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龍科:非常著名的中生代海洋爬行動物

2020-11-24 騰訊網

作者丨炭烤豬頭

滄龍科(Mosasauridae),非常著名的中生代海洋爬行動物,與今天所能見到的蜥蜴一樣,滄龍家族屬於蜥形綱鱗龍形下綱鱗龍超目中的有鱗目,與恐龍、翼龍、蛇頸龍、鱷魚等主龍相去甚遠。

作為有鱗目的「暴發戶」,滄龍家族是在很短時間內發展壯大的,它們的崛起主要得益於白堊紀中期的森諾曼-土倫階大滅絕事件——由於某種現今已無法查明的原因,先前佔據海洋的魚龍目動物徹底滅絕,蛇頸龍類也遭受慘重損失,這使得海洋生態系統出現了大量的空白,而此時一類棲息於沿海地區、擅長遊泳的蜥蜴——崖蜥科(Aigialosauridae)抓住時機,迅速下海發展,演變成了後來的滄龍科動物,佔據了被先前的統治者空出來的地位(這次滅絕事件的其他受益者還包括鯊魚)。

在白堊紀最後的2000萬年裡,滄龍是海洋中最風光的爬行動物,儘管這些傢伙最終還是像恐龍一樣在白堊紀末期走向滅亡,但就它們取得的成就來說,已經是鱗龍的翹楚了。

圖1-3:霍夫曼滄龍(Mosasaurus hoffmanni),最早被發現的滄龍科成員,也是目前為止所知的最大滄龍,長度可達驚人的17米。

圖4-5:普氏海王龍(Tylosaurus proriger),知名度很高的大型滄龍,雖然有著很霸氣的名字,但從較為纖細的頭部與牙齒來看海王龍的獵物體型應該不會很大。

圖6-7:楚裡傾齒龍(Prognathodon saturator)。傾齒龍是一個成員體型相差較大的屬,作為傾齒龍屬的最強者,楚裡傾齒龍有著可達12米以上的長度、粗壯的頜骨和發達的牙齒,食性可能類似於現代的虎鯨。

圖8-9:本尼森浮龍(Plotosaurus bennisoni)。浮龍是目前所知生存年代最晚也最進步的滄龍之一,其體態為了適應海洋生活做出了許多優化,外觀和三疊紀的早期魚龍非常相似。如果浮龍能夠存活到新生代,它們可能會變成像海豚一樣的造型。

