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億」大基建來臨,砂石行業再迎風口,但缺口高達80%!

2020-11-29 騰訊網

疫情過後

擴需求、穩增長、穩就業

中國大基建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截至3月20日

已有25個省區市公布未來的投資規劃

2.2萬個項目總投資額達49.6萬億元

基建上馬,砂石先行

面對如此龐大的基建需求

中國砂石產能能否滿足?

1

大基建下,砂石再遇機遇!

疫情衝擊下,自春節後各地陸續復工以來,多個省份發布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截止3月20日,包括北京、河北、上海、廣東、四川、寧夏等25個省市區發布2.2萬個項目總投資額達49.6萬億元,其中2020年度計劃投資總規模7.6萬億元。種種跡象越來越清晰的表明,大基建正在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動力引擎。

圖源:中國經濟周刊

加快進度,加快審批,加速開工。在穩增長的壓力下,近期基建項目的批覆速度也在提高。

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國家發改委批覆的基建項目達2286.05億元,比去年同期多了930.29億元;截至2月25日,全國533個重大交通項目復工率為70.17%。

2

誰曾想到,砂子也會「鬧饑荒」

與此同時,當下資源環境約束和管控日益增強,天然河砂禁採限採,全球砂荒越演越烈,造成建築砂石供需矛盾愈發突出。

2018年以來,全國多地砂石骨料供給相繼告急,「一砂難求」近乎常態。數據顯示,河南建築用砂年需求量約在2.1億噸左右,而全省經批准許可的河砂開採量僅有4000萬噸左右,缺口達80%以上;福建2019~2021年年均建設用砂量預測1.1億立方米,而缺口卻達75%。

而在湖北,因製造混凝土的原材料砂石存在斷供風險,部分高鐵、機場、高速公路等項目被迫停工,施工單位對此叫苦不迭。此外,湖南、江西、浙江、陝西、海南等省份也接二連三出現「砂荒」現象,廣東省惠州地區有的砂場甚至採取「搖號供應」,每天限量供應砂石。

事實上,過去我國使用的砂石骨料基本上都是直接從河道、礦山採集而來的天然砂石,多年開採使得資源面臨枯竭風險。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資源環境約束和管控日益增強,令供需矛盾愈發突出,砂石價格也不斷上漲,部分地區砂石價格漲幅近100%。不得已之下,廣東、福建、浙江、江蘇、海南等沿海地區已開始從馬來西亞、朝鮮等國家大量進口砂石。

資源供給危機之下,砂石產業路在何方?

3

機制砂成為市場「新寵」

作為一個既傳統而又嶄新的製造領域,在天然砂受限於多種因素,且成本越來越高,無法滿足與日俱增的市場需求的大環境下,物美、價廉、環保的機制砂被寄予厚望。

機制砂的優勢:

1、資源優勢,可利用各種廢棄資源,例如尾礦、建築垃圾、卵石、石屑等,既解決了環境汙染的問題,又符合節能環保的要求;

2、質量優勢,原料乾淨,骨料連續級配,機制砂細度模數可根據混凝土和砂漿配方調整,滿足各類幹混砂漿、商品混凝土、瀝青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的需求;

3、管理優勢,有穩定的法人主體,實行採礦許可,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可有效防止亂採濫挖,保護環境,增加政府稅收並且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4、成本優勢,製備混凝土可節約水泥10%-30%;與幹混配套可免烘乾,節約烘乾成本10元/噸

機制砂在我國有著廣泛地應用。據了解,國內機制砂石最早的應用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北京部分重大工程上,1958年在貴州中部貓跳河梯級水電站的建設上也有所應用。近年來,包括港珠澳大橋、三峽大壩等重大工程的建設上,也都在使用高品質機制砂。

「高品質機制砂石是用現代化的破碎篩分裝備大規模製造的工業產品,其性能要比天然砂石好。」胡幼奕認為,天然砂石由於在河道上經過上萬年的衝刷,其表面和形態等與機制砂石不同,但是隨著機制砂石加工技術的不斷進步,裝備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可以把機制砂石做得比天然砂石還要好。

業內普遍認為,工業化生產的產品要比天然產品在品質均衡性等方面都要好,所以機制砂石完全可以替代天然砂石,甚至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應用更有優勢。

2019年11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推進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強調合理投放砂石資源採礦權,規範砂石資源管理,鼓勵利用廢石、尾礦等生產機制砂石,節約天然資源。

上述《意見》要求,統籌協調布局,建立國內合理的機制砂石供應體系。根據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等重要城市群,以及中西部建設需要,合理投放砂石資源採礦權。拓展砂石來源,規範砂石資源管理,鼓勵利用廢石以及鐵、鉬、釩鈦等礦山的尾礦生產機制砂石,節約天然資源,促進產業集聚。

