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奇觀】海冰、海浩、極地渦旋,水煮黃河都是講的什麼地理知識?

2021-01-13 網易

  最值得關注和星標的地理科普備考資源庫

  請問

  北極圈是劃到青島了嗎?

  你說啥呢

  北極圈都不好意思這麼冷

  

  今天

  所有青島人都見證了歷史

  最低溫打破紀錄!!!!

  曾經的青島站

  最低溫歷史極值:-15.1℃

  出現在2016年1月24日

  2021年1月7日8點

  青島市區:-15.7℃

  今晨最低溫:-15.9℃

  

  冷到這個份上

  應該見頂了吧

  不,還沒有

  -20℃在前方等著你

  

  1月7日上午8點10分

  青島市氣象臺同時發布

  寒潮黃色預警

  大風黃色預警

  市區和沿海地區-15℃

  內陸地區-18℃

  局部可達-20℃

  最高陣風11級

  

  一輩子遇不到幾次的低溫

  也造就了

  一輩子遇不到幾次的美景

  海水浴場大面積結冰

  海冰碴子厚度達20釐米

  海冰

  海冰(sea ice)是淡水冰晶、「滷水」和含有鹽分的氣泡混合體,包括來自大陸的淡水冰(冰川和河冰)和由海水直接凍結而成的鹹水冰,一般多指後者。廣義的海冰還包括在海洋中的河冰、冰山等。

  海冰裡面有什麼?

  海水結冰時,是其中的水凍結,而將其中的鹽分排擠出來,部分來不及流走的鹽分以滷汁的形式被包圍在冰晶之間的空隙裡形成「鹽泡」。此外,海水結冰時,還將來不及逸出的氣體包圍在冰晶之間,形成「氣泡」。因此,海冰實際上是淡水冰晶、滷汁和氣泡的混合物。

  海冰的鹽度是指其融化後海水的鹽度,一般為3~7‰左右。海冰鹽度的高低取決於凍結前海水的鹽度、凍結的速度和冰齡等因素。凍結前海水的鹽度越高,海冰的鹽度可能也高。在南極大陸附近海域測得的海冰鹽度高達22~23‰。結冰時氣溫越低,結冰速度越快,來不及流出而被包圍進冰晶中的滷汁就越多,海冰的鹽度自然要大。在冰層中,由於下層結冰的速度比上層要慢,故鹽度隨深度的加大而降低。當海冰經過夏季時,冰面融化也會使冰中滷汁流出,導致鹽度降低,在極地的多年老冰中,鹽度幾乎為零。

  海冰形成的影響因素

  1.氣溫(緯度+可能的氣溫變化)

  2.海(湖)水量(決定有多少液體可以凝固)

  3.海(湖)水鹽度(負相關,鹽度越低越有利於結冰)

  4.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越大結冰速度越快)

  5.沿海洋流性質(寒流易結冰、暖流難結冰)

  6.海域形狀(形狀越狹小越利於結冰)

  海冰行進動力

  1.風(考慮風力大小與風向,風力大可以「搗碎」整塊海冰)

  2.水(考慮洋流流向,洋流勢力強大同樣可以「搗碎」整塊海冰)

  海冰的分布

  海水具有顯著的季節和年際變化。北半球冰界以3~4月最大(面積約1100萬公裡2),8~9月最小(約700~800萬公裡2),流冰群主要繞洋盆邊緣流動,多為3~4米厚的多年冰。南半球冰區以9月最大(面積1880萬公裡2),3月最小(面積約260萬公裡2),多為2~3米厚的「一冬冰」。

  海冰是極地和高緯度海域所特有的海洋災害。在北半球,海冰所在的範圍具有顯著的季節變化,以2~3月份最大,此後便開始縮小,到8~9月份最小。

  北冰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冬季都有海冰生成;大西洋與北冰洋暢通,海冰更盛。在格陵蘭南部,以及戴維斯海峽和紐芬蘭的東南部都有海冰的蹤跡,其中格陵蘭和紐芬蘭附近是北半球冰山最活躍的海區。

  南極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冰庫,全球冰雪總量的90%以上儲藏在這裡。

  我國境內會形成海冰的海域主要包括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和黃海北部

  海冰的影響

  弊:帶來交通安全問題、海冰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生物棲息地減少、對海上建築構成威脅

