂石土礦調查成果和本次實地調查,全市可供開發利用的砂石土礦主要為燕山期幕阜山二長花崗巖體,冷家溪群板巖,震旦系砂巖,寒武系白雲巖、灰巖。花崗巖主要分布於白羊田、詹橋、桃林、長塘、忠防等鎮,預測可利用資源儲量44000萬噸;板巖主要分布於五裡牌街道辦、雲湖街道辦、桃林、聶市、羊樓司等鎮,預測可利用資源儲量32700萬噸;白雲巖、灰巖主要分布於長安街道辦至羊樓司鎮一線,預測可利用資源儲量4400萬噸。上畈、鷹咀巖等調查評價點可進一步勘查利用,建設成中大型規模礦山。
2. 開發利用現狀
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砂石土礦山21個,全部為小型礦山。現有建築用石料灰巖3家、建築用板巖12家、建築用白雲巖1家、建築用花崗巖2家、建築用砂巖2家、磚瓦用頁巖1家。
2018年度,全市有砂石土礦山21家,設計生產能力526.78萬噸,實際生產能力659.08萬噸,均處於關停狀態,無年產建築用石料,以往主要產品為建築用碎石和砂。
3. 礦山地質環境
臨湘市砂石土礦山主要地質環境問題為礦山地質災害、佔用破壞土地資源兩大類,其中最突出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是佔用破壞土地資源、礦山地質災害。經調查,全市砂石土礦開採引起滑坡、崩塌10多處,泥石流3處,地質災害治理率不到40%,亟需治理恢復;全市礦山開發佔用破壞土地面積165.18公頃,治理面積45.2公頃,治理率27.36% ;現仍有歷史遺留礦山治理恢復面積19.14公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礦山無明確的功能分區,廢水基本自然外排,對廢水重複利用率低,礦山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不高;
2、全市砂石土礦資源探明儲量較少,礦山生產總量少,不能滿足本市建築石料需求;
3、礦山均為露天礦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水平、綠化覆蓋率、土地復墾率較低,停產和閉坑礦山基本未進行復墾。
4、礦山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方案》中的要求執行不到位,未進行生態修復,「一面牆」式開採普遍存在;
5、礦產資源管理中未形成監管合力,砂石土礦資源開發涉及多個監管部門,砂石土礦違法開採屢禁不止,礦政管理人員偏少,難以及時有效跟蹤監管。
(三)形勢與要求
1、 經濟社會發展對砂石土資源需求呈較快增長態勢,全市礦產資源供給壓力較大。
2018年度臨湘市砂石土礦消費量約800萬噸,而我市砂石土礦已全部關停,砂石土礦資源供需極不平衡,供不應求。以往本市消費量約600萬噸,嶽陽地區砂石土礦消費量400萬噸,嶽陽市及本市防汛備用砂石土礦在150萬噸以上,外銷(長江中下遊沿線地區)砂石土礦400萬噸以上,總銷售量在1500萬噸以上。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迅速,民生建築、國家和省市重點項目、城鄉基礎設施、城市開發建設等對砂石土礦的需求量逐漸增長,加上臨湘市鴨欄碼頭正在提質改造,年吞吐量可望突破3000萬噸,交通條件和區位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規劃期內,規劃投放礦山17個,預期砂石土建築石料年生產量2650萬噸,另有可綜合利用的廢土、廢石、渣土量100萬噸,預期擬設砂石土礦山產量除滿足當地及嶽陽市外,尚可外銷1000萬噸以上。
2、綠色礦業發展對砂石土礦開發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開展砂石土礦專項整治,是省人民政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礦業發展、優化砂石土礦開發利用布局的專門制定的方針策略,要求全市強化礦產資源總量控制和減量化管理,具體為減少採礦權數量,提升礦山開採規模,改善安全生產條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設綠色礦山,實現礦山礦區環境生態化、資源利用高效化、開採方式科學化、管理信息數位化及礦地關係和諧化,全面提升砂石土礦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3、全市砂石土礦產業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臨湘市砂石土資源豐富、質量好、銷路廣,開發前景也較為廣闊,具有較強發展優勢。緊扣省、市砂石土礦保護與開發利用政策,積極主動與上級部門對接,在規劃期內精心謀劃7-9個200萬噸級別大型礦山,建設6-8家100萬噸以上的中型規模礦山,可全力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對礦產資源需求。嚴格按照綠色礦山標準建設砂石土礦山,可徹底扭轉砂石土礦開發「散、小、亂、汙」的形象。
二、指導思想、原則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著力推動砂石資源開發「控總量、優布局、提規模、調結構、綠開發」,加快資源開發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促進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推進、協調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淘汰落後砂石土礦產能,加速提升砂石資源開發利用質量和效率,促進礦產開發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加快轉變,促進資源開發轉型升級。
2、堅持服務民生、保障供給。統籌考慮資源分布和市場需求,兼顧當前及長遠,合理劃定砂石土礦專項規劃功能分區、區塊,實現資源高質高效供給。
3、堅持淘汰落後、集中整治。明確礦業權設置規劃以及整治工作的措施、步驟、要求等內容,徹底扭轉當前砂石土礦「小、散、亂、汙」的局面,加快推進砂石土礦資源開發整頓整合,實現砂石土礦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規劃目標
到2021年,臨湘市砂石土礦專項整治基本完成,預計2021年建築用花崗巖、建築用板巖、建築用砂巖、白雲巖、粘土礦等生產礦石量達1130萬噸,總產值達6億元。到2025年,全市砂石土礦山全面嚴格按照「臺階式開採、標準化建設、工廠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和現代化管理」的要求實施生產經營,實現生產有序、礦區整潔、環境優美、群眾受益、礦地和諧的持續健康發展,形成節約高效、環境友好、礦地和諧的綠色礦業格局。
