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三座造幣廠——北洋機器局、北洋銀元局和造幣總廠

2021-01-09 十味生

天津,濱臨勃海,簡稱津,別名津沽、津門等。早稱「直沽」,明永樂二年(1404年),改稱天津,即天子渡口之意。

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沾一帶,築城設天津衛。鹹豐十年(1860年)天津被闢為通商口岸,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

清未民初,天津先後有3座機器造幣廠,三座造幣廠極易造成混淆。

北洋機器局:

1867年(同治六年)3月擇定城東賈家沽道基址, 是為東局。東局建立廠房四十二座, 二百九十餘間, 公所及洋匠員工住所三百餘間, 佔地二千二百三十畝。這是北方擁有近代西式機器的開始。

1867年5月正式開局, 奏派密妥士為總辦。同年稍後在城南海光寺基址設立「南局」(又名「西局」),兩者習稱「天津機器局」。

天津機器局「北洋機器局」東局南門。同治年間設立,原名天津機器局。距天津內城約五六公裡,北方有近代西式機器工廠之始。光緒十三年,戶部向英國購設備於東局內生產寶津一文制錢以解錢荒,因銅價上漲虧損停工。光緒二十二年以舊機器造小銀角,添購新機器造主幣銀圓,庚子事變時損毀嚴重,後局址被佔用沒有原地復工。

上圖是光緒二十五年繪的《天津城廂保甲全圖》,地圖右上方紅箭頭所指即「機器東局」的所在位置。

由於錢荒,戶部擬以機器來造制錢,向英國購買設備,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於東局內生產寶津制錢。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更名北洋機器局後因陋就簡,以舊有小型機器造銀鋪幣,另添購新機器造銀圓主幣,幣銘有「北洋機器局」與「光緒二十五年、二十六年北洋造」。

庚子之亂津局被毀,沒有原地重建。袁世凱代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後,呈準在山東德州新建兵工廠,光緒三十年(1904年)開工,定名北洋機器製造局,仍然簡稱為北洋機器局,只是此後與造幣無關。

北洋機器局生產子彈殼底

北洋銀元局: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袁世凱在河北西窯注(現天津大悲禪院舊址)設局,初名「北洋鑄造銀圓總局」,先後更名為「直隸戶部造幣北分廠」(1906年)、「度支部造幣津廠」(1907年),後在宣統二年(1910年)被裁撤。

雖名銀元局,但因當時市面缺乏銅錢,改產銅元利潤甚高,所以出品若以數量論是銅元為多,除銘文「北洋光緒元寶」字樣的銅元外,還製造過以「戶部」為名的。民國成立後又復工,與造幣總廠合併,稱「西廠」,專造銅元。

銘文光緒二十九年、三十一年、三十三年 及三十四年「北洋造」的銀元即出自此處。

「北洋銀元局」正門外景

「北洋銀元局」正門外景。左為鎮海塔,門前種植的小樹枝葉稀疏。該局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後改名「直隸戶部造幣分廠」。後清政府宣布「仿行憲政」,將戶部改為度支部。戶部被廢,遂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再改名為「度支部造幣津廠」。

造幣總廠: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整頓財政,在天津大經路(今中山路)137號設「鑄造銀錢總廠」,其造銀銅幣機器設備由天津德商瑞記洋行向美國訂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竣工開機。

當時北洋銀元局在生產銀圓,所以先製作銅幣,隨後改名「戶部造幣總廠」、「度支部造幣總廠」。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開始製造銀圓,但因幣制未定,沒有正式發行。次年才再造銘文「造幣總廠」的「一圓」、「二角」、「一角」等3種銀幣。

造幣總廠歸屬戶部,並不是直隸省管轄。民國元年(1912年)北京發生兵變,3月2日天津造幣總廠遭亂兵焚毀,1914年重建後稱「東廠」,專造銀圓。

根據該年《天津造幣總廠原有機器統計表》記載,當時,東、西兩廠舊印花機共有英、德、美、日等四國多種廠牌計68臺,但其中多臺被焚後不堪修復、32臺壓力不足棄置未用,實際上可用的僅28臺,多數由西廠使用。

