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高中低風險地區的劃分標準是什麼?對疫情防控有什麼重要意義?
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45場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介紹,北京市是根據三個維度來考慮。一是地域,以街道、鄉鎮為基本單位。二是時間,最長潛伏期14天為一個單位。三是疫情,有多少病例,有沒有發生聚集性疫情。
具體標準是一個街道在14天內有沒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有多少,來劃分。具體劃分標準還要根據疫情的情況和變化,進行調整。北京現在有1個高風險,18個中風險區。這是為了科學防控,精準施策。既要有效控制疫情,又要對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不造成過多影響,把疫情對社會的影響控制在最低水平。
通報確診病例的所在地區
以什麼為準?
通報確診病例的所在地區,是以居住地方為準,還是以確診時最後活動的地點為準?
吳尊友介紹,傳染病的管理按照傳染病防治法來執行,規定疫情按照屬地管理原則。
屬地管理指的是病人居住還是就診的地區呢?如果病人的居住地和就診的醫療單位這就簡單了,是一致的。但如果不一致,統一按照就診醫療機構所在地區通報。
同時要記錄下來病人的居住地區,與地區的有關部門溝通、交流、協作。調查清楚病人最近一段時間的行動軌跡,並對他所接觸的所有密切接觸者進行調查和管理,確保疫情不擴散。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編輯:石景山區融媒體中心 陳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