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就變近視眼,壞了踹兩腳,哈勃天文望遠鏡維修的那些事兒

2020-11-29 量子實驗室

引言

不知不覺,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成功升空30年,在此期間,哈勃望遠鏡不僅僅是一臺太空望遠鏡,能夠帶給人類以眾多宇宙星空的美圖,它還真實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和視角,徹底改變了人類看待宇宙的方式。

NASA在1968年制定了軌道空間望遠鏡發展計劃,哈勃望遠鏡從設計藍圖的變更到不斷推遲發射上天,從立項到拍攝獲得第1張照片,中間經歷了25年。原定設計的使用壽命為15年,然而目前哈勃望遠鏡已經超期長達30年,依舊寶刀不老。

但哈勃望遠鏡從發射升空以後就麻煩不斷,經歷了多次太空維修,可謂是命途多舛。量子君今天就帶你來看,哈勃望遠鏡最有意思的兩次維修經歷。

剛上天就變近視眼,哈勃望遠鏡眼鏡戴起來。

哈勃望遠鏡以著名天文學家哈勃而命名,就像一個太空天文臺,運行在距離地球600公裡的軌道上,排除了地球大氣的幹擾,它僅以 2.4米的口徑就已經可以觀測到100億光年之外的遙遠天體。

作為一臺光學望遠鏡,哈勃望遠鏡觀測光的範圍與人類視覺範圍比較一致。這個人類迄今為止製造的最複雜和精密的天文儀器,看來就是像是一個大圓柱子,長達13米,直徑4米,其中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它的眼睛,前端那口徑為2.4米的主鏡面,來拍攝超高解析度的太空圖像。

1990年4月24號,發現號太空梭將哈勃望遠鏡送入了既定軌道。此時,地球上的科研人員急切期待著哈勃傳回壯觀而瑰麗的圖像。但出人意料的是,哈勃傳來的卻是模糊不清的圖像,原來,花費幾十億美元送到天上的哈勃望遠鏡竟然是個「近視眼」。

經過調查發現,原來由於製造產商的低級失誤,導致哈勃望遠鏡那直徑2.4米的大眼睛近視了。其鏡面邊緣打磨得過平,比需要的位置偏差2.2微米,雖然這個尺寸只有人類頭髮寬度的1/50,但足以影響光線的正常聚焦,導致的球面偏差大大降低的觀測圖像的解析度。這臺世界上最大最昂貴的太空望遠鏡,現在突然變成了近視眼,幾乎成為廢物。

除了光學公司的製造問題,NASA自身也存在著品質管理和核查的責任。把一個近視眼的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讓幾十億美元打了水漂,面對來自各方的質疑和嘲諷,NASA承受了極大的壓力。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NASA在分析哈勃失敗原因的同時,也啟動了各種解決和補救方案的徵集。所幸哈勃望遠鏡從設計之初,就是一個可升級的天文臺,太空人可以通過艙外的太空行走,對其進行設備更換和重要維修。

哈勃的近視眼主要是鏡面的問題,這個大傢伙無法拆卸,基本也就無法進行更換了,有這功夫又可以重新打造一臺新哈勃了。NASA想到的解決方案就是,盡然哈勃望遠鏡近視了,那就給它裝個」近視眼鏡」,方法聽起來貌似很簡單,但實際上對「眼鏡」的製備與調試,太空維修任務的難度都是難以想像的。

為了實現讓哈勃開眼的目標,1993年12月,美國實施了太空史上維修風險最高,投入最大的維修活動。太空人要進行多次出艙維修,利用控制機械臂固定住哈勃望遠鏡,給它帶上了光學矯正系統。最終效果還真不錯,近視眼的哈勃帶上眼鏡以後,秒變火眼金睛。

為了能夠真正地利用這臺強大的太空望遠鏡,NASA對哈勃望遠鏡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維修,大致以三年為一個周期進行維修,主要是更換電池,升級圖像採集和信號處理系統,為哈勃配備了最好的設備,使它一直保持在最佳的狀態。

