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美國的極地渦旋從何而來

2020-11-27 青年參考

「冰封」美國的極地渦旋從何而來

本報記者 賈曉靜 《 青年參考 》( 2014年01月15日   35 版)

    1月9日,民眾欣賞著尼亞加拉瀑布凍成的「冰瀑」。強大的北極冷空氣「極地漩渦」持續席捲美國,導致美國中西部、東北部多地出現罕見的超低溫冰凍天氣。

    美國近來遭受罕見的極寒天氣,多地出現數十年來氣溫最低值。氣象專家認為,造成美國「冰封」的是極地渦旋南下,而其背後的原因在於極地升溫。

    「奔向美國的大泡泡」

    美國最近「冷得掉渣」,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不久前,強烈的極地冷空氣「極地渦旋」襲擊了美國大部分地區,導致美國中西部、東北部氣溫急劇下跌,一些地區出現了罕見的超低溫冰凍天氣,甚至比南北極還低。

    1月7日,全美50個城市打破歷史最低氣溫紀錄——紐約市的最低氣溫跌至零下16攝氏度,刷新了當地118年來的最低氣溫記錄;東部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氣溫降至零下14攝氏度,成為當地1884年以來的新低;中西部城市芝加哥的氣溫甚至達到了零下27攝氏度,比西伯利亞部分地區還冷,居民戲稱他們的城市是「芝伯利亞」。

    惡劣天氣造成停電、交通癱瘓、航班延誤,讓近1.9億美國人飽受嚴寒之苦。幾乎每個人都在指責「極地渦旋」,然而他們中不少人對這個罪魁禍首並不了解。

    到紐約旅遊的曼尼告訴《華盛頓郵報》:「我不懂什麼是極地渦旋,我只知道這兒太冷了。我和弟弟剛從印度回來,但現在他已經想回印度去了。」馬裡蘭州一位居民對極地渦旋的印象更加直接——「冷!像北極一樣冷。」

    極地渦旋是活躍在極地高空的大規模冷性氣旋,其效應是保持冷空氣在極地地區循環。通常,它會將冷空氣「鎖定」在北極,或在其他高緯度地區盤踞。但最近這股低氣壓一反常態,挾卷著寒流衝向了美國中西部地區。

    「這股急流南下時,就像從北部打開了一扇閘門,人們自然感到北極的冷空氣撲面而來。」《華盛頓郵報》氣象組專家卡姆登·沃克說。

    北極渦旋挾冷鋒南下,給美國本土帶來大面積降溫和大風天氣。「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北極和北極圈地區的冷空氣被耗盡。因此,你可以把極地渦旋看作是飄向我們的一個泡泡,一個奔向美國的大泡泡。」沃克說。 

    全球變暖導致極寒天氣?

    進入1月以來,美國經受著100多年來最「冷酷」的嚴寒考驗,不僅動物園裡的北極熊禁止戶外活動,企鵝也取消了與遊客見面的日程。肯塔基州的萊剋星頓甚至爆出了越獄犯不堪忍受室外嚴寒、逃回監獄自首的新聞。

    這場寒潮讓很多人相信,氣象學家口中的全球變暖只是個偽命題。美國福克斯新聞頻道稱,美國目前的現狀與科學家對環境的預期完全相反,全球並非正在暖化,而是逐漸變冷——福克斯下這樣的判斷並不奇怪,這家總部位於紐約的電視臺正在被冰雪包圍。

    「全球變暖似乎沒有人們說的那樣嚴重。」美國眾議院議員約翰·弗萊明不以為然地說,「現在看來,這種說法甚至有些可笑。」

    紐約地產大亨唐納·川普也在推特網上提出質疑:「我們經歷了20年來最寒冷的嚴冬,現在還有誰覺得全球正在變暖嗎?就連俄羅斯破冰船都在南極凍住了,這充分證明全球變暖是個謊言。」

