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對馬斯克提出尖銳質疑:腦機晶片會讓大腦變成「烤紅薯」?

2020-11-30 前瞻網

眾所周知,大腦是人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時它也非常脆弱而神秘,目前許多關於大腦的機制和疾病產生的原因都遠未被科學家所了解。

近日,「網紅」企業家馬斯克的Neuralink大腦晶片再度受到科學家質疑。

比起上回科學家們對Neuralink晶片「離實際應用還很遠」的評論,這回的質疑來得要尖銳得多:

神經科學家埃米·艾斯克裡奇(Amy Eskridge)在推特上詢問馬斯克,他是否考慮過Neuralink晶片工作時可能會過熱的問題。

對於計算機、手機等電子硬體來說,器件老化、長時間工作、散熱設計不好等原因都會使得機器溫度上升,甚至超出溫度限制範圍,影響機器工作。

而馬斯克的Neuralink晶片是侵入式設計,將會通過手術將電極植入大腦內部。一旦器件在大腦內溫度超過範圍,顯然會對使用者的健康造成很大危險,甚至造成致命後果。

但對於這樣一個尖銳的話題,馬斯克的回應卻很簡單:他表示,Neuralink晶片有溫度傳感器,其設計能夠保持安全溫度,並且不會讓大腦「超頻」,而是將處理轉移到人類大腦的超級計算機擴展部分。

為大腦測溫

在上初高中時,我們就已經在課本中學過,人體體溫調節的基本中樞在下丘腦。不過,人體各部位的溫度與整體的體溫又有少許不同,比如口腔溫度比直腸溫度低 0.2~0.3℃,腋窩溫度比口腔溫度又低0.3~0.5℃等。

大腦則是一個在代謝上十分「昂貴」的器官,它能夠產生大量的熱量(只佔人體質量的2%,卻佔人體總葡萄糖利用率的25%和耗氧量的20%),它也對溫度的波動非常敏感,其幾乎所有功能活動和能量效率都會受到溫度的影響。

據此前的科學研究,通常,在靜息臨床患者中評估的整體腦溫度讀數與患者體溫一致(腦36.9±0.4℃,直腸36.9±0.6℃)。

對動物大腦的研究則表明,大腦中的各區域存在溫度差異,較冷的皮層區域和較暖的基底區域之間存在約1℃的溫差,不同大腦區域的溫度未必會互相影響,原因可能是更好的隔離和溫暖的血液供應;

另一些大腦溫度的可能影響因素還包括感官刺激、睡眠與覺醒、顱外冷卻,此外麻醉深度也與腦溫度降低有關。

由於大腦研究的困難性,目前,科學家們對大腦溫度的時空分布、生理和病理波動以及腦熱穩態的機制都還了解甚少。

那麼大腦「過熱」會有什麼影響呢?

實際上,大腦溫度的影響普遍存在於許多常見的人類疾病中,如頭部創傷、中風、多發性硬化症、癲癇、情緒障礙、頭痛、神經退行性疾病等。

而臨床前和臨床數據已經有力地表明,大腦溫度升高和大腦損傷之間存在一種破壞性關係。

僅僅只是1-3℃的大腦溫度生理波動也會在多個層面上極大地改變神經功能:動作電位的產生、跨膜離子傳輸和被動膜學特性被改變,終端遞質釋放和突觸前攝取過程也受到幹擾,血紅蛋白對氧的親和力也會受到溫度影響。

在神經科學家對馬斯克的質疑中,艾斯克裡奇也提到,科學界已經證明大腦有兩種降溫機制:其一是通過讓澱粉樣蛋白吸收熱量來對抗溫度的升高,但這樣會使得變性蛋白在大腦中以斑塊的形式積累,而斑塊會對疾病產生意想不到的有害後果。

臭名昭著的阿爾茨海默症的一個典型症狀就是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的積累,這種蛋白會導致神經退化,最終導致思維和記憶問題的出現。

另一個降溫機制潛在的問題則是腦脊液洩漏。腦機晶片增加的電活動將導致腦脊液更多產生以吸收液體中的熱量,但如果持續的電活動超過基準,可能會導致持續的顱內壓升高,最終大腦不得不排出液體以減少腦幹的壓力。

