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單極是個什麼鬼?

2021-01-14 世界華人UFO科學

磁單極是科學家在理論物理學弦理論中提出的僅帶有北極或南極單一磁極的假設性磁性粒子。把一根磁棒截成兩段,可以得到兩根新磁棒,它們都有南極和北極。磁單極的客觀概念是'發現'一種粒子或亞原子粒子是只存在於單一極化的新粒子,磁單極表象為'磁單極粒子'的存在,粒子亞原子粒子的集合體只能是'粒子的躍遷線性單極粒子能量排斥,粒子的存在是非'團簇'集合。

中文名稱:磁單極

外文名稱:Magnetic monopole

磁單極是科學家在理論物理學弦理論中提出的僅帶有北極或南極單一磁極的假設性磁性粒子。在物質世界中,這是相當特殊的,因為磁性粒子通常總是以偶極子(南北兩極)的形式成對出現。磁單極子這種物質的存在性在科學界時有紛爭,迄今為止科學家們還未曾發現過這種物質,因此,磁單極子可以說是21世紀物理學界重要的研究主題之一。磁單極在粒子與亞原子粒子的'質能量'表徵為磁單極粒子的粒子線性躍遷角動量集合存在,粒子的質能集合體是非'團簇'的標準一維度量子粒子發現。磁單極粒子的存在,在高能粒子物理反應為'粒子的激發態'關聯粒子的衍射冷凝。

