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市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專項規劃(2019—2025年)
汨羅市人民政府
二〇二〇年七月
文本目錄
前言 1
一、現狀與形勢 2
(一)資源分布及開發現狀 2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3
(三)形勢與要求 4
二、指導思想、原則與目標 7
(一)指導思想 7
(二)基本原則 7
(三)規劃目標 8
三、總量控制與資源開發布局 10
(一)總量控制 10
(二)開採分區 10
(三)開採準入條件 13
(四)新設和單獨保留採礦權設置 15
(五)整合和擴界礦山設置 21
(六)限期退出礦山 22
(七)關閉退出礦山 22
四、生態環境(含地質環境)修復治理 23
(一)生產礦山生態修復治理 23
(二)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 24
五、礦業轉型升級與綠色發展 25
(一)產業結構調整 25
(二)綠色礦山建設 26
六、重點工程 27
七、規劃管理與實施 28
(一)自然資源管理 28
(二)規劃實施保障措施 30
附則 33
附表目錄
附表1: 汨羅市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開發利用現狀表
附表2: 汨羅市探礦權現狀表(所有礦種)
附表3: 汨羅市採礦權現狀表(所有礦種)
附表4: 汨羅市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產資源開採分區表
附表5: 汨羅市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開採規劃區塊(採礦權設置)表
附表6: 汨羅市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整合規劃表
附表7: 汨羅市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關閉退出規劃表
附圖目錄
附圖1: 汨羅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圖(2018年)
附圖2: 汨羅市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開發利用規劃圖(2019—2025年)
前言
為進一步規範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不含河道採砂,簡稱砂石土礦)開發利用,根據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專項整治行動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湘政辦發〔2019〕54號)等文件要求,由汨羅市人民政府主導、市自然資源局組織,編制《汨羅市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專項規劃(2019-2025)》(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主要編制依據為:1.《湖南省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專項整治行動方案(2019-2021年)》(湘政辦發〔2019〕54號);2.《關於全力推進砂石土礦專項整治有關問題的通知》(湘自然資規〔2019〕6號);3.《關於下發全市砂石土礦採礦權規劃控制數的通知》(嶽資規〔2020〕1號);4.汨羅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5.《汨羅市國土空間規劃》(基礎成果);6.相關產業規劃、礦產資源政策以及技術標準;7.汨羅市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等成果數據。
《規劃》以2018年為基期,2021年為中期目標年,2025年為目標年,展望至2035年。
《規劃》涉及的礦種包括建築用花崗巖、建築用板巖、磚瓦用頁巖等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
《規劃》規劃適用於汨羅市域範圍,是汨羅市落實省人民政府推進砂石土礦專項整治行動的具體安排,是全市進行砂石土礦業權設置的指導性文件。
一、現狀與形勢
汨羅市為湖南省縣級市,汨羅市位於嶽陽市南部,地理坐標東經112°51′~113°27′,北緯28°28′~29°27′,國土總面積1562平方公裡,轄15個鎮,總人口近72萬。汨羅市屬低山丘陵區,地勢東南部高,西北部低,境內水系發育,汨羅江流入洞庭湖。市域湘江過境,武廣高速鐵路、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縱穿南北;汨羅江、省道308線、201線及湘慧線橫貫東西,各級公路幹線溝通城鄉,交通便捷。近年來,汨羅市經濟社會發展迅速,2018年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7.86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9.8:52.8:37.4。市域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固體礦種有8種。全市無探礦權、現有採礦權6個,礦產資源開發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基礎性作用。
(一)資源分布及開發現狀
1.資源分布
全市砂石土礦資源豐富,但分布不均。據砂石土礦調查成果和本次實地調查,全市可供開發利用的砂石土礦主要為燕山早期二長花崗巖和冷家溪群黃滸洞組、雷神廟組的板巖。建築用花崗巖礦主要分布在川山坪鎮、弼時鎮和神鼎山鎮等鄉鎮,預測可利用資源儲量43000萬噸,其中,川山坪鎮資源儲量大,礦石質量好,開發利用條件好,政府規劃將其打造為「石材小鎮」,啟動麻石工業園建設,集中開發飾面石材及砂石骨料;建築用板巖礦主要分布在三江鎮,預測可利用資源儲量1500萬噸;磚瓦用頁巖礦主要分布在三江鎮和羅江鎮等鄉鎮,預測可利用資源儲量600萬噸。汨羅市樂福田建築用花崗巖礦已建成大型礦山;汨羅市川山坪鎮方家坪建築用花崗巖礦、汨羅市弼時鎮鎮漢山建築用花崗巖礦已完成勘查工作,可利用資源儲量22000萬噸,達到建設大中型礦山的規模;汨羅市川山坪鎮大塘凼建築用花崗巖礦、汨羅市川山坪鎮楓樹洞建築用花崗巖礦等調查評價點可進一步勘查利用,建設大中型規模礦山。
2.開發利用現狀
