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橋四合、原白峰郭巨 北侖兩個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公示

2020-12-04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郭巨總臺山烽火臺圖自寧波文化遺產保護網)

&nbsp&nbsp&nbsp&nbsp2015年12月8日,柴橋街道四合村、原白峰鎮郭巨村命名為第三批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

&nbsp&nbsp&nbsp&nbsp由此,這兩個村兩個村中的歷史特色與文化遺存開始映入人們的眼帘。

&nbsp&nbsp&nbsp&nbsp日前,市規劃局北侖分局掛出了兩個村的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批前公示)。

&nbsp&nbsp&nbsp&nbsp從中,我們看到了「深藏不漏」的它們原來這麼美好。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四合歷史文化名村保護區劃圖)

&nbsp&nbsp&nbsp&nbsp柴橋四合村是這樣的

&nbsp&nbsp&nbsp&nbsp四合村由裡隘、群力、朱家漕、麟角灣四個自然村組成。建築特色、耕讀文化、氏族文化構成了該村最具價值的歷史特徵。

&nbsp&nbsp&nbsp&nbsp村內現存的古建築普遍使用磚、石、木承重體系,院落格局完整、宏大,且均圍繞中央天井組織建築平面空間,是北侖清、民國鄉土建築風貌的集中展現,特別是乾房連三進、中新屋、魁鬥橋連三進、虞家後新屋、燕詒堂等對研究寧波家族院落極具歷史價值。

&nbsp&nbsp&nbsp&nbsp村內現有2處區級文物保護點和14處三普建築,其它傳統建築36處,總建築面積26911平方米。

&nbsp&nbsp&nbsp&nbsp村落格局基本保留,尚存17條巷弄,古井、古橋、古樹、碼頭、埠頭等歷史環境要素豐富。

&nbsp&nbsp&nbsp&nbsp四合村由曹、張、虞、李四大姓氏分別聚居的四個村構成,村落選址建村高度注重與山、水、田的關係,形成「山環水抱田中央」的村落格局,自然環境與鄉村聚落的緊密結合,展現了平原水鄉古村傳統風貌。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村落內格局完整、傳統建築集中成片的四個地段劃定為核心保護區,共計5.15公頃;

&nbsp&nbsp&nbsp&nbsp以現狀村莊建成範圍為基礎,結合傳統建築保護要求,劃定建設控制地帶,共計12.19公頃;

&nbsp&nbsp&nbsp&nbsp將四合村域其他用地劃定為環境協調區,共計201.91公頃。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以農業生產為主、兼有文化旅遊展示功能的古村落,甬東平原水鄉重要的歷史文化展示窗口。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四合村共有16處歷史院落,是四合村氏族血緣社會的重要遺存。

&nbsp&nbsp&nbsp&nbsp保護規劃建議在原2處區級文物保護點(乾房連三進、虞家後新屋)基礎上新增1處區級文物保護點(魁鬥橋連三進建築群),進行保護和利用;

&nbsp&nbsp&nbsp&nbsp推薦建議歷史建築13處,傳統風貌建築6處進行保護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打造蘆江流域南部特色旅遊區域,通過水上遊船、自行車遊線等慢行系統串接體驗項目,與北部柴橋歷史地段打造相呼應。

&nbsp&nbsp&nbsp&nbsp利用乾房連三進、中新屋、魁鬥橋連三進、虞家後新屋等歷史院落,植入民間文化載體,建議打造為名人堂、村史館、休閒驛站、民俗文化體驗基地等,引導建設杜鵑花館與紫石書院,成為紫石片區花卉文化、耕讀文化的集聚點

&nbsp&nbsp&nbsp&nbsp形成「三橫」(裡隘街、魁鬥橋街、朱家漕路)「三縱」(四合公路及兩條縱向支路)車行交通,同時利用古橋、碼頭、埠頭等歷史要素,組織水上交通和慢性系統。

&nbsp&nbsp&nbsp&nbsp原白峰郭巨村

&nbsp&nbsp&nbsp&nbsp郭巨過去稱廓衢,據傳該地名始於北宋,南宋建炎年間設有廓衢驛站。

&nbsp&nbsp&nbsp&nbsp明洪武二十年,朱元璋令湯和拓建定海衛,構築郭巨千戶所城,乃明初時期沿海防禦體系在浙江一帶的重要節點,海防格局體系構成了郭巨最具價值的歷史特徵。

&nbsp&nbsp&nbsp&nbsp現今,村中的總臺山、鳳凰山的古城山地格局保存完整,部分護城河、城牆遺址可見,以十字街為骨架的街巷格局保存較完整,並保存了如戴家建築群、汪六房等一定數量的傳統民居。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規劃總面積47.97公頃,包括核心保護區2.59公頃,建設控制地帶17.5公頃、環境協調區27.88公頃。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為浙東千戶所城城防格局和海防文化展示窗口,寧波東部的文化創業基地;