把一根磁棒截成兩段,可以得到兩根新磁棒,它們都有南極和北極。事實上,不管你怎樣切割,新得到的每一段小磁鐵總有兩個磁極。因此,人們認為磁體的兩極總是成對的出現,自然界中不會存在單個磁極。然而,磁和電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同種電荷互相推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同名磁極也互相推斥,異名磁極也互相吸引。用摩擦的方法能使物體帶上電;如果用磁鐵的一極在一根鋼棒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幾次,也能使鋼棒磁化。但是,(為什么正、負電荷能夠<單獨存在>相對存在),而單個磁極卻不能單獨存在呢?多年來,人們百思而不得其解。首次發現1932年,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從理論上預言磁單極是可以獨立存在的。他認為:"既然電有基本電荷--電子存在,磁也應該有基本磁荷--磁單極子存在。"他的這一預見吸引了不少物理學家用各種方法去尋找磁單極子。人們在各種物質中,如礦物、火山灰、隕石、月球土壤中尋找磁單極子;也在加速器產生的粒子中尋找過磁單極子,用最先進的方法和最精密的儀器,但都一無所獲。漸漸地,人們認為磁單極子可能根本不存在。但是,在1975年,美國科學家在高空氣球上探測宇宙射線時,意外地發現了一條單軌跡。經分析,認為這條軌跡是磁單極子留下的痕跡。然而這並不能說明真正找到了磁單極子。1982年2月14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物理學家布拉斯·卡布雷拉宣布,他利用超導線圈發現了一個磁單極子,不過後來再沒有找到新的磁單極子。科學實驗必須能經得起多次的重複,所以,僅有這一事例還不能證實磁單極子的存在。繼續進行目前,尋找磁單極子的工作仍在繼續進行,科學家們不斷改進實驗方法,提高探測儀器的精度。實現理想也許要經過好幾代人的努力,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一般看來,磁的來源總是同電相關的,即由電的運動(電流)產生磁場,而且產生生物質磁性的磁矩也是同自旋和電荷相聯繫的。這樣磁矩的兩個磁極(北極和南極,或稱正磁極和負磁極)便是不能分開和分離存在的。這同物質的電性是很不相同的。因為電性中既有電矩(帶有正電極和負電極)的存在,也有分開的正電荷和負電荷的存在。這樣就造成了磁和電的不對稱,使描述電磁現象的麥克斯韋電磁方程組也顯得不對稱,例如電通密度的散度為電荷密度,而磁通密度的散度卻為零(0),因為只有磁矩,沒有分離的磁荷(磁極)。但是獲得1933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在1931年提出了磁單極子理論。這位物理學家既在創建相對論性量子電動力學理論上有過重要貢獻,而且還有先提出了反物質學說、磁單極子學說和基本物理常數隨時間變化學說,其中反物質學說已在實驗上得到證實,並成為阿爾法磁譜儀的重點研究對象。而磁單極子學說自從1931年提出以來,到現在一直受到實驗觀測和理論研究的重視。這是因為磁單極子問題不僅涉及物質磁性的一種來源,電磁現象的對稱性,而且還同宇宙極早期演化理論及微觀粒子結構理論等有關,故成為科學界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例如在實驗觀測方面,曾利用多種高能加速器進行許多實驗,但都未能產生出磁單極子;曾對地球古代大陸巖石和海洋底巖石、從天外降落到地球上的各種隕石、從月球帶回地球的月球巖石等進行觀測也未觀測到磁單極子及其留下的特徵徑跡,曾利用高空氣球和空間飛行器上的粒子 探測器探測磁單極子,在很多次探測中僅觀測到一次的粒子徑跡(圖2),經多方面分析研究,認為很可能是磁單極子的徑跡,但至今尚未得到重複證認;還曾多次在地面實驗室中利用高靈敏度和高磁屏蔽的超導量子幹涉儀(SQUID)式磁強計進行磁單極子的探測,進行了長達151天的日夜不停的磁單極子探測,僅有一次觀測結果(圖3)經仔細分析研究,排除了多種幹擾,認為是一次磁單極子事例,但是後來雖然經過多次重複探測,並且改進和增大了測量裝置,提高了測量靈敏度,但是都未能再觀測到磁單極子。總的說來,幾十年來經過多方面和大量的關於磁單極子的實驗觀測,雖然曾有過兩次可能是磁單極子的觀測事例,但都尚未能得到重複的證實。在磁單極子的理論研究方面,也曾提出過多種的學說,各有其特點和根據。例如,除狄拉克最早提出的磁單極子學說外,還有:磁荷和電荷完全對稱並具有新的量子化條件的全對稱磁單極子學說;由著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等提出的採用纖維叢新數學方法的量子力學磁單極子學說;應用統一規範場理論的規範磁單極子學說;應用愛因斯坦-麥克斯韋耦合場的相對論性耦合場磁單極子學說;應用超弦理論和4維規範模型的超重磁單極子學說;超對稱和超弦磁單極子學說等。