2015年,根據《關於切實做好花崗巖高嶺土礦業權設置有關工作的通知》(汨辦發[2015]19號)文件精神,汨羅市關停了全市現有的花崗巖、高嶺土礦山。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砂石土礦山2個,開採礦種分別是:建築用花崗巖礦1個、為大型礦山,磚瓦用頁巖礦1個、為小型礦山;2家砂石土礦山均未生產,設計生產能力530萬噸。
3.礦山地質環境
汨羅市砂石土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主要包括礦山地質災害、佔用破壞土地資源兩大類。
截至2020年底,汨羅市擬對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湖南汨羅市段生態修復治理工程9個修復片區實施修復,已實施修復面積7.44 公頃,擬實施修復面積22.83公頃;擬對汨羅市玉池山省級風景名勝區及鐵路沿線歷史遺留礦山實施生態修復,擬實施修復面積65公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全市砂石土礦資源探明儲量較少,礦山數量及生產總量偏少,不能滿足城市建設及民生的需求。
2.以往礦山開發布局存在「散、小、亂」的局面,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水平、綠化覆蓋率、土地復墾率較低,閉坑礦山基本未進行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未貫徹「邊開採、邊治理、邊恢復」的原則。礦山半邊山開採現象突出, 「一面牆」式開採普遍存在。
3.礦山產業鏈較短,礦產品多以銷售原礦為主,深加工產業相對較少,產品附加值低,競爭力較弱。
4.礦產資源管理中未形成監管合力,砂石土礦資源開發涉及多個監管部門,砂石土礦違法開採屢禁不止,礦政管理人員偏少,難以及時有效跟蹤監管。
(三)形勢與要求
1.經濟社會發展對砂石土資源需求呈較快增長態勢,全市礦產資源供給壓力較大
目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迅速,根據2020年3月汨羅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的砂石骨料調查,全市砂石需求總量671.6萬噸/年,其中重點工程為240萬噸/年,農村建房為206萬噸/年,城區建房為32萬噸/年,農村基礎設施為189.8萬噸/年,城鎮建設為38.71萬噸/年;全市砂石生產總量515.8萬噸/年,其中生產建築用砂石485.8萬噸/年,生產淨水用砂30萬噸/年。全市砂石土礦資源供不應求。規劃期內,平益高速汨羅段、汨楊公路、長汨大道等重點工程預計需求砂石礦2000萬噸、城鎮基礎設施建設1500萬噸、建房1200萬噸,建房用磚瓦700萬噸,需求總量為5400萬噸。規劃投放礦山10個,預期生產建築石料9000萬噸、磚瓦用頁巖210萬噸,另有可綜合利用的廢土、廢石量750萬噸,飾面礦山可綜合利用量800萬噸,生產總量為10760萬噸。預期擬設砂石土礦山的磚瓦用土礦產量基本能滿足本地需求,砂石礦除滿足本地需求外尚可對長沙周邊的望城區、長沙縣等輸出5360萬噸。
2.綠色礦業發展對砂石土礦開發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開展砂石土礦進行專項整治,是省人民政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礦業發展、優化砂石土礦開發利用布局的專門制定的方針策略,要求全市強化礦產資源總量控制和減量化管理,具體為減少採礦權數量,提升礦山開採規模,改善安全生產條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設綠色礦山,實現礦山礦區環境生態化、資源利用高效化、開採方式科學化、管理信息數位化及礦地關係和諧化,全面提升砂石土礦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3.全市砂石土礦產業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汨羅市砂石土礦資源豐富、質量好、銷路廣,開發前景也較為廣闊,具有較強發展優勢。圍繞全市 「三個汨羅」建設新熱潮戰略,緊扣省、市砂石土礦保護與開發利用政策,積極主動與上級部門對接,在規劃期內精心謀劃2個5000萬噸以上級別大型礦山,建設6家1000萬噸以上的中型規模礦山,可保障全市及長沙周邊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對礦產資源需求。嚴格按照綠色礦山標準建設砂石土礦山,可徹底扭轉砂石土礦開發「散、小、亂、汙」的形象。
4.生態文明建設對砂石土礦開發要求
黨的十九大已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布局,在砂石土礦資源開發利用與管理中生態環境保護顯得更加突出,《湖南省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專項整治行動方案》在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礦山建設發展中對砂石土礦開發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汨羅市西鄰洞庭湖,是環洞庭湖經濟區重要城市,生態環境地位十分突出,要解決以往砂石土礦開發利用總體比較粗放、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資源環境問題較為突出。因此,對砂石土礦開發利用提出的新要求是:大力發展礦業循環經濟,加強節能降耗和汙染減排工作,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力度,堅持生態紅線為先,突出生態效益,加大治理礦山環境和歷史遺留環境問題及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二、指導思想、原則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著力推動砂石土資源開發「控總量、優布局、提規模、調結構、綠開發」,加快資源開發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促進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推進、協調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淘汰落後砂石土礦產能,加速提升砂石資源開發利用質量和效率,促進礦產開發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加快轉變,促進資源開發轉型升級。
2.堅持服務民生、保障供給。