哈勃上陀螺儀不好使了,怎麼辦?拍幾下加踹兩腳。

對哈勃望遠鏡上的陀螺儀進行維修和更換,也是太空人最重要的任務之一。為了獲得穩定的圖像,哈勃望遠鏡上裝備了6個陀螺儀,只需要其中3個正常運行,就可以保障哈勃的運轉。2009年5月,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上的太空人對哈勃望遠鏡上做了最後的一次大修,把上面的6個陀螺儀全部更換。

時間到了2018年10月,三個一直使用的陀螺儀也大限將至,其中一個陀螺儀開始失效,不知道什麼因素阻礙了它的旋轉。地面控制團隊就試圖啟用備用陀螺儀,誰知道,放了十來年的備用陀螺儀竟然拒絕訪問,這可怎麼辦呢?

我們日常都有一些經驗,小時候電視信號不好,就拍上幾下,當電子產品出了問題,最簡單有效的方案就是重啟大法

NASA的工程師也採用這樣拍拍打打,提提踹踹的方法,首先他們對壞了的那個陀螺儀實施突然的斷電,在轉速降下來以後,在迅速通電,重新高速旋轉。這也就是重啟大法,可惜不好用,壞了的陀螺儀還是不太正常。

終極大法來了,就是連拍帶踹,控制人員一方面調整哈勃望遠鏡的轉向,一邊切換失效陀螺儀的狀態,這次奇蹟發生了,這種你拍一我拍一的簡單粗暴方式竟然生效了,哈勃望遠鏡又可以重新上線了。

詹姆斯韋伯望遠鏡

小結

哈勃望遠鏡已經升空30年,最新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也會很快上線,它能夠比哈勃望遠鏡看到更遠的地方,可以觀測到星系的成長與演化,恆星的誕生與消亡,行星和生命的起源。

但人類不會忘記哈勃望遠鏡,它發布的那些瑰麗的太空圖像早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在雜誌上還是在電視上,這些驚人的太空圖像大部分來自於哈勃望遠鏡,哈勃望遠鏡留下的文化遺產,絲毫不亞於它的科學貢獻。