礦山總量得到有效調控,砂石土礦山集中整治到位。到2021年,全市砂石土礦控制在10家以內;到2025年控制在17家以內,年開採總量達到2650萬噸左右。
礦業發展轉型與綠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1年,力爭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50%以上;到2025年,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80%以上。逐步淘汰落後產能,實現綠色礦山全覆蓋。
歷史遺留地質環境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大力推進礦山地質環境綜合防治,確保新建和生產礦山地質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及時治理。
砂石土礦山長效管理機制全面建立。到2025年,資源有償使用、合理布局開發等關鍵領域取得新突破,形成砂石土礦山長效管理機制。
主要規劃指標見專欄一。
專欄一 臨湘市砂石土礦專項規劃主要指標表
指標 | 單位 | 規劃指標 | 屬性 | |
2021年 | 2025年 | |||
開採總量 | 萬噸 | 1130 | 2650 | 預期性 |
採礦權數量 | 個 | 10 | 17 | 約束性 |
大中型礦山比例 | % | 50 | 80 | 約束性 |
礦山「三率」水平達標率 | % | 100 | 100 | 約束性 |
歷史遺留礦山修復治理面積 | 公頃 | 19.14 | 19.14 | 約束性 |
三、總量控制與資源開發布局
(一)總量控制
根據嶽陽市下發給臨湘市的採礦權指標,到2021年臨湘市砂石土礦山控制在17個以內,到2025年控制在17個以內。按照大型200萬噸/年、中型100萬噸/年、小型30萬噸/年標準投放採礦權,規劃設置200萬噸/年的大型礦山9個,100萬噸/年的中型礦山7個,小型礦山1個。
預期到2021年,全市砂石土礦山設計生產能力達到1130萬噸,年開採總量1130萬噸;到2025年,全市砂石土礦山設計生產能力達到2650萬噸,年開採總量2650萬噸。各鄉鎮設採礦權見專欄二。
專欄二 臨湘市各鎮(街道辦)擬設採礦權一覽表
礦種 鄉鎮 | 建築用 花崗巖 | 建築用白雲巖 | 建築用 砂巖 | 建築用 板巖 | 磚瓦用頁巖 | 合計 |
長安街道辦 | 1 | 1 | ||||
五裡街道辦 | 1 | 1 | 2 | |||
雲湖街道辦 | 1 | 1 | ||||
羊樓司鎮 | 1 | 1 | ||||
坦渡鎮 | 1 | 1 | ||||
聶市鎮 | 2 | 2 | ||||
桃林鎮 | 1 | 1 | ||||
長塘鎮 | 1 | 1 | ||||
白羊田鎮 | 1 | 1 | ||||
忠防鎮 | 2 | 1 | 3 | |||
詹橋鎮 | 2 | 2 | ||||
桃礦街道辦 | 1 | 1 | ||||
合 計 | 6 | 1 | 3 | 6 | 1 | 17 |
(二)開採分區 1. 禁止開採區
將臨湘市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重要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城鎮建成區及規劃區等劃定為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禁止開採區。規劃禁止開採區7個(專欄三)。
專欄三 臨湘市砂石土礦禁止開採區
編號 | 名稱 | 所在行政區 | 面積(平方公裡) | 禁止內容 |
CJ430682001 | 黃蓋湖溼地自然保護區 禁止開採區 | 黃蓋鎮 源潭鎮 | 107.3686 | 禁止砂石土開採 |
CJ430682002 | 龍源省級風景保護區 禁止開採區 | 羊樓司鎮 | 83.1166 | 禁止砂石土開採 |
CJ430682003 | 6501風景保護區 禁止開採區 | 忠防鎮 | 3.6997 | 禁止砂石土開採 |
CJ430682004 | 團灣水庫飲用水源地 禁止開採區 | 詹橋鎮 | 7.7568 | 禁止砂石土開採 |
CJ430682005 | 臨湘市中心城區 禁止開採區 | 臨湘市 | 41.5378 | 禁止砂石土開採 |
CJ430682006 | 大雲山森林公園 禁止開採區 | 詹橋鎮 | 10.3983 | 禁止砂石土開採 |
CJ430682007 | 五尖山森林公園 禁止開採區 | 長安街道辦 | 32.7783 | 禁止砂石土開採 |
除上述禁止開採區外,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各級溼地公園、地質遺蹟保護區、重要水產種質保護區、國家級生態公益林(I)等各類保護區、重點保護的不能移動的歷史文物名勝古蹟所在地等區域,鐵路和重要公路、輸電線路等安全保護距離及沿線一定範圍等禁止砂石土礦開發活動的區域,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確定為禁止開採區,不收錄在規劃圖表中標示。
2. 限制開採區
限制指在規劃期內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經濟社會發展及資源環境保護的要求或國家、省、市、縣特殊需要等,受經濟、技術、安全、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對砂石土礦開採實行一定限制的區域。下列區域劃定為限制開採區域:
(1)一級支流、其他重要的一級支流或二級支流兩岸從禁採區邊界開始,外推至距河流兩岸不超過1000米以內的區域,但外推區域內存在山脊線的,限採區為禁採區邊界至第一層山脊線之間的區域;重要飲用水源地禁採區外邊界至周邊1000米以內的區域。
(2)砂石土礦開發可能導致國家戰略性礦產儲備地遭受破壞的區域。
我市本次未規劃砂石土礦限制開採區。
3.允許開採區
綜合考慮資源分布、產業布局、新型城鎮化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環保、林業等因素,在資源條件允許、環境影響小、區位較隱蔽的區位設置砂石土礦允許開採區21個,其中設置開採規劃區塊的允許開採區17個,作為資源開發備選點的空白允許開採區4個(專欄四)。
專欄四 臨湘市砂石土礦允許開採區
編號 | 名稱 | 所在行政區 | 面積(平方公裡) |
SC430682001 | 臨湘市老虎涯 建築用砂巖礦允許開採區 | 忠防鎮 桃林鎮 | 1.4438 |
SC430682002 | 臨湘市沙坪嶺 建築用花崗巖礦允許開採區 | 詹橋鎮 | 0.8909 |
SC430682003 | 臨湘市鷹咀巖 建築用花崗巖礦允許開採區 | 白羊田鎮 | 0.5161 |