統籌考慮資源分布和市場需求,兼顧當前及長遠,合理劃定砂石土礦專項規劃功能分區、區塊,實現資源高質高效供給。
3.堅持淘汰落後、集中整治。
明確礦業權設置規劃以及整治工作的措施、步驟、要求等內容,徹底扭轉當前砂石土礦「小、散、亂、汙」的局面,加快推進砂石土礦資源開發整頓整合,實現砂石土礦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規劃目標
2015年,汨羅市砂石土礦專項整治已完成。到2025年,砂石土礦資源開發與保護實現有序化、規範化,持續供應能力增強,形成節約高效、環境友好、礦地和諧的綠色礦業格局。
礦山總量得到有效調控,砂石土礦山集中整治到位。到2021年,全市砂石土礦控制在10家以內;到2025年控制在10家以內,年開採總量達到2710萬噸左右。
礦業發展轉型與綠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1年,力爭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50%;到2025年,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80%。逐步淘汰落後產能,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高,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實現砂石土礦資源開發利用與社會、經濟、資源和生態環境效益的統一。
歷史遺留地質環境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大力推進礦山地質環境綜合防治,確保新建和生產礦山地質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及時治理,不再新建對地質環境具有不可恢復破壞性影響的礦產資源開採項目,依據「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加大對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的恢復治理工作,使礦山地質環境得到改善。
砂石土礦山長效管理機制全面建立。到2025年,資源有償使用、信息化管理、動態巡查監管等關鍵領域取得新突破,形成砂石土礦山長效管理機制。
主要規劃指標見專欄一。
專欄一 汨羅市砂石土礦專項規劃主要指標表
指標
單位
規劃指標
屬性
2021年
2025年
開採總量
萬噸
2380
2710
預期性
採礦權數量
個
10
10
約束性
大中型礦山比例
%
50
80
約束性
礦山「三率」水平達標率
%
95
100
約束性
歷史遺留礦山修復治理面積
公頃
95.27
95.27
約束性
三、總量控制與資源開發布局
(一)總量控制
根據嶽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下發的砂石土採礦權規劃控制指標,到2021年汨羅市砂石土資源採礦權總數控制在10個以內,到2025年控制在10個以內。預期到2021年,全市各類砂石土礦山年開採總量控制在2380萬噸;到2025年,全市各類砂石土礦山年開採總量控制在2710萬噸。汨羅市採礦權設置總量控制指標表見專欄二。
專欄二 汨羅市採礦權設置總量控制指標表
鄉鎮
名稱
允許開採區(個)
開採規劃區塊(個)
建築用
花崗巖
建築用
板巖
磚瓦用
頁巖
小計
建築用
花崗巖
建築用
板巖
磚瓦用
頁巖
小計
川山坪鎮
2
2
3
3
神鼎山鎮
3
3
3
3
三江鎮
1
1
2
1
1
2
弼時鎮
1
1
1
1
羅江鎮
1
1
1
1
合計
6
1
2
9
7
1
2
10
(二)開採分區
1.禁止開採區
將汨羅市自然保護區、國家溼地公園、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飲用水水源地、城市規劃區劃定為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禁止開採區。規劃禁止開採區13個(專欄三)。
專欄三 汨羅市砂石土礦禁止開採區
編號
名稱
所在行政區
面積(km2)
禁止內容
CJ430681
00001
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禁止開採區
白塘鎮
20.76
嚴禁開展不符合功能定位的開發活動
CJ430681
00002
橫嶺湖自然保護區禁止開採區
白塘鎮
29.81
CJ430681
00003
湖南汨羅江國家溼地公園
禁止開採區
白塘鎮
屈子祠鎮
27.92
CJ430681
00004
洞庭湖風景名勝區(屈子祠風景區)
禁止開採區
屈子祠鎮
21.45
CJ430681
00005
玉池山風景名勝區
禁止開採區
川山坪鎮
弼時鎮
44.02
CJ430681
00006
湖南汨羅神鼎山省級森林公園
禁止開採區
神鼎山鎮
9.83
CJ430681
00007
荷葉湖溼地保護區
禁止開採區
白塘鎮
58.51
CJ430681
00008
蘭家洞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
禁止開採區
三江鎮
40.18
CJ430681
00009
汨羅江飲用水水源保護
禁止開採區
羅江鎮
歸義鎮、新市鎮
1.38
CJ430681
00010
汨羅市中心城區
禁止開採區
汨羅市
32.34
CJ430681
00011
湖南影珠山省級森林公園
禁止開採區
弼時鎮
12.14
CJ430681
00012
東洞庭湖江豚自然保護區
禁止開採區
白塘鎮
32.78
CJ430681
00013
八景洞風景名勝區
禁止開採區
三江鎮
16.63
此外,湘江幹流兩岸各1000米、汨羅江兩岸各300米的區域劃定為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禁止開採區。
除上述禁止開採區外,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國家一級公益林等區域,鐵路和重要公路、輸電線路等安全保護距離及沿線一定範圍等禁止砂石土礦開發活動的區域,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確定為禁止開採區,不收錄在規劃圖表中標示。
禁止開採區不得設置砂石土礦。
2.限制開採區
限制指在規劃期內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經濟社會發展及資源環境保護的要求或國家、省、市、縣特殊需要等,受經濟、技術、安全、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對砂石土礦開採實行一定限制的區域。下列區域劃定為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限制開採區:
