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學者首次驗證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

2020-12-03 中安在線

  記者12月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為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基礎。該成果11月30日在線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分布式傳感是一種可用於同時執行遠程空間多個節點上精密測量任務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科學研究和工程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量子網絡作為量子信息和量子計算的重要組成,在執行各類遠程多節點任務中起著重要作用。當對多個空間分布的參量進行測量時,分布式量子傳感能夠實現超越經典統計極限的測量精度。然而,分布式量子傳感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選擇並製備能夠實現對多個參量最優測量精度的量子糾纏態。研究表明,對於某類分布式的最大糾纏態,理論上能夠達到最優測量精度,即海森堡極限。

  中科大研究團隊基於多光子量子糾纏,設計了最優測量方案,通過操縱六光子幹涉儀,實驗演示了多個獨立的相移及其平均值測量。實驗結果顯示,利用分布式糾纏態進行測量,其精度可以超越經典傳感器的理論極限。基於光子糾纏和相干性組合的方案,研究團隊進一步實驗演示了多個空間相移的線性組合測量。與僅利用粒子糾纏的方案對比,該方案不僅能夠增加可測量參數數量,還能提高測量精度。

  該項工作成功實現了多參量分布式量子傳感的原理性實驗驗證,評估了不同糾纏結構情況下的測量精度,驗證了糾纏結構對測量精度的增強效果,擴展了資源利用率和可測量的參量數量,朝分布式量子傳感的實際應用邁出重要一步。(記者 陳婉婉)

相關焦點

  • 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實驗驗證首次實現
    本報合肥12月1日電(記者常河 通訊員桂運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為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了基礎。
  • 國際上首次成功: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由中科大實驗驗證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實驗團隊在《Nature Photonics》發表了一篇文章,裡面講述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首獲實驗驗證。這個訊息代表了很多東西,但為了更好理解,在開始講關於這篇文章的更多內容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首獲實驗驗證」這句話。
  • 科學家首次完成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實驗驗證
    本報訊(通訊員桂運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為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基礎。該成果11月30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光子學》。
  • 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首獲實驗驗證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 通訊員 桂運安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為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基礎。
  • 中科大獲國際裡程碑式實驗成果: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首獲驗證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實驗團隊在《Nature Photonics》發表了一篇文章,裡面講述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首獲實驗驗證。 這個訊息代表了很多東西,但為了更好理解,在開始講關於這篇文章的更多內容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首獲實驗驗證」這句話。下文將先講「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隨後講「首獲」,最後才會講到「實驗驗證」。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首次完成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實驗驗證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為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基礎。該成果11月30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光子學》。審稿人對該工作給予高度評價,稱讚這是一項「重要的裡程碑工作」。
  • 我國量子科技又一突破!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取得重大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這為將來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基礎。該成果於11月30日在國際學術知名期刊《自然·光子學》上在線發表。
  • 中國學者研究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取得重要進展
    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院士與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人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技術,近期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為未來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了基礎。國際學術知名期刊《自然·光子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新華社)
  • 我國學者研究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取得重要進展
    新華社合肥12月1日電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院士與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人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技術,近期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為未來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了基礎。國際學術知名期刊《自然·光子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潘建偉團隊在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上觀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這為將來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基礎。該成果於11月30日在國際學術知名期刊《自然·光子學》上在線發表。
  • 中國科大在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這為將來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基礎。分布式傳感是一種可用於同時執行遠程空間多個節點上精密測量任務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科學研究和工程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該項技術可用於橋梁、飛機等大型結構的應力場分布和溫度場分布的有效監測。隨著量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傳感技術也邁進了量子化時代。量子網絡作為量子信息和量子計算的重要組成,在執行各類遠程多節點任務中起著重要作用。
  • 中國科大在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審稿人稱是「重要...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這為將來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基礎。該成果於11月30日在國際學術知名期刊《自然·光子學》上在線發表。
  • 中科大學者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中科大學者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
  • 中國科大在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12月1日消息(餘予)來自中國科大的消息顯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據了解,分布式傳感是一種可用於同時執行遠程空間多個節點上精密測量任務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科學研究和工程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橋梁、飛機等大型結構的應力場分布和溫度場分布的有效監測。隨著量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傳感技術也邁進了量子化時代。量子網絡作為量子信息和量子計算的重要組成,在執行各類遠程多節點任務中起著重要作用。
  • 中國學者在量子精密測量上取得重要進展
    中新社合肥12月1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在量子精密測量上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該成果11月30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知名期刊《自然·光子學》上。
  • ...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植被研究、調控花期、青藏高原地—氣相互...
    今日科技話題:嫦娥五號、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植被研究、調控花期、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高時間解析度… 2020-12-03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大首次量子模擬馬約拉納零模的非阿貝爾幾何相位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許金時、韓永建等人與其合作者利用自主研製的光學量子模擬器研究馬約拉納零模的非阿貝爾交換特性,實現了具有拓撲特性的非阿貝爾幾何相位,並演示了拓撲量子計算的普適量子門操作。
  • 中國科大在遠距離量子通信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驗證遠距離雙場量子...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張強、劉洋與清華大學王向斌、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尤立星等人合作,在發展快速高穩定性雷射頻率鎖定技術與高計數率低噪聲單光子探測器的基礎上,在300公裡真實環境的光纖中實現了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實驗。
  • 中國科技大學學者實現高精度量子相位測量
    本報訊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郭光燦院士領導的量子光學小組實現了高精度的量子相位測量,衝破了「標準量子極限」,並十分接近於量子力學的理論極限——海森堡極限。這種新穎的相位測量方案原則上突破了因測量引發光子數損耗的局限,可望在其他物理量的高精度測量中得到重要應用。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的「幾何相位」效應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的「幾何相位」效應(央廣網發 大連化物所供圖)央廣網大連12月14日消息(記者賈鐵生)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興安教授,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孫志剛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