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夫座分子雲中的年輕(小於50萬年)原恆星IRS 63的塵埃盤中有4個環狀子結構

2020-10-12 科普百分百

蛇夫座分子雲中的年輕(小於50萬年)原恆星IRS 63的塵埃盤中有4個環狀子結構(Credit: MPE/D. Segura-Cox, Herschel data from ESA/Herschel/SPIRE/PACS/D. Arzoumanian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報:行星形成可能在第I類階段的更年輕盤狀物中進行,那時原恆星還嵌在更大範圍的緻密氣體和塵埃中。僅在過去10年裡,人們才觀察到最早恆星形成階段的塵埃盤的詳細特性。

研究組報告了1.3毫米塵埃排放的觀測結果,其解析度為5個天文單位,顯示了年輕(小於50萬年)原恆星IRS 63的塵埃盤中有4個環狀子結構。IRS 63是一個單獨的I類源,位於附近蛇夫座分子雲中,距離為144秒差距,是毫米波長下最亮的I類原恆星之一。與其他年輕盤相比,IRS 63的盤相對較大(大於50個天文單位)。

在幼年階段觀測到的塵埃盤中多個環狀子結構可以作為塵埃顆粒生長的早期立足點,這是行星形成的先決條件。不論IRS 63盤中是否已經存在行星,很明顯,行星形成過程始於原始恆星的初始階段,早於當前的行星形成理論預測。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779-6