湘江及汨羅江兩岸從禁採區邊界開始,外推至距河流兩岸不超過1000米以內的區域,但外推區域內存在山脊線的,限採區為禁採區邊界至第一層山脊線之間的區域;重要飲用水源地禁採區外邊界至周邊1000米以內的區域。
限制開採區內原則上不再新設採礦權。
3.允許開採區
綜合考慮資源分布、產業布局、新型城鎮化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環保、林業等因素,在資源條件允許、環境影響小、區位較隱蔽的區位設置砂石土礦允許開採區9個,均為設置開採規劃區塊的允許開採區(專欄四)。
專欄四 汨羅市砂石土礦允許開採區
編號
名稱
所在行政區
面積(km2)
SC430681
00001
汨羅市三江鎮慄山鋪建築用板巖礦
允許開採區
三江鎮
0.8554
SC430681
00002
汨羅市三江鎮廣聯磚瓦用頁巖礦
允許開採區
三江鎮
1.0932
SC430681
00003
汨羅市神鼎山鎮泉水坡建築用花崗巖礦
允許開採區
神鼎山鎮
2.6996
SC430681
00004
汨羅市弼時鎮漢山建築用花崗巖礦
允許開採區
弼時鎮
0.9813
SC430681
00005
汨羅市川山坪鎮楓樹洞建築用花崗巖礦
允許開採區
川山坪鎮
2.8966
SC430681
00006
汨羅市羅江鎮群英磚瓦用頁巖礦
允許開採區
羅江鎮
0.5068
SC430681
00007
汨羅市汨羅市方家坪-樂福田建築用花崗巖礦允許開採區
川山坪鎮
8.7920
SC430681
00008
汨羅市神鼎山鎮林泉寺建築用花崗巖礦
允許開採區
神鼎山鎮
3.2252
SC430681
00009
汨羅市神鼎山鎮梅樹灣建築用花崗巖礦
允許開採區
神鼎山鎮
2.0879
允許開採區內可依法有序投放砂石土礦採礦權,進行砂石土礦資源開發利用。
(三)開採準入條件
為加強礦產資源開採的管理,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科學有效地開發利用和保護礦產資源,對保留、新建和調整礦山提出以下開採準入條件。
1. 開採規劃準入條件
擬設採礦權應符合國家和省產業政策,符合本《規劃》和相關行業規劃相關要求,與礦床規模、勘查程度相匹配;礦權不得位於禁止開採區內,必須位於本《規劃》劃定的允許開採區內;不得佔用基本農田、生態紅線、各類保護區等;礦權與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電力線路、天然氣管道的一定範圍之內;與居民點、重要構築物、其他採礦權等保留300米以上的安全距離。一個採礦權設置區塊範圍內原則上只設一個採礦權,採礦權面積原則上不小於0.1km2,擬設採礦權範圍與開採規劃區塊範圍符合相關要求。
2. 辦礦資質準入條件
採礦權人資質、勘查程度要求、資源儲量要求等必需具備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具備與礦山開發規模相配套的人才、資金、技術、設備和管理等方面資質條件,依法取得採礦許可證及礦山建設用地許可證、環保、安全、工商、稅務等證照齊全。
3. 資源準入條件
礦山資源儲量必須達到100萬噸及以上,最低服務年限不得小於3年,嚴禁使用地下開採模式,露天開採應採用臺階式開採方式,禁止使用落後的、破壞和浪費資源的開採方式。
4. 開發利用準入條件
礦產開發利用方案合理、礦山設計規範,開採方式合理,開採方法、加工工藝先進;能利用的共伴生礦產必須制定綜合開發利用方案;暫難利用的共伴生礦必須制定有效的保護措施;設計的「三率」指標不低於95%。
5. 開採規模準入條件
礦山開採規模與核定的開採儲量相適應,不低於30萬噸/年,禁止大礦小開,鼓勵礦山規模化生產。對於大、中型礦山企業的建設,政府各部門應給予政策優惠,鼓勵和吸引有實力的大公司進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投資。
6. 環境保護準入條件
礦山企業必須具有經批准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方案、水土保持和土地復墾方案等;具有安全生產設施、措施完善,並經相關部門批准。新建礦山必須達到綠色礦山要求,延續礦山限期達到綠色礦山要求。
7. 安全生產準入條件
新建、擴建和延續礦山必須符合礦山安全生產規定,進行安全預評價,並具有相應的安全設施。安全生產設施、措施完善,符合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定,具備保障安全生產的必要條件。
(四)新設和單獨保留採礦權設置
1. 空白區新設
空白區新設區塊(採礦權)應符合以下要求:
(1)加強山體與自然景觀保護。對可以整體開發的山體,不得分割劃界,儘可能實現整座山體移平式開採,對不能整體開發的山體,按等高線劃定礦區範圍,不得將山脊線作為礦界,要最大程度地減少終了邊坡的高差,不得在同一獨立山頭設置兩個及以上採礦權。
(2)與重要生活設施、重要能源設施、交通線路等保持安全距離。
(3)與已有礦山保持安全距離。原則上與已設立礦山礦區範圍邊界的最近距離不得小於300米。
根據以上原則,空白區新設區塊(採礦權)8個(專欄五)。
專欄五 擬新設砂石土採礦權名單一覽表
序號
擬設採礦權名稱
礦種
地理地址
面積(km2)
保有資源儲量(萬噸)
擬設計
生產規模
(萬噸/年)
投入時間
(年)
1
汨羅市弼時鎮鎮漢山建築用花崗巖礦
建築用
花崗巖
弼時鎮
0.3144
3000
300
2020
2
汨羅市川山坪鎮方家坪建築用花崗巖礦
建築用
花崗巖
川山坪鎮
0.5751
19000
800
2021
3
汨羅市川山坪鎮楓樹洞建築用花崗巖礦
建築用
花崗巖
川山坪鎮
0.2034
3500
300
2021
4
汨羅市神鼎山鎮泉水坡建築用花崗巖礦
建築用
花崗巖
神鼎山鎮
0.1999
2000
200
2021
5
汨羅市神鼎山鎮林泉寺建築用花崗巖礦
建築用
花崗巖
神鼎山鎮
0.2153
1400
150
2022
6
汨羅市神鼎山鎮梅樹灣建築用花崗巖礦
建築用
花崗巖
神鼎山鎮
0.2359
1500
150
2023
7
汨羅市三江鎮慄山鋪建築用板巖礦
建築用
板巖
三江鎮
0.1208
1500
150
2021
8
汨羅市三江鎮廣聯磚瓦用頁巖礦
磚瓦用
頁巖
三江鎮
0.1103
300
30
2022
新設區塊基本情況如下:
(1)汨羅市弼時鎮漢山建築用花崗巖礦(CQ43068100001)
新設區塊位於汨羅市弼時鎮,汨羅市城南方向約40km處,距離長沙市中心距離20km,距國道G107直線距離約2km,有村級公路與國道G107相連,交通運輸方便。區內出露巖性為燕山早期侵入的二長花崗巖,區塊面積0.3144 km2,開採標高+266m~+100m,開採礦種為建築用花崗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預估區內資源潛力為30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300萬噸/年,服務年限10年。