SC430682004 | 臨湘市楓山 建築用板巖礦允許開採區 | 雲湖街道辦 | 0.6333 |
SC430682005 | 臨湘市錢家山 磚瓦用頁巖礦允許開採區 | 五裡街道辦 | 0.108 |
SC430682006 | 臨湘市明新建築用 灰巖、板巖礦允許開採區 | 羊樓司鎮 | 0.622 |
SC430682007 | 臨湘市金家山 建築用板巖礦允許開採區 | 桃林鎮 | 1.0833 |
SC430682008 | 臨湘市石山 建築用白雲巖礦允許開採區 | 長安街道辦 | 0.2303 |
SC430682009 | 臨湘市牛崖山 建築用花崗巖允許開採區 | 長塘鎮 白羊田鎮 | 0.48 |
SC430682010 | 臨湘市爛泥衝 建築用板巖礦允許開採區 | 五裡街道辦 | 0.453 |
SC430682011 | 臨湘市勝龍 建築用砂巖礦允許開採區 | 坦渡鎮 | 0.419 |
SC430682012 | 臨湘市民主 建築用板巖礦允許開採區 | 聶市鎮 | 1.1119 |
SC430682013 | 臨湘市野豬衝 建築用砂巖礦允許開採區 | 忠防鎮 | 0.53 |
SC430682014 | 臨湘市三界 建築用花崗巖礦允許開採區 | 詹橋鎮 | 0.3599 |
SC430682015 | 臨湘市上畈 建築用花崗巖礦允許開採區 | 忠防鎮 | 0.5703 |
SC430682016 | 臨湘市高潮 建築用板巖礦允許開採區 | 聶市鎮 | 0.2793 |
SC430682017 | 臨湘市邱坪 建築用花崗巖礦允許開採區 | 忠防鎮 | 0.4361 |
SC430682018 | 臨湘市方家山 建築用花崗巖礦允許開採區 | 白羊田鎮 | 0.834 |
SC430682019 | 臨湘市秀質 建築用花崗巖礦允許開採區 | 白羊田鎮 | 1.185 |
SC430682020 | 臨湘市鴉山 建築用花崗巖礦允許開採區 | 詹橋鎮 | 0.208 |
SC430682021 | 臨湘市王家嶺 建築用花崗巖礦允許開採區 | 白羊田鎮 | 0.66 |
允許開採區內可依法有序投放砂石土礦採礦權,進行砂石土礦資源開發利用。
(三)開採準入條件
為加強礦產資源開採的管理,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科學有效地開發利用和保護礦產資源,對保留、新建和換證礦山提出以下開採準入條件。
1、開採規劃準入條件
擬設採礦權應符合國家和省產業政策,符合本《規劃》和相關行業規劃相關要求,與礦床規模、勘查程度相匹配;規劃禁止開採區內的已有礦山企業依照相關要求,有序退出,礦權須位於本《規劃》劃定的允許開採區之內,一律按照規劃採礦權設置;一個採礦權設置區塊範圍內原則上只設一個採礦權,採礦權面積原則上不小於0.1平方公裡,擬設採礦權範圍與開採規劃區塊範圍符合相關要求;不得佔用基本農田、生態紅線、各類保護區等;礦權與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電力線路、天然氣管道的一定範圍之內;與居民點、重要構築物、其他採礦權等保留300米以上的安全距離。
2、辦礦資質準入條件
採礦權人資質、勘查程度要求、資源儲量要求等必需具備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具備與礦山開發規模相配套的人才、資金、技術、設備和管理等方面資質條件,依法取得採礦許可證及礦山建設用地許可證、環保、安全、工商、稅務等證照齊全。
3、資源準入條件
礦山資源儲量必須達到100萬噸及以上,最低服務年限不得小於3年,嚴禁使用地下開採模式,露天開採應採用臺階式開採方式,禁止使用落後的、破壞和浪費資源的開採方式。
4、開發利用準入條件
礦產開發利用方案合理、礦山設計規範,開採方式合理,開採方法、加工工藝先進;能利用的共伴生礦產必須制定綜合開發利用方案;對難以利用的共伴生礦產進行保護,規範管理;設計的「三率」指標符合本《規劃》提出的指標。
5、開採規模準入條件
礦山開採規模與核定的開採儲量相適應,禁止大礦小開,鼓勵礦山規模化生產。對於大、中型礦山企業的建設,政府各部門應給予政策優惠,鼓勵和吸引有實力的大公司進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投資。對於開採零星資源的小型礦山,必須限期提高礦山開採規模至達到本規劃確定的最低開採規模和最低服務年限要求。
6、環境保護準入條件
礦山企業必須具有經批准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方案、水土保持和土地復墾方案等;具有安全生產設施、措施完善,並經相關部門批准。新建礦山必須達到綠色礦山要求,延續礦山限期達到綠色礦山要求。
7、安全生產準入條件
新建、擴建和延續礦山必須符合礦山安全生產規定,進行安全預評價,並具有相應的安全設施。安全生產設施、措施完善,符合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定,具備保障安全生產的必要條件。
(四)新設和單獨保留採礦權設置 1. 空白區新設
加強山體與自然景觀保護,儘量實現平移式開發,減少終了邊坡;與重要生活設施、重要能源設施、交通線路、高壓輸電線路、輸油管道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與已設立礦山礦區範圍邊界的最近距離不得小於300米,保障生產安全。根據以上原則,本次規劃空白區新設區塊(採礦權)5個(專欄五)。
專欄五 擬新設砂石土採礦權名單一覽表
序號 | 區劃名稱 | 礦種 | 所在 行政區 | 面積 (平方公裡) | 資源儲量 (萬噸) | 擬設生產規模(萬噸/年) |
1 | 臨湘市上畈礦區 建築用花崗巖礦 | 建築用 花崗巖 | 忠防鎮 | 0.4046 | 5000 | 200 |
2 | 臨湘市沙坪嶺礦區 建築用花崗巖礦 | 建築用 花崗巖 | 詹橋鎮 | 0.3231 | 5000 | 100 |
3 | 臨湘市鷹咀巖礦區 建築用花崗巖礦 | 建築用 花崗巖 | 白羊田鎮 | 0.2828 | 7000 | 100 |
4 | 臨湘市邱坪礦區 建築用花崗巖礦 | 建築用 花崗巖 | 忠防鎮 | 0.4361 | 8000 | 200 |
5 | 臨湘市錢家山礦區磚瓦用頁巖礦 | 磚瓦用頁巖 | 五裡街道辦事處 | 0.108 | 400 | 50 |
新設區塊基本情況如下:
1)臨湘市上畈礦區建築用花崗巖礦
擬設規劃區塊位於臨湘市忠防鎮,臨湘市區南東方向約17公裡處,礦區有鄉道經過,經3公裡與縣道F98相連,交通運輸方便。區塊內礦體賦存於燕山期二長花崗巖中,礦區面積0.4046平方公裡,開採礦種為建築用花崗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初步預測規劃區塊資源潛力為50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200萬噸/年以上。