相關焦點

  • 圍繞原恆星的奇怪環表明行星的形成比想像的要早
    先前的研究發現,距金星座大約100萬年之久的原恆星周圍的盤狀環和間隙,例如距地球約450光年遠的HL Tauri。年輕的恆星,年輕的行星?在這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調查了IRS 63,這是一顆位於天牛座約470光年的原恆星。先前的研究發現,這顆原恆星的歷史不到500,000年。
  • 最新高解析度觀測:揭示演化早期的原恆星,距離我們才460光年!
    對年輕恆星形成系統的高解析度觀測,清楚地揭示了一對處於演化早期的原恆星,它們深深地嵌入蛇夫座分子雲中的源IRAS16293-2422中。由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領導的研究小組,不僅使用ALMA幹涉儀確定了源的系統,還測量了氣體和恆星運動學,確定了年輕雙星的質量。
  • 《自然》(20201008出版)一周論文導讀
    50萬年的原恆星盤中有四個環狀結構,那時原恆星還嵌在更大範圍的緻密氣體和塵埃中。僅在過去十年裡,人們才觀察到最早恆星形成階段的塵埃盤的詳細特性。研究組報告了1.3毫米塵埃排放的觀測結果,其解析度為5個天文單位,顯示了年輕(小於50萬歲)原恆星IRS 63的塵埃盤中有四個環狀子結構。IRS 63是一個單獨的I類源,位於附近蛇夫座分子雲中,距離為144秒差距,是毫米波長下最亮的I類原恆星之一。
  • 恆星系統中 恆星和行星可能同步形成
    這次發現的年輕的原恆星編號為IRS 63,距蛇夫座ρ星雲複合體約470光年。蛇夫座ρ星雲複合體是離太陽最近的一個恆星形成區,其中的星際塵埃非常充足,可以形成旋轉的星際物質盤,最終形成恆星。 IRS 63年齡不到一百萬年。它在毫米微波波段非常明亮,是同類中最明亮的原恆星之一。
  • 470光年外,這顆恆星上演真實的一幕
    蛇夫座恆星形成區這個雛形,出現在一顆名為IRS 63的原恆星周圍。這顆恆星位於距離我們470光年的蛇夫座恆星形成區,在這個恆星的育兒所,大量的年輕恆星正在形成,因此它也成為了科學家們藉以研究早期太陽系演化的重點觀測對象。
  • 450 光年外的原恆星:包含構成生命的基本有機分子
    此次新研究由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研究人員帶領,研究對象是一顆名叫IRAS16293-2422 B的、與太陽同類型的原恆星,位於蛇夫座新宿增四星區域中。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1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觀察450光年外的一顆類似太陽的年輕恆星時發現了一種分子,而這種分子可能在地球生命起源中扮演了關鍵角色。這是研究人員首次在這類「原恆星」中探測到這種名為乙醇腈的分子。該物質早在生命形成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此次發現將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太陽系和地球生命的形成過程。
  • 成功捕獲英仙座最年輕的原恆星吸積盤,誰這麼厲害?
    ▲圖1:HH 211原恆星系統中的射流、吸積盤和外射流。上圖為顯示噴射系統的合成圖像。下圖為中心原恆星周圍最裡面區域的放大圖,其中由吸積盤和外射流。「HH 211」是英仙座(Perseus)中最年輕的原恆星系統之一,距離地球約770光年。位於該系統中心的原恆星只有1萬年的歷史——大約是太陽年齡的百萬分之二,它的質量也不到太陽質量的5%。然而,就它在兩極噴射出強大射流的狀況來看,它必定需要對周圍的物質進行有效地吸積。
  • 歐洲南方天文臺發布新恆星「金牛座HL」及其原行星盤高清圖(組圖)
    行星是形成在恆星周圍的。先說這顆恆星——比較年輕,有多年輕呢?不到100萬年。這顆恆星位於金牛座,天文學家稱之為金牛座HL(HL Tauri),與地球的距離約450光年。450光年是什麼概念呢?約是地球-太陽距離的3000萬倍(地球距太陽約為1.5億千米,如果非用千米來計算,拿3000萬乘1.5億千米就好了,將得到一個不知道多少個零的結果——小編突然明白了「天文數字」這詞的來源)。
  • 世界上最強大的射電望遠鏡,在獵戶座星雲中,拍攝到行星誕生地!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天文學家使用世界上最強大之一的兩個射電望遠鏡,在獵戶座星雲中非常年輕的恆星周圍拍攝了300多張原行星盤的圖像。這些圖像揭示了行星的誕生地和恆星形成最早階段的新細節。
  • 巨蛇座,被蛇夫座一分為二的唯一星座
    巨蛇座(Serpens)是全天88個星座中唯一被分成兩個部分的星座。它的一半在蛇夫座的東面,是巨蛇的尾巴;另一半在蛇夫座的西邊,是巨蛇的頭,;巨蛇中間的部分,則被蛇夫座大鐘的底部所掩蓋。這條巨蛇的頭部和尾部被蛇夫緊緊握住,中間部分成了蛇夫的腰帶。
  • 獵戶座大星雲中正在誕生大量恆星,有個恆星胚胎比盾牌座uy還大
    獵戶座應該是我們平時最容易看到的星座了,因為在晴朗的夜空中它非常顯眼,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它,比我們常說的北鬥七星都好辨認,而且獵戶座上還有著朋友們都熟悉的參宿四和參宿七兩顆明亮的大星,它中間的三顆星也很顯眼,看上去就是天幕中排列最為整齊的三顆星,它們是參宿一、參宿二和參宿三,古人又稱之為福祿壽三星
  • 在恆星形成過程中發現最年輕的吸積盤
    (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發現)形成。此外還發現了一個緊湊的旋轉流出物,它可以追蹤盤風從盤帶走角動量,從而促進盤的形成,ALMA非常強大,可以解決半徑小至15個天文單位(AU)的吸積盤。博科園-科學科普:由於這個盤比先前解決的最年輕盤年輕幾倍,其研究結果通過將盤形成時間提前幾倍因素,為當前盤形成理論提供了更強的約束。
  • 獵戶座大星雲中正在誕生大量恆星
    獵戶座大星雲在天文領域非常著名,肉眼看上去它非常小,就像一個星體一樣,但實際上它的直徑達到了16光年,這是因為它距離我們大約1500光年,距離相當遠,所以才看上去像個星體一樣。實際上它是太空中正在產生新恆星的一個巨大氣體塵埃雲,其形狀猶如一隻展開雙翅的大鳥,因此又被稱為火鳥星雲,雖然只是一片星雲,但是它的亮度相當高,是全天最明亮的氣體星雲。
  • 獵戶座大星雲超乎想像
    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區域,星雲中大量恆星孕育而生,熾熱的氣體和塵埃噴薄而出。Credit: ESO/H. DRASS ET AL1月,北半球的人們每天晚上10點都可以看到閃耀在夜空中的獵戶座大星雲。沿著「獵戶」腰帶,一頭是「畢星團」和「昴星團」,一頭是明亮的天狼星。獵戶座大星雲(M42)就在腰帶下方。
  • 恆星起源於何處?巨分子雲——星系中的暗黑之地,恆星製造工廠
    到了當代,天文學家通過射電望遠鏡觀測,發現在銀河系裡散布著大量由氫分子和氦分子組成的星雲,星雲中含有約1%的塵埃,跨度範圍大致為50~300光年,質量達10^5~2*10^6倍太陽質量。現在天文學家已經認識到,幾乎所有恆星都是在這種巨大的分子雲裡形成的。
  • 射電望遠鏡觀測到,1000光年外的英仙座中,有74顆原恆星!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恆星形成涉及許多現象的複雜相互作用,包括引力塌縮、磁場、湍流、恆星反饋和雲層旋轉。這些效應之間的平衡,在不同的源之間有很大不同,天文學家已經採用了統計的方法來理解典型早期恆星形成序列,最早的階段被稱為原恆星階段。
  • 《自然》:如何餵養一顆小星星,氣體沿著磁場線到達年輕恆星!
    這顆恆星看似有著正面朝向我們的塵埃和氣體吸積的原行星盤。天文學家使用GRAVITY儀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詳細地研究了這顆年輕恆星的近鄰。他們的觀察結果證實了有關年輕恆星生長的30年理論:恆星自身產生的磁場將物質從周圍的氣體和塵埃吸積盤引導到其表面。這一研究結果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了解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通過圍繞這些嬰兒恆星的盤產生類似地球的行星。
  • 聚集年輕恆星的疏散星團,為什麼更能揭示星體的演化過程?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不會孤立形成的恆星,往往都呈現出成群分布的特徵,於是才有了由成千上萬顆恆星所構成的星團,它們通過引力作用束縛到一起,且具有相互聯繫的物理特性。與此同時,那些位於球狀星團中的恆星,往往都具有更大的年齡(10到120億年),但那些在疏散星團中誕生的恆星,其年齡則小於幾億年。其次,就恆星數量而言,位於疏散星團中的恆星一般只有數千顆,並呈現出中心較為集中、周圍較為分散的分布特徵。
  • 過去3.3萬年裡地球一直在遠古超新星爆炸的塵埃雲中穿行 海床上發現鐵-60痕跡
    過去3.3萬年裡地球一直在遠古超新星爆炸的塵埃雲中穿行 海床上發現鐵-60痕跡(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New Atlas報導,在海洋沉積物中發現的放射性同位素顯示,過去3.3萬年裡,地球一直在古超新星的塵埃雲中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