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參加過中印戰爭的老兵納伊克·埃利胡德·喬治(Naik Elihud George)說,今天的印度與中國的局勢更加動蕩,需要外交才能避免發生類似1962年的戰爭。
列城:
在印度和中國決定沿著實際控制線開始緩和緊張局勢之後,緊張局勢仍然很普遍,特別是在拉達克地區。當許多人呼籲戰爭、報復或至少抵制中國製造的商品時,但納伊克埃利胡德喬治發出了截然不同的信息,他曾在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中服役。
這位住在拉達克郊區的退伍軍人在列城會接受採訪時說,回憶起他和他的排在加爾萬山谷惡劣地形下的經歷。這是一條結冰的河流,冰片刺穿了士兵的雙腳,奈克·喬治稱這是「令人痛苦的地形」,甚至連馬都無法生存。
他還指出,就武器和彈藥而言,兩國現在所處的位置與1962年完全不同,根本沒有可比性。而且,兩國都擁有核武器,因此任何衝突都可能導致類似世界大戰的局面,這是必須避免的。
拉達克東部的惡劣地形
6月15日和16日夜間,在東部拉達克的加爾萬山谷死亡的20名印度士兵中,有幾人受傷掉進冰冷的Shyok河後死於體溫過低。
77歲的喬治回憶起1962年的戰爭,他說,當時加爾萬山谷的地形同樣惡劣,在接近5500米的高原生存極其困難。「我的排以30人和130匹馬出發,經過13天的旅程到達加爾萬山谷。當我們到達中印爭執地區道拉伯格玉爾地Daulat Beg Oldie時,雖然我們的人活了下來,但我們剩下了90匹馬。
他說,通過夏亞克河(又稱死亡河)到達加爾萬山谷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1962年3月,我們不得不赤腳渡過冰冷的夏亞克河。冰塊把我們的腳刺穿,但我們必須往前走。過了夏亞克河,還要必須穿過契普河,這條河曲折地流過。我們試了180次才穿過它。我們在加爾萬河邊紮營,第13天,我們到達了Daulat Beg Oldie,」他回憶說。
外交解決是唯一出路
6月15日的對峙是雙方45年來的第一次流血衝突。
現在,奈克·喬治的兒子被派到班公湖,像他的父親60年前那樣面對中國解放軍。
然而,這位老兵解釋說,2020年的中國已經不是1962年的中國了,當然印度也在進步。
「現在我們擁有中國擁有的所有尖端武器。我們不再像過去那樣用槍和劍打仗了。雙方都擁有核武器,事態升級可能導致類似世界大戰的局面,外交解決方案至關重要,而且必須找到辦法,以確保避免這種危險的升級。
而且說到戰爭,最不願意聽到這兩個字的就是普通老百姓。
(本文由彎了吧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文中部分圖片來自公開網絡,如不願在本文刊出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