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日記中的「平頭哥」——德江楠杆鄉長遠村駐村幹部熊亞洲

2020-12-05 天眼新聞

自參加脫貧攻堅結對幫扶工作以來,我喜歡用日記的形式記錄每天的工作情況與身邊的人和事。

回顧一年多的脫貧攻堅幫扶工作,總有那麼多的瞬間讓我心生敬畏;總有那麼一些人,以一種偉岸的形象紮根我的記憶裡;總有那麼一種情懷,時刻鞭策著我、激勵著我、感動著我。翻開日記,往昔的點滴猶在昨日一般歷歷在目。

有一個人,他的每一個身影都顯得那麼可愛,時刻感動著身邊人;他的每一次出境,都給人印象深刻;他的每一個故事似乎都在詮釋「榜樣」的含義。他就是「平頭哥」熊亞洲。

第一次深刻認識「平頭哥」

2019年3月5日 星期二 天氣:陰

因為機構改革,新聞出版、電影放映等機構和職能從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劃轉到縣委宣傳部。

中午,部領導通知從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劃轉過來的幾個同志談心,當談及大部分幹部要參與駐村幫扶工作時,一個老幹部突然聲音嘹亮的說到:「領導,此次劃轉過來的幾個同志家庭非常特殊,不適合駐村,就派我去吧,我家庭沒有負擔。」這個中等身材、大平頭的老幹部這種主動靠前擔當的精神,讓我一下子深深記住了他。

楠杆鄉長遠村駐村幹部熊亞洲,在群眾家裡幫忙整理人居環境

後來經了解,此人叫熊亞洲,男,48歲,原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電影放映站站長。

一個人的收入,撐起一個家庭,家中八旬的父親患有帕金森、腦梗塞等多種疾病,需要長期服藥,兩個女兒上大學。回顧他的那句「我的家庭沒有負擔」,我被他這種主動擔當作為的精神所打動,也讓我深深的記住了這個不起眼的「平頭哥」。

眾人的眼淚

2019年6月26日 星期三 天氣:晴

為了提高全村人居環境質量,上午組織全村村民召開「長遠村人居環境大整治大提升評比活動啟動大會」。中午的飯桌上,熊亞洲對下午的工作安排提出建議:「我們這個衛生整治評比活動啟動了,咱們攻堅隊要給他們做一個示範,群眾才有一個可參照的標準,這樣工作開展起來就能夠快速取得成效。」飯桌上,大家一致表示同意,準備飯後休息半小時就動身。

中午1點整,烈日當空,攻堅隊的同志們像「打雞血」一樣興奮,準備進村開展大掃除,當大家尋找衛生工具未果時,發現熊亞洲也不見蹤影。

攻堅隊長立即打通了熊亞洲的電話。「熊哥,你在哪裡啊?打掃衛生的工具呢?」隊長有些著急了。「我已經帶著所有工具到了沙子清,你們空手來就行。」熊亞洲在電話裡面回復。

我們頂著烈日步行了近三公裡,終於抵達了環境衛生整治現場,因為太陽的暴曬,走到目的地時,大家都上氣不接下氣,尤其是女同志,直接癱坐在了樹蔭下面。

面對此情此景,想到熊亞洲扛著十多把掃帚和鐵鍬,至少也有四五十斤重,肯定也是累的不行。

大家撿垃圾、掃落葉、除雜草、掏溝渠、清淤泥等,到下午六點,三公裡的道路衛生煥然一新。準備撤回的時候,熊亞洲又去收攏大家的工具,打算將所有人的工具一個人扛回去,被大家拒絕了。

所有人都在討論:「平頭哥」難道是「開掛」了?我們幹一會就得夠嗆,他卻不僅不休息,主動承擔最累的清淤工作,還給大家送水、扛工具。

回到村委會,大家的腿在打哆嗦,幾個女同志的手磨出了血泡,連筷子都握不住,尤其是吃飯的姿勢非常彆扭。

飯桌上,都在努力以各種畸形的姿勢吃著飯,而熊亞洲卻還在廚房轉來轉去為大家搞服務,因為過於勞累,那背影像極了「父親」。

張韶涵終於忍不住了,問:「熊哥,從早上到現在,你跑來跑去忙活著,不僅挑最累最髒的活,還為大家搞服務,我們飯都快吃完了,你還在跑來跑去的忙,難道你不累嗎?你不餓嗎?」

