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記事起,父母之間的感情就不好,母親經常被家暴,直到我小學結束。
尤其是過年前幾天,都會發生特別嚴重的家暴。所以從小,我對於春節這個喜慶的節日,一直沒有什麼好感。
小學之後,家暴變成了父母之間冷暴力,以及語言暴力,他們一開口,就使用生殖器官問候對方。
我也常常被遷怒,在大街上,當著我同學或者親戚的面,被父親咒罵、打耳光,這種事情發生了不止一兩次,到後來都麻木了。
10歲左右就知道精神跟軀體分離了,被虐的時候,我就想受傷害的是我的肉體,而不是真正的我。
所以我對外界的刺激越來越麻木,越來越自卑,越來越害怕與人交往,害怕被人拒絕,害怕聽到難聽的話,越來越容易焦慮。
本來我是個挺天真,也算得上心大的女孩,後來被人說越來越呆,絲毫沒有小孩子的靈氣。
只有自己知道,只有用這種方式,我才能在遭受辱罵跟挨打時,逃避現實,安慰自己。
但是我又極其敏感,父母之間的絲絲情感變化,我都能知道,但是我又克制住這種敏感,不再因為他們的感情變化,影響自己的心情。
記得高三那年,家裡想換個居住環境,但是又沒錢,父親就把這種情況,遷怒到母親的工作上,覺得她沒有為家裡貢獻絲毫。
每次上完晚自習回來,母親都有意無意地跟我吐苦水,有天還指著臉上,大約五毛錢硬幣大的淤青,跟我說是父親用手指戳的,聽了之後,我真的很無力、很無助、很煩躁。
但是我也只能默默地聽完,洗澡睡覺,其實那段時間心裡真的很難受,夜裡偷偷地哭了不知有多少回。
高三壓力本來就大,父母之間的矛盾也是越演越烈,但是心裡的無力感也是越來越重,只能忍住不去想這些破事,強迫自己認真讀書,考個外地的大學,這樣就能離開家了,當然結果是如願了。
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真的沒什麼安全感,也很難去愛自己之外的人,畢竟在自己的意識裡,顧全自己就不容易了,也很難取信於人。
人際交往能力真的不高,真心喜歡一個人待著,習慣了一個人吃飯、逛街、看電影,甚至於有個人陪著逛街的時候,都覺得尷尬,拼命找話題,怕冷場,怕對方會不開心,所以在對方眼中,我可能是個外向活潑的女生,
但是這樣的我真的很累,有什麼事情,也是喜歡自己憋著不說,大概小時候太敏感,覺得說了的後果,可能比不說還糟糕。所以就養成了寧願自己憋著難受,也不願意找個朋友聊聊,當然,也沒什麼知心朋友。
在五百強實習的時候,有個帶著我,卻素未謀面的前輩,曾經跟我說過「有事情就說出來,不要一個人扛著」。
一般女生聽到都應該挺感動的,但是我就傻不拉幾地想:我不一個人扛著,那誰能給我扛呢?
甚至被同事欺負的時候,我被另外一個同事評價太能忍了,大概是小時候練就的一身忍術吧…
現在特別反感婚姻,估計以後我真的不會結婚。也不知道父母怎麼想的,他們到現在天天都冷暴力語言暴力,都不願意離婚。
問過父親,他說要是現在離婚,母親就要分走一半的財產,一段畸形婚姻,就這麼風雨飄搖地維繫著,真沒什麼意思。
小時候聽多了「要不是你,我早就離婚了,要不是你,我才不用過得這麼苦,要不是你,我……要不是你,我才不用……」當時真的好想回他們一句:那我去死好不好?
甚至曾經父親咒罵我去死的時候,我忍不住回他:我死了對你有什麼好處?他沉默了一下,不過很快,他又精神抖擻地繼續罵我。
上了大學,也逃離不了原生家庭對我造成的精神傷害,也是常常偷偷地一個人哭,也不知道為什麼哭,就是想起過往,覺得心累。
現在的我,想法就是保持單身,不禍害別人,也不難為自己。沒朋友也沒關係,畢竟我一個人,過得也算得上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