    「如果你聽說極寒天氣肆虐意味著全球變暖並不存在,你最好別相信這種謬論。」白宮網站1月8日發布的視頻中,美國總統歐巴馬的科學顧問約翰·霍爾德倫博士這樣說道,「天氣與氣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用任何一輪天氣狀況證明全球是否變暖都不科學。」

    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定義,寒潮只是「大氣在短時間內產生的變化」。事實上,全球變暖和局部嚴寒之間並不矛盾。在美國《商業內參》雜誌看來,那些駁斥氣候變暖的人幾乎都忽略了這一點——全球變暖是指全球氣溫呈總體上升趨勢,並不排除局部地方發生嚴寒。  

    一些氣象學家指出,極寒天氣背後很可能正是全球變暖。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研究報告稱,有證據顯示,北極升溫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極端天氣增多有關。

    世界氣象組織專家弗拉迪米爾·裡亞比寧1月9日表示,極地渦旋南下直接造成了美國「冰封」,但其深層原因在於極地升溫。「北極地區比其他地方升溫更嚴重。而極地與中緯度地區溫差縮小,減弱了極地高壓對極地渦旋的控制能力,低溫氣流因此侵入了中緯度地區。」

    NOAA支持了這種說法,其研究表明,北極氣候變暖導致極地渦旋分裂——正常情況下,時速超過160公裡的旋風系統會把冷空氣困在極地,但當漩渦弱化或分裂後,冷鋒便可能改道南下,侵襲美國大陸。    

    極端天氣未來或成常態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洲的冬日反常地暖意十足。英國《衛報》稱,北歐諸國正在經歷100年來最溫暖的冬天——挪威奧斯陸經歷了1937年以來最暖的聖誕節,芬蘭南部也度過了30年來最溫和的12月。

    氣象學家認為,北歐的暖冬現象與美國寒潮之間其實聯繫密切:受高壓控制北美地區影響,同一緯度的大西洋低壓會將溫暖氣流輸送到歐洲。

    「每年我們都會遇到極端天氣,但在世界各地同時發生如此之多的極端天氣,這可不多見。近期澳洲、巴西的熱浪,最近中東的洪水和暴風雪,以及較早前的菲律賓超級颱風,都顯示極端天氣愈加頻繁。」世界氣象組織數據管理應用部門負責人奧馬爾·巴多爾說。

    事實上,類似事件僅僅是個開始,持續的全球氣候變化或將導致更多極端天氣出現。德國慕尼黑,保險公司1月7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全球共遭遇880場自然災害,這些災難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達1250億美元。

    這些當然不能全部歸咎於氣候變化,但科學家認為,由於全球變暖,世界或將承受更多天災。

    世界氣象組織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後果之一,就是氣候紊亂和極端天氣事件增多。

    英國《自然》雜誌預測,未來幾十年內,極端天氣將逐漸演變為常態。研究人員根據150年來的氣象記錄,梳理並統計出全球各地區的極端天氣值,最後得出如下結論:如果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一直保持在現有水平,極端天氣將從2047年開始成為「常客」;印度尼西亞將於2020年首先嘗到氣候變化的惡果,而全球將有10億人在2050年前遭遇極端天氣事件。

    美國近來遭受罕見的極寒天氣,多地出現數十年來氣溫最低值。氣象專家認為,造成美國「冰封」的是極地渦旋南下,而其背後的原因在於極地升溫。

    「奔向美國的大泡泡」

    美國最近「冷得掉渣」,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不久前,強烈的極地冷空氣「極地渦旋」襲擊了美國大部分地區,導致美國中西部、東北部氣溫急劇下跌,一些地區出現了罕見的超低溫冰凍天氣,甚至比南北極還低。

    1月7日,全美50個城市打破歷史最低氣溫紀錄——紐約市的最低氣溫跌至零下16攝氏度,刷新了當地118年來的最低氣溫記錄;東部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氣溫降至零下14攝氏度,成為當地1884年以來的新低;中西部城市芝加哥的氣溫甚至達到了零下27攝氏度,比西伯利亞部分地區還冷,居民戲稱他們的城市是「芝伯利亞」。

