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為量子計算研發投入78億元 欲縮小與中美差距

2020-12-01 TechWeb

據外媒報導,在全球各國對網絡安全等新興領域進行投資之時,印度政府計劃在未來五年投資80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78億元),用於量子技術的研發及利用。

「我們正趕上量子計算的投資。目前,大多數對量子計算的投資都在美國,我們正趕上最佳時機,因為像IBM和谷歌這樣的公司將投入大量資金和基礎設施資產,」市場調研公司Greyhound Research首席分析師兼執行長桑切特·韋爾-葛吉亞(Sanchit Vir Gogia)說。「如果印度政府對量子計算有可行的支持,我們就處於最佳時機。」

去年10月,谷歌研究人員聲稱其量子計算機計算出了經典計算機完全無法解決的問題,已經實現了「量子霸權」。據悉,谷歌研究人員當時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官網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但隨後被刪除。文章內容顯示,谷歌的量子計算機完成相關計算的時間為3分20秒,而世界第一的超級計算機Summit完成同樣運算要花費1萬年的時間。2018年,中國宣布建造了一臺量子計算機,並向太空發射了一顆量子衛星。

印度科學部在量子技術和應用方面有一個國家使命。該部門正與機構和企業合作,在量子技術方面建立本土能力。印度的技術服務提供商也一直在進行量子計算的研發工作,因為他們預計這項技術將越來越成為主流。

Infosys執行長薩利爾·帕裡克(Salil Parekh)日前在接受印度媒體採訪時稱,在該公司對未來技術的投資中,已開始考慮量子計算。「這是全新的領域。雖然我們在下個季度或短期內不會推出相關產品和服務,但我們正在努力,」帕裡克說。

新當選IBM執行長的阿爾文·克裡什納(Arvind Krishna)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談到印度提高對量子計算關注的重要性,原因是中國正在對該技術投入大筆資金。(騰訊科技編譯/明軒)

