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上海新高考選考黃金定律
二、物理化學選考分析
三、地理生物選考分析
四、政治歷史選考分析
五、地理科目重難點深度解析
一、上海新高考選考黃金定律
經過對上海市2017~2020連續四年的高考選科情況的對比研究和數據分析,我們在趨勢中發現了上海市小三門的選考黃金定律:
1.理化成學霸廝殺主戰場,難度高,競爭大,但選考理化的大學專業覆蓋率超九成。
2.政史的大學報考專業限制多,選考存在感整體較弱,低分段考生最是偏愛這兩科。
3.地生天然制度優勢過於顯著,成選考「大眾情人"。但地理存在的隱藏難點太拉分,需謹慎加練。
二、物理化學選考分析
理化選考人數總趨勢呈持續下降
物理人數受多重影響因素回升
1.物理
2017~2020年物理選考人數變化
數據解讀:選考物理的人數因何回升?
01.「物理一萬五保護機制」的影響
物理選考人數在2018、2019年連續兩年下降後,2020年回歸到了2018年水平。這和上海教育考試院出臺的種種物理選考保護機制密切相關,包括考生家長們耳熟能詳的「一萬五保護機制」。
02.案例解讀「物理一萬五保護機制」的利好
我們以2020年為例,2020年只有14442人選考了物理,"一萬五保護機制」 啟動。
在這個保護機制下,原本物理A+人數只有14442*5% 也就是722人,在保護機制下物理A+人數有15000*5%=750人,比原來多了28人。這些本該得A的同學在保護機制下得到了3分的加分。
我們再看E的人數。如果沒有保護機制應該有14442*5%=722人只能得E也就是40分。在保護機制下,只有14442-15000*95%=192人得了E,足足減少了530人!
03.選考物理的大學專業覆蓋面高達92%
2020年物理選考人數回升的另一大重要因素是大學專業對於物理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絕大部分理工類專業有選考科目要求,而絕大部分文史類專業則沒有選考要求,選考理化的考生無論是高考成績還是專業選擇的廣度上都有不小的優勢,而選考文科的考生,將在志願填報時受到較大的限制。許多2019年對選科不加限制的專業到2020年改為了必選物理,物理專業的覆蓋面是六門學科當中最廣的,高達92%,而且其中相當多一部分的專業是必選物理一門。根據上海教育考試院老師的建議,選考物理的同學一定要充分發揮自己選物理的優勢,通過合理的專業選擇減少競爭。
04.名校選科指導下,物理成為牛娃拉力賽
在580+(目標清北復交及頂尖985高校)的學生中,物理學科選考人數高達84.53%!學霸雲集、競爭最激烈!生物、地理、化學三個科目選考人數比較平均,趨於一致,佔比60%以上!頂尖牛娃選科政治、歷史的人數極少,歷史12.37%,政治僅有6.73%!、
物理學霸雲集和上海地區各大名校的選科指導密切相關。上海中學要求年級組中成績拔尖的同學必須雙選物理化學,原則上不允許同學雙選地理生物。包括華二、上中在內的各大名校強大的理科優勢使得他們每年都是化學物理A和A+的大戶,留給其他各校的A和A+寥寥無幾。七寶中學會勸每一位學生雙選地理生物,一些綜合實力相對不那麼強的學校會勸同學不要選擇物理,甚至校內不開設物理等級考課程以避免競爭。
2.化學
數據解讀:化學選考人數因何逐年下降?
01.化學試卷難度逐年加大
據2017至2020年四屆考生和任課老師的反饋,化學等級考出卷的難度逐年增加,2017年大部分參加化學等級考的同學用了半小時就完卷了(考試總時長為1小時),到2020年有很多化學考生根本做不完這份等級考卷,難度也是近四年最大的。作為高考這一選拔性考試的一部分,等級考也是相當有區分度的。
但是據分析,等級考的題型變得相對固定、有跡可循,出卷老師熱衷於考察一些熱門知識點。故考生在準備化學考試時需要注意加強知識點的深度,不能只盲目拓展廣度而囫圇吞棗。
三、地理生物選考分析
地理生物選考人數連年攀升
成為當之無愧的選科大戶
1.地理
2.生物
數據解讀:地生選考人數因何連年攀升?