總的看來,涉及磁學、電磁對稱、宇宙早期演化和微觀基本粒子結構等多方面的磁單極子問題是仍需要從實驗觀測和理論方面繼續進行研究的科學問題。電磁疑雲電磁,電磁,在許多人的印象裡,電和磁就像是一對相生相成、形影不離的孿生兄弟,也像是一對親密無間、夫唱妻隨的美滿佳偶。說到電,必然也會說到磁;提到磁,自然也離不開電。如充滿宇宙中的電磁波,它們對於我們來說簡直就是如雷貫耳,因為它們對宇宙天體和生命物質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們就是電性和磁性的統一體。電和磁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帶電體周圍有電場,磁體周圍也有磁場;同種電荷相斥,同名磁極也相斥;異種電荷相吸,異名磁極也相吸;變化的電場能激發磁場,變化的磁場也能激發電場;用摩擦的方法能使物體帶上電,如果用磁鐵的一極在一根鐵棒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幾次,也能使鐵棒磁化--物理學家法拉第和麥克斯韋為此創立了"電生磁、磁生電"的電磁場理論。不對稱但是,實際上,就像再美滿恩愛的夫妻也會有性格上的差異和其它方面的不諧調,磁和電這對佳偶也並非是完全對稱的,這種不對稱性不論從宏觀還是微觀上都有所反映。在宏觀上,從地球、月球、行星到恆星、銀河系和河外星系,不可勝數的天體以及遼闊無垠的星際空間,都具有磁場,磁場對天體的起源、結構和演化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可是電場在宇宙空間幾乎無聲無息,對豐富多彩的天文學似乎毫無建樹。而從微觀上看:在磁與電的關係中,磁性是更為本質的東西,我們可以用磁來制約電,卻不能用電來制約磁(用電產生磁,例如電磁鐵,則是另外一回事)。在電現象裡,帶電體可分割成單獨帶有正電荷和負電荷的粒子,正、負電荷可以單獨存在;而磁體的兩極總是成對出現,無論磁針被分割成多少部分,無論把它分割得多麼小,新得到的每一段小磁鐵總有兩個磁極,長久以來,人們從來沒有發現過單獨存在的磁極--磁單極子。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對電、磁這種宏觀和微觀上的不對稱感到困惑不解,特別是為什么正、負電荷能夠單獨存在,而單個磁極卻不能單獨存在,對此人們更是充滿了諸多的疑問。那麼,磁單極子到底存不存在呢?1931年,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首先從理論上用極精美的數學物理公式預言,磁單極子是可以獨立存在的。他認為,既然電有基本電荷--電子存在,磁也應有基本磁荷--磁單極子存在,這樣,電磁現象的完全對稱性就可以得到保證。因此,他根據電動力學和量子力學的合理推演,前所未有地把磁單極子作為一種新粒子提出來。以前,狄拉克曾經預言過正電子的存在,並已經為實驗所證實;這一次他的磁單極子假設同樣震驚了科學界。理論研究在磁單極子的理論研究方面,除狄拉克最早提出的磁單極子學說外,還有其他一些科學家也曾提出過多種的學說,各有其特點和根據。如著名的美籍義大利物理學家費米也曾經從理論上探討過磁單極子,並且也認為它的存在是可能的。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等一些著名的科學家,也從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地對磁單極子理論做出了補充和完善。它們彌補了狄拉克理論中的一些缺陷和不足,給磁單極子的設想輔以更堅實的理論基礎。蹤跡難尋古老巖石探測隨著磁單極子的提出,科學界由此掀起了一場尋找磁單極子的狂潮。人們絞盡腦汁,採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去尋找這種理論上的磁單極子。科學家首先把尋找的重點放在古老的地球的鐵礦石和來自地球之外的鐵隕石上,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物體中,會隱藏著磁單極子這種"小精靈"。然而結果卻令他們大失所望:無論是在"土生土長"的地球物質中,還是那些屬於"不速之客"的地球之外的天體物質中,均未發現磁單極子!高能加速器實驗高能加速器是科學家實現尋找磁單極子美好理想的另一種重要手段。科學家利用高能加速器加速核子(例如質子),以之衝擊原子核,希望這樣能夠使理論中的緊密結合的正負磁單極子分離,以求找到磁單極子。美國的科學家利用同步回旋加速器,多次用高能質子與輕原子核碰撞,但是也沒有發現有磁單極子產生的跡象。這樣的實驗已經做了很多次,得到的都是否定的結果。宇宙射線中尋找古老巖石探測和加速器實驗所遭到的挫折,並沒有使科學家們氣餒,反而更加激發了他們的鬥志,並促使他們廣開思路,想到了這也許是因為加速器的能量不夠大的緣故,他們一方面試圖研製出功能更加強大的加速器,一方面把目光投向能量更大的天然的宇宙射線,試圖從宇宙射線中找到磁單極子的蹤影。從宇宙射線中尋找磁單極子的理論根據有兩方面:-種是宇宙射線本身可能含有磁單極子,另一種是宇宙射線粒子與高空大氣原子、離子、分子等碰撞會產生磁單極子。