&nbsp&nbsp&nbsp&nbsp延續傳統生活,兼有文化旅遊展示和愛國主義教育功能的郭巨城東生活街區。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由總臺山、枕山、鳳凰山等構成的古城山地格局,應整體保護;

&nbsp&nbsp&nbsp&nbsp目前街巷體系、尺度較好,風貌保存較差,城牆僅存南門、西門、鳳凰山3處遺址,護城河東門河較完整、菜場路有若干段遺址;

&nbsp&nbsp&nbsp&nbsp區級文物保護點1處,歷史建築5處,推薦建議歷史建築12處,傳統風貌建築61處,都應進行保護和利用。

&nbsp&nbsp&nbsp&nbsp古城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主要體現在曲藝、傳統戲劇、傳統技藝、民俗、舞蹈等方面,予以傳承與發展。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利用古城枕山面海的格局,與周邊資源形成合力,構築山、海、城區域空間體系。

&nbsp&nbsp&nbsp&nbsp以十字街巷為脈絡,選擇古民居保存較好,歷史要素較為集中的三合院落、四合院落,通過建築修繕、環境提升、民居活化利用等手段,使之成為展示北侖民俗文化的新領地。記者張穎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

相關焦點

  • 北侖「一區三城」布局品質城市建設 打造「四宜城市」
    浙江在線10月24日訊 幾天前,北侖文化中心項目方案設計招標工作結束。這一建設內容包括新聞中心、文化館、非遺展示館、藝術交流中心、大劇院、音樂廳、城市展覽館、商業配套工程等在內的政府投資公共項目總投資約12億元,總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建成後將顯著提升北侖文化競爭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質。
  • [土+毚],寧波北侖這個城中村拆遷了,為陳逸飛故居所在地
    中[土+毚]曾是北侖的一個村子,如今叫星陽村——新碶的一個城中村,一片待拆區域。中[土+毚]被重新關注是因為這裡有藝術大師陳逸飛的故居。這個村的原住民大多屬於中[土+毚]慎德堂的陳家,陳逸飛是陳家在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後人。所有的一切,與記憶有關。
  • 深圳公示首批45處歷史建築,以後誰還敢說深圳是「沙漠文化」!?
    點擊左下角原文連結立享品味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一座城市的魅力往往來自於其獨特的歷史建築,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和水泥森林。深圳近期公示了首批45處歷史建築名單,其中有沒有您熟悉的呢?藏身城中村的「牛巷坊炮樓」城中村出了名就是有密密麻麻的握手樓,在福田村裡有一座樓房坐落在村子裡甚是顯眼,它的窗戶比較小,外牆非常厚,牆體也已經變黑,和旁邊的樓房顯然是格格不入乍一看還以為是「爛尾樓」, 原來這就是深圳的45處歷史建築之一「牛巷坊炮樓」!
  • 全國54個沿海城市的環保公益組織齊聚北侖 共商這件大事!
    近日,中國海洋環保青年交流大會暨2020年守護海岸線培訓大會在寧波北侖舉行。全國54個沿海城市,近百名守護海岸線環保公益組織負責人及北侖區「綠手環」「藍海豚」等10支環保志願者隊伍負責人開展交流分享。
  • 水星合月天文奇觀,一生難得一見
    時間僅相隔3天,寧波天宇又上演「水星合月」的天文奇觀。11月14日清晨5點06分,在北侖郭巨拍攝到的北鬥七星,七顆亮星組合成一個勺子的形狀,很有識別度,6顆為二等星,中間一顆是3等星,亮度稍暗些於是,我和兒子一起出發向東去北侖郭巨的海邊觀星
  • 韶關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廣東歷史文化名村
    新田村是一座歷史非常悠久的村落。新田村在北方漢族南遷(嶺南)史上具有極高的歷史地位。 據記載,新田村的建村時間為公元315年(即西晉建興三年)。新田建村後,李氏子孫後代就一直在新田村繁衍,並很快成為了當地的名門望族。在之後的一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裡,攻讀致仕、求取功名的新田李氏子孫非常多,名人輩出。以唐代戶部侍郎李金馬為典型代表。新田李氏深刻的影響了當地的社會、經濟與文化。
  • 深圳公示首批45處歷史建築
    ,為加強對歷史建築的保護,該委正式發布《關於公示深圳市歷史建築名錄(第一批)的通告》,公示了深圳首批45處歷史建築名單&nbsp&nbsp&nbsp&nbsp深圳新聞網訊 記者昨天從市規劃國土委獲悉,為加強對歷史建築的保護,該委正式發布《關於公示深圳市歷史建築名錄(第一批)的通告》,公示了深圳首批45處歷史建築名單
  • 深圳首批歷史建築公示:國貿大廈、地王大廈、上海賓館入列
    深圳首批歷史建築公示:國貿大廈、地王大廈、上海賓館入列 深圳國貿大廈記者9月9日從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獲悉,為加強對歷史建築的保護,該委正式發布《關於公示深圳市歷史建築名錄
  • 你知道永州有多少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嗎?
