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海冰「復甦」!「極地渦旋」使寒冷被困住,會持續多久?

2021-01-08 仰望星際

我們知道,中緯度地區比兩極溫和是正常的,但今年1月把這種季節性的預期推向了極端。1月份,從美國到歐亞大陸,大部分中緯度北部地區的氣候都異常溫和,而阿拉斯加則在持續的嚴寒中瑟縮,北極的海冰面積也略有反彈,迎來了「復甦」。這種模式的核心是一個強大而緊湊的極地渦旋,它位於同溫層,距北極幾公裡。今年冬天到目前為止,「渦旋」還沒有發現任何擾亂大尺度、低水平極地環流、讓大量冷空氣流入中緯度地區的那種大擾動。

反映1月份情況的一個關鍵指標是北極濤動,它是基於北半球高緯度和低緯度地區的表面壓力差異。當AO為正值時,極地急流通常更強,更穩定,更朝北方發展,將最寒冷的冬季空氣鎖在北極及其附近。下圖所示,從1月1日到27日,AO平均高於+2.0,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自1950年以來,只有4次1月出現如此強烈的正AO值,包括1993年(+3.495)、1989年(+3.106)、1957年(+2.062)和2007年(+2.034)。

中緯度急流在環繞北半球的過程中明顯地得到了鞏固,這是正AO的典型情況。整個北美的風暴系統往往相當弱,導致美國本土大部分地區形成了一種相當溫和的模式。當強烈的氣旋形成時,它們往往在海洋上空,比如一周前在加拿大海岸附近形成的風暴,導致紐芬蘭出現了創紀錄的降雪。本周,另一股強熱帶風暴正席捲北大西洋,但預計隨著上層氣流從大西洋進入歐洲,它將會減弱。

持續地從西向東的急流也會導致一種溫和的模式橫穿美國,這正是我們目前所看到的。事實上,整個1月到1月25日,美國南方48州的氣溫都比平時高,密西西比河以東地區的氣溫至少比平均溫度高6華氏度。考慮到氣候溫和的範圍很廣,即使沒有一個地方的一月份是有史以來最暖和的,但整個美國本土的一月份都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月,這也不足為奇。

北極嚴寒無情,這是一個亮點。儘管全球變暖導致北極海冰的長期前景依然嚴峻,但這至少給了海冰一個輕微復甦的機會。截至上周日,北極海冰範圍遠高於2010年代的平均水平,但遠低於2000年代及之前幾十年的平均水平。預測模型暗示,在2月初,急流將進一步深入美國,並以一場潛在的東海岸風暴開始,今年2月極有可能出現比平均氣溫更低的天氣,美國可能會再次迎來大雪。