擬設區塊範圍內無基本農田,無居民集中區,與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外部開採條件較好。經臨湘市林業局查詢,區塊範圍內有國家二級公益林和省級公益林,公益林調出後方能設置採礦權。該礦權預期2021年投放。
2)臨湘市沙坪嶺礦區建築用花崗巖礦
擬設規劃區塊位於臨湘市詹橋鎮,臨湘市區南東方向約22公裡處,省道S301及G56杭瑞高速從北側經過,相距400米,礦區有鄉道與之相連,交通運輸方便。區塊內礦體賦存於燕山期二長花崗巖中,礦區面積0.3231平方公裡,開採礦種為建築用花崗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初步預測規劃區塊資源潛力為50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100萬噸/年以上。
擬設區塊範圍內無基本農田,無居民集中區,與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外部開採條件較好。經臨湘市林業局查詢,區塊範圍內有國家二級公益林和省級公益林,公益林調出後方能設置採礦權。該礦權預期2021年投放。
3)臨湘市鷹咀巖礦區建築用花崗巖礦
擬設規劃區塊位於臨湘市白羊田鎮雙泉村,礦區北距臨湘市區約30公裡,東距嶽陽市約25公裡。G107國道及G4京港澳高速公路分別從礦區西側和東側經過,交通較為便利。區塊內礦體賦存於燕山期二長花崗巖中,礦區面積0.2828平方公裡,開採礦種為建築用花崗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初步預測規劃區塊資源潛力為70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100萬噸/年以上。
擬設區塊範圍內含有基本農田,無居民集中區,與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外部開採條件較好。經臨湘市林業局查詢,區塊範圍內有國家二級公益林,公益林調出後方能設置採礦權。該礦權預期2021年投放。
4)臨湘市邱坪礦區建築用花崗巖礦
擬設礦權位於臨湘市忠防鎮,屬臨湘市忠防鎮管轄,礦區位於臨湘市區南東方向約14公裡處,有縣道F98從礦區北側經過,相距6公裡與省道S301相連,交通運輸方便。區內礦體賦存於燕山早期侵入的中細粒二雲母二長花崗巖中,礦區面積0.4361平方公裡,開採礦種為建築用花崗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初步預測規劃區塊資源潛力為80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200萬噸/年以上。
擬設礦權範圍內無基本農田,無居民集中區,與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外部開採條件較好。經臨湘市林業局查詢,區塊範圍內有國家二級公益林和省級公益林,公益林調出後方能設置採礦權。該礦權預期2025年前投放。
5)臨湘市錢家山礦區磚瓦用頁巖礦
擬設礦權位於臨湘市五裡街道辦,屬臨湘市五裡街道辦管轄,礦區位於臨湘市區東方向約5公裡處,國道107從礦區南側約2公裡處經過,交通運輸方便。礦區面積0.108平方公裡,開採礦種為磚瓦用頁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初步預測規劃區塊資源潛力為4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50萬噸/年以上。
擬設礦權範圍內無基本農田,無居民集中區,與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外部開採條件較好。經臨湘市林業局查詢,區塊範圍內有國家二級公益林和省級公益林,公益林調出後方能設置採礦權。該礦權預期2025年前投放。
2. 已設採礦權保留
本次規劃無已設採礦權保留。
(五)整合和擴界礦山設置 1.已設採礦權整合
原則上僅限於獨立的同一山體內,或間距少於300米且可以共用同一開採系統的相鄰礦山。鼓勵符合單獨保留條件的砂石土礦山整合同一山體內的落後小礦。
規劃已設整合礦山1個。
專欄六 擬整合砂石土採礦權名單一覽表
序號 | 區劃名稱 | 礦種 | 所在 行政區 | 面積(平方公裡) | 資源儲量(萬噸) | 擬設生產 規模(萬噸/年) |
1 | 臨湘市老虎涯礦區 建築用砂巖礦 | 建築用砂巖 | 桃林鎮、 忠防鎮 | 1.4438 | 20000 | 200 |
整合區塊基本情況如下:
1)臨湘市老虎涯礦區建築用砂巖礦
整合礦山主體為:臨湘市桃林金盆安順石料場,被整合礦山為:臨湘市忠防鎮沙坪村肖山採石場。整合後為:臨湘市老虎涯礦區建築用砂巖礦。
臨湘市桃林金盆安順石料場位於桃林鎮金盆村境內,行政隸屬桃林鎮管轄。礦山距離桃林鎮約11.64公裡,距離臨湘市約28公裡,採場附近有鄉村公路經過,交通運輸較方便。礦區面積0.0423平方公裡,標高+200米~+100米,開採礦種為建築用砂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界內保有資源儲量為309.27萬噸,生產規模為10萬噸/年。
臨湘市忠防鎮沙坪村肖山採石場位於臨湘市忠防鎮沙坪村餘家組境內,行政隸屬忠防鎮所轄,面積0.018平方公裡,開採礦種為建築用砂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界內保有資源儲量77萬噸,生產規模為4萬噸/年。礦區有礦山簡易公路與鄉村公路相連,鄉道可通往縣道,交通較為方便。
兩家礦山周邊資源潛力大,符合整合條件,整合後開採礦種為建築用砂巖、花崗巖,規劃區塊內礦體賦存于震旦系地層中,區塊面積為1.4438平方公裡,初步預測區塊資源潛力為200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200萬噸/年以上。
擬設區塊範圍內無基本農田,無居民集中區,與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外部開採條件較好。經臨湘市林業局查詢,區塊範圍內有國家二級公益林和省級公益林,公益林調出後方能設置採礦權。該礦權預期2025年前投放。
2.已設採礦權調整
不以擴充資源為目的的已設採礦權調整,必須同時滿足以下3個條件:一是為減少終了邊坡;二是消除安全生產隱患和地質災害隱患等情形;三是擴界區域與現有礦區範圍應屬於同一山體。
以擴充資源為目的的已設採礦權調整,必須按照採礦權新設要求重新出讓。
規劃已設採礦權調整區塊11個(專欄六)。
專欄七 擬擴界砂石土採礦權名單一覽表
序號 | 區劃名稱 | 礦種 | 所在 行政區 | 面積(平方公裡) | 資源儲量(萬噸) | 擬設生產 規模(萬噸/年) |
1 | 臨湘市高潮礦區 建築用板巖礦 | 建築用板巖 | 聶市鎮 | 0.2793 | 1700 | 100 |
