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當時哪裡來勇氣?擅自和中國開戰,吃了敗仗成為國恥

2020-11-30 穎兒說歷史

1962年,新中國和印度第一次發生戰爭,這場戰爭由印度發動,最後以印度慘敗,兩家談和收場。這場戰爭在印度國內被稱為「國恥」,他們當時本應打過看似「弱小」的中國軍隊,然而碰了一鼻子灰。當時的印度為何要破壞本來兩家共同遵守的傳統習慣線,而擅自挑起中途呢?

印度總理尼赫魯

印度當時有資本列強的影子

中國和印度有傳統的友誼,兩國均按照傳統習慣線標劃邊界,但是印度被英國統治之後,英國其侵略擴張強盜的基因便留在了印度身上。英屬印度當局將侵略矛頭對準中國,準備在中國的西南邊陲製造衝突,當時印度擅自劃分「麥克馬洪線」。根本沒經過中國政府的同意,這種擅自行動為後來的衝突埋下了禍根。

繳獲印度武器裝備

當時國外媒體對於印度軍隊的大肆吹捧,稱印度軍隊裝備精良,作戰能力強,但中國裝備落後,如果一旦開戰,中國必將退敗千裡。而且對於尼赫魯,則成為世界外交舞臺上的明星,戰爭開始即中國宣布停火,印度又獲得很多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蘇聯等國的援助,也有一些國家趁機譴責中國,中國當時可謂是非常艱難。

中印士兵對峙

中國當時正處於內外交困時期

當時印度對於中國國內的判斷不能說不準確,但是其卻低估了中國人民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強烈決心。當時尼赫魯認為,中國正處於內外交困時期。在經濟上,糧食的連年歉收引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再者蘇聯和中國關係惡化,蘇聯撤走了援助中國所有物資。所以當時尼赫魯認為印度如果進軍,那將是如入無人之境。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認為,「中國一旦進軍印度,其後勤保障將導致中國出現嚴重的經濟負擔,中國未來的前景也十分慘澹。」從政治上說,中國不僅和蘇聯美國關係惡化,而且當時國民黨還時不時威脅中國大陸。可以說印度對於中國的判斷是準確的,但卻並未準確判斷中國人民保衛家園的決心。

印度俘虜和中國軍隊聯歡

印度認為中國不會進行反擊

在加勒萬河谷地區,印度在上遊修建工事,然後中國提出嚴正抗議,之後便派兵向印度哨所前進,然而沒過幾天,中國軍隊卻撤退了。這些信息讓印度當局更加堅定地相信其「只要態度堅定,中國就會讓步」的美好想法。面對列強思維,中國的讓步只會助長其囂張氣焰,當時尼赫魯氣焰囂張,稱中國政府「只叫不咬」,放肆得向中國進軍。

戰爭結果成為印度「國恥」

沒辦法,中國只好進行自衛反擊戰,10月20日,中印邊境開戰,然而僅僅過了一個月,中國軍隊以摧枯拉朽之勢將印度軍隊打得節節敗退。殲滅俘虜印度軍人8700人,中印邊境衝突徹底結束。

印度士兵被俘

這場戰爭被印度認為是一場「慘敗」,尼赫魯說「印度人民感覺敗給中國是恥辱。」不僅兵敗會讓印度如此惱火,中國軍隊的一些做法也讓印軍感到這是恥辱。在戰爭結束之後,中國如數奉還了從印度繳獲的汽車,大炮,彈藥等物資,還將俘虜一併釋放。這種做法在印度看來不可理喻,因為印度士兵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意遭受別人的屈辱對待。

如今,印度又來鬧事,了二十個印度士兵,歷史又在上演,這次不知印度會以什麼樣的方式慘敗,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共和國之戰》