  海冰是海上航船的「剋星」。它們會幽靈般地漂浮在海面上,阻礙船隻航行,甚至會引發沉船事故;它們還會將寬廣的海面凍結起來,困住船隻,甚至將船隻擠碎。此外,海冰還會損壞海洋建築,影響海產養殖業,給沿海地區人們造成巨大影響。

  海冰出現後,有時會影響海洋水文狀況、大氣環流以及海洋氣候。此外,海冰還會給海上運輸、海洋漁業以及海洋油氣資源開發等活動帶來直接損失。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海冰出現得越來越頻繁,使海上作業變得更加艱難。

  海面形成大面積海冰時,將給漁業帶來衝擊。在這種情況下,漁港無法正常運轉,漁船還會受困甚至被損壞。至於水產養殖業,損失會更嚴重,因為海冰有可能使灘涂貝類缺氧而死。如果海水長時間低溫,相應海域內的養殖貝類就會被凍死。面對海冰災害,人們所能採取的措施有限。所以,一旦海冰災情發生,損失將十分巨大。

  破壞海上建築

  海冰漂移時能產生推力和撞擊力。在潮汐的影響下,它們還能產生一種豎向力。這幾種力量混合在一起具有很大的破壞作用。在海冰的破壞作用下,海上油氣勘探和生產設施難免會有損傷。1969年,中國渤海特大冰封期間,打入海底28米的「海二井」石油平臺就是被海上漂浮的流冰推倒的。

  港口、航運受阻

  海冰災情發生後,會快速冰封港口,使海上航道受阻,海上旅客、貨物運輸將被迫中斷。沒有返港的船隻會被困在海上。海冰具有強大的膨脹力。當溫度降低時,海冰就會膨脹,夾在海冰之間的船舶就有可能被破壞,船上的人員和財產將面臨很大威脅。

  利:為特定生物提供棲息地、幫助特定生物遷徙,節省體力、適當處理開發淡水資源,灌溉,對於下層海水具有保溫作用,利於生物生存

  2021年1月6日一早,青島石老人海水浴場、奧帆中心、一浴海面像開了鍋,熱氣騰騰。據了解,這是在極寒天氣中才會出現的「海浩」奇觀。

  據青島氣象部門解釋,這便是「海浩」奇觀。當海面上方的氣溫突然降到-10℃以下時,海水溫度高於空氣溫度,海面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後迅速凝結為冰晶,在海面上聚集像霧氣一般,因此呈現出了「白茫茫雲霧」的現象。

  「海浩」現象的出現需要具有溫度差和凝結核兩個條件。海水溫度高於空氣溫度,海水蒸發為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後迅速凝結為冰晶。青島持續低溫達-15℃,由於海水溫度高於空氣,海面蒸發的水氣遇到冷空氣後迅速凝結為冰晶,形成了「浩氣」奇觀。當太陽出現大地回溫後,陸地溫度提升較快,與海水溫差縮小「浩氣」消失,而距離岸邊相對較遠的海洋上空溫度依然很低,所以「浩氣」仍然存在。

  

  其實,當水面大氣溫度遠低於水溫時,水面蒸發的水汽立馬會遇冷凝結為冰晶或者水霧。海浩則是氣溫突降到零下十度時水汽凝結成的冰晶。這現象在冬季比較常見。

  受熱力因素影響北極地區近地面形成了極地高壓,但高空是低壓,而且這個低壓系統是「繞極」的,好比一個寒冷空氣的渦旋,因此被叫做極地渦旋,簡稱極渦,其實它通常是指盤踞在極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渦旋。

  極地渦旋是一種持續的、大規模的氣旋,且只發生於地球的極地,介於對流層和平流層的中部和上部。這種渦旋在極夜的時候最為強大,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因為此時的溫度梯度是最大,但持續縮減,到夏季甚至會消失。我國通常也將北極渦旋簡稱為「極渦」。由於北極圈在冬半年會迎來「極夜」,氣溫更低,極渦也會在這段時間達到一年中的最強狀態。

  極地是地球的冷極、大氣的「冷源」,在極地上空會形成一個勢力強大的冷性低壓。在北極,對流層的空氣在這裡冷卻、下沉。該冷氣團的中心冷卻下沉後盤踞在這裡,且自身隨著地轉偏向力而旋轉。類似於低空的氣旋系統,一方面,北極渦旋會自身旋轉;另一方面,它也會按照一定路逕行走。只不過北極渦旋的主體一般停留在靠近北極的陸地,不會輕易南下。