    惡劣天氣造成停電、交通癱瘓、航班延誤,讓近1.9億美國人飽受嚴寒之苦。幾乎每個人都在指責「極地渦旋」,然而他們中不少人對這個罪魁禍首並不了解。

    到紐約旅遊的曼尼告訴《華盛頓郵報》:「我不懂什麼是極地渦旋,我只知道這兒太冷了。我和弟弟剛從印度回來,但現在他已經想回印度去了。」馬裡蘭州一位居民對極地渦旋的印象更加直接——「冷!像北極一樣冷。」

    極地渦旋是活躍在極地高空的大規模冷性氣旋,其效應是保持冷空氣在極地地區循環。通常,它會將冷空氣「鎖定」在北極,或在其他高緯度地區盤踞。但最近這股低氣壓一反常態,挾卷著寒流衝向了美國中西部地區。

    「這股急流南下時,就像從北部打開了一扇閘門,人們自然感到北極的冷空氣撲面而來。」《華盛頓郵報》氣象組專家卡姆登·沃克說。

    北極渦旋挾冷鋒南下,給美國本土帶來大面積降溫和大風天氣。「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北極和北極圈地區的冷空氣被耗盡。因此,你可以把極地渦旋看作是飄向我們的一個泡泡,一個奔向美國的大泡泡。」沃克說。 

    全球變暖導致極寒天氣?

    進入1月以來,美國經受著100多年來最「冷酷」的嚴寒考驗,不僅動物園裡的北極熊禁止戶外活動,企鵝也取消了與遊客見面的日程。肯塔基州的萊剋星頓甚至爆出了越獄犯不堪忍受室外嚴寒、逃回監獄自首的新聞。

    這場寒潮讓很多人相信,氣象學家口中的全球變暖只是個偽命題。美國福克斯新聞頻道稱,美國目前的現狀與科學家對環境的預期完全相反,全球並非正在暖化,而是逐漸變冷——福克斯下這樣的判斷並不奇怪,這家總部位於紐約的電視臺正在被冰雪包圍。

    「全球變暖似乎沒有人們說的那樣嚴重。」美國眾議院議員約翰·弗萊明不以為然地說,「現在看來,這種說法甚至有些可笑。」

    紐約地產大亨唐納·川普也在推特網上提出質疑:「我們經歷了20年來最寒冷的嚴冬,現在還有誰覺得全球正在變暖嗎?就連俄羅斯破冰船都在南極凍住了,這充分證明全球變暖是個謊言。」

    「如果你聽說極寒天氣肆虐意味著全球變暖並不存在,你最好別相信這種謬論。」白宮網站1月8日發布的視頻中,美國總統歐巴馬的科學顧問約翰·霍爾德倫博士這樣說道,「天氣與氣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用任何一輪天氣狀況證明全球是否變暖都不科學。」

    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定義,寒潮只是「大氣在短時間內產生的變化」。事實上,全球變暖和局部嚴寒之間並不矛盾。在美國《商業內參》雜誌看來,那些駁斥氣候變暖的人幾乎都忽略了這一點——全球變暖是指全球氣溫呈總體上升趨勢,並不排除局部地方發生嚴寒。  

    一些氣象學家指出,極寒天氣背後很可能正是全球變暖。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研究報告稱,有證據顯示,北極升溫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極端天氣增多有關。

    世界氣象組織專家弗拉迪米爾·裡亞比寧1月9日表示,極地渦旋南下直接造成了美國「冰封」,但其深層原因在於極地升溫。「北極地區比其他地方升溫更嚴重。而極地與中緯度地區溫差縮小,減弱了極地高壓對極地渦旋的控制能力,低溫氣流因此侵入了中緯度地區。」

    NOAA支持了這種說法,其研究表明,北極氣候變暖導致極地渦旋分裂——正常情況下,時速超過160公裡的旋風系統會把冷空氣困在極地,但當漩渦弱化或分裂後,冷鋒便可能改道南下,侵襲美國大陸。    