他卻淡然的說:「你們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同志,就像我的孩子一樣,你們吃飽了,我就高興。」此話一出,好幾個幹部都咽住了,也包括我自己,感動的淚水浸溼了雙眼。

回想這一天的點滴,他確實就像父親一樣為大家不停的張羅著,「平頭哥」的形象就此深深駐紮在我的腦海。

深厚的為民情懷

2019年7月16日 星期二 天氣:晴

「爸,你安心在村裡工作,我們替您盡孝。」這是大女兒守在爺爺的病床前為熊亞洲發來的信息。

上午十點左右,女兒發來信息,正在為群眾鋸材的熊亞洲關停手裡的電鋸,掏出手機翻看女兒的信息。我湊過去偷瞄他的手機,不小心看到了他大女兒發來的信息。

經再三逼問,熊亞洲道出了實情,就在7月15日,他的父親因患有帕金森病和腦血栓,行動不便而摔倒,導致右手骨折入院,自己卻因為脫貧攻堅任務繁重而未能前去探望,懂事的女兒主動承擔起了照顧老人的重任。

在大家的追問下,為何不去醫院照顧老人,他說:「面對貧困群眾那渴望脫貧的眼神,深深烙在了我的心上,希冀邊下定決心奮力為群眾謀發展,加上群眾對自己有著深厚的感情,也不舍離開他們。」他深吸一口煙,望著回家的方向,繼續說道:「家裡有妻女照顧老人,應該不成問題。」

在大家苦口婆心的勸說下,在貧困群戶的再三要求下,他最終確定幹完手中的活就去醫院看望父親。

可上天不作美,就在農活要幹完的時候,熊亞洲暈倒了。當把他倆送到醫院後,經診斷為勞累過度而暈倒。離開醫院的時候,醫生再三叮囑,亞洲同志因患有高血壓,不能太勞累。

離開病房的時候,大家一再叮囑,不能再像「拼命三郎」一樣幹活了。

他站在病房沉思了許久,說:「今年是全縣摘帽年,很多工作還沒有做完,自己負責的兩個村民組還有好幾戶今年要脫貧,時不我待、刻不容緩啊,每每看到群眾那期盼的眼神,就顧不上自己的身體了。」

他停頓了一會,和張軍說:「劉老漢的柴還沒鋸完,也還沒有堆放好,你回去替我幫忙鋸一下,防止下雨,等入冬了劉老漢就沒得柴引火取暖了。還有劉忠濤的被子曬在院子裡面,要抓緊收了幫他把床鋪好,不然他晚上可能睡不好。」

聽了熊哥的一席話,讓我想起了村民劉正祥的感言,「像熊亞洲這樣的好幹部來我們村幫扶,是我們的福氣,他比我年紀大,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同樣是在黨的領導下吃飯,我們在外闖蕩謀生,日子也還不錯,他還要擔心我們吃不飽、穿不暖,對我們關心入微,無論天晴還是下雨、無論颳風還是大雪封山,他一天都未耽擱,對我的父親比對他自己父親還要好,內心除了感激,就只有愧疚了。」

「熊哥」的眼淚

2019年8月1日 星期四 天氣:陰

今天是我一生中非常難忘的一天,作為軍人出生的我,計劃幫貧困戶修繕完窗戶就放鬆一下,給以前的戰友打打電話聊聊天,也算是過一過建軍節。

可是在幫楊光珍老人修繕第四個窗戶的時候,梯子打滑,自己和梯子一併滑落在臺階上,緊接著又被梯子彈起來滑落到院子裡,瞬間失去了意識。

附近的村民和同行的同事幫我扶起來架到公路上,等待同事開車送到醫院,在等待的過程中,自己慢慢恢復了意識。

同車送我去醫院的有第一書記楊益和駐村幹部張軍、熊亞洲。因為身體還未完全恢復知覺,張軍和熊亞洲把我架著坐在後座上。

大家都非常著急,自己也疼的淚眼直流。為了緩解疼痛,同時也讓同行的同志放鬆一下緊張的心情,我扭頭對熊亞洲說:「熊哥,給我根煙,順便幫忙點上。」熊亞洲在幫我點菸的時候,我偷偷瞄了他一眼,突然自己的心中像千萬根針在扎一樣疼痛,因為這個鐵一樣的男人哭了,而且還在抽泣。

