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四川部分熊貓基地即將開放

2021-01-11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姚箬君

疫情發生後,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熊貓中心)下轄的都江堰青城山基地、雅安碧峰峽基地、臥龍神樹坪基地和臥龍核桃坪基地,共4個基地於1月25日實行閉園管理。3月17日,封面新聞記者獲悉,根據疫情情況,熊貓中心部分基地園區將於近期開放,具體開園時間可關注熊貓中心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發布。

據悉,熊貓中心雅安碧峰峽、都江堰青城山、臥龍神樹坪以及臥龍核桃坪4個基地共飼養大熊貓182隻,紅熊貓、黑熊、金絲猴、雉雞等伴生動物124隻。疫情發生後,基地通過科學有效措施,保證大熊貓及其伴生動物的疾病預防和治療。

飼養員給熊貓寶寶檢查身體狀況

飼養員用稀釋後的消毒液拖地

增加飼養場圈舍內外和公共場所消毒頻次,構建了飼養員、獸醫、科研人員聯防聯動防控監測體系,及時掌握大熊貓及其伴生動物狀況,做好早診早治、對症救治準備。除此之外,科學配備營養餐食;針對老、中、青不同年齡階段大熊貓的習性和健康管理,制定相應管護措施,對特殊的和生病的大熊貓做到「一對一」精心養護。

隨著全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四川省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已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根據四川省疫情分區分級劃分情況,熊貓中心4個基地均位於低風險地區,熊貓中心將適時開放部分基地,具體開園時間關注熊貓中心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發布。