本文由百家號(仰望星際)原創首發,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冬日奇觀】海冰、海浩、極地渦旋,水煮黃河都是講的什麼地理知識?
    受熱力因素影響北極地區近地面形成了極地高壓,但高空是低壓,而且這個低壓系統是「繞極」的,好比一個寒冷空氣的渦旋,因此被叫做極地渦旋,簡稱極渦,其實它通常是指盤踞在極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渦旋。  極地渦旋是一種持續的、大規模的氣旋,且只發生於地球的極地,介於對流層和平流層的中部和上部。
  • 極地渦旋來襲!極寒天氣要來啦
    大量非常溫暖的空氣會使寒冷的極地渦旋失去平衡,迫使其離開北極,並將其分裂成兩半,就像長出兩條腿一樣:一條位於北美洲上空,另一條在歐洲上空。最終的結果可能意味著寒冷的天氣侵襲美國中西部、東北部和歐洲的中緯度地區。預計寒冷的天氣將在未來一兩周內到達,可能會斷斷續續地持續到二月份。什麼是極地渦旋?作用原理是什麼?
  • 北極渦旋正在崩潰,已破裂成3個,極度寒冷即將襲擊低緯度地區
    事實上,一直比中國氣溫暖和的美國此刻也在經歷還要寒冷的惡劣天氣,並且這種「寒冷」模式可能還會持續很長時間。因為北極極地渦旋正在「崩潰」,北極冷空氣將肆無忌憚地橫掃至低緯度地區。最近,總部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的大氣與環境研究的季節預報主任科恩告訴大家,一場暴風雪有可能在本周末到來,它將會在美國多個州持續數個星期。
  • 拉尼娜和極地渦旋雙發力 北極「發貨」的冷名不虛傳
    拉尼娜和極地渦旋雙發力 北極的邊界南移了據河南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谷秀傑介紹,造成近期河南大範圍氣溫偏低的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的氣候背景下,赤道中東太平洋目前處於發展盛期的拉尼娜現象。(具體解釋,請參考本網前期稿件《為什麼你覺得今年冬天更冷?
  • 芝加哥遭受極地渦旋的衝擊,和北極一樣寒冷
    隨著氣溫驟降,芝加哥正遭受席捲美國的極地渦旋的衝擊,這座城市現在和北極一樣寒冷。美國雪景圖:芝加哥與北極和中西部一樣寒冷,面臨50年來最冷的冬天。美國一些州的降雪量已超過1米,寒風已使氣溫降至零下59攝氏度,北美正面臨50年來最寒冷的冬天。
  • 北極海冰持續融化 最古老海冰發生崩裂
    據悉,格陵蘭島以北海域擁有北極地區最為古老和厚實的海冰,即使夏季也不會融化,被稱為「最後的冰區」,被認為是北極抵禦全球變暖最後的「堡壘」。然而,今年以來該處海域的海冰已連續兩次發生崩裂。科研人員稱,這是由於今年北半球持續的熱浪以及暖風侵襲北極地區所致。
  • 極地渦旋減弱 北極有史以來最大臭氧層空洞自行閉合
    【環球網科技報導】據外媒報導,北極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洞已經自行閉合。據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局(CAMS)的研究人員報導,在北極上空隱約出現近一個月後,北極上空迄今為止探測到的最大臭氧空洞終於關閉。臭氧層是地球大氣層中保護地球免受紫外線輻射的一部分,今年3月下旬,當異常的風況連續幾周將北極上空的冷空氣困住時,臭氧層的空洞首次在北極上空打開。
  • 低溫和極地渦旋破壞北極臭氧層
    陸龍驊進一步解釋,臭氧洞是有嚴格科學定義的,至少應具備臭氧低值在220DU 以下、臭氧低值區範圍超過百萬平方千米、臭氧低值區持續時間長(2~4個月)等條件。  以南極為例,冬季(8 月~10 月)由於沒有熱能或熱能很弱,氣溫穩定下降,上層大氣變冷。此時,被稱為極地渦旋的環極氣流將南極大陸上空的冷氣團圍住形成渦旋,這個渦旋就像一個「絕緣體」可隔絕內部空氣與外部大氣。
  • 冬季極地渦旋使土衛六變得很冷!
    土衛六的平流層和地球平流層一樣,其特徵是更靠近地表的較冷層和更高的較暖層,並且是極地渦旋的區域,一種冬季覆蓋在兩極的冷空氣帽。在北美,這一現象也會導致冬季的嚴寒。在地球上,極地渦旋通常在春季消散。這項新研究發現,土衛六北半球的極地渦旋會持續超過月球的夏至,持續到地球6月下旬,持續四分之三土衛六年,即大約22個地球年。這項新研究使用了美國宇航局卡西尼號宇宙飛船和地球上發展起來的大氣科學測量數據,以了解土衛六上觀察到的季節變化。這項新研究擴展了研究人員先前的工作,他們認為泰坦上極地渦旋的存在解釋了月球平流層中微量氣體的富集,而微量氣體的富集解釋了南半球渦旋在初冬時觀測到的異常寒冷。
  • 寒冷北極 緣何頻頻「高燒」
    調侃的同時,有人注意到,前不久,北極附近氣溫驟然上升了27℃。「這場雪不會是北極『發燒』引起的吧?」有網友驚呼。人們會有此質疑不難理解,因為此前,在2015年底的一天夜裡,北極突然升溫36℃。那次升溫,讓全球很多國家開啟了「速凍」模式。在人們的印象中,北極是苦寒之地。為何如此寒冷的北極,會頻頻「高燒」呢?   北極為啥驟然升溫幾十攝氏度?