我知道,他是看著我受傷而難受,平時對待貧困戶和進村幫扶的幹部都視如己出,見到我受傷,內心肯定心疼不已。

恍惚中,我又想起了他在6月26日晚對大家說的那句話,「你們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同志,就像我的孩子一樣,你們吃飽了,我就高興。」

這個平時像鐵一樣堅強的男人,為一個同事受傷而流淚,可見他對大家的關心與關愛之情有多深。也讓我回想起3月5日與他第一次見面時,他說:「領導,此次劃轉過來的幾個同志家庭非常特殊,不適合駐村,就派我去吧,我家庭沒有負擔。」一連串的回憶一遍又一遍在我腦海閃過,一個偏矮的身材卻在我心中樹立起了偉大的形象。

給眾人的「政治課」

2019年10月7日 星期日 天氣:晴

為了全力打好「產業革命」這場戰役,帶領群眾快速增收致富,所有幫扶幹部都是主動放棄節假日,馬不停蹄的入戶宣傳國家政策,做好群眾宣傳引導工作。

早上七點過一點,廚房的鍋鏟聲音如約而至。看著熊亞洲忙碌的身影,大家都詫異了。「熊哥,嫂子不是在貴陽做癌細胞切除手術嗎?你怎麼還沒到假期就回來了?怎麼不多陪陪嫂子呢?」大家都像拷問犯人一樣追問著熊亞洲。

「手術很成功,休息幾天就好了,現在正值冬耕宣傳動員時期,老百姓能否科學開展冬耕工作,能否在來年有一個很好的收益,這段時間很關鍵,你們都不懂這個道理嗎?抓緊吃點東西入戶。」熊亞洲的話一出,就像給大家上了一堂深刻的政治課,看著他有些生氣了,大家都不再多言。

一個純粹的人民公僕,一個舍小家為大家的典型模範,一個始終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人,為了打贏這場輸不起的脫貧攻堅戰,放下了自己、放下了家庭、放下了個人尊卑與榮辱,全心全意奮戰在一線。

自己總想找一個恰當的詞語來形容一下他,越是到此刻,越感覺「詞窮」,盡無以言表。

逆行抗疫一線獲群眾點讚

2020年2月9日 星期日 天氣:小雨轉陰

天一亮,副部長安露同志帶隊,一行帶著幾大包水果、零食等物資從龍泉方向進入楠杆,慰問駐紮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同志。

看望了龍寨村的同志後趕赴長遠,路上的積雪正在融化,真有一種哈氣成冰的感覺。

長遠村最高處的道路口,設置了一個臨時簡易棚,對過路的行人和車輛一一詳細盤查、宣傳新冠病毒防控知識。

我們的車輛在帳篷前停了下來,熊亞洲拿著體溫槍走了過來,見是我們來了,便熱情的招呼著。

據村支書周強介紹,「熊亞洲和張軍兩位同志從大年三十夜來到村裡,至今還未回家與家人團聚,身上的衣服都「發光」了。

因為地理海拔高,每天都會雨夾雪,大年三十夜,接到疫情防控通知,衣服都未帶,急急忙忙就來了。

每天冒著風雪挨家挨戶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對每一個人進行體溫測量,並逐一登記。

因為疫情防控特殊性,村裡好多老百姓多次打電話邀請熊亞洲和張軍去家裡吃飯,都被他倆拒絕了,硬是吃了半個月的泡麵。聽了支書的介紹,自己對這兩位一心逆行在疫情防控一線的英雄肅然起敬,趕忙從車裡取出幾大包慰問物資放進帳篷裡。