該《意見》強調,要加強砂石資源開發整合,推進機制砂石生產規模化、集約化,建設一批大型生產基地。鼓勵發展砂石、水泥、混凝土、裝配式建築一體化的產業園區,發揮集聚效應。力爭到2025年形成較為完善合理的機制砂石供應保障體系,高品質機制砂石比例大幅提升,年產1000萬噸及以上的超大型機制砂石企業產能佔比達到40%,利用尾礦、廢石等生產的機制砂石佔比明顯提高。

業界認為,這份我國首個關於砂石行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技術進步和高質量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和重要的意義,將推動中國砂石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常見的機制砂原料

砂巖:沉積巖,主要是由長石、石英組成,結構穩定,砂粒含量在50%以上,是一種常見的機制砂生產原料,在原料粉碎過程中有較高的石粉含量,因此在制砂時,需選擇除塵性能的制砂設備。

河卵石:純天然石材,具有色澤好、不脫色、無毒、質地堅硬等特徵,是一種綠色的制砂原料,用河卵石原料製成的機制砂來代替天然砂具有一定的優勢。

石英砂巖:一種石料,含有90%以上的石英含量,在粒型、強度方面效果極佳,是市場上生產機制砂最常見的原料之一。

建築垃圾:建築垃圾中的碎石塊、混凝土塊以及磚瓦碎塊都可作為砂石骨料,將它們作為原料來生產機制砂,可大大降低原料投入成本。

礦渣:工業廢棄物,來源較廣,在實際制砂過程中成本較低,也是常見的一種制砂原料。

04

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在科技引領、跨界融合,推進砂石產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當正視問題與不足。」中國砂石協會會長胡幼奕直言不諱地說道,「砂石骨料行業的發展確實還面臨著一些亟待破解的問題和矛盾。」

首先,砂石產業的管理涉及多個部門,協調、監管難度較大。砂石的開採、生產和應用涉及自然資源、農業、林業、水利、海事、城鄉建設等多個部門,砂石行業一直存在多部門重複交叉管理的問題。亟待建立地方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協調工作機制和制定行業準入標準。

其次,無證開採、亂採濫挖現象屢禁不止。受利益驅使,一些地區仍存在無證開採、濫採亂挖、不正當和不公平等無序競爭現象和問題。低價和劣質砂石惡性競爭,擾亂市場,影響了高品質機制砂石的使用和發展。

再次,科技研發、標準化建設、質量檢測力度不夠。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機制砂石有關技術研發投入力度不夠,導致整體水平相對落後,且尚沒有專門的砂石研發、設計機構,大中專院校也沒有砂石專業,國家和企業檢測機構和相關機制有待完善。

對此,業內普遍認為,理順管理職能、嚴格行業管理、完善配套政策、鼓勵科技研發、健全質量管控體系、完善標準規範是解決矛盾與問題,促進機制砂石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同時,要依據機制砂石行業發展態勢,適時制定並發布機制砂石行業準入條件等相關產業政策,在規劃布局、工藝裝備、生產規模、產品質量、能源消耗、清潔生產、環境保護、綜合利用和安全生產等方面強化準入要求。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堅決取締無證開採、亂採濫挖等違法行為。各地區可建立砂石供應企業備案制度,禁止違規生產的砂石產品進入市場。

此外,還應結合區域資源分布、市場需求、品質和交通物流條件,圍繞市場規劃布局綠色環保機制砂石生產基地,在規劃機制砂石生產基地布局時,應對礦區從開採到採後治理進行科學規劃,並嚴格要求企業按照規劃要求進行開採和治理,使礦區開採後能夠達到恢復治理或二次開發要求。

5

砂石政策縱覽

四川:2017年下半年以來,四川省各地砂石料價格大幅上漲、供不應求。為保障重點建設項目、脫貧攻堅和災後恢復重建,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明確礦產資源規劃調整有關事項的通知》,將建築用砂石土列入規劃調整的主要礦種。

浙江:2019年8月,浙江省印發交通工程建設項目應用推廣機制砂若干意見,全面推廣機制砂生產和應用。要求加強交通工程建設項目地質勘察,掌握可用於機制砂生產料源的儲量、分布和巖性,對機制砂的細度模數、顆粒級配等主要質量指標按100%頻率進行檢測。