2 | 臨湘市楓山礦區 建築用板巖礦 | 建築用板巖 | 雲湖 街道辦 | 0.1793 | 2000 | 100 |
3 | 臨湘市金家山礦區 建築用板巖礦 | 建築用板巖 | 桃林鎮 | 0.4203 | 3000 | 100 |
4 | 臨湘市石山礦區 建築用白雲巖礦 | 建築用白雲巖、板巖 | 長安 街道辦 | 0.2303 | 3200 | 100 |
5 | 臨湘市明新礦區 建築用灰巖、板巖礦 | 建築用板巖 白雲巖 | 羊樓司鎮 | 0.622 | 7000 | 200 |
6 | 臨湘市牛崖山礦區 建築用花崗巖礦 | 建築用 花崗巖 | 長塘、 白羊田鎮 | 0.314 | 6000 | 200 |
7 | 臨湘市野豬衝礦區 建築用砂巖礦 | 建築用砂巖 | 忠防鎮 | 0.53 | 8500 | 200 |
8 | 臨湘市三界礦區 建築用花崗巖礦 | 建築用 花崗巖 | 詹橋鎮 | 0.3265 | 7000 | 200 |
9 | 臨湘市爛泥衝礦區 建築用板巖礦 | 建築用板巖 | 五裡 街道辦 | 0.2375 | 5000 | 200 |
10 | 臨湘市民主礦區 建築用板巖礦 | 建築用板巖 | 聶市鎮 | 0.7751 | 10000 | 200 |
11 | 臨湘市勝龍礦區 建築用砂巖礦 | 建築用砂巖 | 坦渡鎮 | 0.4190 | 4000 | 200 |
調整區塊基本情況如下:
1)臨湘市高潮礦區建築用板巖礦
礦區位於臨湘市聶市鎮境內,隸屬臨湘市聶市鎮管轄,礦區距離臨湘市城區15公裡,區內有村組級公路與省道相連,交通運輸較為便利。礦區面積0.1254平方公裡,開採標高+156米—+50米,開採礦種為板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界內保有資源儲量為1509萬噸,生產規模為10萬噸/年。
礦山周邊資源潛力大,具備擴儲擴能條件,擴界後開採礦種為建築用板巖,區塊內礦體賦存於冷家溪群地層中,區塊面積為0.2793平方公裡,初步預測區塊資源潛力為17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100萬噸/年以上。
擬設區塊範圍內無基本農田,無居民集中區,與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外部開採條件較好。經臨湘市林業局查詢,區塊範圍內有國家二級公益林,公益林調出後方能設置採礦權。該礦權預期2025年前投放。
2)臨湘市楓山礦區建築用板巖礦
礦山位於臨湘市雲湖街道辦石咀村,行政隸屬雲湖街道辦管轄,礦區距臨湘市約5公裡,礦區有礦山簡易公路與鄉村公路相連,交通運輸較方便。礦區面積0.0738平方公裡,開採標高+190米~+100米,開採礦種為建築用板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界內保有資源儲量為666.05萬噸,生產規模為50萬噸/年。
礦山周邊資源潛力大,具備擴儲擴能條件,擴界後開採礦種為建築用板巖,區塊內礦體賦存於冷家溪群地層中,區塊面積為0.1793平方公裡,初步預測區塊資源潛力為20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100萬噸/年以上。
擬設區塊範圍內無基本農田,無居民集中區,與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外部開採條件較好。經臨湘市林業局查詢,區塊範圍內有國家二級公益林,公益林調出後方能設置採礦權。該礦權預期2025年前投放。
3)臨湘市金家山礦區建築用板巖礦
礦山位於臨湘市桃林鎮金家山組境內,行政隸屬桃林鎮管轄,礦區距臨湘市區約26公裡,有水泥硬化路與縣道和省道相連,交通運輸方便。礦區面積0.1524平方公裡,開採標高+253米—+120米,開採礦種為板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界內保有資源儲量為1527.56萬噸,生產規模為45.1萬噸/年。
礦山周邊資源潛力大,具備擴儲擴能條件,擴界後開採礦種為建築用板巖,區塊內礦體賦存於冷家溪群地層中,區塊面積為0.4203平方公裡,初步預測區塊資源潛力為30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100萬噸/年以上。
擬設區塊範圍內無基本農田,無居民集中區,與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外部開採條件較好。經臨湘市林業局查詢,區塊範圍內有國家二級公益林和省級公益林,公益林調出後方能設置採礦權。該礦權預期2025年前投放。
4)臨湘市石山礦區建築用白雲巖、板巖礦
礦山位於臨湘市長安街道辦石山村,行政隸屬臨湘市長安街道辦管轄,礦區距臨湘市城直距約7公裡,G107國道從礦區北側經過,礦區有水泥硬化路與之相連,交通方便。礦區面積0.286平方公裡,開採標高+240米—+75米,開採礦種為白雲巖、板巖、矽質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界內保有資源儲量為5827.1萬噸,生產規模為35萬噸/年。
礦山周邊資源潛力大,具備擴儲擴能條件,擴界後開採礦種為白雲巖、板巖、矽質巖,區塊內礦體賦存於寒武系地層中,區塊面積為0.2303平方公裡,初步預測區塊資源潛力為32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100萬噸/年以上。
擬設區塊範圍內無基本農田,無居民集中區,與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外部開採條件較好。經臨湘市林業局查詢,區塊範圍內有省級公益林,公益林調出後方能設置採礦權。該礦權預期2025年前投放。
5)臨湘市明新礦區建築用灰巖、板巖礦
礦山位於臨湘市羊樓司鎮境內,行政隸屬臨湘市羊樓司鎮管轄,礦山位於臨湘市城東側,距離臨湘市城區12公裡,礦山有簡易公路直通G107國道,交通運輸便利。礦區面積0.1961平方公裡,開採標高+161米—+20米,開採礦種為白雲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界內保有資源儲量為3347.3萬噸,生產規模為20萬噸/年。
礦山周邊資源潛力大,具備擴儲擴能條件,擴界後開採礦種為白雲巖、板巖,區塊內礦體賦存於寒武系地層中,區塊面積為0.622平方公裡,初步預測區塊資源潛力為70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200萬噸/年以上。
擬設區塊範圍內無基本農田,無居民集中區,與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外部開採條件較好。經臨湘市林業局查詢,區塊範圍內有國家二級公益林,公益林調出後方能設置採礦權。該礦權預期2025年前投放。
6)臨湘市牛崖山礦區建築用花崗巖