根據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需要,熊亞洲和張軍兩位同志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工作,極盡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宣傳,把病毒帶來的影響降到最小,他們白天輪流入戶走訪,對全村返鄉人員和來年計劃外出務工人員進行了詳細摸底統計,為全面打贏病毒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攻堅戰」做出了積極貢獻。

貧困戶周乾感言:「他是個倔脾氣,硬是不去家裡吃飯,全村人都在吃年夜飯,他只能在帳篷裡吃村民給他們送的泡麵。這個同志每天都在路口執勤,就算是在下雪天,他依然堅守在執勤卡點,24小時不離人,有時候凍得瑟瑟發抖,真叫人心疼。他用實際行動防護這全村人的安全與健康,真是黨的好幹部啊。」

在這場疫情防控戰役中,全縣幹部不懼個人安危,不惜年夜的合家團聚,毅然決然的奔赴疫情防控一線,為打贏這場全民戰爭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熊亞洲同志雖未作出多麼動人心弦的事情,未喊出多麼閃亮的口號,但是他用默默的堅守,為人民群眾送去健康、安寧與祥和,得到了全村人民的高度認可。

自駐村以來,熊亞洲把所有精力放在脫貧攻堅一線,帶領貧困群眾發展茶葉、櫻桃、烤菸、蜜蜂、肉牛、生豬等產業,群眾的致富渠道進一步拓寬,錢袋子進一步鼓起來,實現穩定脫貧目標。