天津地區的三座機器造幣廠太容易混淆,尤其後兩者開設的時間地點很接近,造幣總廠的舊址至今仍在,有機會可以去看看它的青磚舊瓦,感受一下一百年前的氛圍。

相關焦點

  • 廢兩改元之前:大清龍洋和墨西哥鷹洋混用,匯票、碎銀都是貨幣
    中國真正的統一幣制和鑄幣權實際上是在三個曾經「臭名昭著」的歷史人物手上實現的,即袁世凱、宋子文和孔祥熙。無論是出於軍事統治還是外部壓力的需要,這三位用果敢手段直接推動了中國現代貨幣制度的建立,從這個角度講,他們是值得後人銘記的。
  • 加拿大皇家造幣廠推出首枚罌粟形硬幣
    安大略省渥太華2019年10月4日 /美通社/ -- 加拿大皇家造幣廠(Royal Canadian Mint)成功製作出首枚罌粟形銀幣。
  • 機器視覺系統確保硬幣完全相同,帶你走進造幣廠一探究竟……
    儘管目前數位化支付手段已非常普及,但對於雜貨店、書報亭、售票機和停車記時器等而言,硬幣仍然是一種可靠的備用支付方式。數十億的硬幣正在市場上流通,每個硬幣均需完全相同。每一種硬幣必須呈現一模一樣的頭部和尾部設計,且直徑、邊緣形狀以及重量均完全相同。因此,主要貨幣的每家造幣廠均為工業大宗生產者,必須利用高精度工藝進行操作。
  • 牛頓晚年痴迷鍊金術,去皇家造幣廠工作,誤打誤撞幫英國辦了件好事
    剛出生的他才3磅重,看起來就是小小的一隻,母親和身邊的人都覺得他活不了多長時間。但意外的是牛頓成長得非常健康,他也沒患過什麼重病。牛頓當時在劍橋的工資是100英鎊,這樣的工資在當時已經足夠支撐一個年輕人過上優越的生活了,在1696年,牛頓的一位好友邀請他做英國皇家造幣廠的督辦,牛頓的這位朋友在政界有很大的名氣,同時他也是個很有才能的人。
  • 瀋陽造幣廠55年前的黃金被盜案:八百兩黃金消失19年
    就在這一年的3月18日,瀋陽六一五廠(造幣廠)發生了一起黃金被盜案,被盜黃金八百兩零七錢,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一起黃金失竊案,此案驚動了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經過漫長的19年,直到1980年,此案才被成功破獲,八百兩黃金大盜關慶昌落入法網。  八百兩黃金失竊  瀋陽市大東區大東路138號,瀋陽造幣廠就在這個地方,以前叫瀋陽六一五廠。
  • 天津大學新生做93年前北洋大學試卷 直呼被考倒
    「群鼠聚穴中議禦貓之策,一鼠進曰以鈴系貓之頸,貓行則鈴鳴……」拿到這樣一份試卷,不僅考題是繁體字的文言文,還要求漢譯英,即使考生是今年剛剛金榜題名進入天津大學的新生,也會直呼「被考倒」。昨天下午,一場穿越近一個世紀的考試在天大舉行,30名2012級天大新生面對的是一份北洋大學1919年的預科入學考試卷。
  • 北洋大學堂——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所現代大學
    2017年,珠海市高新區唐家歷史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唐越先生根據1895年底的《香港華字日報》中的相關記載,最終考證出北洋大學堂正式開學的日期為1895年11月17日。至此,這一跨越了三個世紀的歷史懸案,方才最終得以破解。
  • 中日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是因為北洋官兵貪生怕死嗎?
    勝利方如願以償的得到臺灣島和大量賠款,一躍成為亞洲最強大的國家。失敗的一方,則從此一蹶不振,成為了列強們瓜分的對象。 1894年7月25日,日軍偷襲了由北洋水師兩艘戰艦護送的運兵船,高升號運兵船被日本的浪速艦擊沉,1200多名清軍將士葬身在朝鮮豐島海域。 自此清日戰爭全面爆發,北洋水師主力艦隊齊出,希望在海戰中擊敗日本海軍。然而日本聯合艦隊早有準備,並提前出海尋找北洋水師主力。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在海上相遇,隨即爆發了黃海海戰。
