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30年:從「一顆蒙羞的人造衛星廢物」到今天的太空巨眼

2020-12-04 澎湃新聞

原創 小菌 趣科普

「星依雲渚濺濺,露零玉液涓涓,寶砌哀蘭剪剪。碧天如練,光搖北鬥闌幹。」星空有多美呢?

從伽利略製作出了人類第一臺望遠鏡起,我們窺探宇宙的欲望盒子就已經被打開。鬥轉星移間,各種各樣的天文望遠鏡橫空出世。其中,就包括我們的主角——哈勃望遠鏡。

1990年4月24日,哈勃望遠鏡發射升空,此時此刻,在大約600km的近地軌道上,它正好工作滿30個年頭。為了慶祝它的30歲生日,NASA還發起了「生日星圖」活動,讓我們能夠有機會看到自己出生當天的璀璨星空。

趣科普小夥伴們的生日星雲

但其實一路走來,哈勃經歷的路途挺坎坷的,甚至還被冠以過「一顆蒙羞的人造衛星廢物」之稱。所以今天借著給哈勃慶生來給大家講講這個偉大的望遠鏡的故事。

發射太空望遠鏡的這個想法,最早是1923年由德國火箭專家赫爾曼·奧伯特提出的。但當時受到技術限制這個提議也只能是個想法。

到了1946年,美國的天文學家萊曼·施皮策發表了一篇名為《在地球之外的天文觀測優勢》的論文,力挺赫爾曼·奧伯特的觀點。同時也表明了太空觀測的兩大優勢:一是能完全不受地面大氣層幹擾,圖像數據清晰度無限上升;二是能夠全波段接收數據。

不過,把一架大型望遠鏡送上太空不是像過家家一樣動動嘴皮子就能實現,而且當時二戰才結束不久,資金和技術是兩個不小的難題,所以這個設想被一拖再拖。

這一拖就拖到了1970年,美國宇航局正式設立了規劃空間望遠鏡的工程委員會,也就是哈勃的研製計劃得以正式立項。

在哈勃的研製期間資金不足被多次中斷,但最終還是在1986年完成了這個舉世矚目的太空望遠鏡的製作。

在當時,它是世界上第一座巨型太空天文臺,也是人類有史以來製造過的最精密、最複雜的天文儀器。

1990年4月24日,在全世界的矚目下,哈勃望遠鏡跟著發現號太空梭,於STS-31航次成功的被送入計劃中的軌道。

從當初的一紙藍圖到成功脫離地球重力開始在太空中探索,哈勃走出的這一步讓所有人欣喜。然而,在哈勃被送出家門之時,卻出現了問題。

在發射時哈勃的其中一個太陽能電池帆板沒有按照預定計劃展開。這一突發狀況讓地面控制中心的大傢伙有些著急。在討論了許多方案之後決定讓太空人冒著巨大風險出倉人工維修。

正當太空人在為臨時的出倉做準備時,哈勃的太陽能電池帆板突然自己打開了。大家瞬間鬆了一口氣。後來也被調侃成是調皮的哈勃望遠鏡第一次上天,有些激動給大家開了個小玩笑。

但是隨後發生的事情卻不是玩笑,差點兒要了哈勃的命。

原因是哈勃在太空中拍攝的第一組照片被傳回時,圖像非常模糊,甚至還沒有地面的天文望遠鏡拍攝的清晰。

而一結果的造成是在主鏡的研磨製作中出現了人工錯誤,導致主鏡邊緣處比設計尺寸多磨了2微米。別看這隻相當於頭髮絲1%的2微米厚度,它讓哈勃的光學主鏡產生了嚴重的球面像差,直接降低了解析度。