他們曾經把希望寄托在一套高效能的裝置上,因為這種裝置可以捕捉並記錄到非常微小、速度非常快的電磁現象。他們期待著利用這套裝置能把宇宙線中的磁單極子吸附上,遺憾的是這套裝置也未能使他們如願以償,滿腔希望的他們又遭受了一次沉重的失望的打擊。進行月巖檢測但是,科學家們並不因此氣餒和放棄,他們仍在不斷地尋找著機會。人類登月飛行的實現,又重新在科學家心目中燃起了熊熊的希望之火,讓科學家把目光投向那寂靜荒涼的地方,因為月球上既沒有大氣,磁場又極微弱,應該是尋找磁單極子的好場所。1973年,科學家對"阿波羅"11號、12號和14號飛船運回的月巖進行了檢測,而且使用了極靈敏的儀器。但出人意料的是,竟沒有測出任何磁單極子。曙光曾現在對磁單極子進行尋找的過程中,人們"收穫"到的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不過,在一次又一次沉重、濃鬱的失敗的晦暗中間,也曾不時地閃現過一兩次美妙的希望曙光。有一些物理學家認為,磁單極子對周圍物質有很強的吸引力,所以它們在感光底板上會留下又粗又黑的痕跡。根據這一特點,1975年,美國的一個科研小組,用氣球將感光底板送到空氣極其稀薄的高空,經過幾晝夜宇宙射線的照射,發現感光底板上真的有又粗又黑的痕跡,他們欣喜若狂,於是迫不及待地在隨後召開的一次國際會議上聲稱,他們找到了磁單極子。但是,對於那是否真的是磁單極子留下的痕跡,會上爭論很大,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那些痕跡很明顯是重離子留下的,但試驗者還是堅持認為那是磁單極子留下的"傑作"。雙方為此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誰也說服不了誰。所以,到目前為止,這些痕跡到底是誰留下的,還是樁難以了斷的"懸案"。宣布發現1982年,美國物理學家凱布雷拉宣布,在他的實驗儀器中發現了一個磁單極子。他採用一種稱為超導量子幹涉式磁強計的儀器,在實驗室中進行了151天的實驗觀察記錄,經過周密分析,實驗所得的數據與磁單極子理論所提出的磁場單極子產生的條件基本吻合,因此他認為這是磁單極子穿過了儀器中的超導線圈。不過由於以後沒有重複觀察到類似於那次實驗中所觀察到的現象,所以這一事例還不能確證磁單極子的存在。最近,一組由中國、瑞士、日本等多國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報告說,他們發現了磁單極子存在的間接證據,他們在一種被稱為鐵磁晶體的物質中觀察到反常霍爾效應,並且認為只有假設存在磁單極子才能解釋這種現象。雖然這些"發現"最終都沒有得到很確鑿的認證,但還是給科學家們增添了很大的信心。爭議難休儘管磁單極子理論不斷地得到進一步地完善,但是,人們還是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與磁單子理論不斷"前進"的形勢相比,對磁單極子的尋找卻幾乎是"原地踏步",理論和實踐相比,出現了極大的"不對稱",實踐成了磁單子學說中的一條"短腿"。從20世紀到21世紀,世界各地都在尋找磁單極子,在陸地、在海洋、在太空、在深海沉積物中、在月球的巖石上,卻還是很難發現磁單極子的蛛絲馬跡。對於這種狀況,完全可以用這樣的詩句來形容:"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尋找,可以說沒有一個科學家敢於理直氣壯地聲稱自己完全真正找到了磁單極子,於是,導致了關於磁單極子是否真的存在的疑雲的產生,並且這種疑雲漸漸地越積越厚,濃重地籠罩著科學界,並引發了新一輪的、更加激烈的關於磁單極子的爭議。對磁單極子的存在持否定態度的科學家大有人在,他們提出了這樣或那樣的理由加以論證,而其中最主要的理由就是:鳥過留聲、獸過留痕,如果磁單極子確實在宇宙中存在,它就總會留下蛛絲馬跡,但迄今為止,人們用最先進的方法和最精密的儀器,在各種物質中尋找磁單極子,都一無所獲。因此可以認為,它們可能根本就是一種僅僅存在於人們主觀想像中的子虛烏有的產物。有意思的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還曾有科學家用以太學說來否定磁單極子的存在:在人們能夠用光學方法探測到的太空中,瀰漫著一種被稱為以太的物質。由於以太的特殊性質,它們在太空中是以一種渦旋的狀態分布的,很明顯,宇宙中存在著大大小小的以太旋渦。因為旋渦是一種轉動,這種旋渦不論大小,轉動的東西一定有一個轉軸。以太的旋渦實質上就是磁場,一個轉軸有必定有兩端,也就是有兩個極,不存在只有一個端的轉軸,所以就不存在磁單極子。但是,這一說法隨著以太學說的被拋棄而歸於銷聲匿跡。還有人這樣認為:"電場"和"磁場"是電荷和磁體四周存在著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電荷和磁體通過各自的"場"這種物質向另外的電荷和磁體施加作用,同時場還表達了電力或磁力作用的範圍;電力和磁力的無形的作用線分別稱為"電力線"或"磁感應線"。