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

2020-12-10 紫色百合香

大唐盛世時期,流傳的經典畫作數不勝數,但是以女性為視角的畫作卻並不多見。畫家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恰恰表現了宮廷婦女遊春時的歡悅情緒和美好氣氛。紫色百合香為您解讀這幅經典傳世畫作,通過簡單明了的藝術鑑賞,使您更加理解畫家張萱所要表達的深刻內涵。

一、《虢國夫人遊春圖》-畫家基本簡介

《虢國夫人遊春圖》是由盛唐時期著名畫家-張萱所作。張萱-京兆人士(今西安人),他擅長於畫人物畫和仕女畫等。尤其是所畫的仕女,皆是以豐滿的藝術形象出現,頗有盛唐時期的卓越風姿。張萱是唐代一位比較有才華的畫家,他不俗的畫風從古至今一直經久不衰,而且許多畫壇大家對他的畫作也都稱讚不已。

二、《虢國夫人遊春圖》-畫作創作背景

盛唐時期的人物畫不再以功臣、良將、孝子、列女為主要創作題材,而是多以貴族女性為題材,所以仕女人物畫便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畫家張萱的繪畫內容主要是以表現宮廷生活為主,這與他日常生活的環境也是息息相關。

遊春是唐代社會的一種風俗,每到三月三,一些上層社會的婦女們由於喜歡熱鬧,所以都來遊賞。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個好時光。

這幅《虢國夫人遊春圖》所描寫的就是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兩姐妹遊春的場面,與大詩人杜甫的《麗人行》遙相呼應。通過這幅名畫,畫家張萱不僅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楊氏家族的奢華生活,同時也揭露了上層統治階級的驕奢和淫逸。

三、《虢國夫人遊春圖》-畫作基本內容

《虢國夫人遊春圖》描繪的是一隊行進中的出遊人馬,也就是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帶著一些侍從在春天出遊時的場景。畫中總共描繪了九人八馬,疏朗的三騎成為前導,畫面的後半部分有六人,其中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的服飾都非常雍容華貴,豐潤的臉龐更加顯得皇家氣勢。虢國夫人姐妹之後,橫列為後衛三騎。居中的是一位老年侍女,只見她右手護著鞍前的幼女,眉宇間流露著小心謹慎的神情。幼女態度則十分安詳。老年侍女左右兩側各有從監和少女侍從。

《虢國夫人遊春圖局部》

四、《虢國夫人遊春圖》-畫作藝術賞析

《虢國夫人遊春圖》記錄了楊氏姐妹在眾侍從的保護之下,揮鞭策馬,外出踏青遊春時的一番情景。圖中對人物的描繪細緻入微,他們神態從容,步伐輕鬆,一行人浩浩蕩蕩如花團錦簇。

雖然畫作的主題應該是表現「遊春」,但整個畫面背景卻沒有任何的青草樹木和鮮花描寫,通過人物所著服飾和一行人行進的速度,觀者就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和陽光明媚撲面而來。

畫中人物圓臉、小嘴、體態肥滿,均體現了盛唐時期古人的審美觀念,尤其是畫中男裝扮相的婦女反映了當時開放的社會風氣,也就是上層婦女可以穿「胡服」,參加騎馬、打球等活動。

整幅畫作設色典雅大方,格調清新明快。畫面中很自然地流露出雍容華貴、樂觀自信的盛唐風貌。 整體畫面帶給觀者的是一派和諧、活潑的藝術美感。

五、《虢國夫人遊春圖》-畫作歷史傳承

《虢國夫人遊春圖》原作曾藏宣和內府,兩宋時期為史彌遠、賈似道所收藏,後金章宗完顏瓊在卷前隔水題籤。後來明末書畫鑑藏家王鵬衝、清初藏書家梁清標都曾鑑藏過。直到清朝滅亡後,末代皇帝溥儀隨身攜帶一小部分書畫,希望經瀋陽前往日本,不料被逮捕入獄,隨身書畫被繳獲,保存到銀行。1948年,這批書畫從銀行撥交給當時的東北文物管理委員會,後來又轉交給遼寧省博物館,其中就有這幅《虢國夫人遊春圖》的宋摹本,可見這幅經典畫作的傳承歷史非常坎坷。

六、《虢國夫人遊春圖》-畫作後世影響

《虢國夫人遊春圖》這幅畫作是以女性為視角來創作,是當時社會非常進步的一種表現,而在畫家張萱之前,少有畫家專畫女性的人物畫。這幅畫作可以說展現了盛唐時期偉大的藝術時代風貌,也是對當時人物神情和動作的生動再現,對後世的畫作影響意義深遠。

七、《虢國夫人遊春圖》-精品推薦

《虢國夫人遊春圖》,是當今學習中國畫非常優秀的臨摹作品。以下為您推薦的這本書給廣大讀者提供原大、完整的線描稿,同時用多個步驟圖,給讀者詳細的分解繪畫技法。更多精彩內容,請從書中尋找答案吧!