    極端天氣未來或成常態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洲的冬日反常地暖意十足。英國《衛報》稱,北歐諸國正在經歷100年來最溫暖的冬天——挪威奧斯陸經歷了1937年以來最暖的聖誕節,芬蘭南部也度過了30年來最溫和的12月。

    氣象學家認為,北歐的暖冬現象與美國寒潮之間其實聯繫密切:受高壓控制北美地區影響,同一緯度的大西洋低壓會將溫暖氣流輸送到歐洲。

    「每年我們都會遇到極端天氣,但在世界各地同時發生如此之多的極端天氣,這可不多見。近期澳洲、巴西的熱浪,最近中東的洪水和暴風雪,以及較早前的菲律賓超級颱風,都顯示極端天氣愈加頻繁。」世界氣象組織數據管理應用部門負責人奧馬爾·巴多爾說。

    事實上,類似事件僅僅是個開始,持續的全球氣候變化或將導致更多極端天氣出現。德國慕尼黑,保險公司1月7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全球共遭遇880場自然災害,這些災難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達1250億美元。

    這些當然不能全部歸咎於氣候變化,但科學家認為,由於全球變暖,世界或將承受更多天災。

    世界氣象組織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後果之一,就是氣候紊亂和極端天氣事件增多。

    英國《自然》雜誌預測,未來幾十年內,極端天氣將逐漸演變為常態。研究人員根據150年來的氣象記錄,梳理並統計出全球各地區的極端天氣值,最後得出如下結論:如果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一直保持在現有水平,極端天氣將從2047年開始成為「常客」;印度尼西亞將於2020年首先嘗到氣候變化的惡果,而全球將有10億人在2050年前遭遇極端天氣事件。