腦脊液不斷流失在低顱壓情況下可能會引發頭痛、頭暈、癲癇等症狀,細菌也可以沿著腦脊液洩漏的通道進入顱內,導致嚴重的顱內感染。這可能會引起化膿性腦膜炎,對大腦神經功能造成損傷,導致患者意識障礙、肢體障礙等嚴重併發症,甚至造成生命危險。

與高溫的危害相比,大腦的低溫則具有廣泛的、多效的作用,是最有效的神經保護劑,可以從興奮性中毒(Excitotoxicity)的作用中保護大腦。

(興奮性中毒指的是穀氨酸酯及其類似物質等神經遞質的過度刺激,使神經細胞受損及死忘的病理過程)

還有研究表明,即使大腦已經在常溫下受到損傷,低溫也有助於大腦組織的保存。

腦機晶片會讓大腦過熱嗎?

根據此前Neuralink在生物學預印論文網站biorxiv上發布的學術論文中的數據,Neuralink腦機晶片的專用集成電路(ASIC)由三個部分組成,256個獨立可編程放大器(Neuralink把它叫做Analog Pixel)、片上模數轉換器(ADC)、用於序列化數位化輸出的外圍控制電路。

每個Analog Pixel消耗5.2μW,包括時鐘驅動器在內,整個ASIC功耗6mW。

ASIC構成了模塊化記錄平臺的核心,在整個腦機接口系統中,ASIC和其他專用集成電路一起放在印刷電路板上。系統由一個FPGA、實時溫度加速度與磁場傳感器、全帶寬數據傳輸USB-C連接器組成。

而根據中關村在線近日對AMD 3000XT系列處理器的功耗測試,AMD銳龍9 3900XT、AMD銳龍7 3800XT和AMD銳龍5 3600XT的功耗分別為110瓦、93瓦與71瓦。

由於1瓦等於1000毫瓦(mW),因此計算可得,約16666個ASIC的功耗才比得上一個AMD處理器(假設為100瓦)的功耗。

因此,對於Neuralink腦機晶片的溫度我們還無需過多操心——至少它不可能像電腦CPU一樣,動不動就飆升到80、90多度。

但站在用戶的角度,我們還是希望「網紅」企業家馬斯克能夠早日披露Neuralink腦機晶片的更多數據,包括其可能對健康造成的潛在影響。這畢竟是要侵入到人類無比敏感的大腦中的技術,再多謹慎也不為過。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ins.2014.00307/full#:~:text=Typically%2C%20global%20brain%20temperature%20readings%20assessed%20in%20resting,are%20noted%20when%20brain%20regions%20are%20assessed%20individually.

