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導致此病的主要是科赫周芽孢桿菌,Pittman等人將其命名為埃及嗜血桿菌。在1976年,killa報導埃及嗜血桿菌的表型與IV型流感非常相似,並將其命名為埃及嗜血桿菌流感生物型(hiba)。從典型巴西紫癜熱患者的血液或腦脊液中分離到Hiba (BPF株)。而hiba(控制應變)只引起結膜炎,發現帶通濾波器應變含有質粒分子量為0.024,而控制應變含有質粒分子量為0.002。在雜化階段和胞外蛋白的控制應變均無質粒出現。由於上述差異,hiba細菌具有不同的致病性和不同的臨床表現。
01容易感染巴西紫癜熱的人群有哪些?常見的症狀是什麼?病因是什麼?
1、容易感染巴西紫癜熱的人群有哪些?常見的症狀是什麼?
易感人群以10歲以下兒童居多,以30 ~ 36月齡嬰幼兒易感率最高。常見症狀有高燒,腹痛,嘔吐,紫癜皮疹,休克。
1984年首次在巴西聖保羅發現。臨床表現為高燒、腹痛、嘔吐、紫癜皮疹、休克等,可迅速死亡。90%以上的患者在半月時間出現化膿性結膜炎。化膿性結膜炎是主要感染源,直接或間接接觸細菌可導致結膜炎。侵入性和強毒性菌株可從結膜炎進入血液,引起巴西紫癜熱。易感人群以10歲以下兒童居多,以30 ~ 36月齡嬰幼兒易感率最高。早期應用足夠有效的抗生素可降低死亡率。
2、巴西紫癜熱,主要的病因是什麼?
化膿性結膜炎是感染的主要來源。眼睛的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細菌。BPF患者作為感染源的作用還沒有明確的報導。直接或間接接觸細菌可導致結膜炎。侵襲性和強毒株可從結膜炎進入血液引起BPF。在少數無結膜炎病史的BPF患者中,致病菌的侵襲途徑尚不清楚。由於咽培養陽性,不能排除呼吸道傳播的可能性。
這種細菌最初的名稱為科赫周芽孢桿菌,Pittman等人將其命名為埃及嗜血桿菌。在1950年。1976年,killa報導埃及嗜血桿菌的表型與IV型流感非常相似,並將其命名為埃及嗜血桿菌流感生物型(hiba)。此細菌是導致患有巴西紫癜熱的主要病菌。
02巴西紫癜熱,發病機制是什麼?會引起哪些疾病?
1、發病機理
Hiba細菌入侵眼睛、鼻子和咽部,並在局部增殖並引起炎症。兒童血內毒素平均值為675μg / L (675pg / ml),健康兒童血內毒素平均值為25μg / L (25pg / ml)。因此,內毒素可能是多器官損傷的重要原因。
2、巴西紫癜熱,主要的臨床表現有發燒,以及化膿性結膜炎等
(1)發燒
大多數患有巴西紫癜熱的兒童首先會出現化膿性結膜炎。結膜炎消退幾天後,患兒突然發高燒、嘔吐、腹痛、腹瀉。發熱12 ~ 24小時後皮膚及黏膜出現紫癜,迅速向軀幹、四肢及面部蔓延,並伴有血壓下降、胃腸道出血、少尿、發紺、手、足、耳、鼻壞疽、DIC及酸中毒。大部分患兒在1-2天內死亡,死亡率為70%。部分患兒血培養BPF陽性,但無紫癜和休克,預後良好,可能與細菌毒力不強和早期抗菌治療有關。
(2)化膿性結膜炎
化膿性結膜炎可由BPF毒株或非BPF hiba引起。化膿性結膜炎的臨床表現與其他細菌引起的結膜炎相似。
03檢查巴西紫癜熱,採取的方法有病因學檢查,以及肝腎功能受損程度等檢查
1、白細胞計數檢測
外周血白細胞數增加到15×109 / L左右,杆狀、分葉狀粒細胞增多,血小板減少。
2、病因學檢查
應儘快提取材料進行細菌培養。如果hiba是從血液、腦脊液和紫癜中培養出來的,可診斷為BPF。然而,如果hiba是從眼分泌物和鼻咽培養中獲得,則需要進行細菌鑑定,以確定是否為BPF菌株。已知BPF菌株表面存在一種分子量為25000的毛蛋白抗原。用該抗原免疫動物獲得的特異性抗體可用於區分BPF和hiba。
3、其他檢查
肝腎功能受損,轉氨酶、尿素氮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至36 s (16-90 s),血氧含量降低,出現DIC和代謝性酸中毒。雖然未見腦膜炎的病理改變,但腦脊液檢查中白細胞略有增加,平均為26×106 / l。大多數白細胞為多核細胞,糖和氯多數在正常範圍內。肝腎功能可受損,轉氨酶和尿素氮可升高。
04如何進行鑑別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預後如何?
1、診斷方法
巴西紫癜熱確診的流行地區是巴西和澳大利亞,美國也有可疑病例報告。多發於暖季,局部多發化膿性結膜炎。所有患者均為10歲以下兒童。臨床表現為發熱、腹痛、嘔吐,發病1 ~ 2天後皮膚和黏膜出現紫癜,發病前約半個月出現化膿性結膜炎。白細胞可以增加,血小板可以減少。BPF菌株的血液培養診斷為基礎。
2、鑑別診斷
巴西紫癜熱最初被誤診為暴發性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但腦脊液未見明顯炎性改變。最重要的鑑別診斷依據是細菌培養,可與各種細菌感染引起的菌血症、膿毒症區分開來。
3、治療巴西紫癜熱的方法
目前BPF的hiba菌株對氨苄西林、氯黴素、慶大黴素、利福平、氟喹諾酮和頭孢菌素類藥物敏感。BPF患者應儘快給予足夠的有效抗生素。如果他們能在紫癜出現之前得到治療,疾病的發展就能得到明顯的控制。休克患者應儘量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和電解質失衡,補充新鮮血液。在大量有效抗生素的基礎上,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可用於對抗內毒素的致病作用。
4、預後
最初發現的患有典型巴西紫癜熱的10名兒童全部死亡。此後,BPF研究小組發現,一些病情較輕的病例存活了下來,死亡率為70%。如果在紫癜和休克前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和對症治療,死亡率可能會降低。
結語:治療結膜炎仍不能預防巴西紫癜熱的發生,所以建議用氨苄西林或氯黴素進行雙眼用藥,同時還要全身用藥數天,防止BPF的發生。在疫區監測BPF的流行情況,了解當地BPF菌株的生長和下降情況,預測BPF流行的可能性,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