相關焦點

  • 1962年,中國的娃娃兵收拾了印度鬍子兵,印旅長:世界少有
    1962年10月20日,在中印邊境海拔3000米以上的喜馬拉雅山麓,中國邊防部隊向侵入的印度軍隊發起進攻。這是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保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第一次實施邊境自衛反擊戰。消息傳到新德裡,印度朝野震動。當天,印度國防部長梅農被記者追問:「在哪裡可以抵擋住中國軍隊的進攻?」他幾乎是驚慌失措地回答:「他們打得那麼猛,跑得那麼快,要到哪裡就能到哪裡。」
  • 澳高官叫囂「準備和中國開戰」,澳網友:我軍一個月內全軍覆沒
    2020年12月29日,澳大利亞參議員吉姆·莫蘭發表了令人驚嘆的言論,在一次採訪中,吉姆·莫蘭表示中國對澳大利亞的貿易限制「令人作嘔」,同時,吉姆·莫蘭還表示澳大利亞應採取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強硬措施來應對中國,對此一些澳網友看不下去了,直接潑了一盆冷水:若真開戰,我軍一個月內全覆沒。對中開戰?‍
  • 緊張局勢下,印度和中國一旦開戰,誰的贏面更大?
    儘管當前中印談判有所進展,雙方都有撤軍的舉動,然而印軍最近的活動卻讓人不得不提防,我國不少專家也認為印度此舉很有可能是緩兵之計,所以中印之間很有可能將有一戰!那麼一旦開戰,誰的贏面更大?
  • 1941年的日全食讓鬼子吃了敗仗,日軍為何特別懼怕日食?
    那年月,日本明知此舉會與英美開戰,國內政界對是打是和舉棋不定,爭論不已。最終還是軍部強悍加狡猾,邊與美國談判邊暗地布軍,準備偷襲珍珠港。中國方面稱之為第二次長沙會戰。看在他是51歲第一次帶兵打仗的份上,為了加點保險,大本營在岡村幾個師團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增加了2個師團和幾個支隊、炮兵聯隊等,共計12萬人。中國方面是第九戰區。同時,第三、第五、第六戰區進行打遊擊掣肘日軍支援。
  • 印度想用恆河水打開國門,第一瓶先賣給中國,網友:勇氣可嘉
    引言說起印度,我們都認為是一個很特別的國家,有著自己的傳統,我們在印度電影裡面可以看到,他們總是時不時地在影片中穿插進了舞蹈。在他們國家,無論開心或是不開心都要先來一段舞蹈,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今天要說的是,在印度也有一條母親河,叫做恆河。
  • 曾叫囂全面戰爭,如今又鼓吹和我國開戰,澳大利亞的底氣來自哪裡
    最近,澳大利亞表現得非常活躍,一些澳大利亞官員腦洞大開,叫囂著要對我國採取強硬措施,來解決中澳貿易問題。甚至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一目的,澳大利亞官員還建議介入兩岸問題,正式承認臺灣。因為澳大利亞官員的煽風點火,我國和澳大利亞的雙邊關係,都開始變得緊張了起來。
  • 印度已做好開戰準備?地區衝突迅速升溫,局勢持續極端化
    這段時間,印度邊境衝突持續升溫,局勢一再惡化,如今的印度更是日漸猖狂,不僅明目張胆挑釁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鄰國,更是公開密切聯繫美國、俄羅斯兩個大國,加強軍事採購,對於邊境衝突問題,大有大動幹戈之意。而對於美國和俄羅斯而言,印度一直都是軍售主要對象,而且印度每次軍購都是軍火大單,於美國於俄羅斯而言,都是「一塊肥肉」。
  • 印度人:中國比印度發達,但有一點印度比中國好
    一、印度人在中國印度落後嗎?至少和中國相比,它確實不算好,印度的種種設施都遠不如中國,很多印度人為了多賺點工資跑到中國南方當"打工仔",在我們這裡算"廉價勞動力"的工資待遇,對於印度的打工族們已經可以算作"體面",這背後,是兩國之間經濟的差異。
  • 1962年挑釁中國,要求把西藏劃給他們,印度當年為何如此囂張
    近來中印邊境問題愈演愈烈,印度人嘴上說著要和平,但手底下卻小動作不斷,破壞雙方之前約定。好像是吃準了當下的中國為了穩定國內的發展,不敢與印度真的起軍事衝突似的。 但顯然他們是低估了中國人保家衛國的底線,不要說印度,就是其他當世強國,想要從中國版圖上撕下一塊肉,那也要準備好崩碎一嘴牙。
  • 為什麼鄭強先生說:中國的基礎教育扼殺了中國男人的勇氣和信心!
    因犀利的觀點和狂放的言辭,曾被戲稱為「噴青教授」。貴州大學任職期間,鄭強先生曾在一次央視採訪中高喊出:「中國的基礎教育扼殺了中國男人的勇氣和信心!」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視頻的時候無比的熱血沸騰,因為這麼多年來,終於有人肯說實話,敢說實話了!男人是什麼?男人從生物學角度說,是「人」這種靈長類動物族群中雄性個體的總稱。
  • 印度為何如此恨中國,屢屢挑釁就是不肯消停?三大原因令危險升級