礦山位於臨湘市長塘鎮柳廠村,行政隸屬臨湘市長塘鎮管轄,擴界後範圍涉及長塘鎮石田村和白羊田鎮部分範圍。礦區距臨湘市城直距約30公裡,距長塘鎮約5公裡,有縣道和省道相通,距京珠高速桃林出口僅8公裡,交通運輸較為便利。礦區面積0.0593平方公裡,開採標高+200米—+100米,開採礦種為建築用花崗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界內保有資源儲量為373.73萬噸,生產規模為20萬噸/年。
礦山周邊資源潛力大,具備擴儲擴能條件,擴界後開採礦種為建築用花崗巖,區塊內礦體賦存於燕山期二長花崗巖中,區塊面積為0.314平方公裡,初步預測區塊資源潛力為60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200萬噸/年以上。
擬設區塊範圍內無基本農田,無居民集中區,與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外部開採條件較好。經臨湘市林業局查詢,區塊範圍內有國家二級公益林,公益林調出後方能設置採礦權。該礦權預期2021年投放。
7)臨湘市野豬衝礦區建築用砂巖礦
礦山位於臨湘市桃礦辦事處和忠防鎮境內,行政隸屬桃礦辦事處和忠防鎮共同管轄。礦區距臨湘市區約16公裡,距S301省道約4公裡,交通運輸十分便利。礦區面積0.0499平方公裡,開採標高+185米—+80米,開採礦種為建築用砂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經初步估算,界內保有資源儲量為188.82萬噸,生產規模為30萬噸/年。
礦山周邊資源潛力大,具備擴儲擴能條件,擴界後開採礦種為建築用砂巖、花崗巖,區塊內礦體賦存于震旦系地層中,區塊面積為0.53平方公裡,初步預測區塊資源潛力為8500噸,擬設開採規模200萬噸/年以上。
擬設區塊範圍內無基本農田,無居民集中區,與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外部開採條件較好。經臨湘市林業局查詢,區塊範圍內有國家二級公益林,公益林調出後方能設置採礦權。該礦權預期2025年以上投放。
8)臨湘市三界礦區建築用花崗巖礦
礦山位於臨湘市詹橋鎮三界村境內,行政隸屬詹橋鎮管轄,礦區距臨湘市城直距約28公裡,礦區有簡易公路與鄉村相連,交通運輸較為便利。礦區面積0.0305平方公裡,設計開採標高+420米—+320米,開採礦種為建築用花崗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經初步估算,界內保有資源儲量為197.51萬噸,生產規模為10萬噸/年。
礦山周邊資源潛力大,具備擴儲擴能條件,擴界後開採礦種為建築用花崗巖,區塊內礦體賦存於燕山期二長花崗巖中,區塊面積為0.3265平方公裡,初步預測區塊資源潛力為70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200萬噸/年以上。
擬設區塊範圍內無基本農田,無居民集中區,與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外部開採條件較好。經臨湘市林業局查詢,區塊範圍內有國家二級公益林和省級公益林,公益林調出後方能設置採礦權。該礦權預期2021年投放。
9)臨湘市爛泥衝礦區建築用板巖礦
礦山位於臨湘市五裡街道辦境內,行政隸屬五裡街道辦管轄,礦區有簡易公路與鄉村公路相連,直通G107國道,交通運輸十分方便。礦區面積0.012平方公裡,開採標高+220米—+150米,開採礦種為板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界內保有資源儲量為16.64萬噸,生產規模為8萬噸/年。
礦山周邊資源潛力大,具備擴儲擴能條件,擴界後開採礦種為建築用板巖,區塊內礦體賦存於冷家溪群地層中,區塊面積為0.2375平方公裡,初步預測區塊資源潛力為50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200萬噸/年以上。
擬設區塊範圍內無基本農田,無居民集中區,與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外部開採條件較好。經臨湘市林業局查詢,區塊範圍內有國家二級公益林和省級公益林,公益林調出後方能設置採礦權。該礦權預期2025年前投放。
10)臨湘市民主礦區建築用板巖礦
礦區位於臨湘市聶市鎮境內,隸屬臨湘市聶市鎮管轄,礦區距離臨湘市城區15公裡,區內有村組級公路與省道相連,交通運輸較為便利。礦區面積0.1418平方公裡,開採標高+292米—+90米,開採礦種為板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界內保有資源儲量為3325萬噸,生產規模為30萬噸/年。
礦山周邊資源潛力大,具備擴儲擴能條件,擴界後開採礦種為建築用板巖,區塊內礦體賦存於冷家溪群地層中,區塊面積為0.7751平方公裡,初步預測區塊資源潛力為1億噸,擬設開採規模200萬噸/年以上。
擬設區塊範圍內無基本農田,無居民集中區,與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外部開採條件較好。區塊範圍內有國家二級公益林和省級公益林,公益林調出後方能設置採礦權。該礦權預期2025年前投放。
11)臨湘市勝龍礦區建築用砂巖礦
礦區位於臨湘市坦渡鎮境內,隸屬臨湘市坦渡鎮管轄,礦山距臨湘市城區32公裡,區內有村組級公路與省道、G107國道相連,交通運輸較方便。礦區面積0.01平方公裡,設計開採標高+95米—+75米,開採礦種為砂巖、石英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界內保有資源儲量為9.76萬噸,生產規模為10萬噸/年。
礦山周邊資源潛力大,具備擴儲擴能條件,擴界後開採礦種為砂巖、石英巖,區塊內礦體賦存于震旦系地層中,區塊面積為0.4190平方公裡,初步預測區塊資源潛力為40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200萬噸/年以上。
擬設區塊範圍內無基本農田,無居民集中區,與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外部開採條件較好。經臨湘市林業局查詢,區塊範圍內有國家二級公益林和省級公益林,公益林調出後方能設置採礦權。該礦權預期2021年投放。
(六)限期退出礦山
仍處有效期內,但不符合單獨保留條件,又無法參與整合,不宜擴界調整,且取得採礦、環保、安全生產許可的合法砂石土礦限期退出。全市無限期退出礦山。
(七)關閉退出礦山
規劃關閉退出礦山7個(專欄八)。
專欄八 臨湘市關閉退出砂石土礦山一覽表
序號 | 礦山名稱 | 礦權面積 (平方公裡) | 開採礦種 | 設置類型 | 發證機關 | 備註 |