  • 北洋新軍:軍閥搖籃(國家命運·清末新軍·連載67)
    直隸總督例兼北洋大臣,兩江總督例兼南洋大臣。這些機構和官員都與洋務有關,既是洋務運動的樞機,也是當時的外交部門。南北洋大臣,一南一北,各管其事。但北洋因臨近京師,加之直隸總督號稱「疆臣之首」,其影響力遠非南洋可比。李鴻章擔任北洋大臣30來年,就可見其位置之重要,權力之大。這就是「北洋」一詞的由來。
  • 甲午海戰,北洋海軍的夾縫雁行陣
    劉步蟾當天選定的作戰陣型,在戰後北洋海軍所作的戰況匯報中稱為夾縫雁行(「行」讀「杭」音)陣, 在北洋海軍的重要陣型規章《船陣圖說》中可以找到有關這種陣型的說明。顧名思義,夾縫雁行陣是由「夾縫」和「雁行」兩個要素組合而成的。
  • 今天,要和你說再見了,我的北洋
    今天天津的天空和四年前合肥的很像,是不很透徹的多雲天,不知道為什麼就點進了高中班群,群頭像還是「合肥八中2015屆高三畢業典禮」,這是那個由五顏六色輔導書和在我記憶中已經有些模糊的少年少女構成的高中時代的最後記憶。仿佛還能聽見當年拍畢業照時的快門聲,好像那天就定格在那些合照裡,雖然很久都沒翻開過了。
  • 專家:致遠艦文物是真正的北洋海軍出水文物
    參與此次考古工作的甲午史專家陳悅,這艘戰艦能體現北洋海軍風貌的一艘戰艦。  「致遠艦上的文物也將是目前中國唯一真正意義上的北洋海軍出水文物。」甲午史專家陳悅說,應該以發現致遠艦為契機,建立系統的甲午海戰紀念館。
  • 當年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艦隊輸在什麼地方呢?
    事情就是這樣,這也是北洋海軍不幸的一點:在那個海軍技術和理論發展飛速的年代,一開始還非常符合潮流的撞擊軍艦,很快在10年內就被淘汰掉了。 於是包括北洋海軍在內的世界各國海軍,比如英國、德國海軍等,都開始發展以艦首迎敵為主、以重甲軍艦和大口徑火炮為主的新型鐵甲軍艦。這在1860年代開始到1890年代都不算有錯,也是正確的,畢竟任誰也無法穿越,無法預測後來海軍軍艦的技術和理論發展的變化能如此徹底。
  • 北洋艦隊鐵甲戰列艦定遠號的歷史宿命
    ,同時期的姊妹艦還有鎮遠艦、濟遠艦和威遠艦!眾所周知中日甲午海戰以北洋水師慘敗結束,定遠艦也受重創並在威海衛保衛戰中因無力改變戰局而選擇自爆!這艘超級巨艦為何以這種方式落幕?本來定遠艦和鎮遠艦的表現還是不錯的,憑藉著堅船巨炮給日本海軍造成了較大殺傷,然而當時的北洋水師並沒有預知會和日本海軍在黃海發生大戰,以至於彈藥準備嚴重不足,鎮遠艦和定遠艦的威力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作為北洋水師的旗艦,定遠艦無疑會承受日本艦隊的最猛烈攻擊,開戰不久,定遠艦的信號裝置就被日艦摧毀,失去了與其他軍艦的聯繫,旗艦的功能無法發揮!
  • 天津歷史大事
    李鴻章為興建北洋水師,1880年在天津創辦了北洋水師大沽船塢(即現在的天津漁輪廠和新河船廠),1881年即開始接修北洋水師各種艦船,還組裝和製造一些小型船舶,並能夠生產大炮和軍火,是北方最早的船廠和重要的軍火工廠。
  • 探秘清代第一鑄幣廠:曾為慈禧鑄造「紀念幣」
    其中位於方家胡同東口「寶泉匠心」一景,因臨近古代鑄幣官署「寶泉局」和原中國工具機廠舊址而得名。寶泉局為清朝最大的造幣機構,分設四廠鑄錢,其北廠在雍和宮南面的北新橋三條。通過追溯這座大型鑄幣廠的歷史淵源,可以一睹明清時期的鑄幣體系,了解古人的金錢觀念……寶源局與寶泉局:清廷最重要的造幣機構「寶泉局」之名由來已久,早在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便於應天府(今南京)設「寶源局」,掌管鑄錢之事。明洪武元年(1368年),朝廷在各行省設「寶泉局」,與「寶源局」同鑄「洪武通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