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布格,一位醉心研究高中升學的男人,歡迎來到布格的高一選科小白訓練營。
本次訓練營主要是從0開始,講解分析該如何進行選科,希望本課程能對你在選科這件事上有所幫助。
在【第一講:新高考政治解讀】中,布格帶著大家一起分析了新高考改革的各項變動,以及一些改革對選科影響的猜測。
第一講是道開胃菜,讓同學和家長們對新高考改革有個總體思路,這對於接下來的選科,乃至高考之後的志願填報都是幫助很大的。
新高考改革之後,分有「3+3」模式和「3+1+2」模式,但不管是哪一種模式,對於新高一學生和家長都是一個大震蕩。
一個全新的選科模式和選拔模式,特別大學專業要求對應高中選科,這就倒逼高中生從高一開始就必須開始考慮自己三年之後,乃至七年之後想要在哪條職業賽道上奔跑。
其實布格本人倒非常喜歡現在的改革模式,非常契合我們目前的國情。
我們個人的發展一定要緊跟國家發展的步伐,一定要和民族聯繫在一起,這句話可能會覺得有點政治正確,但確實是這樣一回事,只要這樣我們的發展才能走得順暢。
話說回來,今天這節課呢,主要就是跟各位分享關於選科的整體思路該如何走,希望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視角。
01選科常犯的一些小錯誤
首先,在正式講之前我先問三個問題,你們也一定要思考:
第一個問題:下面的選科方式,你目前想到的是選哪一種組合,身邊同學更多選的哪種組合?
第二個問題:你和你身邊同學的選科依據是什麼?
對於第一個問題:布格老家最好的高中發出通知,每年大概是在高一第一學期倒數第三周,要正式確定選科,布格老家在廣東,選科模式是「3+1+2」模式。
這所學校22屆學生大概是1900人左右,在高一第一次預選科的時候,選擇物理的有1600人,選擇傳統理科方向物理化學生物大概800多人,選擇物理化學政治組合的大概有500多人。
後來正式選科,物理人數稍微降低些,但是也是接近1500左右的,物理化學生物組合有600多人;物理化學政治組合300多人;物理化學地理200多人。
新高考改革政策公布的時候布格就猜測會很多人偏向物理或者傳統理科方向,但沒想到這麼不均勻,去年當時聽到這個結果還挺吃驚的。
從2019年開始接觸了很多高一學生和家長,跟他們溝通中了解到,促使他們這樣選科的原因主要四個方面:
1、專業選擇問題。
現在新高考改革之後,大學專業是要對應高中選科要求,這對於很多學生和家長來說,算是挺不友好的要求吧。
因為很多學生和家長都不知道大學想要讀什麼專業,所以選擇了可選專業面最廣的幾個選科組合。
2、學校資源問題。
布格老家這所學校最優秀的幾個班,他們的班主任非常直接,就叫學生選擇傳統理科方向就行,不然下學期就不能繼續留在最好的幾個班了。
這不能說是老師的錯,因為經過那麼多年的發展,還有學校資源緊缺的問題,這所學校的頂尖老師以及學校的資源都放在了理科班,為了學校升學率著想,之後的資源就會往下面這三個組合上傾斜:「物理+生物+化學」、「物理+生物+地理」、「物理+化學+地理」。
3、跟風和感情。
在2019年布格有位學生,即使自己跟不上物理的學習進度,但還是想堅持選擇物理,主要原因就是她非常喜歡現在班裡的同學。
而他們班也挺團結的,大家感情好,所以就商量著要一起選擇物理,這樣的話在高二高三都還可以在同一個班。
額,團結原來還可以這樣用,中二少年時期很容易熱血上頭,他們想到的不是三年之後,或者7年之後專業的事情,只想著當下我要跟我好友在一起。
4、懶。
這兩年布格有採訪了很多學生,其實不少學生的物理成績很差,選擇物理不僅會影響整體成績,還會影響後續他們學習的心情,但還是很多學生不想選歷史。
原因很簡單,就是懶得背。
不少學生覺得歷史和政治需要背誦的知識點太多了,而物理、化學這兩科只需要理解就行。
這也不能說完全錯,但最大的問題是他們也理解不了物理和化學。
當然,還會很多其他原因,上面提出的這四點是布格經常會遇到的情況。
但無論什麼原因,對於以上的選科情況布格還是挺擔心的,這樣不均勻選科造成不好的影響會有很多。
最後一個問題,如果你在選科感覺懵逼不知道怎樣操作的時候,下面這些幫助你會更加信任哪些?
(1)網上百度;(2)成績;(3)興趣;(4)同學朋友;(5)老師;(6)家長;(7)志願填報相關專家或者機構;(8)教育局。
毋庸置疑,當然得是教育局吧,政策都是教育局公布的,不信任國家隊還能信任誰啊,是吧。
所以想要選科想要選得好,首先就要熟悉和了解教育局公布的政策,我們先來看一張圖片,這張圖片在【第一講:新高考政治解讀】中也曾有講到的。
從上面圖片,其實我們也可以窺探到國家為什麼要進行新高考改革。
有個很核心的想法,就是想讓更多的高中生認識自我與社會,謀劃學業與職業方向,將學業選擇與未來職業進行強關聯。
從高一開始就要形成三年完整的學業規劃,乃至7年之後的職業規劃,7年之後你想要在哪條賽道上跟人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