http://diy.zol.com.cn/747/7477946.html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703801v1.full.pdf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被質疑,腦部植入晶片控制人體,真能成嗎?
    ,最近他又提出了一項具有爭議的研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雖然目前還只是以豬為實驗對象,但是科學家無法判斷它是否會在未來對人類造成更大的影響。 實際上,腦機接口就是通過在頭骨開口並且植入電子晶片來進行工作的,藉助於人類此前積累的大量經驗,科學家會通過電子晶片發射正確的腦電波
  • 腦機接口開"新腦洞":馬斯克要讓音樂通過晶片傳入大腦
    (原標題:腦機接口再開「新腦洞」:馬斯克要讓音樂通過晶片傳入大腦 )
  • 陳根:腦機接口是與非,再談馬斯克腦機對接
    >2019年中旬,馬斯克公布了第一代腦機接口,也可以簡單描述為一個「腦後插管」技術,通過一臺神經手術機器人,像微創眼科手術一樣安全無痛地在腦袋上穿孔,向大腦內快速植入晶片,然後通過 USB-C 接口直接讀取大腦信號,並可以用 iPhone 控制。
  • 馬斯克大腦晶片引發倫理擔憂 在動物身上實驗被批
    圖1:馬斯克旗下Neuralink只是眾多研發大腦晶片的公司之一,儘管其晶片植入可能即將開始,但專家警告稱,這會帶來倫理問題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旨在增強認知能力的腦機接口(BCI)技術可能會質疑人們所取得成就的真實性,因為它們可能被視為「智能藥物」的功勞。
  • 會吹牛的馬斯克,危險的腦機接口技術
    回憶一下小時的作文《我的理想》,有說要做科學家的,有許多要做飛行員的,當然也有要拯救全世界的。馬斯克可以說是頂級吹牛王,國人覺得最大的牛就是吹破天,馬斯克的牛真的吹破天了。他們不會跟你說加了腦機接口是為了把你變成「缸中大腦」。他們會這樣宣傳:腦機接口給人類帶來巨大福音,它可以讓你「心想事成」,也可以幫你思考決策。你想幹什麼,只要腦袋裡想一下,人工智慧就會幫你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機器人就會把你想做的工作替你完成。
  • 馬斯克計劃做「人腦晶片」,人類會變成「半機械人」嗎?
    馬斯克近日在推特上與計算機科學家奧斯汀·霍華德互動時表示,他創辦的Neuralink公司正在開發某種腦部植入晶片,能夠讓音樂直接流入我們的大腦神經。電影《黑客帝國》中,機器人通過腦機接口控制人類意識神經信號的本質是電信號,人腦的指令可以被模擬。通過在大腦中植入晶片,我們有朝一日將能夠用意識控制自己的iPhone。這一幕正在接近現實。
  • 馬斯克稱要在大腦中植入晶片,你怎麼看?
    要說現在最時髦的科技,人工智慧絕對算一個,當然如今的人工智慧只屬於初級階段,有一些科學家預測,隨著時間的發展,人類智能終有一天會落後於人工智慧,那麼人類將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這讓許多人無法接受,其中就包括馬斯克。於是馬斯克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而他想到的方法就是讓人類加入人工智慧。
  • 再談馬斯克腦機對接,「言過其實」還是「確實如此」?
    其又將在腦機接口的發展裡佔據怎樣的地位?從「腦後插管」到「腦中晶片」2019年中旬,馬斯克公布了第一代腦機接口,也可以簡單描述為一個「腦後插管」技術,通過一臺神經手術機器人,像微創眼科手術一樣安全無痛地在腦袋上穿孔,向大腦內快速植入晶片,然後通過USB-C接口直接讀取大腦信號,並可以用iPhone控制。
  • 陳根:再談馬斯克腦機對接,「言過其實」還是「確實如此」?
    」2019年中旬,馬斯克公布了第一代腦機接口,也可以簡單描述為一個「腦後插管」技術,通過一臺神經手術機器人,像微創眼科手術一樣安全無痛地在腦袋上穿孔,向大腦內快速植入晶片,然後通過 USB-C 接口直接讀取大腦信號
  • 星鏈計劃後馬斯克又發布"腦機接口",未來或能給大腦裝WiFi
    2020年北京時間8月29日,馬斯克為自己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舉行發布會,並在會上公布了最新一代腦機接口產品:一枚硬幣大小的可植入大腦的晶片,直徑只有23毫米,厚度約8毫米,可以搭載1024個通道並支持遠程數據傳輸,以及一臺可完成自動植入晶片的手術設備。
  • 剛剛,馬斯克宣布在腦機接口重大突破!正為首次植入人腦做準備
