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中緯度地區比兩極溫和是正常的,但今年1月把這種季節性的預期推向了極端。1月份,從美國到歐亞大陸,大部分中緯度北部地區的氣候都異常溫和,而阿拉斯加則在持續的嚴寒中瑟縮,北極的海冰面積也略有反彈,迎來了「復甦」。這種模式的核心是一個強大而緊湊的極地渦旋,它位於同溫層,距北極幾公裡。今年冬天到目前為止,「渦旋」還沒有發現任何擾亂大尺度、低水平極地環流、讓大量冷空氣流入中緯度地區的那種大擾動。
反映1月份情況的一個關鍵指標是北極濤動,它是基於北半球高緯度和低緯度地區的表面壓力差異。當AO為正值時,極地急流通常更強,更穩定,更朝北方發展,將最寒冷的冬季空氣鎖在北極及其附近。下圖所示,從1月1日到27日,AO平均高於+2.0,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自1950年以來,只有4次1月出現如此強烈的正AO值,包括1993年(+3.495)、1989年(+3.106)、1957年(+2.062)和2007年(+2.034)。
中緯度急流在環繞北半球的過程中明顯地得到了鞏固,這是正AO的典型情況。整個北美的風暴系統往往相當弱,導致美國本土大部分地區形成了一種相當溫和的模式。當強烈的氣旋形成時,它們往往在海洋上空,比如一周前在加拿大海岸附近形成的風暴,導致紐芬蘭出現了創紀錄的降雪。本周,另一股強熱帶風暴正席捲北大西洋,但預計隨著上層氣流從大西洋進入歐洲,它將會減弱。
持續地從西向東的急流也會導致一種溫和的模式橫穿美國,這正是我們目前所看到的。事實上,整個1月到1月25日,美國南方48州的氣溫都比平時高,密西西比河以東地區的氣溫至少比平均溫度高6華氏度。考慮到氣候溫和的範圍很廣,即使沒有一個地方的一月份是有史以來最暖和的,但整個美國本土的一月份都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月,這也不足為奇。
北極嚴寒無情,這是一個亮點。儘管全球變暖導致北極海冰的長期前景依然嚴峻,但這至少給了海冰一個輕微復甦的機會。截至上周日,北極海冰範圍遠高於2010年代的平均水平,但遠低於2000年代及之前幾十年的平均水平。預測模型暗示,在2月初,急流將進一步深入美國,並以一場潛在的東海岸風暴開始,今年2月極有可能出現比平均氣溫更低的天氣,美國可能會再次迎來大雪。
本文由百家號(仰望星際)原創首發,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