相關焦點

  •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熊貓幼仔意外死亡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10日通報,該中心神樹坪基地大熊貓「祿祿仔」(2019年8月10日出生,雌性)因丰容吊球繩纏繞頸部而意外死亡
  • 四川成都熊貓基地,這裡有憨厚可愛的大熊貓,一起來旅行吧
    大家好,我是果果,之前果果給大家介紹了四川成都擁有小九寨溝之稱的七色海,今天果果想要給大家介紹的還是四川成都的一個旅遊景點,那就是熊貓基地。中國的國寶是大熊貓,大家都知道熊貓是一個非常非常可愛的動物,非常的討人喜歡,憨憨厚厚的,那麼喜歡大熊貓的小寶貝兒們就一起跟果果看一下今天關於熊貓基地的介紹吧。大熊貓是只有中國擁有的一種動物,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特別寶貴的動物。因此中國對於大熊貓的保護也是非常重視的,而且果果知道大熊貓也是作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友好往來友好交流的一個小小的使者吧,由中國將大熊貓送往很多個國家進行居住。
  • 成都熊貓基地原創 全球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首演
    四川在線記者 吳浩經過5個多月的緊張籌備,12月4日下午,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全球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在熊貓基地大熊貓博物館電影院舉行首場演出。《幻鏡》由熊貓基地出品,以當代大熊貓飼養員回望大熊貓進化史為切入點,講述了在30萬年前中更新世時期的大背景下,大熊貓、劍齒虎、猛獁象與早期猿人如何應對自然環境的大災變,努力生存的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幻鏡》打破了以往熊貓基地藝術團主要以兒童劇為主的創作模式,將目標轉向了嚴肅話劇類。
  • 總投資達7億元 四川成都大熊貓基地建設規模升級
    -四川日報消息,記者日前獲悉,成都大熊貓基地三期工程建設規模升級,工程投資額從原計劃的3億元上升到7億元。2006年三期工程建成後,成都大熊貓基地佔地面積將從目前的560畝擴大到1500畝,屆時一座世界一流的大熊貓生態公園將呈現於世人面前。
  • 大熊貓到底能不能摸?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發聲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無論幾歲的熊貓 非專業人士都不能摸 有網友提出工作人員表示「在中國,除了飼養員和獸醫這些專業人士,其他人是禁止接觸大熊貓的,而且不管是多大年紀的熊貓,非專業人士都不能摸。」 據工作人員介紹,人身上攜帶的細菌或病毒的確會對大熊貓帶來危害,因此不單是不能摸大熊貓,一般遊客根本就進入不了熊貓繁育基地內部。許多網友提到的「犬瘟熱」,的確是對大熊貓致死性相當高的一種傳染病。
  • 中國網絡電視臺熊貓頻道升級 設更多攝像頭向全球直播大熊貓
    中國網絡電視臺熊貓頻道升級 布設更多攝像頭向全球直播大熊貓  新華網北京2月9日電(記者華春雨)中國網絡電視臺熊貓頻道(http://ipanda.cntv.cn/)9日全新升級,布設更多攝像頭,向全球網友直播中國「國寶」的生活點滴。
  •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改擴建項目明年5月完成
    四川在線記者 雷倢6月2日,記者從成都市成華區委宣傳部獲悉,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改擴建項目將在明年5月全面建成。目前,熊貓基地擴建一期工程(包含冒險溪谷區、無限山丘區、英雄農場區)已完成大面積土方工程,下一步將重點推進熊貓館舍等建築體的施工及綠化種植。
  •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門票預約入口(門票預約公眾號)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門票預約入口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中國政府實施大熊貓等瀕危野生動物遷地保護工程的主要研究基地之一,國家AAAA是中國乃至全球知名的集大熊貓科研繁育、保護教育、教育旅遊、熊貓文化建設為一體的大熊貓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研究機構。
  • 成都熊貓基地攻略:這樣遊四川成都大熊貓基地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說到熊貓基地我們首先想到的一般是四川的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它最具權威性,最值得信賴,是熊貓基地裡的NO.1。網上關於四川成都大熊貓基地的視頻有很多,很多人都會蹲守視頻,通過視頻看可愛的滾滾,甚至很多鐵粉可以直接區分每一隻看似差不多的滾滾到底是哪一隻。不得不讓人佩服。
  • 都是國寶,為啥陝西大熊貓的名氣不如四川大熊貓?
    根據浙江大學方國盛教授的研究,四川大熊貓腦袋長,嘴巴突,毛色黑白分明;陝西大熊貓腦袋圓,五官扁平,毛色偏棕色。簡單來說,四川大熊貓是「狗頭」,陝西大熊貓則是「貓頭」,在熊貓界,圓就是美,陝西大熊貓圓頭圓腦,是「國寶中美人」。因棕色而稀奇。在一般人的印象當中,大熊貓即是黑白兩色。
  • 當我們保護熊貓時,我們還在保護什麼?
    12月28日,在方所成都店一場名為「從赤道到兩極,中國人在做什麼樣的自然保護研究」的講座上,主講人崑山杜克大學環境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李彬彬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並且給出了答案,中國特有森林物種的分布區域,包括哺乳類、鳥類、兩棲類,它們和熊貓的分布區域高度重合,當我們在保護熊貓的時候,同時也在保護其他物種。
  •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對《大熊貓圖志...
    2020年4月1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魏輔文向全球推介《大熊貓圖志》。魏輔文院士推介評價道:「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物種,是中國最響亮的名片。它作為世界和平友誼的象徵和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譽滿全球。《大熊貓圖志》以高質量的圖文形式展現大熊貓繁衍的一生,從科學發現到保護的150年歷史,它是中國獻給世界的一份厚禮,尤其值得向全世界推廣。」
  • 好消息|12月25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免費開放」
    昨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發布關於2020年「免費開放日」的公告,公告全文如下。
  • 成都的名片,世界的寶貝—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歡迎來評論區分享你的旅行點滴熊貓,作為瀕臨滅種的生物,以它那圓滾滾,天然呆、自然萌的模樣;那永不退色的黑眼圈,以及好吃好睡的慵懶性格,享譽世界。物以稀為貴,作為可愛與萌物的象徵,今天的熊貓,是中國與世界各國維繫國際政治友好關係的重要禮物,更是全世界人都想親眼一見的萌物。
  • 成都大熊貓基地12月25日免費開放 免費人數限制為2萬人
    四川在線記者 吳浩12月17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發布「免費開放日」公告。今年,熊貓基地的「免費開放日」時間為2020年12月25日7:30-17:00。「免費開放日」遊客人群為除國家規定的免票人群以外的其他需要購全票或者半票的遊客人群。
  •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熊貓寶寶們惹人喜愛,前往成都必遊之處
    山人帶你去旅行,今天我們一起去成都大熊貓繁殖研究基地。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四川是我國「野生大熊貓」主要棲息地,前往成都旅遊最重要的一個旅遊目的地就是看「大熊貓」,當然自然保護區內一般不會對外開放的,所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為了遊客們與大熊貓親近的最佳好去處。
  • 獲大熊貓保護突出貢獻獎 四川省地方志辦憑什麼
    四川在線記者 袁婧近日,《關於表彰四川省大熊貓保護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印發,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省志工作處等單位被評為「四川省大熊貓保護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稱號。該獎項也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四川省首次表彰在大熊貓保護及生態文明建設中有突出貢獻的團體及個人。
  • 旅美大熊貓「美香」被麻醉人工授精,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回應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微信公號11月11日發文,近期,不少網友關心旅美大熊貓「美香」的飼養、繁育及相關情況,熊貓中心高度重視網友關切,積極與華盛頓動物園(史密桑寧國家動物園)進行溝通交流,指導監督。,所以大熊貓知道展區大門即將打開,開始在室內興奮地來回走動,在室內踱步是很正常的行為。
  •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招募志願者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招募志願者長期有效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自2015年起成立了專門的科普志願者團隊,致力於以大熊貓為載體的保護教育工作,主要從事科普講解、各類科普活動輔助、場館及園區輔助等綜合性科普服務工作,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 陝西熊貓vs四川熊貓誰更萌?秦嶺大熊貓文化宣傳有答案
    一直以來,四川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為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所熟知,但你知道嗎,根據科學研究,秦嶺亞種的大熊貓的臉更圓樣子更「萌」~而且陝西是世界上最有可能遇見野生大熊貓的地區那麼問題來了遺傳研究表明:秦嶺種群是一個相對於四川各山系獨立的種群,秦嶺種群的獨特性,主要源於30萬年前的種群分歧事件和後期的人類活動所導致的棲息地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