-完-

相關焦點

  • 中生代,三疊紀,爬行動物的王朝
    持續了1.9億年的中生代,也就是著名的「恐龍時代」。但在他的第1個紀元三疊紀恐龍還沒有統治全球,而只是在盤古大陸(泛大陸)上眾多新登場的動植物家族之一。最早的恐龍之一。>二疊紀大滅絕後,地球開始休養生息,爬行動物的兩大家族——.
  • 地殼演化簡史第4篇:中生代——恐龍的鼎盛期和爬行動物的時代
    中生代:顯生宙第二個地質年代,指介於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間的時代,距今2.5億年-6500萬年前,地質學上分為3個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中生代是地球上爬行動物統治地球最鼎盛的時代,其中代表的動物是恐龍,出現於三疊紀,鼎盛於侏羅紀、白堊紀中期,滅絕於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由於當時地球上最繁盛的最具代表性的物種就是恐龍,統治地球時間長達約1.6億年之久,故中生代也被稱為恐龍時代。那麼這一個地球重要的地殼發展史階段,中生代有什麼特點呢?
  • 中國科學家復原海洋爬行動物化石「錐子頭海怪」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學家昨天在科學期刊Science Advances在線發表論文,準確復原了兩年前在我國發現的奇特海洋爬行動物化石「錐子頭海怪」的形象,其外貌與所有已知物種大相逕庭。  2014年初,一種奇特的海洋爬行動物化石在我國西南腹地被發現。
  • 意最大爬行動物化石"海洋裡的霸王龍"為滄龍
    【科技訊】5月6日消息,據媒體報導,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研究人員日前宣布,近期在意境內發現的最大爬行動物化石經測定為7500萬年前的大型海洋爬行動物  參與研究的古脊椎動物研究員費德裡科·凡蒂18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這一發現非常重要,它證明了這類原本被認為生活在其他地區的爬行動物在義大利也存在,這為義大利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時間窗口」。  義大利一位業餘化石愛好者在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諾瓦費爾特裡亞附近一家採石場發現了一塊巨大的牙齒化石。
  • 世界十大遠古海洋巨獸
    1:滄龍滄龍,中生代海洋中最大的頂級掠食者。曾經被歸類於鱷形超目的卡普林鱷,也是滄龍屬的一個次異名滄龍泛指滄龍科的一個屬。它們是群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擁有巨大的頭部、強壯的顎與尖銳的牙齒,外形類似具有鰭狀肢的鱷魚。
  • 滄龍:蛇頸龍也要低頭退讓,最傳奇的昔日海洋霸主
    整個中生代時期,從三疊紀開始,到白堊紀末期的結束,曾經有各種可怕的海生爬行動物先後在大洋中稱雄爭鋒,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令人讚嘆驚奇的生命讚歌。在中生代曾經稱霸大洋的無數霸主中,有一種動物在爬行動物的時代即將終結的時候出現在地球上,將在它之前出現的強大對手統統趕下寶座,雄霸白堊紀海洋。結果,如日中天的它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而被迫與同時代的其他大部分爬行動物一同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 科普:「海洋裡的霸王龍」會蛙泳
    滄龍是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肉食性海洋爬行動物,被稱作「海洋裡的霸王龍」。美國科學家近日在美國地質學會年會上公布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滄龍有一個獨特技能:會蛙泳。 為研究滄龍的「泳姿」,美國南加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研究了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內的一具滄龍化石,同時分析了其他研究中關於滄龍胸骨的測量數據。
  • 礦工發現海王龍化石,這種生物曾經是海洋裡的霸主,甚至獵食同類
    近日,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礦工在其礦區發現了完整的海王龍化石,這種海洋爬行動物生活在7000萬年前,它與恐龍屬於同一時代,曾經是海洋裡的一代「霸主」,比它歷史悠久的上龍類都被它趕盡殺絕,但是海王龍不是恐龍,它甚至是由身材短小的蜥蜴演化而來的。
  • 海生爬行動物古今談
    古代海洋中的一霸距今七千至一億八千萬年前,當生物進化的巨流行進到中生代的白堊紀、侏羅紀之時,整個自然界正是爬行動物「龍」的一統天下。在陸地上,恐龍的遠親——魚龍、蛇頸龍、蒼龍等是不可一世的霸王。魚龍體呈紡錘狀,嘴巴又尖又長,滿口都是銳利的牙齒。它體長2米左右,大的可達十幾米。
  • 古脊椎所發現三疊紀海洋主龍類
    古脊椎所發現三疊紀海洋主龍類 2016-11-23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在最早的恐龍出現之前,各種原始主龍類已經是地球上非常繁盛的爬行動物了,眾多類群之間的親緣關係錯綜複雜,歷來是古生物學領域爭論的熱點話題。長期以來人們認為除了某些鱷魚之外主龍類基本上是陸地動物,直至2006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貴州盤縣首次發現海生類型的早期主龍類化石。
  • 貴州發現海生初龍類爬行動物化石
    貴州發現海生初龍類爬行動物化石    近日出版的德國《自然科學期刊》(Naturwissenschaften)以封面文章發形式報導了我國貴州省發現的一種罕見的三疊紀爬行動物化石    據悉,初龍類是爬行動物演化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類群,其複雜而多樣的早期門類繁盛於2億多年以前的三疊紀時期,一般被通稱為「槽齒類」,後來的恐龍、翼龍和鱷類等中生代爬行動物的主要門類都是初龍類的重要分支。長期以來,除了個別生活於淡水環境,如河流、湖泊中的屬種,「槽齒類」基本屬於陸生動物。
  • 侏羅紀公園之旅,中生代恐龍帝國的開始與毀滅-歷史學習筆記4
    中生代距今2.51億年到6600萬年前,是顯生宙第二個地質時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這時的地球生機盎然,動物和植物到處都是,其中最猛的還是生物鏈頂端的恐龍,它們走在了進化序列的最前端,成為中生代地球的統治者。
  • 安順經開區發現了200多個海生爬行動物足跡
    「安順足跡」 日前,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貴州省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么鋪鎮發現200多個海生爬行動物足跡,其中一些足跡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早的海生四足類同步遊泳證據。該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古生物學期刊《古地理學·古氣候學·古生態學》的研究論文中。
  • 古生代和中生代時期有哪些存在時間相對很短的動物?
    (古生代的部分海洋生物)古生代古生代是一個遠古的地質年代,它約從5.42寒武紀是之後5個紀生命多樣性的前提,這是因為寒武紀著名的生命大爆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是因為古生物學家從該年代的地質層中發現了大量種類繁多的無脊椎動物,其中以有殼、有骨骼的節肢動物最為繁盛,其中的代表動物就是三葉蟲。雖然三葉蟲直到二疊紀才滅絕,在地球上存活了約3.2億年,但是三葉蟲綱下有眾多的動物,其中有的存活時間相對較短。
  • 史前巨鱷:三疊紀海洋主龍類
    主龍類有時又被稱為初龍類,原義是指「佔統治地位的爬行動物(leading reptiles or ruling reptiles)」,這一類群包括人們所熟悉的恐龍、翼龍和鱷類等化石及現代動物。在最早的恐龍出現之前,各種原始主龍類已經是地球上非常繁盛的爬行動物了,眾多類群之間的親緣關係錯綜複雜,歷來是古生物學領域爭論的熱點話題。長期以來人們認為除了某些鱷魚之外主龍類基本上是陸地動物,直至2006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貴州盤縣首次發現海生類型的早期主龍類化石,在雲南富源地區再次發現此類化石。
  • 除了兇猛的《巨齒鯊》,還有哪些遠古海洋巨獸令人聞風喪膽?
    一、魚龍早在2億年前,一種冷血的類似海豚的龐然大物堪稱海洋獵手。它們非常危險,能夠在水中快速移動,其身體長度達到15-20米,甚至更大。無疑,這些傢伙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位,長期徵服著全世界的水域,並在中生代的「恐龍時代」中生存了1.6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