相關焦點

  • 美國遭極地渦旋橫掃,氣溫跌破零下50度
    遇到極地渦旋,美國北部變成寒冷中心。美國本周遭極地渦旋橫掃,面臨超乎尋常的低溫,在29日至31日期間,氣溫將下降攝氏零下53度,中西部城市芝加哥甚至將比南極還冷。對此,美國總統川普發推文要全球暖化「趕快回來」,引起各方爭議,有專家提出反駁,表示極端寒冷天氣的成因,其實極端渦旋源自於全球暖化,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也解釋,出現冬季風暴不代表沒有全球暖化。
  • 曾發生在美國的「極地渦旋」,到底有多可怕?蘋果被凍成雕塑!
    曾發生在美國的「極地渦旋」,到底有多可怕?蘋果被凍成雕塑!在地球上赤道的溫度最高,隨著緯度的升高,溫度會變得越來越低,在我國東北地區的天氣是非常寒冷的,在室外需要穿著厚厚的棉衣棉褲,戴好手套和帽子,把露在外面的地方全部都包裹起來。
  • 冬季極地渦旋使土衛六變得很冷!
    土衛六的平流層和地球平流層一樣,其特徵是更靠近地表的較冷層和更高的較暖層,並且是極地渦旋的區域,一種冬季覆蓋在兩極的冷空氣帽。在北美,這一現象也會導致冬季的嚴寒。在地球上,極地渦旋通常在春季消散。這項新研究發現,土衛六北半球的極地渦旋會持續超過月球的夏至,持續到地球6月下旬,持續四分之三土衛六年,即大約22個地球年。這項新研究使用了美國宇航局卡西尼號宇宙飛船和地球上發展起來的大氣科學測量數據,以了解土衛六上觀察到的季節變化。這項新研究擴展了研究人員先前的工作,他們認為泰坦上極地渦旋的存在解釋了月球平流層中微量氣體的富集,而微量氣體的富集解釋了南半球渦旋在初冬時觀測到的異常寒冷。
  • 極地渦旋導致冰凍天氣(圖)
    目前美國大部分地區陷入極地渦旋的魔爪,這種密集的空氣系統會導致溫度驟降以及冰凍天氣。  極地渦旋是一種強風流經低壓系統的流通模式,它一般發生在冬季的北極。這種渦旋的效應是保持冷空氣在極地地區循環。
  • 極地渦旋來襲!美國三分之二地區變身「大冰箱」
    極地渦旋來襲!,美國大陸三分之二地區29日變身「大冰箱」。受極地渦旋影響,從中西部、大湖地區向東至俄亥俄河谷、新英格蘭地區,多地可能出現破紀錄低溫;南部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馬州可能迎來降雪。  美國中西部明尼蘇達州、伊利諾州和威斯康星州28日遭遇風雪,部分地區積雪超過37釐米。1月30日消息,當地時間28日,美國中西部籠罩在暴風雪中,學校和商家紛紛關閉,數以百萬計居民面臨可能破紀錄的危險低溫。圖為芝加哥河河面結冰。
  • NASA發布衛星圖像視頻 形象展示橫掃美國的「極地渦旋」
    近日,美國和加拿大部分地區因「極地渦旋/北極寒流(Polar Votex)」席捲而遭遇極寒天氣,中西部地區氣溫甚至跌破零下50度。
  • 極地渦旋來襲!極寒天氣要來啦
    大量非常溫暖的空氣會使寒冷的極地渦旋失去平衡,迫使其離開北極,並將其分裂成兩半,就像長出兩條腿一樣:一條位於北美洲上空,另一條在歐洲上空。最終的結果可能意味著寒冷的天氣侵襲美國中西部、東北部和歐洲的中緯度地區。預計寒冷的天氣將在未來一兩周內到達,可能會斷斷續續地持續到二月份。什麼是極地渦旋?作用原理是什麼?
  • 極地渦旋減弱 北極有史以來最大臭氧層空洞自行閉合
    不過,研究人員解釋,臭氧層空洞形成與低溫和極地渦旋等氣候條件相關,與空氣品質無關。據美國國家氣象局稱,極地渦旋是圍繞地球兩極的一大片低壓和冷空氣區域。極地渦旋始終存在,但它們通常在夏季減弱,在冬季加強。CAMS表示,北極的極地渦旋通常較弱,因為附近的陸地和山脈的存在對天氣的幹擾比南極更大。「一旦極地渦旋減弱,這個洞就能閉合了。」CAMS說。
  • 物極必反,極地渦旋引發雪災?新研究表明:熱帶氣候模式也有關係
    一項研究表明,暴雪天氣預報和強烈的「雪災」預警可以追溯到熱帶氣候模式,而不僅僅是極地渦旋。當來自北極的寒流襲擊歐洲和北美時,冷空氣準備在街道上鋪一層雪,這些被稱為極地渦旋爆發的寒潮,會導致嚴重的雪天,有時也被稱為雪災,那麼,為什麼要說極地渦旋與熱帶氣候模式共同造成暴雪天氣呢?
  • 極地渦旋殺死95%外來種害蟲?科學家意見兩極
    美國中西部和東部先前受極地渦旋(Polar Vortex)的襲擊,許多地方都被冰塊及白雪覆蓋,有21人死於低溫,數百人因意外、凍傷及心臟病發等身亡
  • 【冬日奇觀】海冰、海浩、極地渦旋,水煮黃河都是講的什麼地理知識?