  極渦在南、北兩半球都有,它的位置可以決定南、北半球的冷暖分布情況。極渦主要表現在對流層中上層即500hpa以上的平均環流狀態,它的中心並不對應在極點,它的位置會隨著時間改變。在北極地區,冬極北極渦旋形狀上是瘦長的,有兩個中心,這一巨大極地渦旋的中心位置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北部地區以及加拿大海岸外巴芬島上空。在南極地區,極地渦旋結構相比北極地區要穩定的多,旋轉中心位於南極羅斯冰架附近。

  極渦雖是極地高空的「主角」,但有時,北極對流層中部也可能出現反氣旋。一旦極地上空被較為持久的反氣旋或者暖脊控制,極渦就可能發生分裂(就如同鵲巢鳩佔,極渦的老家被暖空氣擠佔),並向南移動。

  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氣候變暖,夏秋季節較高的氣溫,北太平洋、北大西洋等海域溫度升高,直接影響了高緯度地區海洋的溫度。通過洋流、大氣環流等水汽交換,極地附近大氣溫度受到影響,當暖氣流侵入冷空氣的大巢時,由於北極變暖,這裡原有的大氣環流受到擾動,冷空氣被迫移動,進而導致極渦分裂。北極渦旋(冷空氣)就會被擠壓南下,會造成大範圍的寒潮。來自北極的冷空氣俯衝南下,一發不可收拾。極渦在分裂後,通常有兩個主要移動方向,一是影響北美,二是遊蕩亞歐。所以,在年的冬季芝加哥出現如《後天》的場景,應該是北極渦旋受到了某股暖氣流的影響所致。

  今天的微博熱搜裡出現「內蒙古水煮黃河」

  下面的評論讓人捧腹大笑

  「水煮黃河?以為是什麼菜名呢」

  

  「看成內蒙 古水 煮黃河」

  (腦洞是真的大啊)

  

  「內蒙古考生們,明年高考地理題來咯!」

  

  還有「巴盟終於上熱搜啦!巴盟小夥伴報導」

  「黃河水:我想開了」

  這些評論看的小編哈哈大笑

  那「水煮黃河」到底是什麼呢?

  

  霞光籠罩,

  冰凌湧動,

  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庫區出現「水煮黃河」景觀,

  遠遠望去整個庫區霧氣騰騰,

  蔚為壯觀。

  持續多日的流凌美景讓人嘆為觀止,

  吸引著各地遊客紛至沓來,

  成為冬日磴口最具人氣的景觀。

  2020年元旦前後幾日,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庫區像煮餃子開了鍋,遠遠望去整個水面籠罩在白茫茫的霧氣之中,如夢似幻,宛如仙境。黃河水嫋嫋騰騰,仿佛煮沸了一樣,蔚為壯觀,這一景象也被稱為「水煮黃河」。

  

  「水煮黃河」景觀是由於河面上蒸發的水汽遇冷凝結為小水珠,形成一層霧氣後籠罩水面的自然現象。一般在黃河封河之前,在較低的水溫、氣溫和較高的溼度條件下才會出現「水煮黃河」景觀。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清晨,隨著太陽逐漸升高,霧氣就會散去。

  

  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上唯一以灌溉為主的一首制引水大型平原閘壩工程,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工程條件,每到黃河封河開河期間,這裡就形成了獨特的流凌景觀。絢麗多彩的流凌美景,為寒冷的冬天注入了縷縷溫情。