1 | 臨湘市官山非金屬礦 | 0.1311 | 板巖 | 直接退出 | 縣級發證 | |
2 | 臨湘市冶湖採石場 | 0.0681 | 板巖 | 直接退出 | 縣級發證 | |
3 | 臨湘市城南山有採石場 | 0.003 | 板巖 | 直接退出 | 縣級發證 | |
4 | 臨湘市石洞採石場 | 0.0354 | 板巖 | 直接退出 | 縣級發證 | |
5 | 臨湘市五裡鄉鴻鶴嶺林場 採石場 | 0.0543 | 灰巖 | 直接退出 | 縣級發證 | |
6 | 臨湘市榮螺物業採石場 | 0.13 | 建築用灰巖 | 直接退出 | 縣級發證 | |
7 | 臨湘市飛躍青石礦 | 0.0358 | 板巖 | 直接退出 | 縣級發證 |
註:《臨湘市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專項整治實施方案(2019-2021年)》和《關於我市已設砂石土礦採礦權進行依法分類處置的實施方案》明確了關閉退出礦山名單、時限,政府、相關部門責任。見附件六。
四、生態環境(含地質環境)修復治理
(一)生產礦山生態修復治理
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要求礦山邊生產,邊治理恢復、邊復墾還綠。所有礦山都要嚴格按照《礦山地質環境綜合防治方案》的規定,履行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義務。加強監管執法力度,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手段進行全面系統地規範、調控和監督,預防礦業活動不當可能給礦山地質環境造成破壞和汙染,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責任落實情況作為礦業企業信息社會公示和抽檢的重要內容,強化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管。
全市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主要包括:礦山地質災害、佔用破壞土地資源、地下水系統破壞、礦山地質環境汙染四個方面,主要分布於白雲、羊樓司、忠防、桃林、詹橋等地,其中佔用破壞土地資源分布廣、影響大,是最突出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
嚴格控制「三廢排放」,至2025年,礦山「三率」水平達標率需達到100%以上,採礦活動產生廢水,未經處理達標,禁止排放。礦山企業要增加投入,改善工藝,提高水的重複利用率和汙水處理率,減少對土壤和地表水體的汙染。要對閉坑礦山生產廢渣場進行復墾,增加土地利用率。
引導礦山企業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政府對企業加強環保的宣傳和教育,使礦山企業提高對資源、環境與發展三者辯證關係的認識,增強「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自覺性。充分認識必須依法履行環境保護土地復墾等義務,政府鼓勵和扶持礦山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加大研究與開發,增大技術改造的投入,採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備,促進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的有效實施。
(二)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
針對歷史遺留礦山開展專項調查,查清其礦山地質環境狀況,編制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專項方案,統籌安排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對於責任主體滅失的歷史遺留礦山,由國家和地方財政共同出資進行恢復治理。同時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鼓勵企業、社會團體或者個人投資,廣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的資金渠道,實行誰出資,誰受益的原則,在有條件的地區,可採取出讓土地使用權等方式籌措資金,對已關閉或者廢棄礦山進行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在2021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市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任務,恢復治理面積19.14公頃。
五、礦業轉型升級與綠色發展
(一)產業結構調整 1、礦山最低開採規模
保持礦山開採規模與礦床儲量相適應,調整礦山數量,調整開採規模結構,實施礦山最低開採規模製度,禁止一礦多開,大礦小開。規劃期間,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角度謀劃砂石資源產品供給,優化開發組織模式,嚴格開發標準,強化環境保護,加快砂石資源開發轉型升級,促進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為實現規模經營,礦山最低開採規模以礦山企業佔有的資源儲量多少為依據,分為大、中、小型進行限定。
2、開採規模結構調整
加強礦山規模結構的調整,引導小型礦山積極提高生產規模和採選技術水平。礦山規模必須與礦區資源儲量相適應。嚴禁大礦小開,一礦多開,亂採濫挖現象,造成礦產資源的損失浪費。擴大大中型礦山比例,要求砂石資源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砂石資源礦山總量的30%。現有礦山在辦理採礦權延續時生產規模需達到礦山最低開採規模要求。對不符合生產條件、開採規模與資源儲量規模不匹配、破壞或浪費資源、嚴重汙染環境的礦山企業,應限期整改,逾期仍不達要求的責令停產關閉。對於規模小的礦山,提倡合併重組,走聯營開發的道路,增大規模,提高生產與競爭能力。預計至2025年,臨湘市砂石土礦資源儲量規模可達9.8億噸,年開採規模可達2650萬噸。
3、規模化、集約化生產
用先進的理念和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科學的生產方式,促進砂石資源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礦山企業應實現爆破危害最小化,臺階式規範開採,進行封閉式碎石加工,實現無塵化運輸或將運輸揚塵降至最低,及時對破壞的地段進行恢復治理。
4、礦種及產品結構調整