因為電荷電場的電力線不是閉合的,它起源於正電荷,終止於負電荷,或延伸至無限遠,它在電荷處是不連續的;而磁體磁場的磁感應線永遠是閉合的,它在磁體內部和外部處處連續。實驗中從來未見到過單個的磁極或磁荷,也從來未發現不閉合的磁感應線。所以,在經典電磁理論中,磁單極子存在的可能性就根本被排除了。正是由於上述原因,十分強調對稱性的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在建立經典電磁理論的時候,雖然為了對稱性也考慮過磁單極子,但是最終還是未敢貿然將它引入它的理論中。因此,這種不對稱性在經典電磁理論中就一直保留到今天。其中特別應該指出的是,就連到了晚年的狄拉克本人,也對磁單極子是否存在產生了深深的懷疑。1981年,他在致一位友人的信中說:至今我已是屬於那些不相信磁單極子存在之列的人了。因此,持否定觀點的人還認為,應儘早放棄對磁單極子的尋找,因為這種尋找無異於緣木求魚,只能是徒勞無功的。肯定磁單極存在者中,不乏非常傑出的物理學家。他們堅持認為,磁單極子是存在的,但它們成對結合得太緊密了,現在所有的高能粒子尚不能把它們轟開。但是,他們也認為,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就是磁單極子即使存在,它們也極可能是在宇宙形成初期產生的,殘存下來的數量也是微乎其微的,因為假如宇宙間充滿了大量磁單極子,則宇宙間的磁場將不復存在。這些磁單極子本來就很少,而且它們又散布在極其廣袤的宇宙之中,所以要找到它不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磁單極子含量很少,那么正負磁單極子之間相互湮沒的機率也同時就會很低,所以它們就更有可能被保存下來。也有的科學家首先肯定磁單極子的存在,但同時又承認磁單極子實際上很難發現。他們的理由是:在人類觀測所及的範圍內,存在的大多數磁單極子應是屬於一種運動速度極其緩慢、"惰性"很強的"慢磁單極子",而那些"精力充沛"、"運動神速"的"快磁單極子",早已飛離銀河系,消失在無邊無際的宇宙空間。但"慢磁單極"子對物質電離作用很弱,要想觀察到它們,需要有比現在裝置靈敏度高上萬倍的探測器才可以,而以目前的科技水平,這樣的探測器暫時還無法製造出來。有的科學家甚至還推算出了磁單極子的質量,證明了磁單極子質量大得驚人,約為質子質量的1億億倍,比細菌還要大!所以他們進一步認為,無論是現代加速器還是高能宇宙射線,都不能產生如此大質量的粒子,僅在宇宙誕生即宇宙大爆炸時,才有磁單極子生成所需的極高的溫度和極大的能量密度條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科學家雖然在實驗上尋找磁單極子時總是"掃興而歸",但在預言磁單極子存在的理論卻不斷有創新。如海嘯是一種駭人的自然現象,它常常導致海洋中產生一種異常穩定的孤立波,即孤立子。這種孤立子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幾乎不受其它任何外來事物的幹擾,永葆自己的波形和能量,不停地湧向遠方。前蘇聯物理學家鮑爾雅科夫和荷蘭科學家特霍夫脫在對弱力和電磁力的關係進行研究時發現,在弱電場(弱力和電磁力是這種場的不同表現)中,會發生"場嘯",每次場嘯將產生與孤立子類似的粒子,他們認為這種粒子極有可能就是磁單極子。持肯定觀點的科學家都一致認為:雖然磁單極子非常少,但考慮到它對物理學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完全值得不遺餘力地去尋找。不言放棄磁單極子理論自提出以來迄今,已逾半個多世紀,長期不能被證實,也不能被否定,這在科學史上是罕見的,因為一般的科學假設如果在這麼長的時間內未被證實,人們就會將此假設否定或放棄。那麼,對於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探尋,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有什麼突破性進展的磁單極子,人們是否最終也同樣會放棄尋找呢?實際上,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至今,磁單極子一直是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的熱門話題,同時也引起了廣大科學愛好者的極大興趣,對它們的尋找就一直沒有停止過。這是因為磁單極子複雜的相互作用過程,與目前我們所了解的一般電磁現象截然不同,磁單極子問題不僅涉及物質磁性的一種來源、電磁現象的對稱性,而且還同宇宙極早期演化理論及微觀粒子結構理論等有關。磁單極子的引出對同性電荷的穩定性、電荷的量子化、輕子結構、輕子和強子的統一組成、輕子和夸克的對稱等難題等,都能給以較好的解釋。儘管迄今為止還沒找到磁單極子,但是,在關於磁單極子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半個多世紀中,採用了量子論、相對論和統一場論的複雜理論手段,聯繫到最廣袤的宏觀世界和最細微的微觀世界,涉及到極漫長的和極短暫的時間尺度,它不僅給物理學帶來了活力,而且也向兩極不可分離的哲學信條提出挑戰。