相關焦點

  • 上天就變近視眼,壞了踹兩腳,哈勃天文望遠鏡維修的那些事兒
    哈勃望遠鏡 剛上天就變近視眼,哈勃望遠鏡眼鏡戴起來。所幸哈勃望遠鏡從設計之初,就是一個可升級的天文臺,太空人可以通過艙外的太空行走,對其進行設備更換和重要維修。 哈勃的近視眼主要是鏡面的問題,這個大傢伙無法拆卸,基本也就無法進行更換了,有這功夫又可以重新打造一臺新哈勃了。NASA想到的解決方案就是,盡然哈勃望遠鏡近視了,那就給它裝個」近視眼鏡」,方法聽起來貌似很簡單,但實際上對「眼鏡」的製備與調試,太空維修任務的難度都是難以想像的。
  • 哈勃望遠鏡——驚天大維修
    這張照片是新修復的「哈勃先進巡天照相機」拍攝的,它將目光鎖定距離地球近 50億光年的星系團「阿貝爾37」,揭示了這個星系團錯綜複雜的細節。    哈勃再次重回探索宇宙的主戰場,人們期待它能夠幫助科學家作出更大的發現。    □在哈勃望遠鏡上天之前,全世界的科學家在許多科學領域中,數據是「私有」的。然而,哈勃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在一年之後,便向全世界開放了。
  • 哈勃望遠鏡將重新上崗,修複方式竟然是「壞了拍兩下「
    【文 觀察者網/奕含】 已經停工好幾個星期的哈勃望遠鏡,大概很快就能恢復工作了。空間網站(space.com)22日刊發報導介紹了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 果殼網主筆@Steed的圍脖 23日對此解讀稱:「關鍵時刻,還是設備維護的最經典流程發揮了作用——先拍一拍,不行就再踹上兩腳。」如此說來,這可謂是史上海拔最高的「壞了拍兩下」。
  • 哈勃30周年:發現宇宙終極真相,哈勃望遠鏡是怎麼做到的?
    埃德溫·哈勃真該觀測上天就近視哈勃近視眼是哈勃著名的失誤,上天不久的哈勃就被發現獲取的圖像儘管比地面望遠鏡清晰,但顯然沒有達到哈勃的設計標準,而原因則是鏡面形狀被磨錯了,而誤差僅僅只是邊緣被多磨掉了2.2微米,當然補救措施就是增加一片修正鏡
  • 哈勃望遠鏡, 無法與你說再見
    雖然與它「繼任者」們華麗的配備相比,「哈勃」的配置已不再有什麼優勢,但於無數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心中,「哈勃」無人能取代。   這既是因為它的歷史地位——在「哈勃」升空之後,望遠鏡才有了空間望遠鏡和地基望遠鏡的真正區分;也是因為它的赫赫功勳——這架望遠鏡通過不斷重新定義我們對宇宙的認識,改變著這個世界。
  • 同樣是望遠鏡,為什麼哈勃望遠鏡非要發射到天空,是有錢燒的嗎?
    被稱為「人類觀測宇宙的第一雙眼睛」的哈勃望遠鏡已經為人類服役了30年了,但仍舊有很多人並不了解哈勃望遠鏡是幹嘛的,以及為什麼要把望遠鏡建立在太空中。哈勃望遠鏡的出現在哈勃望遠鏡出現之前,人類觀測天空只能憑藉著肉眼以及望遠鏡,雖然人類可以將望遠鏡的精度調整的更精準,以及把望遠鏡製造的更大,以便能夠看到更遠、更清晰的宇宙。
  • 同樣是望遠鏡,為什麼哈勃望遠鏡非要發射到天空,是有錢燒的嗎?
    被稱為「人類觀測宇宙的第一雙眼睛」的哈勃望遠鏡已經為人類服役了30年了,但仍舊有很多人並不了解哈勃望遠鏡是幹嘛的,以及為什麼要把望遠鏡建立在太空中。哈勃空間望遠鏡的主鏡面對精準度要求非常高,以至於原計劃1983年上天的哈勃,直到1990年4月24日才成功發射。由於哈勃望遠鏡的主鏡面參數打磨錯誤,比原標準厚了2微米,也就是1/50頭髮絲的厚度,導致哈勃對焦一直不準,觀測宇宙時非常模糊。
  • 【天文望遠鏡的那些事兒】——格裡菲斯天文臺
    格裡菲斯天文臺和洛杉磯(圖片來自flickr) 本期咱們來聊聊天文望遠鏡的家——天文臺
  • 哈勃望遠鏡「壽命」再延5年
    原標題:哈勃望遠鏡「壽命」再延5年據新華社電 美國航天局23日宣布,原本在6月30日「服役」到期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將繼續在軌道上工作至2021年。美國航天局發表聲明說,已延長與美國大學天文研究協會之間的合同,該協會位於美國巴爾的摩的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將繼續支持哈勃的科學觀測任務至2021年6月30日。
  • 哈勃30年:從「一顆蒙羞的人造衛星廢物」到今天的太空巨眼
    從伽利略製作出了人類第一臺望遠鏡起,我們窺探宇宙的欲望盒子就已經被打開。鬥轉星移間,各種各樣的天文望遠鏡橫空出世。其中,就包括我們的主角——哈勃望遠鏡。1990年4月24日,哈勃望遠鏡發射升空,此時此刻,在大約600km的近地軌道上,它正好工作滿30個年頭。
  • 哈勃天文望遠鏡捕捉到阿特拉斯彗星破碎軌跡及殘餘部分的景象
    簡介:阿特拉斯彗星破碎的壯觀畫面,被哈勃抓住了。阿特拉斯是哈勃望遠鏡30年來觀測到的第二顆明亮的奧爾特雲彗星。 天文觀測者們都十分期望能在暮春看到阿特拉斯彗星點亮夜空的壯麗盛景。有預測稱,屆時阿特拉斯彗星碎片划過天穹時發出的光亮足以能夠裸眼可見。
