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底下一段,第四段,「丁,暗合道妙,巧入無生」。這是講持名念佛這個法門,它與明心見性相應,雖然還沒到這個程度,但是是一個方向、是一個目標,肯定不錯,就是暗合道妙。巧入無生,無生是見性,真正看到一切法沒有生滅,生滅不二。這個法門是善巧方便,讓我們也能契入。
請看經文第十五面第一行,「夫無念與無生遠非凡夫之所能」。無念就無生,這裡頭的意思,我們要是能體會到,有生,有生就有念頭。我們不是這個境界,也沒入這個境界,可是學過《還源觀》的人他懂得,宇宙怎麼來的?萬物怎麼來的?就是念頭來的,念頭一起就現前,念頭沒有了,馬上就沒有。彌勒菩薩講那個念頭,念頭的生滅非常快,一秒鐘有多少個念頭?有一千二百八十兆,有這麼多念頭。他說念念相續,所以好像是有生,如果這個念頭有一個念頭斷了,無生的境界就現前。無生是什麼?無生是常寂光,這裡頭沒有生滅的現象,不生不滅。
惠能大師見到了,你看他那個報告五句話裡頭,第二句說「何期自性,本無生滅」,他見到了,他證得,五祖衣缽才傳給他,沒傳給神秀,神秀有生滅。「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有生有滅,人家是真的見到無生,所以境界不相同。
這個境界不是凡夫境界,什麼人的境界?大乘教裡常講的「圓教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始名真得無生法忍」。無生就是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什麼?忍是認可,你見到,你一點懷疑也沒有,你證明了。所以忍有認可的意思,有肯定的意思。佛講無生法,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他接受,他肯定。我們聽了這句話,一定會說:釋迦牟尼佛,我看到人生老病死,我看到花開花謝,怎麼會沒有生滅?
我們不懂,真的,真的沒有生滅。這個常識要是稍稍能夠明白一點,去讀《還源觀》,那裡面講得很清楚,但是我們不能證實,八地菩薩見到。我們在《華嚴》上讀到,圓教初住,破無明,證法身,他就見到無念無生,脫離十法界。給諸位說,十法界就是有生有滅。十法界從哪裡來的?阿賴耶變現的。阿賴耶的三細相,現在科學家講得很像,科學家告訴我們,宇宙之間只有三樣東西,除這三樣,什麼都沒有。
這三樣是什麼?第一個是能量,第二個是物質,第三個是信息。佛給我們講阿賴耶三細相,第一個是業相,轉相、境界相,業相就是能量,轉相就是信息,境界相就是物質。科學家我們也不能不佩服,他也發現了,但是沒有佛講得那麼清楚。佛說這三個現象從哪來的,他不知道;這三個現象如何變現出宇宙、變現出萬物、變現出我們這個人,科學家說不出來。不容易,能發現這三個東西,這近代科學。
初住菩薩他是把起心動念放下了,不起心不動念,分別執著當然沒有,分別是從起心動念以後才有分別,分別之後才有執著。這個東西統統放下,生實報莊嚴土,沒有到常寂光,可以說證常寂光,沒有契入。為
什麼?他還有無明習氣沒斷。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無明習氣厚薄不一樣,習氣全斷掉了,實報莊嚴土也沒有了,他到哪裡去?他到常寂光去了。常寂光裡頭,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這是真正不可思議的境界,你沒有辦法想像,你也說不出,它真的存在,永恆存在,不生不滅。起不起作用?起作用,眾生有感它就有應,這個感應道交也很難想像。我們年輕學佛法,老師也沒有把這樁事情講清楚,我們對這個事情總是有懷疑,這個懷疑不是懷疑它有問題,在佛法講疑情,總是有疑不能斷。
經過大乘經教長時期的薰習,慢慢領悟了,這個領悟,是悟,是叫解悟,不是證悟;解悟,不懷疑了,有道理,道理也懂了。有理當然有事,有事當然有理,從事上明白了理,從理上也了解了事。為什麼不能證得?起心動念沒放下。分別執著比一般人輕了,一般人為什麼連解悟都有那麼困難?那是分別執著太重,這是障礙你的悟門,不是證悟,解悟,你看解悟都被障礙,何況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