而且更加致命的是,哈勃的光學主鏡是不可拆卸的。這一結果讓天文愛好者們感到憤怒又無奈。直呼NASA送了一個近視眼上天,甚至還給哈勃望遠鏡套上了「科技小丑」的稱號。

哈勃的「近視」直接導致了它3年的低谷期。而從開始立項到成功上天,哈勃已經耗費了16億美元。所有人都不想就此放棄。

不幸中的萬幸,哈勃在建造之初就是可以不斷升級和更改配件的。因為鏡面大小和形狀已經有精確的數字,所以科學家計劃設計一個有相同球面差,但功效相反的光學系統來抵消錯誤。

於是在太空中沉寂了4年後,哈勃在1994年1月13日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次維修。這次維修也被叫做「幫哈勃戴眼鏡」。

同時這一次維修還給哈勃更換了新的照相機、電池板、陀螺儀。在最重要的像差改正鏡裝好後,哈勃的近視也是成功被治好了。

「視力矯正」後的哈勃也開始在太空中發揮出自己的真正實力,傳回了一張又一張清晰珍貴的宇宙星系圖。

當時美國帕洛馬山天文臺擁有5米反射鏡的天文望遠鏡能夠觀測到數十億光年的天體。而哈勃只有2.4米的口徑,卻能觀測到100億光年之遙的天體,並且要比地面望遠鏡的圖像數據清晰十倍。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哈勃搖身一變成為了人類的太空巨眼。

哈勃上崗的30年間,總共經歷了5次維修,從最開始的落寞沉寂到現在大放異彩。10950個日夜兢兢業業全年無休的工作,把自己的委屈全都發洩在了浩瀚的太空裡,而給我們換回無數珍貴的宇宙數據。

如今這位超齡服役的老兵也將迎來自己的繼承者,當初那個還不完美的小「少年」已經30歲了,今天我們都對它說一聲「生日快樂」吧。

特別聲明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於

wikipedia

https://mashable.com/2013/03/04/how-hubble-space-telescope-works/

https://www.nasa.gov/audience/forstudents/k-4/stories/nasa-knows/what-is-the-hubble-space-telecope-k4.html