  • 哈勃天文望遠鏡捕捉到阿特拉斯彗星破碎軌跡及殘餘部分的景象
    簡介:阿特拉斯彗星破碎的壯觀畫面,被哈勃抓住了。阿特拉斯是哈勃望遠鏡30年來觀測到的第二顆明亮的奧爾特雲彗星。天文觀測者們都十分期望能在暮春看到阿特拉斯彗星點亮夜空的壯麗盛景。有預測稱,屆時阿特拉斯彗星碎片划過天穹時發出的光亮足以能夠裸眼可見。
  • 成為傳奇的哈勃望遠鏡,曾經被當做笑話
    2020年是哈勃望遠鏡升空投入使用的三十周年。作為第一個進入地球軌道的精密光學天文觀測設備,自1990年4月24日升空以來,哈勃對天文學的每一個領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BBC的紀錄片《哈勃三十年:揭示宇宙奇觀》中講到:「所有與哈勃望遠鏡合作過的人,都會產生一種非常感性且浪漫的情感聯繫。它往往會讓人們對宇宙的認知徹底為之改變。」
  • 史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哈勃望遠鏡
    史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哈勃望遠鏡最大的天文望遠鏡遙遠的古代,人們用肉眼來觀察宇宙,能足度相當有限。後來,天文望遠鏡幫助天文學家們獲得了一批又一批寶貴的觀測資料、使人們能更加深人地探索宇宙。隨著人們探素欲望的不斷增強、天文望遠鏡也是越做越大。
  • 哈勃望遠鏡幸運拍下木星被撞後留下的「黑斑」
    哈勃望遠鏡上的寬視野照相機3號在7月23日拍下的木星表面,在靠近其南極的區域一個巨大「黑斑」清晰可見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由哈勃望遠鏡的照相機23日拍攝的木星照片,這張照片清晰地顯示出了這個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大氣層上有一個巨大的「黑斑」。
  • 哈勃望遠鏡拍下木星被撞後留下「黑斑」(圖)
    哈勃望遠鏡上的寬視野照相機3號在7月23日拍下的木星表面,在靠近其南極的區域一個巨大「黑斑」清晰可見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由哈勃望遠鏡的照相機23日拍攝的木星照片,這張照片清晰地顯示出了這個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大氣層上有一個巨大的
  • 哈勃天文望遠鏡拍到最早期宇宙照片(圖)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迄今為止最早的宇宙照片中國日報網消息:據美國媒體1月6日報導,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迄今為止最早的宇宙照片,距離大爆炸僅有6億年,可以說那個時候的宇宙還只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幼童」。科學家是在美國天文學會5日舉行的一次會議上發布上述照片的。據悉,這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早期宇宙照片,它所展示的星系內的恆星只有幾億年歷史,而且帶有第一批星團的顯著特徵。
  • 哈勃望遠鏡,絕美的30年
    30 年前,哈勃空間望遠鏡於 1990 年 4 月 24 日發射,它的出現永遠地改變了我們觀測宇宙的方式。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縹緲、絕美、幾乎如夢似幻的太空美景,在幾十年中一直啟發著人們,引出了許多至關重要的天文發現。
  • 哈勃三十年:帶你看盡宇宙滄桑
    自NASA1990年4月24日將哈勃太空望遠鏡送上宇宙,它在軌道運行已經30年整,每周7日、每日24小時不間斷地觀察宇宙,並向地球傳回拍得圖像,成為天文學家窺探宇宙的眼睛。NASA形容,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存在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 30年繞地球飛行16萬圈,NASA哈勃望遠鏡演繹不老傳奇
    最後敲定方案是,用糾正近視眼的方法,來恢復主鏡面的缺陷,即,給哈勃安裝一個矯正光學設備。說來輕巧,但哈勃望遠鏡上設備冗餘空間幾乎沒有,NASA只能將原本安裝在光路上的高速光度計給拆除,替換成光軸補償矯正儀,糾正了哈勃望遠鏡的"近視眼"問題。1993年,太空梭將校正設備安裝到哈勃望遠鏡上,這才解決了成像模糊的問題,至此,哈勃望遠鏡參與了近乎所有重大的天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