湖南:2019年7月,《湖南省湘資沅澧幹流及洞庭湖河道採砂規劃(2019~2022年)》印發,要求在保障河勢穩定、防洪安全、通航安全、涉水工程設施正常運用和滿足水生態與水環境保護要求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利用河道砂石資源。規劃確定河道採砂控制總量為2.38億噸,劃定可採區30個,禁採區111個。

湖北:2019年8月湖北省自然資源廳發文,要求各地結合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和綠色礦山建設要求,支持幫助合法的已停產的礦山儘快恢復生產。將加強建築石料礦業權管理和綜合利用,提高市場供應能力納入各地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內容。

來源:湖南省砂石協會

相關焦點

  • 珠三角砂石供應依舊緊張:珠海一砂石礦權評估價4億,成交價超28億
    7月17日,一家民營礦企負責人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全國砂石行業自2017年開始緊張,在需求熱點區域更是缺口巨大,這樣的成交雖然是個案,但傳遞的信號令他與同行們感到擔憂,未來砂石資源價是否會逐漸提高到這樣或者更高水平。
  • 新基建深度報告:新基建開啟創新大時代,七大行業深度研究
    資金面上,財政部提前批覆 1.29 萬億專項債額度;考慮到建築民企權 益融資佔總融資比例較高,再融資政策放鬆將補充建築企業營運資金;政策上, 近期無論是政治局會議、國務院會議、以及財政部發言,均體現了今年財政政策 將會更加積極有效。
  • 多部委密集出臺砂石行業規範,行業龍頭都看好這波投資
    行業數據顯示,按我國年產銷砂石骨料超200億噸計算,產值約2萬億元。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政策研究部副主任、高級工程師楊姝影介紹,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城鎮化建設速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斷加大,砂石需求量相應持續增加。僅2016年至2018年,全國砂石骨料需求量就由約180億噸增至200億噸,增幅約11.1%。
  • 浙江砂石市場火熱!溢價高達435%,國企來勢洶洶,民營砂石企業何去何...
    10月,浙江省砂石市場不太平!浙江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在10月份一共掛牌兩宗建築石料採礦權,分別是浙江省青田縣船寮二小等公共服務設施礦地綜合開發利用項目建築用石料(凝灰巖)礦和浙江新昌境外併購產業合作園中小微企業園(二期)建設項目新昌縣羽林街道大塘坑村樟樹腳建築石料用玄武巖礦,兩起礦權合計拍得價7.8億元,溢價高達435.2%,拍得資源單價高達29.4元/噸,且都被
  • 34萬億投資的新基建 計算力為核心動能
    數位化轉型的基礎,就是「新基建」——以5G、人工智慧、數據中心為代表的信息數位化基礎設施。有媒體統計,新基建帶來的總投資額近34萬億。
  • 受資金追捧的新基建是什麼?——騎牛將軍1月21日早盤內參
    一、研報精選年初以來,A 股溫和上漲,新基建主題成型。以5G、特高壓、充電樁和軌道交通等為代表的新基建板塊備受資金追捧,均取得不錯的板塊相對收益。5G 熱度高達 46 點,是新基建所有主題中最高的。發展基建是應對經濟下滑的常規手段。
  • 國泰君安:國內鐵路軌交等基建密度較低、未來提升空間大,推薦中國...
    要聞 國泰君安:國內鐵路軌交等基建密度較低、未來提升空間大,推薦中國鐵建(01186)等新基建龍頭 2020年3月13日 15:55:57
  • 砂石、水泥價格破新高!
    剛過三天廣州企業再發通知稱混凝土價格在原基礎上上調60-70元/立方,區域內混凝土價格已突破600元大關。  鄭州航空港區混凝土協會十四家商混企業集體發布商品混凝土調價通知,所有標號混凝土結算價格以C30為例保質價520元/立方,上浮一個標號上浮15元,下浮一個標號下降10元。
  • 【招商策略】「新基建」投資機會幾何?——宏觀策略聯合五大行業...
    從新基建的細分領域來看,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新基建」板塊,我們預計相關板塊將持續獲得政策支持。根據我們的測算,預計未來5年新基建七大投資領域的投資規模將達到5-7萬億以上的規模,未來兩年複合增速保持30%以上。直接或間接拉動的其他投資更大,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310328)。  ?
  • NB-IoT寫入5G標準 智能水錶迎風口
    隨著5G與新基建等政策的傾斜、「雲管端」一體化解決方案相關的技術和產品的成熟,政策層面對「三供一業」、「一戶一表」、管網分區計量和漏損管理、表計輪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20世紀80年代初,水錶行業在機械工業部上海市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所組織下,根據當時水錶國際標準ISO4046的要求,對小口徑水錶又推出了八位指針、整體葉輪的全國統一設計的水錶。統一設計和水錶零部件的塑料化,為組織水錶專業化生產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大大推動中國水錶工業進步與發展,滿足了日益發展的城鄉自來水工業的發展需求。