臨湘市在未來幾年間,經濟建設所需的砂石資源主要包括:建築用花崗巖、建築用白雲巖、建築用砂巖、建築用板巖、粘土等,主要用於加工建設用碎石及人工砂等。
5、調整礦山企業結構
開展礦山綜合整治工作,堅決關閉證照不齊全、破壞環境嚴重、生產規模小、安全隱患大的礦山企業。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運作,加快礦山企業的整頓、改造和提高,依法推進礦山企業資源重組和聯合改造,實行集約化開發經營。
(二)綠色礦山建設
我市本次規劃採礦權區塊17個,其中擴建礦山11家,保留1家,新設5家,2021年之前在這17家礦山企業中,選擇配套設施齊全,外部建設條件較好的6家礦山企業開展綠色礦山建設工作並通過驗收,截止到2021年底之前,計劃完成8家礦山的綠色礦山建設任務,做到投放一家建成一家綠色礦山。並全面總結推廣綠色礦山建設的經驗和模式,逐步完善分模式、分類型的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和相關管理辦法和管理制度。通過試點的標杆作用,帶動更多礦山企業開展綠色礦山建設活動,同時要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制定各項綠色礦山激勵政策,鼓勵有條件的礦山企業運用新技術、利用新工藝,提高礦產資源「三率」指標。整體推進綠色礦業的建設,促進資源開發與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帶動全市礦山逐步形成綠色發展格局;力爭到2025年,實現全市綠色礦山全覆蓋。
六、重點工程
(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項目
通過實施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工程,促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向節約集約化方向發展,提升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帶動資源的高效合理利用。規劃落開發利用重點工程2個,詳見專欄九。
專欄九 臨湘市礦產開發利用與保護重點工程
序號 | 項目名稱 | 所在 行政區 | 主要工作內容 |
1 | 臨湘市勝龍礦區 建築用砂巖礦 | 坦度鎮 | 加大本區域內建築用砂巖礦的開發利用研究,應用先進的採礦技術,充分發掘礦床經濟價值。 |
2 | 臨湘市鷹咀巖礦區 建築用花崗巖礦 | 白羊田鎮 | 加大本區域內建築用花崗巖礦的開發利用研究,應用先進的採礦技術,充分發掘礦床經濟價值。 |
(二)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工程項目
根據市域生態修復實際,規劃重點修復工程7個,詳見專欄十。
專欄十 臨湘市生態恢復治理工程項目
編號 | 項目名稱 | 行政區 | 生態修復面積 (公頃) | 主要治理任務 | 項目起止時間 |
1 | 燈塔砂場修復治理工程 | 江南鎮燈塔村 | 1.55 | 對廢棄的露天礦山進行生態修復,通過土地平整、土壤重構、植樹、灌溉工程及配套設施,對歷史採礦形成的遺留問題及礦界周邊的高陡邊坡進行綜合整合及生態修復。 | 2019—2020年 |
2 | 牛湖砂場修復治理工程 | 江南鎮長江村 | 1.43 | 對廢棄的露天礦山進行生態修復,通過土地平整、土壤重構、植樹、灌溉工程及配套設施,對歷史採礦形成的遺留問題及礦界周邊的高陡邊坡進行綜合整合及生態修復。 | 2019—2020年 |
3 | 群強取土場修復治理工程 | 聶市鎮群強村 | 2.06 | 對廢棄的露天礦山進行生態修復,通過土地平整、土壤重構、植樹、灌溉工程及配套設施,對歷史採礦形成的遺留問題及礦界周邊的高陡邊坡進行綜合整合及生態修復。 | 2019—2020年 |
4 | 曉洲砂場修復治理工程 | 江南鎮小洲村 | 1.34 | 對廢棄的露天礦山進行生態修復,通過土地平整、土壤重構、植樹、灌溉工程及配套設施,對歷史採礦形成的遺留問題及礦界周邊的高陡邊坡進行綜合整合及生態修復。 | 2019—2020年 |
5 | 鴨欄砂場修復治理工程 | 江南鎮鴨欄村 | 2.72 | 對廢棄的露天礦山進行生態修復,通過土地平整、土壤重構、植樹、灌溉工程及配套設施,對歷史採礦形成的遺留問題及礦界周邊的高陡邊坡進行綜合整合及生態修復。 | 2019—2020年 |
6 | 石嶺砂場修復治理工程 | 江南鎮鴨欄村 | 3.67 | 對廢棄的露天礦山進行生態修復,通過土地平整、土壤重構、植樹、灌溉工程及配套設施,對歷史採礦形成的遺留問題及礦界周邊的高陡邊坡進行綜合整合及生態修復。 | 2019—2020年 |
7 | 章家門砂場修復治理工程 | 江南鎮儒溪社區 | 6.37 | 對廢棄的露天礦山進行生態修復,通過土地平整、土壤重構、植樹、灌溉工程及配套設施,對歷史採礦形成的遺留問題及礦界周邊的高陡邊坡進行綜合整合及生態修復。 | 2019—2020年 |
七、規劃管理與實施
(一)完善規劃實施管理
由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發改、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環保、林業、水利、運輸等部門要切實強化和完善對《規劃》實施的監督制約機制,建立砂石資源開採項目的申請及審查制度,深化礦業權配置方式。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管理,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及時糾正違反《規劃》的行為。
(二)健全規劃實施評估機制,
圍繞規劃目標和任務,加強實施評估和統籌協調,強化規劃實施評估能力建設,健全完善規劃實施評估調整機制。通過規劃年度實施計劃、中期評估等形式,掌握規劃實施進展情況,包括主要規劃指標完成情況、規劃的成效及存在問題等,提出促進規劃實施的調整建議,以保障規劃的順利實施。
(三)強化規劃實施公眾監督
通過新聞媒體、政府網站公布《規劃》實施細則,組織開展多樣式的社會宣傳,開通電話、網絡等方式的舉報渠道,接受公眾監督、舉報,對相應的違規行為進行曝光,督促違規行為及時整改。對公眾舉報的違規行為,經查情況屬實的,給予一定的獎勵。
附則
《規劃》由湖南省自然資源廳會同嶽陽市人民政府審批,由臨湘市人民政府發布實施。
《規劃》由臨湘市自然資源局負責解釋。
根據區域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實際情況,需要對《規劃》進行修改和調整的,由臨湘市自然資源局組織,相關行業部門配合進行修改和調整,並按規劃審批程序報批後實施。
附件:臨湘市礦產資源開採分區表.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