更為重要的是,在具體的對磁單極子進行探索過程中,對物理學特別粒子研究技術如加速器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雖然磁單極子假說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能在實驗上得到最後的證實,但它仍將是當代物理學上十分引人注目的基本理論研究和實驗的重要課題之一,因為今天的磁單極子已成為解決一系列涉及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重大問題的突破口,如果磁單極子確實存在,不僅現有的電磁理論要作重大修改,而且物理學以及天文學的基礎理論又將有重大的發展,人們對宇宙起源和發展的認識也會再深入一步。所以,總的看來,涉及磁學、電磁對稱、宇宙早期演化和微觀基本粒子結構等多方面的磁單極子問題還需要從實驗觀測和理論方面繼續進行研究,對它的尋找絕不應半途而廢,否則就會前功盡棄。當然,要找到磁單極子,並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情,而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仍然要付出許多時間和精力,甚至可能要經過好幾代人的努力,但科學家們絕不會輕言放棄。相關名詞孤立子:在江河湖海等水面中,僅有一個波峰,波長為無限,運動相對於時間及位置不作周期性變化的波動稱為孤立波,又稱為孤立子。孤立波在其波峰附近,波面較陡,能量大多集中於此,當其波高與水深之比值(常應用的比值為0.78)增至一定量值時,波峰附近會出現破碎現象。以太:古希臘哲學家首先設想出來的一種媒質。17世紀後為解釋光的傳播,以及電磁和引力相互作用現象而又重新提出。當時認為,光是一種機械的彈性波,但由於這類波的傳播必須有某種彈性媒質作為媒介(如聲波的傳播要有空氣或水作為媒介),而光卻可以通過真空傳播,所以必須假設存在一種尚未為實驗發現的以太作為傳播光的媒質。為了解釋光在傳播中的各種性質,必須認為以太是無所不在的(包括真空和任何物質內部),沒有質量的,而且是"絕對靜止"的。電磁和引力作用則看作是以太中的特殊機械作用。以太這一概念在19世紀曾被人們廣為接受,但後來也暴露了不少問題,如為了解釋更多的現象,它必須具有各種顯然是不合理的的性質;一些試圖用來確定以太存在的實驗往往又都歸失敗。直到20世紀初,隨著相對論的建立和對場的進一步研究,完全確定了光(電磁波)的傳播和一切相互作用的傳遞都通過各種場,而不是通過機械媒質。這樣,以太就成為了一個陳舊的概念而被拋棄。反常霍爾效應:美國物理學家霍爾(1855-1938)發現,如果對位於磁場中的導體施加一個電壓,該磁場的方向垂直於所施加電壓的方向,那麼在既與磁場垂直又和所施加電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會產生另一個電壓,人們將這個電壓叫做霍爾電壓,產生這種現象被稱為霍爾效應。更通俗地說,就是導體中有電流時,就有電荷載子在裡面移動。而當導體內有磁場時,導體內的電荷載子運動就會受影響,這些電荷載子因此可能就會往某一邊靠過去。好比一條路,本來大家是均勻地分布在路面上,往前移動,當有磁場時,大家可能會被推到靠路的右邊行走。故路(導體)的兩側,就會產生電壓差。鐵磁材料的霍爾效應通常由兩部分構成,一般非磁金屬材料的電阻應正比於外加磁場,稱為一般霍爾效應。然而在鐵磁金屬材料中,其電阻還與材料的磁化強度有關,此項被稱為反常霍爾效應。有關人物狄拉克(1902-1984):英國物理學家。既在創建相對論性量子電動力學理論上有過重要貢獻,而且還先提出了反物質學說、磁單極子學說和基本物理常數隨時間變化學說,其中反物質學說已在實驗上得到證實,並成為阿爾法磁譜儀的重點研究對象。由於對量子力學發展所作的貢獻,曾榮獲193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安德烈·瑪麗·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1775年-1836年),法國化學家,在電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對數學和物理也有貢獻。電流的國際單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在電磁學方面,安培曾預言過"磁單極子一定存在",但至今未發現。最新進展德國柏林亥姆霍茲材料與能源研究中心與來自德勒斯登、聖安德魯斯、拉普拉塔和牛津的研究人員在近期柏林進行的中子散射實驗中,首次發現了磁單極子,並觀察到它如何產生於實際物質之中。版權聲明:本平臺旨在探索宇宙奧秘,普及UFO科學知識,部分文章源於網絡,僅作為分享,不代表本號的觀點。
我們尊重知識與勞動,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2019年中國最清晰UFO國慶「檢閱」太原?-1