  聲明:文章素材來源網絡,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微信改版,打亂了發布時間,為了保證大家及時看到推送,可將「譚老師地理工作室」設為星標獲取更多學習資源請點擊【閱讀原文】為了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的更多精彩推送,請四連點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北極寒潮來襲,大海沒冰凍還「沸騰」了,大連青島現「海浩」奇觀
    冬季的時候,如果天氣特別寒冷,大海也會被凍上,出現一望無際的海冰。今年1月初,一股從北極地區移動而來的冷空氣團——「北極渦旋」來到我國,中心位置竟然到達我國內蒙古東部和河北、遼寧、吉林北部一帶,強度之大幾十年未見,也給我國多個地區造成了數十年未見的極端低溫,內蒙古某些地方甚至出現了零下52度的創紀錄低溫,就連山東半島南部的青島市也出現了零下15度的罕見低溫。
  • 山東青島現海浩奇觀 大海就像被煮沸蒸汽騰騰(圖)
    「在這裡住了三十多年了,還是頭一次看到這樣的情況,不知道這有沒有什麼講究。 」家住八大峽的市民黃先生說,他早晨透過窗戶看到海中在「冒熱氣」,還以為是角度原因產生的錯覺,跑到海邊一看才發現海水的確是在「冒熱氣」。
  • 海冰碴子堆積達20釐米 海面現海浩奇觀
    半島全媒體記者 陸金星 1月7日清晨,石老人海水浴場東側出現大面積結冰,海冰碴子堆積厚度達到20釐米,海面出現海浩現象。 降溫讓石老人海水變成了冰天雪地,大面積海冰覆蓋的海灘如同雪後一般,礁石上也披上了冰甲,海面的海浩更是難得一見。
  • 北極海冰「復甦」!「極地渦旋」使寒冷被困住,會持續多久?
    1月份,從美國到歐亞大陸,大部分中緯度北部地區的氣候都異常溫和,而阿拉斯加則在持續的嚴寒中瑟縮,北極的海冰面積也略有反彈,迎來了「復甦」。這種模式的核心是一個強大而緊湊的極地渦旋,它位於同溫層,距北極幾公裡。今年冬天到目前為止,「渦旋」還沒有發現任何擾亂大尺度、低水平極地環流、讓大量冷空氣流入中緯度地區的那種大擾動。
  • 極地渦旋來襲!極寒天氣要來啦
    大量非常溫暖的空氣會使寒冷的極地渦旋失去平衡,迫使其離開北極,並將其分裂成兩半,就像長出兩條腿一樣:一條位於北美洲上空,另一條在歐洲上空。最終的結果可能意味著寒冷的天氣侵襲美國中西部、東北部和歐洲的中緯度地區。預計寒冷的天氣將在未來一兩周內到達,可能會斷斷續續地持續到二月份。什麼是極地渦旋?作用原理是什麼?
  • 青島最低溫都破紀錄了…還不算完!大海被逼到「冒煙...
    青島最低溫都破紀錄了…還不算完!↓↓「海浩」現象的出現,需要具備溫度差和凝結核兩個條件。半島全媒體記者 何毅 攝史詩級寒潮在青島逼出了海浩奇觀再看隔壁兄弟城市雪都下成了北極圈↓↓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本來起著將冷空氣鎖定的作用,然而一旦北極溫度升高,海冰減少,極地渦旋就會減弱,冷空氣會隨之南下。這是強寒潮發生的背景。
  • 「冰封」美國的極地渦旋從何而來
    幾乎每個人都在指責「極地渦旋」,然而他們中不少人對這個罪魁禍首並不了解。    到紐約旅遊的曼尼告訴《華盛頓郵報》:「我不懂什麼是極地渦旋,我只知道這兒太冷了。我和弟弟剛從印度回來,但現在他已經想回印度去了。」馬裡蘭州一位居民對極地渦旋的印象更加直接——「冷!像北極一樣冷。」    極地渦旋是活躍在極地高空的大規模冷性氣旋,其效應是保持冷空氣在極地地區循環。
  • 拉尼娜和極地渦旋雙發力 北極「發貨」的冷名不虛傳
    拉尼娜和極地渦旋雙發力 北極的邊界南移了據河南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谷秀傑介紹,造成近期河南大範圍氣溫偏低的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的氣候背景下,赤道中東太平洋目前處於發展盛期的拉尼娜現象。(具體解釋,請參考本網前期稿件《為什麼你覺得今年冬天更冷?
  • 專家解讀青島海浩奇觀!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蓬萊仙島?