文/圖

德江縣委宣傳部 張懷穩

編輯 田勇

編審 朱邪

相關焦點

  • 駐村幹部潘恩陽:在駐村工作中不斷成長
    我叫潘恩陽,2014年10月參加工作,成為丹寨縣婦聯花叢中唯一一片綠葉。2016年5月,組織要求單位派人駐村,作為單位唯一的男同志,我主動請纓,到長青居委會任駐村幹部。初來乍到,面對陌生工作環境,人地生疏,心中難免忐忑不安,主要還是擔心不能完成好駐村工作任務,對不起群眾和領導對自己的信任。
  • 《駐村的阿外》獲大獎,用心用情最動人
    由達拉特旗本土文藝人才參演的《駐村的阿外》,從5019部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本次電影節中5部「扶貧單元」最佳作品獎之一。付兵說:「收穫『扶貧單元』最佳作品獎實屬意外。雖然這個獎頒給了我,但是我認為這個獎是獎給眾多舍小家為大家、辛苦付出的駐村幹部們的。
  • 「平頭哥」究竟是什麼動物?自然界中有幾種「平頭哥」?
    「另類」的平頭哥其實,在自然界中,「平頭哥」並不是蜜獾的專屬稱號,無論是在水中還是天空之上都有「平頭哥」的存在,只不過,這些「平頭哥」前面要加一個前綴。下面我們分別來了解一下兩種「另類的平頭哥」。在原生環境中,作為群居食肉動物的巨獺是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它們以水中的所有動物為食,尤其喜歡捕殺鱷魚(凱門鱷),因此它們被稱為「水中狼族」。再加上它們同是鼬科動物,而且頭頂也比較的寬闊,因此被網友們稱為「水中平頭哥」。
  • 我不懂什麼是畏懼,我只知道戰鬥——平頭哥「蜜獾」的不羈人生
    熊也被網友們打趣「在俄羅斯沒有一點地位」。可是你知道動物界的戰鬥勇士是誰嗎?是蜜獾,人送外號「平頭哥」。它們有強有力的利爪,能輕易撕碎獵物。還有靈活的身軀。蜜獾分布在非洲、亞洲西南部以及阿拉伯、俄羅斯等地。蜜獾體長60釐米左右,肩高一般25釐米左右,背部為灰色,它的皮毛鬆弛而且非常粗糙,不怕蜂蜇蛇咬,淺居在各種類型地帶——雨林、開闊的草原以至於水邊,在黃昏和夜晚活動,常單獨或成對出來,白天在地洞中休息。
  • 為什麼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崇拜「平頭哥」,平頭哥是什麼動物?
    說到平頭哥的英雄事跡,那是數不勝數,不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一部電影裡面,因為被人踢了一腳,平頭哥可是橫穿整個沙漠就為了追上那個人,報一腳之仇,就算累得口吐白沫,也要報仇,只因你惹了我平頭哥就要承受我的復仇之火。總之一句話,社會我平頭哥,人狠話不多!
  • 實拍:數隻獅子「圍攻」兩隻平頭哥,反被平頭哥追逐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地球,是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數百萬種生物共同的家園,在這個家園中,每一種生物都扮演著各自的角色,為生態系統的穩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據2020年1月18日的一則科學新聞消息,在尚比亞的一個野生動物園,上演了獅子與平頭哥之間的一幕博弈畫面,當時這一幕被遊客拍攝到,並分享到了社交平臺。從拍攝到的畫面中,我們看到有多隻成年雌獅尾隨這兩隻較嬌小的的平頭哥,隨後對這些平頭哥發起了追擊。當然,這兩隻平頭哥並不會「坐以待斃」,而是開始逃亡模式。據目擊者表示,當時一共看到了7隻雌獅在圍堵這兩隻平頭哥。
  • 「平頭哥」蜜獾有哪些有特點的同類?
    平頭哥蜜獾的大名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拿到了「世界上膽子最大動物」金氏世界紀錄的動物,蜜獾在自然界中是獨一無二。因為,蜜獾屬於鼬科動物蜜獾屬下唯一的物種,也是自然中少有的自己可以撐起一個「屬」的動物。
  • 人狠話不多,社會平頭哥,我平頭哥怕過誰?
    素有平頭一哥的蜜獾,在非洲大路上橫行無忌,它是世界是最無所畏懼的動物,沒有之一,這可不是我說的,是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裡記載的~平頭哥體重不高,身材也十分矮小,雄性的蜜獾體重20多斤到30斤左右,雌性的為10多斤20斤左右。
  • 「我的扶貧故事」使命在肩 不負韶華|惠水縣斷杉鎮定理村駐村第一...
    我叫吳弘毅,2019年11月,在組織的安排下,從黔南州生態環境局選派到惠水縣斷杉鎮定理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使命在肩,不負韶華,到村後立即向村支兩委和其他駐村幹部交流諮詢,謙虛討教,第二天便和網格員深入群眾家中開展遍訪了解情況,極力克服少數民族語言不通的困難,很快熟悉了環境、熟悉了村情,較短時間內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 ...讓我逐漸體會到「責任」的真正涵義丨錦屏縣固本鄉南河村駐村...