    馬斯克站在一臺原型機器旁邊,看起來沒有去年那麼興奮。如外界所預測,人體試驗還早,動物實驗的對象從老鼠變成了豬。去年腦機接口晶片(來源:Neuralink 發布會)在介紹完晶片和手術機器人之後,馬斯克開始現場「遛豬」。豬腦植入晶片後,其大腦的信號能夠被捕捉到。從演示中可以觀察到,外界能夠通過腦機接口檢測豬大腦的信號,並且預測其關節的運動。
  • 馬斯克大腦晶片引發倫理擔憂 在動物身上測試晶片被批不道德
    【TechWeb】11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研發的大腦晶片和其他大腦晶片引發了專家們的倫理擔憂。此外,在動物身上進行實驗也不道德。
  • 馬斯克的Neuralink 真的要把腦機接口植入你的大腦了?
    產品之後,馬斯克領導的腦機接口研究公司Neuralink又有新動向。  近日,馬斯克在Twitter上透露,Neuralink 正在研究一款能夠使用戶「直接通過晶片聽音樂」的產品。  安裝晶片的過程類似於 Lasik 雷射眼科手術,其中一部分需要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完成,該機器人可將一根柔韌的「線」與已經接入微型可植入計算機晶片的大腦相連。
  • 馬斯克宣布在腦機接口重大突破!稱正為首次植入人腦做準備
    如外界所預測,人體試驗還早,動物實驗的對象從老鼠變成了豬。去年腦機接口晶片(來源:Neuralink 發布會)在介紹完晶片和手術機器人之後,馬斯克開始現場「遛豬」。豬腦植入晶片後,其大腦的信號能夠被捕捉到。從演示中可以觀察到,外界能夠通過腦機接口檢測豬大腦的信號,並且預測其關節的運動。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會把人類帶往哪裡?
    因為縱觀馬斯克過去的種種行為,真的堪稱能洞察未來的「人生贏家」。除了賺大錢之外,還造電動汽車、玩火箭、挖隧道……如今,馬斯克又將目光對準了腦機接口。這些異想天開,又不乏瘋狂意味的舉動,很難讓人不懷疑馬斯克是否為「未來之人」。當然,玩笑歸玩笑。
  • 動動「意念」,音樂直流大腦,馬斯克腦機接口一年內植入大腦或將實現
    其中,一位計算機科學家奧斯汀·霍華德(Austin Howard)發文稱:Neuralink技術,可以實現直接從晶片聽音樂嗎?得到了馬斯克的回應:是的!無需耳機,直通大腦熟悉馬斯克的朋友可能了解,2017年,他便對腦機融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8位聯合創始人共同創辦了Neuralink公司,其研究目標是如何通過內置晶片、電極等設備,將大腦與外界AI系統結合起來,實現對人腦神經元的實時控制。這一瘋狂的想法果然符合鋼鐵俠的腦洞。
  • 現實版黑客帝國:馬斯克發布腦機接口系統 「人機一體」或成真
    不過,不久前的一場發布會引發熱議,人們想像中的場景或許即將變成現實。近日,有著「矽谷鋼鐵俠」之稱的埃隆·馬斯克,為旗下的一家科技公司(Neuralink)站臺,發布了一款名為「腦機接口」的新技術。所謂「腦機接口」。具體來說,就是將一種神經元管線和一個微處理器晶片植入人類大腦,然後,晶片就可以和佩戴在體外的裝置進行無線連接。就像電影裡演的一樣。
  • 讓馬斯克瘋狂的腦機接口進展如何了?科學家稱5年內有重大進展
    原標題:讓馬斯克瘋狂的腦機接口進展如何了?科學家稱5年內有重大進展   「他講的這些我一個字都不同意。」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人類無法停止「作死」的車輪?
    普遍質疑聲音比較多,大多數人認為馬斯克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閒閒財經觀點是,放在人類歷史長河中,馬斯克「腦機接口」,只是偶然中的必然而已。只要人類存在,都不會停止探索的步伐。 如果沒有馬斯克,也會有李斯克,張斯克,王斯克,這個事兒,早晚也會有人幹。到底是擔心、恐懼,還是憤怒? 這些情緒其實都不必有,也不必像360的周鴻禕那樣直言反對,他的觀點是,「一旦人腦開始聯網,大腦數據的安全就將成為一個新的命題。」
  • 馬斯克說的腦機接口怎麼回事?
    馬斯克在節目中對喜劇演員、播客主持人羅根說。 Neuralink的腦機接口系統,是利用一臺神經手術機器人向人腦中植入被稱為「線」的專有技術晶片和信息條,然後可直接通過USB-C接口讀取大腦信號,甚至可以通過蘋果手機的應用程式進行控制。Neuralink公司已開始在老鼠身上進行測試,並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合作用猴子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