區塊與基本農田、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與省道及居民點聚集區有300米以上安全距離,300米安全距離內有少量民房,礦權出讓前需將民房徵收處置到位。經汨羅市林業局查詢,區塊範圍內有國家二級公益林,國家二級公益林調出處置到位後才能設置採礦權。該礦權預期2020年投放。
(2)汨羅市川山坪鎮方家坪建築用花崗巖礦(CQ43068100002)
新設區塊位於汨羅市川山坪鎮,汨羅市城南西方向約32km處,距省道S201約2km,距湘江約18km,有村級公路與省道S201相連,交通運輸方便。區內出露巖性為燕山早期侵入的二長花崗巖,區塊面積0.5751km2,開採標高+480m~+100m,開採礦種為建築用花崗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預估區內資源潛力為190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800萬噸/年,服務年限24年。
區塊與基本農田、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與省道及居民點聚集區有300米以上安全距離,300米安全距離內有少量民房,礦權出讓前需將民房徵收處置到位。經汨羅市林業局查詢,區塊範圍內有國家二級公益林,國家二級公益林調出處置到位後才能設置採礦權。該礦權預期2021年投放。
(3)汨羅市川山坪鎮楓樹洞礦區建築用花崗巖礦(CQ43068100003)
新設區塊位於汨羅市川山坪鎮,汨羅市城南西方向約24km處,距省道S201約2km,有村級公路與省道S201相連,交通較為便利。區內出露巖性為燕山早期侵入的二長花崗巖,區塊面積0.2034 km2,開採標高+501.6m~+300m,開採礦種為建築用花崗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預估區內資源潛力為35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300萬噸/年,服務年限12年。
區塊與基本農田、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與省道及居民點聚集區有300米以上安全距離,300米安全距離內有少量民房,礦權出讓前需將民房徵收處置到位。經汨羅市林業局查詢,區塊範圍內有國家二級公益林,國家二級公益林調出處置到位後才能設置採礦權。該礦權預期2021年投放。
(4)汨羅市神鼎山鎮泉水坡建築用花崗巖礦(CQ43068100004)
新設區塊位於汨羅市神鼎山鎮,汨羅市城南東方向約20km處,距國道G107約7km,距離縣道約600m,有村級公路與縣道相連,交通較為便利。區內出露巖性為燕山早期侵入的二長花崗巖,區塊面積0.1999 km2,開採標高+250m~+125m,開採礦種為建築用花崗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預估區內資源潛力為20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200萬噸/年,服務年限10年。
區塊與基本農田、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與國道、縣道及居民點聚集區有300米以上安全距離,300米安全距離內有少量民房,礦權出讓前需將民房徵收處置到位。該礦權預期2021年投放。
(5)汨羅市神鼎山鎮林泉寺建築用花崗巖礦(CQ43068100005)
新設區塊位於汨羅市神鼎山鎮,汨羅市城南東方向約18km處,距離縣道約2km,有村級公路與縣道相連,交通較為便利。區內出露巖性為燕山早期侵入的二長花崗巖,區塊面積0.2153 km2,開採標高+260.5m~+175m,開採礦種為建築用花崗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預估區內資源潛力為14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150萬噸/年,服務年限9年。
區塊與基本農田、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與國道、縣道及居民點聚集區有300米以上安全距離,300米安全距離內有少量民房,礦權出讓前需將民房徵收處置到位。該礦權預期2022年投放。
(6)汨羅市神鼎山鎮梅樹灣建築用花崗巖礦(CQ43068100006)
新設區塊位於汨羅市神鼎山鎮,汨羅市城南東方向約20km處,距離縣道約600m,有村級公路與縣道相連,交通便利。區內出露巖性為燕山早期侵入的二長花崗巖,區塊面積0.2359 km2,開採標高+240m~+150m,開採礦種為建築用花崗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預估區內資源潛力為15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150萬噸/年,服務年限10年。
區塊與基本農田、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與國道、縣道及居民點聚集區有300米以上安全距離,300米安全距離內有少量民房,礦權出讓前需將民房徵收處置到位。該礦權預期2023年投放。
(7)汨羅市三江鎮慄山鋪建築用板巖礦(CQ43068100007)
新設區塊位於汨羅市三江鎮,汨羅市城北東方向約30km處,距京港澳高速G4約10km,距離縣道約3km,有村級公路與縣道相連,交通較為便利。區內出露巖性為燕山早期侵入的二長花崗巖,區塊面積0.1208 km2,開採標高+260.6m~+100m,開採礦種為建築用板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預估區內資源潛力為15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150萬噸/年,服務年限10年。
區塊與基本農田、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與國道、縣道及居民點聚集區有300米以上安全距離,300米安全距離內有少量民房,礦權出讓前需將民房徵收處置到位。該區塊範圍內現有的生態紅線已調出報省廳批覆,生態紅線批覆前不予投放。該礦權預期2021年投放。
(8)汨羅市三江鎮廣聯磚瓦用頁巖礦(CQ43068100008)
新設區塊位於汨羅市三江鎮,汨羅市城北東方向約25km處,距京港澳高速G4約7km,距國道G107約11km,距離縣道約350km,交通較為便利。區內出露巖性為冷家溪群的板巖,區塊面積0.1103km2,開採標高+155m~+90m,開採礦種為磚瓦用頁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預估區內資源潛力為3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30萬噸/年。