    我叫丁雨,是雲上貴州大數據集團職工。2019年6月10日,汽車行駛在蜿蜒盤旋的鄉間路,打開車窗春風拂面,綠意盎然。我帶著組織和單位領導的囑咐,帶著對農村生活的期待,帶著對駐村工作的熱情和幹事創業敢擔當的豪情,開啟了我的駐村生活。我的第二故鄉在錦屏縣固本鄉南河村。
  • 駐村幹部陳華明帶著感恩去了
    陳華明住院期間,女兒給父親寫了一句話:「爸,我等你回來。」並在旁邊畫了一張笑臉。 2011年9月,他被市僑聯選派為駐梅州市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扶貧幹部。一年多來,當地百姓親切地叫他「僑聯叔叔」。 陳華明的扶貧工作取得一定實效。至2012年底,三社村貧困戶平均年收入,從原來的1000多元,提高到6689元,脫貧率達100%;村集體經濟收入,從原來的0元增加到現在的10.8萬元。
  • 論打架,只服「平頭哥」,遇上老虎也毫不遜色!
    棲息於熱帶雨林和開闊的草原地區,獨居或者群居成活,一般是在黃昏和夜間活動,白天在地洞中休息,屬於雜食性動物,一般是以小型哺乳動物為食物。 人稱「平頭哥」。老虎。 老虎身為森林之王,百獸之王,兇猛至極,這個眾所周知。 老虎屬於大型貓科動物,也是哺乳動物中的一種,所謂虎視眈眈就是形容極其危險的氛圍環境。 那麼問題來了,平頭哥跟老虎幹起來,會是怎樣的情況呢?
  • 狼獾與「平頭哥」蜜獾究竟誰更厲害?為什麼?
    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平頭哥」蜜獾如果單純地說蜜獾,許多小夥伴可能會感到有些陌生,但是一提到「平頭哥」,這個大名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網上,關於蜜獾的「格言」更是數不勝數,例如「平頭白髮銀披風,非洲大陸我最兇」、「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等等。總的來說,平頭哥的「格言」都透著一股「無敵、無畏」的意思。
  • 鬣狗掏肛平頭哥,不料平頭哥突然爆發,下一秒鬣狗悲劇了!
    鬣狗掏肛平頭哥,不料平頭哥突然爆發,下一秒鬣狗悲劇了!鬣狗被稱為非洲二哥,一手祖傳的掏肛技能更是讓許多動物都聞風喪膽,甚至連獅子再見到鬣狗後,也都會儘可能的繞著走,而這樣更加助長了鬣狗的囂張氣焰。一群鬣狗發現了平頭哥,心想這小個子能有多麼大的殺傷力?於是二話沒說直接衝到跟前開始挑釁起平頭哥,可平頭哥今天沒有心情打架,不停地躲閃著,希望擺脫這些可惡的鬣狗,但是鬣狗就像是狗皮膏藥一樣。
  • 「平頭哥」蜜獾:人類,你對我的脾氣一無所知
    蜜獾「平頭哥」的稱號可真是自己憑本事掙來的,平平的頭頂上長著白毛,像不像放浪不羈的江湖老大?既然像那也不能讓大家失望,誰惹我我就幹誰!這性格,可不就是「江湖一哥」。圖片來源網絡獅群真的打不過平頭哥嗎?其實不然,但是平頭哥也有自己獨特的法寶。
  • 家裡怎麼養一隻平頭哥?
    想在家裡養一隻平頭哥作為寵物?首先,你要你要有很多辣條。其次,你要很經打。最後,你得有片草原。開個玩笑!下面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蜜獾被人類親切地稱呼為「平頭哥」,雖然「平頭哥」體型不大,但是請不要被它嬌小可愛萌的外表所迷惑,蜜獾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沒有之一。
  • 「平頭哥」太狠了!惹了平頭哥的後果到底有多嚴重?
    第一天講了「亞洲之最」,接下來講了「歐洲神奇發明」,然後帶大家看了「北美洲神奇動物」,還給大家介紹了大洋洲的奇異植物和居住在南美洲的「最小的猴子」。 今天,我們要到狂野的非洲大陸探險,去看一看非洲的幾位「霸主」,猜猜它們都是誰呢?
  • 實力遠超平頭哥,被當地人稱為「惡魔」
    實力遠超平頭哥,被當地人稱為「惡魔」網羅天下趣事,縱觀八方奇聞,歡迎收看本期內容,世界上生活著數以萬計的動物,這些動物有些和善,有些兇猛,在草原上生活的蜜獾,因為不怕事又愛挑事的性格,使它們獲得了平頭哥的稱號,而蜜獾也是動物界響噹噹的網紅,之所以能夠走紅。
  • 「越是危難當頭,村民越需要我」 ——交行河南省分行駐村書記劉闖...
    「楊行長,讓我們村『第一書記』留任吧!村裡離不開他啊……」一道道期待的目光,一聲聲誠懇的挽留,打動著在場的每一人。村民們說的第一書記,正是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派駐駐馬店市正陽縣熊寨鎮王樓村駐村的第一書記劉闖。
  • 戶縣王坊村駐村指導組組長羅永生和他的《鄉情日記》
    2005年12月至今,在全省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中,他被派駐到戶縣蔣村鎮王坊村任指導組組長。在基層工作中,羅永生習慣將自己在王坊村的一些生活和工作的感受記載下來,他說,這就是他的《鄉情日記》。  「我應將這裡視作自己的第二故鄉,時間不長,但可以努力做一些事情……」  ——在羅永生《鄉情日記》中  剛到王坊村開展工作時,羅永生總是在不經意間將機關工作的模式帶到農村工作中,難免碰到不少釘子。正是在摩擦中,他逐漸意識到,只有了解村裡的實際情況,才能做到「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