相關焦點

  • 印度擬5年投78.4億元研發量子計算 拉近與中美差距
    5年投資800億盧比(約合78.4億元人民幣),用於量子技術(量子計算和量子保密通信)的研發以及應用。,但我們進入的時機正好,因為像IBM和谷歌這樣的公司會投入大量資金,並構建基礎設施。如果印度對可行的量子技術進行支持,我們就處於最佳時機。」2019年10月,谷歌成為世界上首家實現「量子霸權」的公司,其54量子位Sycamore處理器能夠在200秒內完成的計算,需要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1萬年才能完成。2018年,中國聲稱已經建造了量子計算機,並向太空發射了量子保密通信衛星「墨子號」。
  • 中美量子競爭再升溫,川普政府建多個量子計算中心覆蓋量子領域
    白宮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昨日宣布,將投資7500萬美元(約合5.2億RMB)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三個量子計算中心。新的量子飛躍挑戰研究所(Quantum Leap Challenge Institutes,QLCI)將獲得2500萬美元的資金用於量子計算領域的研究和開發,同時幫助開發量子計算領域的內容,以幫助增加該領域的人才儲備,帶動該領域發展。
  • 印度的量子野心
    印度政府表現對量子計算的重視,是在2017年。當時印度科技部發起了一項新的定向研究項目「量子信息科學與技術」(QuST)。科技部認為,QuST有望徹底改變未來的計算和通信系統,這將最終對國家和整個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 今年,中美經濟差距縮小了多少?復旦教授公布一組數字,國人振奮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數據,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宋國友教授表示,"中美之間的經濟差距正逐步縮小,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預測顯示,2020年中美兩國的GDP增速分別為1.9%和-4.3%,今年中美GDP增速差距達到6.2%,中國GDP與美國GDP比重將會提高到70%以上
  • 俄羅斯啟動國家量子實驗室 擬研發量子計算機
    尤努索夫表示,俄羅斯國家量子實驗室沒有單獨預算計劃,但前述聯合體將根據由俄羅斯原子能集團編撰的量子計算路線圖建立,該路線圖已於今年7月底獲俄羅斯聯邦政府數字發展和信息技術利用委員會批准。 尤努索夫介紹道,2024年前量子計算路線圖的總預算為237億盧布,其中45%的資金將來自於預算外資金來源。
  • 量子計算:1秒完成傳統計算機100年的任務量
    也正是看到了這樣的「洪荒之力」,各大巨頭開始入局量子計算。2017年底,IBM稱已成功研製出5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處理器樣機。據報導,谷歌正在研究49個量子比特的晶片,英特爾、微軟也加大了對量子計算的投入。  我國科學家也加快了研發步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與陸朝陽課題組於2017年成功研製出世界首臺超越早期傳統計算機的量子計算機。
  • 量子科技主導研發了全球第一套可擴展分布式量子計算測控系統
    ,量子密鑰的分發距離不斷延伸,分發速度大幅提升;在市場層面,預計到2025年,我國量子通信市場規模或將達到835億元左右。如果說啟科量子發力量子通信市場,是看到了市場的明朗前景,那麼加碼量子計算,則是對量子信息未來的前瞻布局。
  • 2020年,中美之間的經濟差距縮小了多少?我們仍應保持清醒
    以當前的發展狀態來看,中國在經濟總量僅次於美國,而且這種差距可能會越來越小。受疫情影響下的中美經濟新冠疫情的爆發確實令世界各國措手不及。好在中國及時尋找對應措施,將新冠疫情的發展把握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而且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恢復了常態。
  • 專注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技術,「國儀量子」獲高瓴領投數億元B...
    作者:李子月編輯:石亞瓊**36氪獲悉,量子精密測量儀器公司國儀量子完成B輪融資數億元,高瓴創投領投,同創偉業、基石資本、招商證券跟投。本輪融資用於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研發和自主高端科學儀器的行業應用。國儀量子成立於2016年,致力於以量子精密測量和量子計算為核心技術,打造先進儀器產業集群。
  • 中美差距正逐漸縮小
    一喜一悲下,英媒發出了這樣的評論:一國的科學家在歡慶即將到來的重大發現,另一國的科學家卻在為標誌性儀器的坍塌而悲傷,這是否預示著中美兩國在「探索宇宙」上的差距正逐漸縮小?一方面,嫦娥5號實現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該技術此前只有蘇聯和美國掌握,成功做到地外天體表面起飛,便意味著中國已躋身世界航天俱樂部第一梯隊;另一方面,通過分析嫦娥5號帶回來的月壤,我國可以更好地為將來的星際建築、設備抵禦空間風化等做準備,進而促進我國的月球開發。
  • 從冷門到逐漸升溫,量子計算經歷了什麼?
    為了支持量子計算研發,美國政府機構幾乎全員出動了:包括能源部國家實驗室、國家科學基金會、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院、美國宇航局、國防部和許多其他聯邦機構和項目的研究人員進行基本量子研究。政府預算通過促進各機構之間的研究和協調,將量子科學列為優先事項。
  • 量子通訊、量子計算,中美兩國誰更強?日本排在什麼位置呢?
    不久前,日本媒體發布了《中美主導量子革命,日本有掉隊風險》的文章。該文引用Astamuse統計的論文和專利數量,分析了中美兩國在量子科技方面誰更強,以及日本在量子科技方面日漸掉隊的現狀。、量子計算。在量子通訊方面,無疑是咱們中國走在了「世界最前沿」。首先是中國已經擁有多項量子通訊方面的「重大成績」,比如:「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是由中國建造並交付使用的。「京滬幹線」,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也是由中國科學家們設計、建造完成的;今年9月20日,媒體報導了由「中國清華大學教授龍桂魯團隊」研發的國際上第一臺具有實用價值量子通信樣機。
  • 光子、量子計算機的研發,運算速度超乎想像,並將投入商用
    這個研發方向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雷射技術,科學家們將提升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容量寄託於光子計算機,根據多年的研究光用於儲存數據的表現確實不俗,還有基宇光子技術的彩色雷射複印和全息圖像。日本佳能公司研發的彩色雷射複印機在德國漢諾瓦博覽會上大放異彩,為當場的遊客複印美元以及身份證,其逼真程度讓在場所有人吃驚。
  • 我國研發投入連續創新高
    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近日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總量為22143.6億元,比上年增長12.5%,連續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研發投入高增長的背後,是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再創新高,企業投入主體地位穩固。
  • 量子計算研究進展:中美兩國有4-5年的技術差距
    2019年是量子計算佔據新聞熱點版面的一年,從1月份IBM公布全球首款商用量子計算原型機到9月份Google宣告在全球首次實現「量子霸權」。這一年在量子計算的歷史上將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因為它意味著量子計算的時代將會到來。量子計算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實現大規模的商用還需要多長時間?當前的技術狀態處在什麼時代?
  • 一文看懂中美科技差距雷達圖
    這張麥肯錫發布的中美科技差距雷達圖值得收藏 01 現在貿易戰是子彈上膛,只待扳機扣響, 人人都在犯嘀咕,川普這傢伙究竟圖啥啊? 解決貿易逆差、提振就業、為中期選舉造勢?堅持主張中國為非市場經濟、維護國際貿易體系的運作? 這已不是簡單的貿易不平衡問題。
  • 中國半導體工藝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大大縮小
    中國半導體工藝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大大縮小 工程師1 發表於 2018-05-22 11:10:00 中芯聯合執行長兼執行董事趙海軍、梁孟松,財務長兼執行董事兼戰略規劃執行副總裁高永崗,
  • 中美科技關係發展歷程及其展望
    美國憑藉強大的創新能力,始終作為頭號科技強國,在眾多科研領域的成就無出其右者,其科技產品從龐大的中國市場中獲取利益,並進一步支撐其研發創新活動。相較之下,美國在科技領域處於頂端,中國正處於不斷攀登的路上,伴隨兩者之間差距縮小,兩國之間的科技關係必然會受到影響,隨之而發生變化。
  • 2021「億」馬當先,本源量子計算公司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
    本輪融資規模達數億元人民幣,具官方稱,將直接用於研發國產自主可控的實用化量子計算機,開發量子晶片、量子測控等核心技術,以及人才隊伍的培養建設。本源量子成立於2017年9月,是國內首個專注在量子計算領域的初創公司,由國內量子計算行業領軍人物,中科院院士郭光燦、中科大教授郭國平領銜創立,旨在打造國產自主的實用化量子計算機。1.
  • 中美航天差距有多大?美國:我有鈔能力
    準確說,航天科技的差距啊,不能用時間差來計算,我們第一顆衛星確實是相對落後的,但我們的北鬥則有可能後發制人啊。根據聯合國的分析數據計算,向航天產業每投入1億美元,10年後大概能產出80億美元,按照這個算法,以現在的趨勢如果保持十年,中美之間航天產業的產值差距將會達到2萬億美元。怎麼樣?這算是直接感受到中美航天之間的落差了吧?雖然我們在持續進步,但美國人也沒有停下腳步。是不是感覺前景黑暗?中國航天還有機會逆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