    唐朝時,柳宗元、顏真卿、元結等文化名人相繼來永,留下了了《永州八記》、《大唐中興頌》等文學巨篇,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永州一代又一代人,從而造就了永州文化的興盛發達。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名 村是從2003年起,由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組織評選的,主要是一些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的、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鎮和村。
  • 四合文化知多少?此四合非四合?
    境內天然氣儲藏量豐富,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東開發公司採氣隊也在四合境內。一、概況四合位於大竹縣東南部銅鑼山(古稱鄰山)東麓、明月山(古稱容山)西麓的鄰水河畔,因東西南北都有山巒作為屏障、四方八面的河流都在此匯集而得名,古曰「有鄰山環之,鄰水四合其城」
  • 2036個自然村被規劃為五類村莊
    >字體:[ 大 中 小 ] 《南通市海門區鎮村布局規劃(2019版)》規劃成果已進入公示階段。公示將到12月16日結束,歡迎廣大市民發表意見。 據介紹,為進一步優化海門區鎮村空間布局,明確村莊分類,支持農民群眾改善住房條件,引導農村人居環境分類整治,提升鄉村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開展了《南通市海門區鎮村布局規劃(2019版)》編制工作,經編制單位前期調研,並徵詢相關部門意見,目前已形成成果。
  • 鄉村是傳統文化的基因庫 傳統村落保護困局如何破?
    作為承載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記憶的傳統村落,究竟應該怎樣認識?保護傳統村落面臨哪些主要挑戰?保護傳統村落過程中,如何滿足村民改善生活的需求?  傳統村落保護面臨三大問題  目前,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已經公布四批,總數量達到4153個。在住建部總經濟師趙暉看來,這應該是一個歷史性事件。
  • 山東招遠有處古村落,三面環山,人文薈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它三面環山,是膠東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建築最為齊全的古村落,2019年被評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這個村子,就是徐家村。徐家村,地處美秀頂西麓,三面環山。因明朝洪武年間,徐氏家族外遷至此,建村定居而得名,是膠東地區年代最久遠的一處古村落。村中胡同街巷縱橫交錯,房屋院落整齊規劃,頗具地方傳統特色,人文與自然完美交融,形成了這個村莊獨具特色的風景。
  • 福清南嶺鎮大山村食菜厝村保護發展規劃出爐啦!
    昨日 《福清市南嶺鎮大山村食菜厝村保護發展規劃(2015-2030)》出爐,以徵求市民意見。的布局結構 食菜厝村保護區劃總圖(來自 福清智慧城市規劃網)
  • 大運河山東段規劃出爐,這18個縣市區為文化保護核心區
    以歷史文化名城為核心,以運河兩岸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為支撐,著力做好空間肌理梳理、文物古蹟普查、歷史文化挖掘等工作,在嚴格論證基礎上,開展系統性保護,穩步推進詮釋歷史文化的標識性文物和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等保護,延續傳統格局,維護歷史風貌。遵循最小幹預原則,開展文物和歷史建築、傳統民居修葺;採用微改造的「繡花」「織補」方式,提升歷史文化街區環境品質,不違背群眾意願搬空原住居民進行商業性開發。
  • ...審議並原則同意倒扒獅歷史文化街區和大觀亭歷史文化街…
    陳冰冰主持召開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管理委員會會議 審議並原則同意倒扒獅歷史文化街區和大觀亭歷史文化街… 2020-05-15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泰山景區曹家莊村建設首批地質文化村
    (曹家莊村)資源豐富 25 億年二長花崗巖為地質主體記者從泰山景區遺產保護部了解到,泰山的形成歷史至少可追溯到距今27.5億年以前,經過漫長的地質演化,在各種內外力的綜合作用下,逐漸雕琢和塑造成現今雄偉壯麗的泰山。
  • 中國農業合作化第一村——希勤村
    希勤村原為八旗旗屯該村轄兩個自然屯,有耕地22433畝,林地1900畝,草原2000畝,總戶數810戶,總人口3340口。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16800元,希勤村黨總支現有黨員61名(11名女黨員)。
  • 懷柔科創||公示!懷柔科學城規劃這樣做...
    目前已形成控規草案,於10月22日起正式啟動社會公示。控規編制工作建立了由主責單位、責任單位、專家智庫、規劃編制工作營組成的四級聯動工作體系,充分發揮工作營的支撐平臺作用,廣泛邀請建築、科研、景觀、產業、國際化服務等多領域的國內外專家,共同參與、全程指導,有效提升了規劃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