▲主流媒體揭露美國中情局,為控制人類意識犯下的邪惡罪行

▲ TR-3B再度被提起,真實的黑科技還是吹牛?

▲俄少將:UFO是真實的,我們知道如何召喚

▲震驚!25名航天員都遇到過月球上的UFO登月第一人死前曝光

▲俄國科學家實驗時空旅人藏身邊?《57爆新聞》精選篇

▲中國的「通天繩」表演?

▲國際空間站周圍出現不明飛行物,金黃色片狀,目測長5至8米!

▲遊客拍攝到的不明飛行物UFO,懸停山頂難道在接外星人?

▲科學家首次透露:「中國天眼」預計9月可啟動地外文明搜索

▲共維論飛碟與方圓圖

▲探秘,63年前舊報紙刊載的西安飛碟事件

▲神秘「食光者」有空氣就能活的人

▲歐巴馬幕僚遺憾未公布UFO真相

▲美國矽谷的中國人開始感到極度的恐慌!!!

▲美國:「抗議」愈演愈烈 「抗疫」雪上加霜

▲飛人與真飛機並駕齊驅——精彩絕倫啊!

▲美國最大國旗被雷劈成兩半,網友說這是生動的隱喻

▲最新「麥田怪圈」是意味著地殼要有重大變動嗎?

▲大學數學家用二進位代碼和外星人的面孔對麥田怪圈進行解碼



讓您的作品

登上世界級平臺

名揚天下


如果您想得到

引以為傲

獨一無二

華人圈 U雅禮品


紀念U品:充電寶

紀念U品:太陽帽


敬請>>>[點擊進入]



了解最新UFO資訊/活動

敬請關注

世界華人UFO科學

訂閱號

強烈建議您關注後

同時設置為桌面

便於及時快捷瀏覽



欄目投稿

【新聞線索提供

詳情掃碼加微信

15135152096(靜舟)


世界華人UFO聯合會

官方網站

http://www.hrufo.com

(複製粘貼到地址欄搜索) 