  • 北極最大臭氧層空洞「癒合」 與極地渦旋氣候有關
    4月28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今年春天在北極上空形成並最終成長為有記錄以來最大的臭氧空洞已經閉合。  3月以來,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一直不平靜。
  • 北美歐洲多國春季難覓春跡 或因北極海冰融化所致
    但是,今年持續寒冷的天氣使得這場遷徙成為一次危險的行動。相關專家稱,今年海雀的死亡數量將為50年來最多。刺蝟、無毒環紋蛇和爬行蠕蟲等也面臨著生存風險。這些動物已從冬眠中甦醒,卻仍需經歷寒冷的天氣。同時,數千隻剛剛出生的羊羔飼料短缺,面臨低溫考驗。
  • 極地渦旋導致冰凍天氣(圖)
    目前美國大部分地區陷入極地渦旋的魔爪,這種密集的空氣系統會導致溫度驟降以及冰凍天氣。  極地渦旋是一種強風流經低壓系統的流通模式,它一般發生在冬季的北極。這種渦旋的效應是保持冷空氣在極地地區循環。
  • 「冰封」美國的極地渦旋從何而來
    強大的北極冷空氣「極地漩渦」持續席捲美國,導致美國中西部、東北部多地出現罕見的超低溫冰凍天氣。幾乎每個人都在指責「極地渦旋」,然而他們中不少人對這個罪魁禍首並不了解。    到紐約旅遊的曼尼告訴《華盛頓郵報》:「我不懂什麼是極地渦旋,我只知道這兒太冷了。我和弟弟剛從印度回來,但現在他已經想回印度去了。」馬裡蘭州一位居民對極地渦旋的印象更加直接——「冷!像北極一樣冷。」    極地渦旋是活躍在極地高空的大規模冷性氣旋,其效應是保持冷空氣在極地地區循環。
  • 為何北極海冰融化南極海冰增多?
    南大洋厚厚的海冰圍困住中國「雪龍號」前行的腳步;而去年8月,一隻年滿16歲的北極熊因海冰驟減、覓食無處,餓死在北冰洋斯瓦爾巴特群島上……  面對此情此景,人們不禁要問: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同是地球的極點地區,為何海冰會呈現出兩張風格迥異的面孔呢?作為幾十年來一直從事極地氣候研究,並多次踏足兩極冰地的資深科學家,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卞林根為讀者一一解開謎團。
  • 北極渦旋分裂被迫南下
    北極渦旋是個什麼旋  苦寒北極,空氣在這裡冷卻、下沉,最終形成盤踞極地的冰冷渦旋。北極渦旋是一個極地冷氣團,與颱風有些相像,一方面北極渦旋自身旋轉,一方面它按照一定的路逕行走,行走中哪裡氣壓低,它就補充到哪裡。冬半年,北極圈內迎來極夜,極地渦旋勢力達一年中最強。極渦主體一般在靠近北極的陸地待著,不輕易南下。
  • 持續了近一個月,北極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空洞終於關閉了
    好消息,一個異常強大的極地渦旋讓這個洞打開了近一個月——現在,它終於又關閉了。據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中心(CAMS)的研究人員報導,在北極上空出現近一個月後,在北極上空探測到的最大的臭氧空洞終於關閉了。CAMS的研究人員4月23日在推特上寫道:「史無前例的2020年北半球臭氧空洞已經結束。」
  • 美國遭極地渦旋橫掃,氣溫跌破零下50度
    遇到極地渦旋,美國北部變成寒冷中心。美國本周遭極地渦旋橫掃,面臨超乎尋常的低溫,在29日至31日期間,氣溫將下降攝氏零下53度,中西部城市芝加哥甚至將比南極還冷。對此,美國總統川普發推文要全球暖化「趕快回來」,引起各方爭議,有專家提出反駁,表示極端寒冷天氣的成因,其實極端渦旋源自於全球暖化,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也解釋,出現冬季風暴不代表沒有全球暖化。
  • 北極海冰越來越少,地球氣候將趨於極端化?
    在2018年2月下旬,北極圈內遭遇了一次罕見的升溫事件——猛烈的溫暖南風吹入處於極夜期的北極圈,從格陵蘭島到北極點許多地方氣溫大幅升溫到零上並且持續數日,許多地區氣溫偏高超過15度。隨後,北極渦旋被這道異常的南風撕碎,寒冷空氣傾瀉到歐洲,引發了全歐洲的異常嚴寒。
  • 一場時隔兩年的超級寒潮Cosplay—— 北極渦旋,何日君再來?
    氣象專家告訴我們,這次,的確是「北極渦旋」再次作案。首先要了解下什麼是「極地渦旋」 (polar vortex)。它是一種存在於極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渦旋系統,也是極區大氣環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南極上空也有極渦,甚至比北極渦旋更為顯著。但由於北極渦旋主要影響著北半球的冬季天氣,因此我國預報員通常也將北極渦旋簡稱為「極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