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時期,流傳的經典畫作數不勝數,但是以女性為視角的畫作卻並不多見。畫家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恰恰表現了宮廷婦女遊春時的歡悅情緒和美好氣氛。紫色百合香為您解讀這幅經典傳世畫作,通過簡單明了的藝術鑑賞,使您更加理解畫家張萱所要表達的深刻內涵。
一、《虢國夫人遊春圖》-畫家基本簡介
《虢國夫人遊春圖》是由盛唐時期著名畫家-張萱所作。張萱-京兆人士(今西安人),他擅長於畫人物畫和仕女畫等。尤其是所畫的仕女,皆是以豐滿的藝術形象出現,頗有盛唐時期的卓越風姿。張萱是唐代一位比較有才華的畫家,他不俗的畫風從古至今一直經久不衰,而且許多畫壇大家對他的畫作也都稱讚不已。
二、《虢國夫人遊春圖》-畫作創作背景
盛唐時期的人物畫不再以功臣、良將、孝子、列女為主要創作題材,而是多以貴族女性為題材,所以仕女人物畫便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畫家張萱的繪畫內容主要是以表現宮廷生活為主,這與他日常生活的環境也是息息相關。
遊春是唐代社會的一種風俗,每到三月三,一些上層社會的婦女們由於喜歡熱鬧,所以都來遊賞。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個好時光。
這幅《虢國夫人遊春圖》所描寫的就是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兩姐妹遊春的場面,與大詩人杜甫的《麗人行》遙相呼應。通過這幅名畫,畫家張萱不僅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楊氏家族的奢華生活,同時也揭露了上層統治階級的驕奢和淫逸。
三、《虢國夫人遊春圖》-畫作基本內容
《虢國夫人遊春圖》描繪的是一隊行進中的出遊人馬,也就是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帶著一些侍從在春天出遊時的場景。畫中總共描繪了九人八馬,疏朗的三騎成為前導,畫面的後半部分有六人,其中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的服飾都非常雍容華貴,豐潤的臉龐更加顯得皇家氣勢。虢國夫人姐妹之後,橫列為後衛三騎。居中的是一位老年侍女,只見她右手護著鞍前的幼女,眉宇間流露著小心謹慎的神情。幼女態度則十分安詳。老年侍女左右兩側各有從監和少女侍從。

四、《虢國夫人遊春圖》-畫作藝術賞析
《虢國夫人遊春圖》記錄了楊氏姐妹在眾侍從的保護之下,揮鞭策馬,外出踏青遊春時的一番情景。圖中對人物的描繪細緻入微,他們神態從容,步伐輕鬆,一行人浩浩蕩蕩如花團錦簇。
雖然畫作的主題應該是表現「遊春」,但整個畫面背景卻沒有任何的青草樹木和鮮花描寫,通過人物所著服飾和一行人行進的速度,觀者就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和陽光明媚撲面而來。
畫中人物圓臉、小嘴、體態肥滿,均體現了盛唐時期古人的審美觀念,尤其是畫中男裝扮相的婦女反映了當時開放的社會風氣,也就是上層婦女可以穿「胡服」,參加騎馬、打球等活動。
整幅畫作設色典雅大方,格調清新明快。畫面中很自然地流露出雍容華貴、樂觀自信的盛唐風貌。 整體畫面帶給觀者的是一派和諧、活潑的藝術美感。
五、《虢國夫人遊春圖》-畫作歷史傳承
《虢國夫人遊春圖》原作曾藏宣和內府,兩宋時期為史彌遠、賈似道所收藏,後金章宗完顏瓊在卷前隔水題籤。後來明末書畫鑑藏家王鵬衝、清初藏書家梁清標都曾鑑藏過。直到清朝滅亡後,末代皇帝溥儀隨身攜帶一小部分書畫,希望經瀋陽前往日本,不料被逮捕入獄,隨身書畫被繳獲,保存到銀行。1948年,這批書畫從銀行撥交給當時的東北文物管理委員會,後來又轉交給遼寧省博物館,其中就有這幅《虢國夫人遊春圖》的宋摹本,可見這幅經典畫作的傳承歷史非常坎坷。
六、《虢國夫人遊春圖》-畫作後世影響
《虢國夫人遊春圖》這幅畫作是以女性為視角來創作,是當時社會非常進步的一種表現,而在畫家張萱之前,少有畫家專畫女性的人物畫。這幅畫作可以說展現了盛唐時期偉大的藝術時代風貌,也是對當時人物神情和動作的生動再現,對後世的畫作影響意義深遠。
七、《虢國夫人遊春圖》-精品推薦
《虢國夫人遊春圖》,是當今學習中國畫非常優秀的臨摹作品。以下為您推薦的這本書給廣大讀者提供原大、完整的線描稿,同時用多個步驟圖,給讀者詳細的分解繪畫技法。更多精彩內容,請從書中尋找答案吧!
我是紫色百合香,請您點擊關注,每天為您分享各類精華收藏知識。感謝您的每一次瀏覽、轉發及收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