相關焦點

  • 磁單極的故事(編者按)
    1931年狄拉克利用數學公式預言了磁單極子的存在;可惜迄今為止,基本的磁單極粒子一直未能被發現。在大爆炸(Big Bang)宇宙模型的三大疑難問題中,「宇宙磁單極子問題」即為其一(另二個問題是「宇宙平坦性問題」和「宇宙視界問題」)。
  • 為什麼我們的宇宙沒有磁單極?
    狄拉克(Dirac)在1931年預言,磁單極是存在的。但是人們普遍認為,如果存在的話,它們應該留下一些蛛絲馬跡。然而,這沒有引起科學家們重視,因為物理學的核心是實驗科學,沒有磁單極的任何證據,很難證明它們的合理性。但這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改變了。人們正在嘗試「大統一理論」,或者正在嘗試我們目前看到的與自然更加對稱的思想。
  • 重磅發現:磁單極子,在聲學領域首次亮相!
    磁單極子,在聲學領域首次亮相!科克大學(UCC)和牛津大學物理學教授謝默斯·戴維斯(Seamus Davis)帶領一組實驗物理學家發現了磁單極子流體產生的磁性噪聲。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研究小組發明了一種磁場噪聲譜儀,它可以讓人類感知到磁單極子噪聲。
  • 你覺得有沒有磁單極?尋找磁單極子的最新結果出爐!
    一個多世紀以來,物理學家們一直對這種明顯不存在孤立磁極或「磁單極子」的現象感到困惑。磁單極子的存在似乎是完全自然的;如果觀察到帶有磁荷的粒子,麥克斯韋方程將反映出電與磁之間的完全對稱性。但謎團依然存在:雖然所有已知粒子都是帶電或中性的,但還沒有發現任何粒子是帶帶磁性的,由保羅·狄拉克正式提出了磁單極子的理論。
  • 磁單極子之謎:為什麼沒有單一磁極的磁鐵
    麥克斯韋方程組是經典的電磁場理論,但是這個理論並不能完美解釋為何我們找不到磁單極子,也不能解釋為何電荷都是以固定值存在的。當科學家將麥克斯韋方程組拓展到包含磁單極子,電荷就只能以固定值存在,這使得經典電磁場理論與量子電動力學得到了統一。而在實驗方面,在實驗室裡構造類磁單極子、通過大型強子對撞機尋找磁單極子、甚至是在浩渺無垠的宇宙裡尋找它的存在,人們一直沒有放棄過對磁單極子的探索。
  • 磁單極的三世三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層面的磁單極精講
    。它真的不能容納磁單極嗎?在球坐標系(r ,θ ,φ )中,磁荷量為qm 的磁單極的磁場是必須指出,由於狄拉克磁單極(即U(1)磁單極)的奇異弦很詭異,點磁荷的總能量(即質量)又是無窮大,所以實際上它並不是粒子物理學家們心目中的「粒子」。現在,更多地利用U(1)磁單極這個概念的領域反倒是凝聚態物理。凝聚態物理學家經常把一些理論中出現的帶有磁通量尾巴的準粒子 (quasi-particle)(或稱元激發)叫做磁單極,當然這和作為粒子的磁單極子是不同的兩種對象。
  • 科學家首次在實物中發現磁單極子的存在
    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在德國德勒斯登大學、聖安德魯斯大學、拉普拉塔大學及英國牛津大學同事的協作下,首次觀測到了磁單極子的存在,以及這些磁單極子在一種實際材料中出現的過程。
  • 新的物理理論預言磁單極不存在
    電動力學指出,電有正電荷和負電荷,磁和電不同,沒有磁荷,磁場的N極和S極總是成對出現,宇宙中沒有單一存在的磁單極。但是,很多人仍然認為磁單極是存在的。特別是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開創了磁單極理論研究。很多人根據量子力學提出了磁單極理論。
  • 發現磁單極?量子氣體揭示彎曲單極子的第一個信號
    但是一些物理學理論預測了單極磁體的存在——這種情況類似於電荷,它們要麼是正極,要麼是負極。一種特殊的化身——以發現者名字命名的「陽單極子」——最初是在高能物理學的背景下被預測出來,但從未被觀察到。現在JQI的一個研究小組由博士後Seiji Sugawa和JQI研究員伊恩·斯皮爾曼(Ian Spielman)領導,他們成功地模仿了一種楊氏磁單極子,並使用了一種由rubidium原子組成的超古老氣體。
  • 發現磁單極子,能得諾貝爾獎嗎?
    上世紀30年代初,大物理學家狄拉克用優美的數學公式預言只有一個磁極的粒子是可以單獨存在的,並將其命名為磁單極子。磁單極子作為一種新的粒子就此被提出,也吸引了一大批物理學家的關注。如果有一天有人發現了磁單極子,那麼他就成功預訂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磁單極子的發現會使現有的電磁學理論作出重大調整。至今仍然有一批實驗設備在等待著捕捉到磁單極子。
  • 神秘的磁單極子——大統一理論預言存在的磁單極子為何從未發現?
    當代最成功的物理理論無疑當屬量子力學中的標準模型,儘管這個理論中有19個參數是人為放進去的,並非由理論本身確定,而是依賴於實驗確定,所以難免給人一種因果倒置的感覺。在很多個版本的大統一理論(GUT)中,總是預計會出現一個現象,即在宇宙創世之初會產生大量的「磁單極子」。何謂「磁單極子」?一個「磁單極子」就是一個單一的磁北極或者磁南極。我們知道,在自然界中,磁極總是成對發現的。一塊磁鐵永遠都伴隨著兩個磁極——N極和S極,如果將一塊磁鐵一分為二,你是不可能得到兩個單獨的磁極的。恰恰相反,每個被分開的半塊磁鐵又擁有自己的N極和S極。
  • 尋找磁單極子
    但是如果存在磁單極子,與電荷和電流對應的磁參量便可存在——整個Maxwell方程恢復對偶對稱性。從審美角度出發,人們期待磁單極子的存在。對偶對稱性可給出磁單極子的一些特徵。磁單極子的行為與帶電粒子完全一致:磁荷守恆,因此最小的磁單極子將是穩定存在的粒子;相反極性的磁單極子會相互吸引而相同極性的磁單極子相互排斥;它們的運動軌跡會在電場中彎曲;等等。
  • 磁場無處不在,來了解下關於磁物理學的三個有趣事實
    有時候,磁場會對周圍環境產生重大的影響,比如在危險的磁星環境,以及用途很廣的核磁共振掃描儀。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磁場只是簡單地存在,並受到其他更強作用力的影響。雖然不是很起眼,但磁物理學中還是蘊含著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磁力源於運動 帶有電荷的單個粒子,儘管什麼都不做,也會產生一個電場。
  • 宇宙弦和磁單極代替DNA的角色
    該團隊沒有依賴純核相互作用來扮演DNA的角色,而是提出了宇宙弦和磁單極子的概念。宇宙弦是一種假想的裂縫,可能是早期宇宙在物質產生過程中經歷相變時形成。磁單極子是只有一個磁極(北或南)的粒子,而不是所有已知都有兩個磁極的磁性粒子。
  • 磁單極子,存在或不存在?
    如果只有一個出現,就稱之為單極子。電單極很普遍,任何一個帶有電荷的基本粒子都是,比如電子或者夸克。但是磁單極子?到目前為止,我們還從未在自然界發現它的蹤跡。在自然界中,哪怕科學家只找到一個磁單極子,那都深遠地改變現在的物理理論,以及改變我們對我們宇宙的認知。
  • 磁單極子是什麼?為什麼要研究它?
    但是問題又出現了,為什麼自然界中的電荷總是基本電荷e的整數倍呢?偷懶的回答是,當時「上帝」就是這麼創造世界滴。勤奮的大腦狄拉克想到了另一種解釋。假如世界上有一種無限細的弦,一端無限長,另一端有一個端點。這個端點就像通電螺線管的一端,會發出許多磁力線。
  • 物理學家們發現,可以創造出人造磁單極子
    來自科隆,慕尼黑和德勒斯登的一組研究人員設法創造了人造磁單極子,為此,科學家們合併了微小的磁旋風,即所謂的skyrmions,在合併時,物理學家能夠創造一個單極子,其特徵與保羅狄拉克在1931年假定的基本粒子相似,除了基礎研究,單極子也可能具有應用潛力,目前,世界上許多團體正在研究磁旋風是否可用於計算機部件生產的問題
  • 科學家在固體內部造出了磁單極子
    據《科技日報》報導,德國科學家通過將細小的磁旋(磁鐵表面細小的磁尖)混合在一起,在混合點上製造出了一個人造磁單極子,其屬性與假設中的磁單極子一模一樣。科學家們表示,除了用於基礎研究之外,磁單極子或許也可以用於製造計算機零件。該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 磁單極子:歷經百年追尋 仍然「芳蹤」難覓
    磁單極子或曾到訪過  自從狄拉克提出磁單極子學說之後,磁單極子成為很多科學家眼中的「香餑餑」,他們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也提出了各種假設。1994年,內森·塞伯格和愛德華·威滕兩位美國物理學家首次證明,磁單極粒子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性。
  • 新設想:暗物質粒子或為暗磁單極子
    新設想:暗物質粒子或為暗磁單極子科技日報北京6月13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暗物質候選者——暗磁單極子。而且他們認為,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可以通過探測電子通過時相位的變化探測到暗磁單極子的存在。暗物質據信佔宇宙的四分之一以上,其餘大部分是更神秘的暗能量。我們無法直接看到暗物質,但暗物質的引力決定了遙遠星系和其他天體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