    就在這特殊的降溫天氣中,山東青島海面上出現了海浩奇觀!海浩奇觀的出現成為了海岸上一道道神秘的風景線。站在海岸旁,明明可以看到海岸上已經結冰了,肯定溫度夠低的,但是遠處的海水裡「熱氣騰騰」,這種似乎「滾燙」的「熱水」成了天然的溫泉一樣,看著海上還遊泳的鴨子,不知道是冷還是熱?遠處的船隻在這種熱氣繚繞的環境中更有神秘感。
  • 全國多地花式秀「冷」,都說全球變暖,為啥今年這麼冷?
    海面上一片「熱氣騰騰」的景象↓據了解,這是在極寒天氣中,才會出現的「海浩」現象。「海浩」現象的出現需要具備溫度差和凝結核兩個條件。當海面上方氣溫突然降到-10℃以下時,海水溫度高於空氣溫度,海水蒸發為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後迅速凝結為冰晶,因此呈現出好像「白茫茫雲霧」的「浩氣」現象。北京「潑水成冰」北京到底有多冷?
  • 大海像開了鍋一樣「沸騰」,零下15度的青島上演「海浩大片」
    沒錯,就在近日,2021全國的第一股寒潮襲來之時,零下15度的中國青島上演了一部「海浩大片」。而網友在吐槽寒冷的同時,海浩奇景也成為了另一種全國人民熱議的美。最後一點就是與拉尼娜現象有關,專家解讀青島附近海面上出現海浩奇觀,上次出現已經是五年前。既然我們如此幸運地遇見了這樣的美景,不如就藉此機會去欣賞,去感受它帶來的美。水霧朦朦的海面,不斷翻飛的海浪,漁船和地標建築在仙氣繚繞中,展現著不一樣的朦朧美。遠處的海水仍然碧波蕩漾,同時又雲霧騰騰。你看,海平面仙氣飄飄,就像一口碩大的溫泉,在散發著不竭的溫暖。
  • 青島最低溫極值被刷新 沿海出現罕見「海浩」奇觀
    當天,島城沿海海平面更是出現了罕見的「海浩」奇觀,為冬日島城增添了一道瑰麗的景色。最低溫極值被刷新-15.9℃,打破了1961年以來青島國家基本氣象站最低氣溫極值。而除青島站之外,黃島國家氣象觀測站記錄最低氣溫-17.3℃,也打破了1961年以來該站最低氣溫極值。「出門多穿點,臉上就跟刀子割一樣!」「王炸級寒潮名不虛傳,太冷了!」
  • NASA發布衛星圖像視頻 形象展示橫掃美國的「極地渦旋」
    近日,美國和加拿大部分地區因「極地渦旋/北極寒流(Polar Votex)」席捲而遭遇極寒天氣,中西部地區氣溫甚至跌破零下50度。
  • 極地渦旋導致冰凍天氣(圖)
    目前美國大部分地區陷入極地渦旋的魔爪,這種密集的空氣系統會導致溫度驟降以及冰凍天氣。  極地渦旋是一種強風流經低壓系統的流通模式,它一般發生在冬季的北極。這種渦旋的效應是保持冷空氣在極地地區循環。
  • 沿海現海浩奇觀!昨日青島市區-15.9℃ 打破60年來最低氣溫極值
    1月7日,嚴寒天氣下,島城沿海一線海面上出現「海浩」奇觀,水霧蒸騰,宛如仙境。  半島全媒體記者 何毅半島全媒體記者 鮑福玉 尹彥鑫強冷空氣駕到,島城也瞬間跌入冰窖。當天,島城沿海海平面更是出現了罕見的「海浩」奇觀,為冬日島城增添了一道瑰麗的景色。最低溫極值被刷新-15.9℃,打破了1961年以來青島國家基本氣象站最低氣溫極值。而除青島站之外,黃島國家氣象觀測站記錄最低氣溫-17.3℃,也打破了1961年以來該站最低氣溫極值。「出門多穿點,臉上就跟刀子割一樣!」
  • 極地考察船在南極海冰區航行都會遇到什麼風險
    「雪龍」號極地考察船情況正常,已經駛離阿蒙森海冰山密集區,於1月22日凌晨恢復正常走航觀測。消息傳來,國人在為「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化險為夷感到驚喜之外,也希望了解更多關於極地考察船在南極考察的相關知識。
  • 冬季極地渦旋使土衛六變得很冷!
    土衛六的平流層和地球平流層一樣,其特徵是更靠近地表的較冷層和更高的較暖層,並且是極地渦旋的區域,一種冬季覆蓋在兩極的冷空氣帽。在北美,這一現象也會導致冬季的嚴寒。在地球上,極地渦旋通常在春季消散。這項新研究發現,土衛六北半球的極地渦旋會持續超過月球的夏至,持續到地球6月下旬,持續四分之三土衛六年,即大約22個地球年。這項新研究使用了美國宇航局卡西尼號宇宙飛船和地球上發展起來的大氣科學測量數據,以了解土衛六上觀察到的季節變化。這項新研究擴展了研究人員先前的工作,他們認為泰坦上極地渦旋的存在解釋了月球平流層中微量氣體的富集,而微量氣體的富集解釋了南半球渦旋在初冬時觀測到的異常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