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越南媒體11月29日發布了一篇文章,題為《中國空軍如何與日本,美國及其盟國打交道?》文章指出中國軍隊在不同方位部署的戰機特點,表示可以看出哪些是中國空軍重視的戰略目標,哪些是「敷衍」應對。其中,西方印度所在地被認為是最慘。
文章指出,中國空軍偏愛在東方和南方部署最先進的戰鬥機,比如蘇-35,殲-20,殲-16等戰機,原因在於這些方向包括日本,美國及其盟友。相反對於與印度接壤的西方,卻僅部署殲-16戰鬥機應對,不得不說軍事戰略目標地位一目了然。
據悉,印度空軍為了應對中國空軍,在拉達克地區部署可謂是下了一番心血。採購部署包括陣風,米格-29,蘇-30 MKI和幻影-2000等一批先進的戰鬥機,僅僅為了應對中國軍區的殲-16戰鬥機。
相反,6月份,中國航天研究院(CASI)曾發表的一份西藏軍區和田空軍基地的評估報告,報告指出,和田空軍基地部署的軍機已經確認有24架,其中包括6架J-8、12架側位變體(推測為蘇-27或者殲-16),兩架Y-8電子戰飛機,兩架KJ-500預警和控制飛機以及兩架Mi-17直升機。
隨後,11月份初,外網衛星圖顯示有兩架殲-20一直部署在該機場,推測可能是為殲-20以後大批進駐高原軍區進行高原訓練,畢竟中國幅員遼闊,高原作戰必不可少,跟印軍應該沒有什麼關係,不過即使這樣,殲-20現身西藏軍區還是讓印軍嚇了一跳。
文章中,越南媒體對於殲-16戰鬥機的性能還是不可否認的,如果將殲-7到殲-16的過渡代表中國戰鬥機的巨大變化,文章認為不誇張地說單個殲-16可以抵消一個殲-7戰鬥機中隊,殲-16優越的射程,先進的傳感器和飛彈覆蓋範圍等強大的性能不言而喻,但越南媒體也認為,比起對戰印度空軍,大批量的殲-16部署,高昂的運營成本是深深的困擾著西部軍區的主要問題。
分析認為,越南媒體認為殲-16的運營成本能夠困擾西部軍區,看來是對我國後勤還停留在曾經患有火力不足恐懼症的認知中,卻不知以中國現在的國力體量最不擔心就是後勤。
圖為 陣風戰鬥機
另外,以中國空軍作戰部署來看,與其說是拉達克地區戰略目標不重要,不如說是,部署殲-16戰鬥機在西部戰區應對印軍就足夠了。第一島鏈屬於重要戰略地點,特別是關島和衝繩美軍關鍵軍事基地部署形成對華森嚴的空海圍堵局勢,對於中國空軍來說的確更值得警惕。
相比之下,拉達克地區對峙,比起印軍部署的一系列自稱能夠扭轉拉達克局勢的戰鬥機,特別是陣風戰鬥機,中國殲-16作為一款多用途四代半戰機的名號完全不虛,殲-16除了優秀的對地能力,憑藉先進有源相控雷達和遠程空空飛彈,也具有優秀的對空能力。
圖為 西藏軍區高原實戰演習
陣風戰鬥機雖然算是多用途戰機,它在性能上更多的是近似殲-16,而不是優於殲-16。對於,殲-16不少外媒評價其超耐用性是戰鬥機裡的天花板是眾所周知的,極強的環境適應性和高空偵察讓殲-16成為高原實戰最為理想的戰鬥機。
相比之下,陣風缺乏高空飛行能力,與殲16相比,最高作戰高度為15000米,升限優勢有限,殲-16則可以在20000米以上的高空飛行作戰。M88型「陣風」發動機的推力也是問題,只有75kN,而殲-16型WS-10B能夠達到145-150kN。
另外,最重要的是,陣風戰鬥機的體積嚴重限制了技術裝備,比如主動相控陣雷達口徑比殲-16小很多,嚴重限制其態勢感知能力。除此之外,陣風起飛重量與殲-16相比相差10噸,續航能力以及作戰半徑也弱於殲-16。殲-16能夠在不掛副油箱加12個掛架滿掛航程就能達到殲-10四中二近掛個副油箱的航程,可見殲16的高續航作戰。
當殲-16戰機電子吊艙+雙反輻射飛彈+六中二近掛法日常出戰時,突襲炸毀敵人雷達戰或者軍事基地,返航時,在預警機,先進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引導下,還能攜帶著中遠程空空飛彈,爬升近兩萬高空,憑藉著高空高速優勢,向敵機俯衝,在一定距離給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另外,全截擊組合可以用雙聯掛彈一次掛上12枚甚至16枚霹靂-15(PL-15)空空飛彈。
因此,對於越南媒體認為印度空軍挺慘的觀點,某種程度上還是深表贊同。無論是戰略目標還是空軍部署來看,西藏軍區雖然部署最先進的戰機是殲-16,但是對戰印度空軍完全有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