    印度一直存在著「歷史心結」 回顧上一次中印戰爭還是發生在1962年,當時也是因為領土爭端問題,印度自主非法將中國12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劃入自己的國界,並且一直在我國西藏地區「大做手腳」,經過多次交涉無果後,我軍發起自衛還擊作戰,狠狠教訓了印度軍隊。最終印軍損失慘重,並在這場戰爭中完敗。
  • 一個外交官眼中的真實印度
    印度是堅守文明和傳統最典型的文明古國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1)印度是個素食大國印度有52%的人吃素,其中又有20%左右的人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連地下的東西也不吃——比如土豆、蘿蔔,因為吃這些也是「殺生」。作為素食文化的體現,印度幾千年來流行吃咖喱飯,全民吃飯是手抓飯。在印度教社會裡,地位越高的人越吃素。
  • 印度和中國都在崛起,為何中國受到西方打壓,印度卻備受支持?
    印度和中國都在崛起,為什麼西方不打壓印度,反而鼎力支持呢?地理冷姿勢帶你漲知識,大家好呀我是姿勢君,今天姿勢君和大家聊聊西方國家為什麼和印度走的近?最近中國的「嫦娥」五號順利將月球的「土特產」送回我國,聽到這個消息印度一如既往地羨慕不已,並且自我安慰說「如果不是疫情,印度登月計劃不會輸給中國」。這也表現出來印度一直將我國視為競爭對手,但卻慘遭打臉。
  • 抗日劇日軍官東北腔 吃敗仗勃然大怒sei幹的
    在另外一段劇情裡,日本的一個旅團長因為吃了敗仗勃然大怒。問:sei幹的?於是,片段的高潮來了。日本旅團長:「三座四星級炮樓,一輛豪華裝甲車,六十多名帝國聖戰勇士,不到一個小時,全都進了靖國神社。」這編劇是塔防遊戲玩多了吧,但是寫臺詞的時候能不能稍微關掉一下。然後匯報工作的日本大佐,好一頓吹捧新四軍的便衣隊有多厲害。不僅成員都是由八路、新四軍最優秀的分子組成,領導骨幹是參加過長徵的紅軍戰士。
  • 印巴戰爭中美國找中國聯手,尼克森:沒中國合作美國什麼也做不了
    其實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美國的做法非常理想化,他們並沒有站在中國立場上看待問題。可能也是被抗美援朝、中印邊界戰爭以及中蘇珍寶島戰爭誤解,誤以為中國在軍事上是一個對外強硬的國家,這也反應出當時中美關係雖然破冰,但實際上兩國對彼此非常陌生,在涉及到外交合作上時,只能靠著刻板印象來判斷對方的意思。
  • 象棋中的象是印度的大象印度已經第六次申遺了 請不要再丟人了吧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許多值得世界各國關注的文化和歷史遺產。即使不惜一切代價竊取中國古人的智慧,最著名的事情就是韓國把中國的端午節帶到國際遺產申報上,這讓很多網友感到不可思議,因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存在,那就是我國古代的端午節。據說,在秦朝以前的戰國時期,中國已經開始過端午節了。當時韓國不知道在哪裡?
  • [爆卦] 印度軍方要求96小時內打贏中國和巴基斯坦,看臺灣PTT網民...
    吼哈,怕了嗎印度軍方高層要求96小時內打贏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印度日報》披露,印度軍方高層要求陸海空三軍同時打贏對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場戰爭。報導稱,印度軍方認為,一旦開戰後的頭96個小時至關重要,要求96小時要同時打贏對中巴兩場戰爭,在此時間內逼中巴兩國接受停火談判。
  • 喊話讓《中國好聲音》道歉的郭頂,誰給的他勇氣讓他正面剛?
    前幾日,音樂人郭頂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條聲討《中國好聲音》節目組的動態,直指節目組和製作方燦星公司,說在未獲得其授權的情況下,連續兩期強行使用他寫的兩首歌,要求節目組道歉。 從節目播出的情況來看,第一期節目潘虹演唱《最好》,其原唱是薛之謙,但詞曲都是郭頂的;。
  • 中國是從哪裡來的?
    碰出一個大中國文 | 星球研究所本文由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與 星球研究所 聯合製作身為人類我最好奇的問題是我從哪裡來而身為中國人最好奇的問題會變成中國從哪裡來?將往何處去?我們對青藏高原的全面了解始於40多年前當時中國正處於文化大革命的混亂之中
  • 印度老兵比政府明白事理,建議印度政府不要嘗試開戰,惹不起中國
    1962年參加過中印戰爭的老兵納伊克·埃利胡德·喬治(Naik Elihud George)說,今天的印度與中國的局勢更加動蕩,需要外交才能避免發生類似1962年的戰爭。列城:在印度和中國決定沿著實際控制線開始緩和緊張局勢之後,緊張局勢仍然很普遍,特別是在拉達克地區。當許多人呼籲戰爭、報復或至少抵制中國製造的商品時,但納伊克埃利胡德喬治發出了截然不同的信息,他曾在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中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