我是紫色百合香,請您點擊關注,每天為您分享各類精華收藏知識。感謝您的每一次瀏覽、轉發及收藏文章!

相關焦點

  • 唐建陵石馬脖子下有個石球,看到《虢國夫人遊春圖》,才揭開秘密
    直至有人看到《虢國夫人遊春圖》後,才揭開其中的秘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2020年8月24日,陝西省鹹陽市禮泉公安局等部門聯合發布懸賞通告,尋找十年前被盜的唐建陵石獅,賞金高達一百萬元。
  • 中國青綠山水畫的開山之作《遊春圖》
    上一篇我們講到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提到唐代張彥遠對其的評論,其中有一句「人大於山,水不容泛」,說明了當時在山水畫技法上尚處於起步階段,那麼接下來要講的這幅展子虔所作的《遊春圖》,則代表著中國山水畫進入了完全不同的一個階段。
  • 三門峽虢國博物館全面開放 六大板塊展現厚重虢國文化
    「虢頌圖」 本報記者 尤黎明 攝本報訊 日前,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陳展提升工程基本結束,展館全面開放,以「周風虢韻——虢國歷史文化陳列」為主題的六部分陳列,可讓遊客感受厚重的虢國文化。據了解,虢國博物館陳展提升工程旨在通過對虢國墓地出土文物的展示,挖掘文物背後的內涵和故事,從而體現燦爛輝煌的虢國文化,讓觀眾在領略虢國風採的同時,感受古代優秀文化,自覺傳承中華文明,增強文化自信。
  • 《西廂記畫珍》:參考了唐代壁畫,借鑑了明代木刻
    就讀上海美專預科班後,即臨摹了唐代孫位的《高逸圖》、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等歷代名畫......1945年出生的「海派」畫家周根寶從小與畫結緣,與繪畫耳鬢廝磨一生。在他筆下,無數中國傳統人物躍然紙上,栩栩如生。5月25日,由周根寶繪製、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西廂記畫珍》面世。
  • 揭秘一千多年前金陵香爐廟慘案虢國皇太子遇害真實經過
    虢國中葉,虢國皇帝趙氏,下令於金陵城大肆築城,由於,此工程耗資巨大,皇帝趙氏為節約資金,保障資金來源,曾下令暫時關停國內幾處兵器製造營,許多武器製造,節約有限資金,配合國庫銀兩,調往金陵備用,由於,資金管控嚴格,國內許多依靠朝廷撥款官衙,也過上了省吃儉用苦日子。
  • 唐代的北京城在哪裡呢?通過幾塊古墓考古學家精確定位出其位置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唐代 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勾勒出了唐代幽州的一番景色。其實這幽 州臺真名叫薊北樓,指的是戰國七雄之一的燕昭王招納賢才的黃金臺。唐代的北京有很多名字,幽州、薊城、範陽、盧龍、涿郡,到底唐代 的北京,在哪兒呢?事實上,隋朝初年幽州僅僅只包含八個縣,而最興盛 的時候,幽州統領十三個縣,北到昌平,南到河北固安廊坊,東到天津武 清,西到門頭溝,都屬於幽州境內。
  • 成都考古發掘:唐代「中央公園」摩訶池找到西北角
    四川在線消息 (四川日報記者 吳曉鈴)唐代「中央公園」摩訶池,是杜甫、高駢、陸遊、花蕊夫人等文人墨客吟誦過的著名景點。7月3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宣布在如今的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一帶,發現了極可能是明代摩訶池的回填堆積,大致可以推測為摩訶池西北角。據介紹,這是今年4月13日開始的三醫院綜合樓考古發掘最重要的發現。
  • 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銀質香囊與楊貴妃有關,持平原理就像陀螺儀
    何家村唐代窖藏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包括金銀器皿271件,銀鋌8件,銀餅22件,銀板60件,金、銀、銅錢幣466枚,瑪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玉帶10幅,玉臂環1對,金飾品13件,另有金箔、玉材、寶石、寶玉珍飾和貴重藥材。這次出土的文物被稱為何家村唐代窖藏。何家村遺寶中,還有一件與楊貴妃有關。
  • 唐代正史野史都記載過的一位女道士白日飛升傳奇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唐代一位被正史野史都記載過的白日飛升女道士——世號為「東極真人」的謝自然。(影視劇中唐代女道士形象)謝自然 , 唐代女道士,今四川南充人,祖籍兗州(今屬山東),《唐書》有載:「貞元十年,謝真人名自然,於縣界金泉紫極宮白日上升。郡郭是夕有虹霓雲氣,萬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