區塊與基本農田、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與國道、高速公路及居民點聚集區有300米以上安全距離。該礦權預期2022年投放。
2. 已設採礦權保留
單獨保留採礦權應符合以下要求:
(1)保有資源儲量100萬噸以上;
(2)年生產規模30萬噸以上;
(3)基本治理好終了邊坡、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驗收合格;
(4)取得環保許可;
(5)取得安全生產許可。
(6)最低開採面積不少於0.1km2;
規劃單獨保留採礦權1個(專欄六)。
專欄六 單獨保留砂石土採礦權名單一覽表
序號
區塊名稱
礦種
地理地址
面積(km2)
保有儲量(萬噸)
生產規模
(萬噸/年)
1
汨羅市樂福田建築用花崗巖礦
建築用花崗巖
川山坪鎮
0.5909
12968
600
保留區塊基本情況如下:
汨羅市樂福田建築用花崗巖礦(CQ43068100009)
礦山位於汨羅市川山坪鎮三姊村和清江村,截止2018年底礦山保有資源儲量12968萬噸,生產能力500萬噸/年,擬提高生產能力至600萬噸/年,開採礦種為建築用花崗巖礦,礦體賦存於燕山早期二長花崗巖中,滿足單獨保留條件。區內有礦山公路與省道201相連,交通方便。區塊範圍由18個拐點圈定,面積0.5909 km2,開採標高+380米~+115米。區塊與基本農田、生態紅線、公益林平面不重疊。
(五)整合和擴界礦山設置
1.已設採礦權整合
規劃無整合礦山。
2.已設採礦權調整
規劃已設採礦權調整區塊1個,該區塊為以擴充資源為目的的已設採礦權調整,必須按照採礦權新設要求重新出讓(專欄七)。
專欄七 擬擴界砂石土採礦權名單一覽表
序號
擴界礦山名稱
礦種
地理地址
面積(km2)
保有儲量(萬噸)
擬設生產規模(萬噸/年)
1
汨羅市羅江鎮群英磚瓦用頁巖礦
頁巖
羅江鎮
0.1130
300
30
調整區塊基本情況如下:
汨羅市羅江鎮群英磚瓦用頁巖礦(CQ43068100010)
區塊內已設採礦權「汨羅市群英磚瓦用頁巖礦」。礦山位於汨羅市羅江鎮,行政隸屬羅江鎮管轄,距離羅江鎮約6km,距離汨羅市約10km,距國道G107和縣道約700m,交通運輸較方便。礦山面積0.0598km2,標高+115m~+60m,開採礦種為磚瓦用頁巖,開採方式為露天開採,礦區登記資源儲量為179.7萬噸,生產規模為30萬噸/年。
礦山周邊資源潛力大,具備擴儲擴能條件,擴界後礦區面積為0.1130 km2,標高+119.5m~+50m,預估礦區資源潛力為300萬噸,擬設開採規模30萬噸/年。
擴界後礦區範圍內無基本農田、無居民集中區,與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已設礦權不重疊。經汨羅市林業局查詢,擴界後範圍內有國家二級公益林,國家二級公益林調出處置到位後才能設置採礦權。
(六)限期退出礦山
規劃無礦山限期退出。
(七)關閉退出礦山
規劃無礦山直接關閉退出。
四、生態環境(含地質環境)修復治理
(一)生產礦山生態修復治理
新建礦山和改擴建礦山嚴格執行礦山準入條件,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要求礦山邊生產,邊治理恢復、邊復墾還綠。所有礦山都要嚴格按照《礦山地質環境綜合防治方案》的規定,履行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義務。加強監管執法力度,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手段進行全面系統地規範、調控和監督,預防礦業活動不當可能給礦山地質環境造成破壞和汙染,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責任落實情況作為礦業企業信息社會公示和抽檢的重要內容,強化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管。
嚴格控制「三廢排放」,至2025年,礦山「三率」水平達標率需達到100%,採礦活動產生廢水,未經處理達標,禁止排放。礦山企業要增加投入,改善工藝,提高水的重複利用率和汙水處理率,減少對土壤和地表水體的汙染。要對閉坑礦山生產廢渣場進行復墾,增加土地利用率。
引導礦山企業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政府對企業加強環保的宣傳和教育,使礦山企業提高對資源、環境與發展三者辯證關係的認識,增強「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自覺性。充分認識必須依法履行環境保護土地復墾等義務,政府鼓勵和扶持礦山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加大研究與開發,增大技術改造的投入,採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備,促進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的有效實施。
(二)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
針對歷史遺留礦山開展專項調查,查清其礦山地質環境狀況,編制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專項方案,統籌安排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對於責任主體滅失的歷史遺留礦山,由國家和地方財政共同出資進行恢復治理。同時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鼓勵企業、社會團體或者個人投資,廣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的資金渠道,實行誰出資,誰受益的原則,在有條件的地區,可採取出讓土地使用權等方式籌措資金,對已關閉或者廢棄礦山進行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截止目前,已完成生態環境修復治理面積7.44公頃,2020年預計完成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點生態環境修復治理面積22.83公頃,完成汨羅市玉池山省級風景名勝區及鐵路沿線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面積65公頃。在2021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市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面積95.27公頃。