  • 基建狂魔再次出動!中國耗資4萬億的大工程,被稱為第二長河
    我國這幾年為了國家的發展再不斷的努力,在如今我國的經濟已經是有著很大的改變,因為這些年我國不僅僅是在面對國際上的發展,為了國內的經濟可以得到一個巨大的提升,近些年不斷的為各種基礎的建設努力,最後我國的基建技術也是提升很大。
  • 智聯招聘新基建人才報告:核心技術人才缺口年底將達417萬人
    集微網消息(文/小如)近日,智聯招聘發布《2020年新基建產業人才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我國新基建核心技術人才缺口長期存在,預期年底將達417萬人。(來源:智聯招聘)從具體職位來看,軟體開發人才缺口最大,Java開發工程師每個求職者擁有約3個工作機會。
  • 為什麼新基建是對中國未來10年影響最大的刺激政策?
    10 多年後,我們再來回顧「4 萬億計劃」,會發現這項刺激政策所映射的「長期主義」。在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製造業的產能的同時,「4 萬億計劃」沉澱出來的是高鐵、地鐵等有助於提高流通效率的資產。先來看中國在高鐵上的投入。
  • 砂石業「大而太弱」,砂石魚龍混雜,「一鍋燴」影響行業最終發展
    砂石行業全部是以資源開採利用為基礎,砂石一直是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建築原材料之一,但是砂石業卻大而太弱,砂石業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3大特徵:1.產量大,砂石廠數量大,從業隊伍大,資源消耗大(俗稱4大)2. 勞動生產效率低,集團簡約度低,科技技術含量低,生產成品附加價值低,抗風險力低,質檢關注度低(俗稱6低)3.
  • ...一文看懂新基建七大關鍵領域有哪些發展機會|新基建深度研究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新基建項目中,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作為近幾年最熱的技術領域,毫無疑問的成為談論最多的話題。近日,興業證券發布了《新基建深度報告:新基建開啟創新新時代,七大行業深度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新基建的內涵談到為何要大力推進新基建,並整理了七大關鍵領域有哪些發展機會值得 關注。
  • 海螺水泥日均淨賺1億 基建行業的好日子還能持續10年
    回顧歷史,2003年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投資曾佔比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高達 8.03%,對當年 GDP 貢獻度高達 5.52 個百分點,但自此之後該項投資佔比連續下滑近 15 年,至 2019 年我國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投資佔比固定資產投資僅為 3.12%,對整體 GDP 貢獻不到 1 個百分點。
  • 1月流動性月報|1月靜態流動性缺口規模約3.87萬億。
    ,主要體現在逆回購到期5800億和節前取現走款約1.88萬億,合計約2.46萬億;(3)年初稅收大月,財政支出規模也相對較大,預計消耗流動性7000萬億;綜上,1月靜態流動性缺口規模約3.87萬億。若2021年1月末超儲率回到1.4%,而2020年12月超儲率水平或在2.2%附近(第二部分有詳細數據),則超儲率較去年末下降0.8個百分點,對應可以釋放的超儲規模約1.5萬億,即動態可吸收流動性缺口約1.5萬億附近。
  • 2019年度中國砂石分離機行業十大品牌榜單
    由優品牌網(http://www.upinpai.net)主辦的2019年度砂石分離機行業十大品牌投票活動圓滿結束。本次活動由優品牌網大數據系統提供數據支持,綜合考慮了品牌的知名度、企業資產規模與經營情況、員工數量等多項指標。
  • 珠海砂石土公司28.6億競得竹仔嶺砂石礦 創廣東紀錄
    7月3日,珠海市鬥門區鬥門鎮竹仔嶺建築用花崗巖礦正式成交,由珠海國企——珠海市沙石土公司以28.6億元競得,創該省砂石礦出讓最高價記錄。以可採儲量計算,該礦山的資源成本已超50元/方;而除去風化巖土後,以可開採的花崗巖儲量計算,該礦山資源成本則高達81.25元/方,以花崗巖原礦密度2.6計算,噸成本已超30元。
  • 礦山破碎設備行業深度研究:需求廣泛,空間廣闊
    環保領域的破碎市場剛起步,目前國產設備佔據主導,行業未來發展空間大,但也存在著發展不夠規範的特徵,未來這個領域也是礦機破碎設備企業重點布局的方向。(二) 下遊砂石需求量基礎龐大,萬億級市場空間 砂石骨料行業下遊是目前礦山破碎機械最大的下遊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