    1969年,中國渤海特大冰封期間,打入海底28米的「海二井」石油平臺就是被海上漂浮的流冰推倒的。  港口、航運受阻  海冰災情發生後,會快速冰封港口,使海上航道受阻,海上旅客、貨物運輸將被迫中斷。沒有返港的船隻會被困在海上。海冰具有強大的膨脹力。當溫度降低時,海冰就會膨脹,夾在海冰之間的船舶就有可能被破壞,船上的人員和財產將面臨很大威脅。
  • 低溫和極地渦旋破壞北極臭氧層
    此時,被稱為極地渦旋的環極氣流將南極大陸上空的冷氣團圍住形成渦旋,這個渦旋就像一個「絕緣體」可隔絕內部空氣與外部大氣。  楊洋解釋,當渦旋內氣溫下降到-80℃時,內部形成極地平流層雲,平時不算活躍的氯原子在極地平流層雲晶體表面發生非均相化學反應,釋放出活性形式的氯原子,加上可見光和紫外光的推波助瀾,分解出破壞臭氧的游離態氯原子,從而使該區域臭氧遭受到大幅度破壞而形成臭氧洞。
  • 拉尼娜和極地渦旋雙發力 北極「發貨」的冷名不虛傳
    拉尼娜和極地渦旋雙發力 北極的邊界南移了據河南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谷秀傑介紹,造成近期河南大範圍氣溫偏低的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的氣候背景下,赤道中東太平洋目前處於發展盛期的拉尼娜現象。(具體解釋,請參考本網前期稿件《為什麼你覺得今年冬天更冷?
  • 芝加哥遭受極地渦旋的衝擊,和北極一樣寒冷
    隨著氣溫驟降,芝加哥正遭受席捲美國的極地渦旋的衝擊,這座城市現在和北極一樣寒冷。美國雪景圖:芝加哥與北極和中西部一樣寒冷,面臨50年來最冷的冬天。美國一些州的降雪量已超過1米,寒風已使氣溫降至零下59攝氏度,北美正面臨50年來最寒冷的冬天。
  • 彌勒「冰封」!緊急通知!嚴防冰雪災害
    (圖/宋永強)大家都知道北極冷,它不僅是地球的冷極之一,也是大氣的冷源,那裡聚集了大量冷氣團,導致極地低空形成冷性高壓,高空則形成冷性低壓,這個極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渦旋系統,就是極地渦旋,它也是影響我國的冷空氣來源之一。
  • 原來極寒天氣的罪魁禍首是「極地旋渦」,把加、美民眾凍慘了!
    日前加拿大氣象學家指出,導致這次北美極寒天氣的罪魁禍首名為來自北極的超強寒流極地渦旋(Polar Vortex)。極地渦旋本質上是一種氣旋,在南北極都會出現。而一旦北半球的極地渦旋被擠到了南方,它所攜帶的高密度冷空氣就會影響到原本宜居的中緯度地帶,寒潮也就隨之而來了。
  • 美國遭遇-30℃極寒天氣 致命嚴寒給民眾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美國遭遇-30℃極寒天氣 致命嚴寒給民眾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時間:2019-02-02 15:12   來源:礦業俱樂部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美國遭遇-30℃極寒天氣 致命嚴寒給民眾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冷!冷!冷!簡直太冷了! 近段時間,來自北極的一股強大寒流席捲美國中西部地區。
  • 「極地渦旋」使寒冷被困住,會持續多久?
    1月份,從美國到歐亞大陸,大部分中緯度北部地區的氣候都異常溫和,而阿拉斯加則在持續的嚴寒中瑟縮,北極的海冰面積也略有反彈,迎來了「復甦」。這種模式的核心是一個強大而緊湊的極地渦旋,它位於同溫層,距北極幾公裡。今年冬天到目前為止,「渦旋」還沒有發現任何擾亂大尺度、低水平極地環流、讓大量冷空氣流入中緯度地區的那種大擾動。
  • 北極最大臭氧層空洞「癒合」 與極地渦旋氣候有關
    4月28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今年春天在北極上空形成並最終成長為有記錄以來最大的臭氧空洞已經閉合。  3月以來,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一直不平靜。
  • 北極渦旋分裂被迫南下
    北極渦旋是個什麼旋  苦寒北極,空氣在這裡冷卻、下沉,最終形成盤踞極地的冰冷渦旋。北極渦旋是一個極地冷氣團,與颱風有些相像,一方面北極渦旋自身旋轉,一方面它按照一定的路逕行走,行走中哪裡氣壓低,它就補充到哪裡。冬半年,北極圈內迎來極夜,極地渦旋勢力達一年中最強。極渦主體一般在靠近北極的陸地待著,不輕易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