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東西看似毫不起眼,實際上換個角度來看就能夠發現它的巨大作用,過去在農村長大的小孩可不像現在的孩子們有那麼多的玩具和娛樂項目,但他們有一個大優勢,那就是背靠山林背靠大自然。這些農村孩子們空閒的時候就約上小夥伴,三三兩兩地去尋找娛樂項目,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發現,在一些樹幹上,竟然黏著一個個黑不溜秋的狀似罐子一樣的小玩意,這些東西引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結果拿回家找大人一問才知道,這些「小罐子」裡裝的竟然是黃刺蛾的幼蟲!
樹上長罐子?竟是黃刺蛾幼蟲,農村稱之為「雀甕」。黃刺蛾是一種分布範圍極廣的害蟲,黃刺蛾以幼蟲為害棗、核桃、柿、楓楊、蘋果、楊等90多種植物,它們可將葉片吃成很多孔洞、缺刻或僅留葉柄、主脈,嚴重影響樹勢和果實產量,幼蟲身體上還有毒毛,容易引起皮膚痛癢。而農村所說的「雀甕」就是黃刺蛾的繭,黃刺蛾的繭呈橢圓形、質地堅硬,主體為黑褐色,上面有一些灰白色的條紋,看上去極似雀卵,又像個小罐子。
而它們之所以會被稱為雀甕,主要是因為有些鳥雀喜歡吃繭內的幼蟲,而這罐子形狀就像是鳥兒的飯碗一樣,所以民間稱它為「雀兒飯翁」,於是有人乾脆叫它雀甕。如果讓黃刺蛾孵化出來,那麼農村有不少的植物和莊稼都要遭到「毒手」,所以在過去,一旦發現有雀甕的出現,就要找工具將其從樹上大落下來,然後破壞掉繭,不給內部的幼蟲孵化的機會。雀甕在一段時間內受到了大家的抵制,導致農村當中不少雀甕都被除去。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雀甕一方面可以充作事物,繭內蟲體金黃,如果將之烤熟,味道可是相當不錯,農村一些地區經常有人食用。另一方面黃刺蛾的繭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過去被當作害蟲,如今一斤價值200元!這種黃刺蛾的繭由於以前不少農民都相當討厭這些吃糧食吃莊稼的害蟲,所以被消滅了大半,現在也較難發現,卻沒想到以前的「害蟲」還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幾個村裡的藥農都說這玩意現在200一斤。
雀甕內的黃刺蛾對於農民和農作物來說是害蟲,但是卻有著極高的藥用價值,可以稱得上是「價值高昂」,不過可惜的是如今的農村卻很少見到大片大片的黃刺蛾繭,在某些自然環境保護的較好的地方,還是能夠搜尋到這些雀甕。誰能知道,以前毫不起眼甚至是被人們所厭惡的雀甕,有著如此高的「身價」呢?現在的農民偶爾也會注意尋找樹上有沒有這些小罐子,若是搜集起來,一方面可以保護果樹,另一方面還可以賺點小錢,可以說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