五、礦業轉型升級與綠色發展
(一)產業結構調整
落實礦山最低開採規模要求。保持礦山開採規模與礦床儲量相適應,調整礦山數量,調整開採規模結構,實施礦山最低開採規模製度,禁止一礦多開,大礦小開。規劃期間,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角度謀劃砂石資源產品供給,優化開發組織模式,嚴格開發標準,強化環境保護,加快砂石資源開發轉型升級,促進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為實現規模經營,礦山最低開採規模以礦山企業佔有的資源儲量多少為依據,分為大、中、小型進行限定。
堅持礦山設計開採規模與礦區資源儲量規模相適應。加強礦山規模結構的調整,引導小型礦山積極提高生產規模和採選技術水平。礦山規模必須與礦區資源儲量相適應。嚴禁大礦小開,一礦多開,亂採濫挖現象,造成礦產資源的損失浪費。擴大大中型礦山比例,要求砂石資源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砂石資源礦山總量的30%。現有礦山在辦理採礦權延續時生產規模需達到礦山最低開採規模要求。對不符合生產條件、開採規模與資源儲量規模不匹配、破壞或浪費資源、嚴重汙染環境的礦山企業,應限期整改,逾期仍不達要求的責令停產關閉。對於規模小的礦山,提倡合併重組,走聯營開發的道路,增大規模,提高生產與競爭能力。
引導礦山企業集約化經營。用先進的理念和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科學的生產方式,促進砂石資源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礦山企業應實現爆破危害最小化,臺階式規範開採,進行封閉式碎石加工,實現無塵化運輸或將運輸揚塵降至最低,及時對破壞的地段進行恢復治理。
(二)綠色礦山建設
本次規劃的10家礦山需嚴格按照《湖南省砂石行業綠色礦山標準(試行)》建設綠色礦山,新設和改擴建(調整)礦山必須將綠色發展貫穿於礦山的規劃、設計和生產建設始終,礦山企業運用新技術、利用新工藝,提高礦產資源「三率」指標,整體推進綠色礦業的建設,促進資源開發與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規劃到2021年底,全市大中型砂石土礦山達到綠色礦山標準;到2022年底,全市所有砂石土礦山全部達到湖南省綠色礦山標準,大型礦山建成省級示範綠色礦山並納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庫,全市基本形成環境友好、節約高效、管理科學、礦地和諧的礦山綠色發展新格局。
新設和改擴建(調整)礦山必須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並經驗收合格後方可生產;保留生產礦山必須進行提質改造,在2022年底前建成綠色礦山,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並經驗收合格後,方可繼續生產。
六、重點工程
根據市域生態修復實際,本次規劃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工程項目重點修復工程16個(礦點),詳見(專欄八)。
專欄八 汨羅市生態恢復治理工程項目
編號
項目名稱
行政區
生態修復面積(畝)
主要治理任務
項目起止時間
1
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湖南汨羅市段生態修復治理工程
桃林寺鎮
白塘鎮
454.05
對廢棄的新塘村二磚廠、新塘村磚廠、松柏垸砂場、攔河磚廠、磊石磚廠、牛灣砂石場、雙義磚廠、周家壠砂場和汨羅航運公司砂場等9個露天礦山進行生態修復,通過土地平整、土壤重構、植樹、灌溉工程及配套設施,對歷史採礦形成的遺留問題及礦界周邊的高陡邊坡進行綜合整合及生態修復。預期生態修復面積共為30.27公頃。
2019—2020年
2
汨羅市玉池山省級風景名勝區及鐵路沿線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程
弼時鎮
神鼎山鎮
975
對廢棄的南方花崗巖礦、三益花崗巖礦、興浪花崗巖礦、城牆花崗巖礦、黃柏花崗巖礦、湘瑩高嶺土礦和壩上花崗巖礦等7個露天礦山進行生態修復,通過土地平整、土壤重構、植樹、灌溉工程及配套設施,對歷史採礦形成的遺留問題及礦界周邊的高陡邊坡進行綜合整合及生態修復。預期生態修復面積共為65公頃。
2020—2021年
七、規劃管理與實施
本《規劃》報省自然資源廳批准,由汨羅市人民政府發布實施。規劃一經批准,必須嚴格執行,不得擅自修改。在《規劃》實施過程中,由於社會發展需要,確需對《規劃》進行調整的,由編制機關按有關規定提出申請,報原審批機關批准。
(一)自然資源管理
1.明確部門職責
以汨羅市人民政府為主導,自然資源等多部門共同參與的協調推進機制,對砂石資源開發進行明確分工,責任到位的監管體制,加強事中事後的監督管理。
汨羅市人民政府負責領導和統籌全市砂石資源開發管理各項工作,維護本轄區內正常礦業開發秩序。
發改部門負責依法對砂石資源採礦權開發相關建設項目的審批立項或備案;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核發營業執照及其監督管理。
自然資源部門負責依法頒發採礦許可證,審批礦山用地手續,對本轄區內的砂石資源採礦權開採活動實施監督管理,定期檢查礦山是否按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進行生產,負責牽頭對因土地權屬、礦區範圍、次生地質災害(包括地裂、崩塌、滑坡、塌陷、地面沉降等)、農田損毀等引發的礦農矛盾進行協調處理。
應急管理部門依法對本轄區內砂石資源採礦權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並對因安全生產問題引發的礦農糾紛進行協調處理。
環保部門負責依法審批砂石資源採礦權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對本轄區內礦山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並牽頭對因環境汙染危害引發的礦農矛盾進行協調處理。
林業部門負責依法審核、審批徵佔用林地的申請,對本轄區砂石資源採礦權礦山恢復自然生態環境實施監督管理。
水利部門負責依法審批水土保持方案,對本轄區內砂石資源採礦權開採過程中水土保持工作實施監督管理,並負責牽頭對因水土流失、水利設施破壞等引發的礦農矛盾進行協調處理。
交通運輸部門負責依法管理礦石運輸活動。
供電部門負責依法辦理審批用電手續及監督管理。
2.嚴格採礦權設置審批程序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嚴格按照規劃目標控制採礦權數量,砂石資源採礦權範圍應嚴格設置在規劃區內,規劃區外嚴禁設置砂石資源採礦權,充分發揮規劃的空間管控和資源配置作用。