圖片來源於

Google圖片、bing圖片、YouTube

我們旨在分享優質文章、原創作品,與您共同學習成長

本文如有侵權歡迎原作者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繫,署名或刪除

如對本文有所意見或發現錯誤歡迎指正

原標題:《哈勃30年:從「一顆蒙羞的人造衛星廢物」到今天的太空巨眼》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彈指五十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法國和日本之後第五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從此正式加入了「太空俱樂部」。1970年4月25日《人民日報》號外——我國成功地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喜報,及1970年4月26日《人民日報》套紅頭版,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1970年4月25日18點,新華社授權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 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了一顆恆星的自我爆炸!
    就像星系間的狗仔隊一樣,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了一顆超新星快速消退的名人身份,一顆恆星的自我爆炸。哈勃望遠鏡拍攝的這些照片被合成成一部生動的電影,講述了這場巨大的恆星爆炸消失在7000萬光年之外的螺旋星系NGC 2525中。
  • 30年30圖!哈勃太空望遠鏡眼中宇宙美爆了
    1990年4月24日,哈勃太空望遠鏡搭乘著發現號太空梭一飛沖天,開啟一段偉大的太空探索傳奇。轉眼之間,哈勃已經服役了30年,年紀比很多讀者都還大。過去30年裡,哈勃就像人類觀望宇宙的天眼,憑藉無與倫比的性能,窺探無窮的宇宙奧秘,讓每一位凡夫俗子都有機會好好欣賞塵世之外的曼妙風光。
  • 布勞恩找迪士尼公司宣傳太空?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有這樣故事
    昨天我們講到,蘇聯決定研製人造衛星飛入太空,而此時遠在美國的火箭專家馮·布勞恩也和蘇聯的火箭專家科羅廖夫一樣,追逐著自己的太空夢。但當時的美國政府,也正熱衷於同蘇聯進行軍備競賽,對探索太空根本提不起興趣。布勞恩的同事都抱怨說:白宮根本不重視他們的意見,唯一對太空感興趣的,只有迪士尼的那批人。
  • 哈勃望遠鏡的「前世今生」,歷經五次維修,超長服役30年
    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三十歲了,回顧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歷史,它創造出了諸多輝煌,引領著現代天文學的發展,它做出了重大貢獻。研究宇宙,知曉宇宙的奧秘,人類需要一架太空巨眼,讓人類在地球上看得更清晰更遠。早在1968年,NASA就有在軌道上放置一個太空望遠鏡的想法,因為NASA在以往的幾次小的太空觀測任務中發現了在太空中進行觀測任務要比地面上好很多,也能夠得到更多的信息。
  • 哈勃望遠鏡30年遙望深空,高光時刻之精確「哈勃常數」
    一切都要從最初來講起,6500萬年一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從而導致了恐龍大家族的滅絕,恐龍的滅絕讓哺乳動物的發展有了更多的空間和資源,某種意義上來講人類應該感謝那一場小行星撞擊地球,不然很可能到目前為止,地球上也不會發展出智慧文明。
  • [視頻]60年前的今天 美國發射了第一顆進入軌道的人造衛星
    據外媒報導,60年前的今天,美國成為第二個將人造物體送入低地軌道的國家,並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衛星——探險者1號(Explorer-1)。
  • 哈勃望遠鏡今天30歲生日,你對這位默默付出的「英雄」了解多少?
    從最初的星河神話,到如今的飛天登月,我們對宇宙的探索在一步步擴大。幾千年來,人類對它感到既神秘又陌生。而在這探索的過程中一些人或一些物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哈勃望遠鏡就是其中之一。自從著名科學家伽利略發明望遠鏡之後,便打開了天文學的大門,我們得以窺探宇宙的秘密。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科技的快速發展,現代望遠鏡也變得更為先進。
  • 歷史上的今天,1971年火星第一顆人造衛星,水手9號探測器升空
    導語:歷史上的今天,1971年火星第一顆人造衛星,美國水手9號火星探測器。評世間萬事,覽人間美景,大家好,歡迎點閱本期內容。今天是2019年5月30日,這一年的第150天。1971年的5月30日,美國水手9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這是火星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有意思的,當1971年發射的火星9號探測器剛剛走了一半的路程時,整個火星正在被一場巨大的塵暴所籠罩。火星表面70到80千米的高空被塵埃徹底籠罩,白茫茫的一片,根本無法進行觀測。
  • 遙望星空30年,「老」哈勃尚能飯否?