生物和地理毫無疑問是最熱門的兩門學科,民間一直有這樣的笑談:「從三加一時代邁入三加三時代後,物理化學跌落了神壇,地理生物站了上去,政治歷史靜靜地看著他們折騰。」
01.地生考試時間優勢備受青睞
地理生物由於可以在高二參加等級考減輕高三的學業負擔備受廣大考生的青睞,選考人數是近四年以來最多的兩門並且在逐年增加。由於小部分高中要求同學從高二開始學習生物,高三參加生物等級考,必然能夠在高二考掉減輕高三學業負擔的地理由此大熱。有些學校甚至強行規定了高二生物、地理必須參加一門或者兩門等級考,以緩解高三六門的壓力。生物又由於較為抽象,專業也往往會被化學覆蓋,所以選考人數四年來均低於地理。
02.學科內容和初中基礎關聯小,但難點需加練
這兩門學科的最大特點就是:考生基數大,和初中基礎關聯不大,只要高中期間用心學好好準備,誰都有勝出的可能。
但地理科目在高一階段的地球運動部分是高中地理的學科難點和拉分區分度大項,作為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第三節,無論對於新高一還是正處於複習階段的高三年級的同學們,掌握起來都十分困難,很多考生到最後也搞不清楚,最後在高考考場還靠半猜半懵來做題:時區和時差你真的能算清楚嗎?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你還一臉懵嗎?太陽的方位和高度你還非常混亂嗎?高中地理最難最繞的【地球運動】知識耽誤了很多考生的高考分數。
四、政治歷史選考分析
政史選科人數總趨勢基本持平,漲落起伏正常
01.專業選擇局限大,記憶內容量大
低分段選政治和歷史的人很多!高分段人數很少。有些人是為了避開學霸選的政史,但也有不少人對政史是真愛。
但是選考政史能夠選擇的專業數目極少,法學教育語言類為主,名校的熱門專業基本上選不到,更不要惦記那些以理工類聞名的學校了。
同時要背的知識點很多很雜,而且基本上是一科一個體系,雖可借鑑學習經驗但在思考問題的方式上還是有所不同,沒有養成記憶習慣的小朋友真的會比較痛苦。
02.分值浮動大,高分不易拿
正是由於文科的學習特性需要大量的記憶內容,尤其是考前要記憶的內容就更多,壓力也就更大。而且政治、歷史這兩門學習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開放性存在,打高分還是不易的,尤其政治還涉及大量時政內容,所以分值浮動可能會較大,高分不容易拿到。
地理科目重難點深度解析:
深度解析:
地球運動緣何成為高中地理重難點?
1.空間思維和圖像解碼能力要求高
科幻大片裡的地球運動長這樣:
地理考卷上真實的地球運動題長這樣:
地理試題的圖像化題目量非常大,且抽象化嚴重,同一知識點的圖像表現形式在多元的基礎上難易程度可控。故要求學生有較好的空間思維能力和數學立體幾何解題思路,對抽象化圖像和圖表陌生的學生就算掌握了知識點也很可能連試題都看不懂。
又由於試題創新成風,題目圖像變化方式層出不窮,所以弄懂多種類型並不代表在考場上可以順利作對。所以在弄透原理規律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圖像解碼能力才是正解。
2.解題需要嚴謹的數學計算
在涉及地方時的計算、時區與區時的確定、求時區中央經線度數。求時區差等題目時,均需根據公式進行數學計算。但地理公式理解起來非常困難,計算過程容易出錯,所以這樣的題目不僅難懂,而且作錯的機會很大。
我們可以看幾道這部分的題目直觀感受一下:
01.
02.
03.
04.
05.
關於地球運動中的計算問題,有一份計算公式及解析資料如圖:
3.難點出現過早,易擊碎考生心理防線
地球運動部分知識出現在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節。在學科接觸初期就難度陡增,讓不了解教材結構的學生過早放棄了本來很有賦分優勢的地理科目。殊不知整個高中地理教材最難的章節就是地球運動,後面的內容偏重人文,學習起來會容易很多。地球運動就像一隻攔路虎,趴在了通向後面賦分寶藏的必經之路。一旦打敗此節內容,則成功大半。