嚴把礦業權準入關,在砂石資源採礦權設置過程中,按照各部門職責,實行多部門聯合選址,各部門實行規劃並聯審查,確保礦業權選址科學合理。對砂石資源新設礦業權,由本市自然資源部門組織發改、應急、環保、林業、公安、規劃或住建、旅遊及礦區所在地的鄉(鎮)政府等相關單位或部門,進行聯合踏勘選址,相關部門根據本部門的專項規劃,對礦業權項目進行並聯審查。各相關部門選派專門負責人員共同參與採礦權初步選址、聯合踏勘、礦區範圍劃定論證等工作並出具是否同意設置採礦權的書面意見,齊抓共管,將採礦權設立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困難和問題解決在事前,避免相關部門相互推諉、扯皮。
採礦權人要樹立依法經營的理念,必須在取得採礦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環評批覆、安全生產許可、排汙許可、水土保持、徵佔用林地、用電、使用爆炸物品等相關手續後,方可實施採礦活動。
3.加強巡查監管
對全市砂石資源開發活動建立「縣、鎮」兩級動態巡查監控管理長效機制,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開採、運輸礦石行為,維護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市人民政府負責對轄區內砂石資源採礦權監管的協調、組織領導工作,負責組織、實施打擊和取締轄區內違法違規開採、運輸石料礦產資源的砂石資源採礦權。自然資源、應急管理、市場監督管理、環保、林業、水利、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按職能分工定期開展對轄區內砂石資源採礦權違法違規開採、運輸石料礦產資源行為監控的督促檢查工作。鄉鎮人民政府是砂石資源採礦權違法違規開採、運輸石料礦產資源行為監控的具體實施主體,負責具體的巡查監控工作,發現違法違規行為應立即制止,及時上報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組織力量對轄區內砂石資源採礦權生產經營行為實行每月不少於一次的巡查監控,市有關職能部門每半年不少於一次對各鎮巡查監控工作進行檢查。市人民政府每年不少於一次對全市砂石資源採礦權巡查監控工作進行監督指導。
(二)規劃實施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監管機制
由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發改、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環保、林業、水利、運輸等部門要切實強化和完善對《規劃》實施的監督制約機制,建立砂石資源開採項目的申請及審查制度,深化礦業權配置方式。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管理,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及時糾正違反《規劃》的行為。
2.健全完善規劃實施評估調整機制
圍繞規劃目標和任務,加強實施評估和統籌協調,強化規劃實施評估能力建設,健全完善規劃實施評估調整機制。通過規劃年度實施計劃、中期評估等形式,掌握規劃實施進展情況,包括主要規劃指標完成情況、規劃的成效及存在問題等,提出促進規劃實施的調整建議,以保障規劃的順利實施。
3.加強礦產資源法制建設,實行依法行政
根據《礦產資源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汨羅市實際情況制定相應制度,逐步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礦產法律、法規體系,強化礦產資源規劃管理的法律地位。
轉變資源管理方式,在加強礦業權管理的同時,充分發揮《規劃》和政策的調控作用,把《規劃》作為自然資源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行政和監督管理的依據。
加強執法檢查和行政監察,維護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保護礦業權人的合法利益。加大執法力度,嚴肅查處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違法行為。對違反法律、法規和《規劃》而頒發勘查、採礦許可證的行為要堅決糾正,並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對違法採礦、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要堅決查處,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4.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水平
充分調動礦山企業、地勘單位、科研機構的積極性,爭取國家支持,擴大合作領域,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的研究應用,為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水平提供科技支撐。
鼓勵開展新型工業礦物原料的開發利用研究、低品位難選冶試驗、伴生和共生礦的綜合回收、「三廢」利用技術研究、礦山廢棄物資源化的再利用技術、土地復墾技術等。
5.建立礦產資源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汨羅市礦產資源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提高規劃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完善礦業權人勘查、開發利用情況報告制度和礦山監督制度。對礦業活動進行全面、系統地監測,及時準確掌握汨羅市礦產儲量的增減、資源利用水平、礦山生態環境等動態變化及《規劃》實施情況。以《規劃》管理信息化帶動汨羅市礦產資源管理科學化、服務社會化。
附則
《規劃》由湖南省自然資源廳會同嶽陽市人民政府審批,由汨羅市人民政府發布實施。
《規劃》由汨羅市自然資源局負責解釋。
根據區域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實際情況,需要對《規劃》進行修改和調整的,由汨羅市自然資源局組織,相關行業部門配合進行修改和調整,並按規劃審批程序報批後實施。
汨羅規劃附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