    據悉,為了慶祝這樣的歷史時刻,NASA推出了「生日天文圖」,你只需要輸入自己的生日時間(月份/日期),那麼NASA就會公布哈勃30年來在該日期最重要的天文發現,這些圖片可以自由下載和在社交網站分享。也就是說,如果今天你曬不出你的「生日天文圖」的話,那麼很抱歉,你暴露年齡了。
  • 哈勃30周歲了!它讓人類的視線穿越塵埃,抵達星海
    1990年4月24日,發現號太空梭帶著哈勃空間望遠鏡從地球上起飛的時候,沒有人能預料到哈勃會在接下來的30年裡看到什麼奇蹟。如今,通過這隻「太空巨眼」,我們的視線早已穿過太陽系,抵達遙遠的星海深處。對於人類來說,30歲不過而立之年,但對於空間望遠鏡來說,要以dog's age來算,它早已經年逾古稀,相當長壽!當然,「哈勃」長壽的背後,離不開太空人們對其進行的幾次精心維護。2009年太空梭完成最後一次維護任務之後至今,它再未出現過重大故障。
  • 哈勃今天30歲,它看過每個人生日當天的瑰麗宇宙
    1990年4月24日,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望遠鏡「哈勃空間望遠鏡」被發射升空。到今天,哈勃已經在太空中服役了整整30年。30年來,哈勃辛辛苦苦勤勤懇懇,為天文學界的一個又一個重大發現立下了汗馬功勞。在祝哈勃生日快樂的同時,我們來和大家聊聊這個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望遠鏡。
  • 哈勃望遠鏡,絕美的30年
    30 年前,哈勃空間望遠鏡於 1990 年 4 月 24 日發射,它的出現永遠地改變了我們觀測宇宙的方式。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縹緲、絕美、幾乎如夢似幻的太空美景,在幾十年中一直啟發著人們,引出了許多至關重要的天文發現。
  • 直徑高達48公裡,這隻凝視太空的神秘「巨眼」,究竟從何而來?
    想像一下,假如有一天,當你從太空中俯視地球的時候,忽然發現地球上有一隻巨大的眼睛也在凝視著太空,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1965年,當距離地球表面幾百公裡的「雙子座載人飛船」運行到非洲上空的時候,乘坐其中的太空人約翰·楊和維吉爾·葛裡森就體驗了一次這種奇妙的感受,他們驚訝地發現,在撒哈拉沙漠的西南區域,存在著一個圓形的巨大結構,看上去就像是一隻巨大的眼睛,在深深地向太空凝視。
  • 哈勃望遠鏡捕捉到一顆超新星
    哈勃太空望遠鏡在宇宙中達到了頂峰,捕捉到一顆超新星,其光芒超過了銀河系中的每顆恆星。被稱為SN2018gv的超新星於2018年1月中旬首次被發現在旋渦星系NGC 2525的邊緣,距地球約7,000萬光年。這是Ia型超新星,這意味著它起源於一顆雙星白矮星,它從同伴恆星中吸收物質。
  • 哈勃太空望遠鏡30年來的重要成果(一)
    哈勃太空望遠鏡於1990年4月24日發射,到今天,已經整整服役了30個年頭,在眾多的太空飛行器中服役時間超過30年的也並不多見。自發射以來,哈勃望遠鏡已經進行了超過100萬次的觀測,積累了大量的觀測數據,對觀測天文學的各個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神秘「天國」,宇宙中真的存在上帝和天堂?
    哈勃太空望遠鏡是人類科學史上最重要的太空裝備之一,這部太空望遠鏡是以著名的美國天文學家、科學家愛德文·哈勃命名的,愛德文·哈勃何許人也?哈勃太空望遠鏡哈勃望遠鏡是人類航天史上最強大的望遠鏡,從1990年4月24日開始服役算起,哈勃望遠鏡距今已經服役30年,在服役的30多年時間裡面,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非常多經典的太空照片,像著名的「創生之柱」、「上帝之手」、「上帝之眼」「蝴蝶星雲」等震撼奇幻的星雲都出自哈勃太空望遠鏡之手。
  • 哈勃太空望遠鏡30年來的重要成果(三)
    而哈勃望遠鏡的觀測使我們的視野極大的擴展了,我們今天最遠可以觀測到134億光年以外的星系,這是其他任何望遠鏡都無法觀測到的。哈勃望遠鏡可以觀測到如此遙遠的天體,方法之一是藉助了宇宙中的一種天然鏡頭,這是一種叫做&34;的現象,是由大質量星系團的引力場造成了空間的彎曲,並因此放大了位於其後面更遠處的星系的光線。利用這種現象,哈勃望遠鏡可以看到比它自身能看到的極限更遙遠的地方。
  • 哈勃太空望遠鏡30歲生日快樂!我們看到的宇宙因你而不同
    >NASA發起這項活動的初衷是為慶祝哈勃太空望遠鏡升空30周年,順便替哈勃給所有人送了一份生日禮物。 2011年7月21日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完成最後一次飛行後,美國封存了太空梭,終止了太空梭任務,自然也無法再對哈勃太空望遠鏡進行維護。不過,最後一次維護使哈勃太空望遠鏡處於良好的運行狀態,一直運行到今天,持續超過10年。
  • 不可忽視的地球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政治意義
    文章講述了在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前,美國和俄羅斯為能爭取作為第一個發射衛星的國家所做的努力。在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後美國的回應和一系列舉措。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震驚了全世界。這一事件激發了全世界的熱情,並加速了美國羽翼未豐的航天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